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件 《4.认识感官》 - 6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1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4 认识感官》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2024新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
本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知道了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并描述描述事物的特点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与描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以实现课程标准关于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要求,通过多种感官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气味、软硬等。
学生通过有趣的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事物的特点,从而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
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关于低年段的要求:人和动物都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会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对感官有一定的了解。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感官有一些基本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角和深入的认识。
3.学习风格: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本课将充分利用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态度●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器官。
教学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洗净的橘子、闻香盒、学生活动手册。
● 学生课前洗净双手、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感官》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认识感官》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苏教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内容《认识感官》是新教材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的五种基本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和互动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感官来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课程内容包括:1. 感官的介绍: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描述,向学生介绍五种感官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观察活动:设计一系列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每种感官的功能。
例如,通过品尝不同的食物来认识味觉,或者通过触摸不同质地的物品来感受触觉。
3. 实验探究:通过简单的实验,如闭眼辨声、蒙眼猜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感官功能的理解。
4. 安全教育:强调在使用感官进行观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将异物放入耳朵或鼻孔等。
5. 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思考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人的五种感官,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学会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了解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感官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感官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体会到感官的奇妙,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感官。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五种感官的名称和功能。
学会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
(二)教学难点描述不同感官观察到的现象。
理解感官的综合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运用了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但对于感官的名称和具体功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观察、触摸、体验等方式学习。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全部教案4.认识感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2017新课标版本的一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的起始课,主要认识感官和感官的各种功能。
课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1)明确什么是感官;(2)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3)知道一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
【学情分析】一、前概念:一年级学生对“感官”这个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眼、耳、口、鼻、皮肤这几种感官的功能都有初步的认识。
一年级的孩子对“观察”这个概念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用眼睛看”的层面上。
二、年龄特征: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而且课堂的自控能力不够强,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暂,抗干扰能力较差。
三、学习特点: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是: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
【设计说明】一、教材处理1.选取教材前两个部分的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充分让学生感受感官的功能上,把了解动物感官的内容做为课堂的拓展作业,下节课再反馈;2.教材的顺序做了一定的调整。
在教材中,先认识感官,再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在我的教学中,我把第一个环节“明确什么是感官”,放到认识各个感官的功能之后,这样孩子前面的活动中,对各个感官的功能已经有所体验,再观察的器官,这样孩子的印象更为深刻。
二、教法说明本节,我顺应孩子“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的天性,精心创设的“去动物王国参加美食大会”的情境,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精心组织的探究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唤醒了孩子的观察、认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并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描述物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知道感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
2.在感官观察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等方面的特点。
《认识感官》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的第一课,有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是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知道眼、耳、舌、鼻、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
从常规思维来看,人们会认为手可以触摸物体,是感觉器官,其实脚、手臂、脸颊等部位都可以感知物体的冷热、厚薄、光滑与毛糙等特征,究其原因是这些身体部位表面都覆盖着皮肤,用科学完整的语言表述,皮肤才是获得触觉的感官,这部分迷失概念可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逐步帮助学生纠正。
第二部分是用感官进行观察,包括用眼睛看图片寻找小动物,用耳朵听周围物体发出的叫声,用扇闻法学习鼻子闻食物的气味,用舌头品尝食物的滋味,用身体皮肤触摸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
在这其中,不仅要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踊跃发表自己的发现。
第三部分是知道动物和人一样有感官,有些动物的感官功能比人更灵敏,人类可以借助它们,代替我们从事一些特殊工作。
二、学情分析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幼儿时期的孩童会将抓到的每样东西都塞进嘴巴,他们用嘴来认识这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感性认知,并有了一些观察手段,他们遇见感兴趣的物品会摸一摸、看一看,也会去闻一闻、尝一尝,但这些只是本能直觉,尚缺少有序的观察方法,更谈不是科学严谨的观察技能,同时观察获得的信息也不够全面完整,甚至会带有主观臆想。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其功能的联系,还要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引导学生客观、真实地表述事物的信息,充分认识感官在观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知道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体验观察的乐趣,养成爱眼和护耳的好习惯;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感官指什么,怎样用感官获取事物更多的信息。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教学目标】1. 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简称感官)。
2. 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 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每组闻香盒1个、食物(或水果)若干(每组最好不一样)、地毯1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用眼睛看1. (出示课本13页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睁大眼睛看一看,你能找到几种小动物?2. 学生寻找隐藏的动物。
(从上往下:蛾子、竹节虫、蝗虫、毛毛虫、青蛙、)3. 小朋友们,真厉害,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找到了这么多的小动物。
那是什么帮助我们找到这么多小动物的?(眼睛)我们通过眼睛来(看),看到了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形状)。
(板书:眼睛看颜色、形状[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设计意图] 眼睛作为我们观察世界的主要器官,需要一个略具挑战性的任务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副隐藏有小动物的图片,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了好奇心和好胜心,课堂便成功了一半。
二、创设游戏,用耳朵听1. 过渡:(出示森林图片)那么这个大森林里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听到的画面,初步判断一下你听到了什么?2. (播放声音)学生闭眼倾听。
3. 学生交流、汇报。
(狼嚎、虎吼、蜜蜂鸣、鸟惊飞、羊叫)4. 小结:这么多声音,是谁帮我们听到的?(耳朵)那你能不能把你们听到的声音串联起来,说一说森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5. 学生小组内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