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胞内有哪几种主要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细胞内主要的RNA有三种:

(1)mRNA:m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后经剪切形成的,主要功能是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模板

(2)tRNA:tRNA能与氨基酸缩合成氨基酰—tRNA,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到转运氨基酸的作用;

(3)rRNA: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其主要作用是作为蛋白质的合成部位,参与蛋白质合成。

在真核细胞内还有其他的小分子RNA:hnRNA是成熟mRNA的前体;snRNA参与hnRNA的剪接、转运;snoRNA参与pre-rRNA的加工;scRNA/7S-RNA是蛋白质定位合成于内质网所需的信号识别体的组成成分。

2.影响酶促反应和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酶促反应和酶活性的因素:

底物浓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关系

酶浓度: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呈正比关系。

温度:温度升高使酶促反应速度加快,但当温度过高时会引起酶的变性。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称之为最适温度。

PH:在过酸或过碱的情况下蛋白质都会变性失活,当酶的活性最高时的PH 称之为最适PH。

抑制剂: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

激活剂: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是酶的活性增加。

3.竞争性抑制的基本特点及其典型实例(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竞争性抑制的基本特点:

1、抑制剂与底物在结构上相似

2、抑制剂与底物与酶结合的部位相同均在活性中心

3、酶的表观Km值增大而表观Vm值不变。

典型实例——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是因为这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需要利用对氨基苯甲酸作为底物,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可竞争性的抑制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菌体内二氢叶酸缺乏,导致核苷酸、核酸的合成受阻,因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起到杀菌的目的。

6.血糖的概念,来源及去路。

答:血糖:血糖是指全血中的葡萄糖

其来源:食物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的葡萄糖释放入血,其他单糖的转变。

其去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氨基酸;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尿糖。

7.脂肪酸的分解过程及其能量计算

答:①、脂肪酸的活化:软脂酸——>软脂酸CoA,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消耗2分子ATP

②、软脂酸CoA 进入线粒体;由肉碱携带,需要肉碱酯酰转移酶Ⅰ和Ⅱ的作用

③、脂肪酸的β-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反应反复进行,经7次β-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和+7(FADH2+NADH)

④、8×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CO2,H2O的同时,产生ATP:8×12=96ATP;7(FADH2+NADH)经呼吸链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35个ATP。故1个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ATP:96+35-2=129

8.酮体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答: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时产生的特有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酮体只能在肝脏合成,肝脏利用脂肪酸氧化分解时产生的乙酰CoA为原料合成酮体,再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氧化供能。生理意义: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酮体是溶于水的小分子,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尤其在饥饿、糖供不足的时候,酮体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及肌肉的主要能源。

9.血氨的来源,去路及其转运方式。

答:血氨的来源:(1)、氨基酸及胺类的分解而来,以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为主;(2)、肠道吸收氨(3)、肾脏中产生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的分解

血氨的去路:(1)肝合成尿素排出体外(2)合成谷氨酰胺等非必需氨基酸(3)合成非蛋白含氮化合物(3)肾形成铵盐排出体外转运方式: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蛋白质和氨基酸在肌肉分解生成氨,通过转氨基作用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经血液运回肝脏,在肝脏中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生成丙酮酸和氨。氨经尿素循环合成尿素,丙酮酸则沿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血液循环到肌肉组织,再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2、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脑、肌肉组织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酸与MH4+生成谷氨酰胺,并由血液输送到肝或肾。

10.核苷酸的生物学利用。

答:(1)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这是核苷酸的最主要功能

(2)是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ATP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GTP也可提供能量

(3)某些核苷酸衍生物是重要的生物合成中间产物,如UDPG。

(4)组成辅酶

(5)酶的变构调节剂或为共价修饰提供磷酸基

(6)参加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节生理和代谢活动,如第二信使。11.物质代谢调控主要由哪三级水平的调节?简述其基本机制。

答:物质代谢调控包括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基本机制:

(1)细胞水平调节时依据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主要包括亚细胞的分隔作用和酶活性的改变

(2)激素水平的调节:激素是通过特异的激素受体实现调节的,根据激素受体在细胞内存在的部位不同,将激素分为两大类:膜受体激素和胞内受体激素,其中胞内受体的调节主要是通过酶量进行调节

(3)整体水平的代谢调:机体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途径对物质代谢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整体调节包括饥饿和应激时的调节。

12.参与大肠杆菌的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因子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因子作用

模板DNA上的Oric 大肠杆菌DNA复制起点

Dna A辨认复制起始点

Dna B解螺旋酶,解开DNA双链

Dna C运送和协同Dna B

Dna G引物酶,催化RNA引物生成

SSB稳定已经解开的单链

拓扑异构酶松弛DNA超螺旋或双螺旋

DNA polⅢDNA链的延长

DNA polⅠ 填补空隙

连接酶连接缺口

14.生物转化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答:概念:机体将一些极性或水溶性较低、不容易排出体外的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从而增加它们的极性或水溶性,使其容易排出体外的过程。肝是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

类型:生物转化包括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两相: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反应(主要有微粒体依赖P450的加单氧酶、线粒体单胺氧化酶、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还原反应(主要是硝基还原酶和偶氮基还原酶)和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是结合反应肝细胞内含有许多催化结合反应的酶类,主要反应有葡萄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等发生结合反应、或进行甲基化反应或进行酰基化反应。

意义:使非营养物质的溶解性增高,利于排出体外

15.试述cAMP-PKA信息通路的基本过程。

答: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信号分子与G蛋白偶联型七次跨膜受体结合—>Gpro激活——>激活AC——>ATP转化为cAMP——>cAMP激活PKA——>磷酸化修饰多种底物pro——>生物学效应

5.什么叫氧化磷酸化及其作用,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答:氧化磷酸化:代谢物氧化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并释放能量的同时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

作用:产生ATP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 ADP和ATP的调节(当细胞内某些需能过程速度加快,ATP分解为ADP 和Pi,ADP浓度增高,转运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ADP不足时,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2、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活化Na+,K+-ATP酶,使ATP水解加快,ADP进入线粒体的数量增加,氧化磷酸化作用增强)

3、呼吸链抑制剂(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

4、解偶联剂(使呼吸链传递电子过程中泵出的H+不经ATP合酶的Fo质子通道回流,通过其他途径返回线粒体基质。从而能破坏内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使ATP得生成受抑制,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

4.比较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的异同(部位,终产物,关键酶,能量形式,生理意义)

糖酵解糖有氧氧化

反应部位胞液胞液及线粒体

反应条件缺氧情况供氧充足

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

产物乳酸、ATP CO2、H2O、ATP 能量生成 1分子的葡糖糖净生成2分子ATP 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36或38分子ATP

生理意义

迅速供能,缺氧情况下供能,某些组织依赖糖酵解供能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