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CPC2020年2月第21卷第1期Feb.2020Vol.21No.1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形成与嬗变(一)西方意识形态的内涵“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起初是由法国启蒙学者特拉西创制的,这已然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
基于为一切观念寻求坚实的哲学基础的意图,他尝试将意识形态定义为“观念的科学”,认为意识形态形成于经验科学的基础之上。
之后,关于意识形态的定义、理解、传播也不曾间断,但一直不被大家认可,直至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公开发表,才从此流行起来。
他们从历史的视角重新定义意识形态,“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1]这表明,每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体现出每个社会的思想特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换言之,“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
”[2]不同的阶级立场反映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利益,更有着自身独特的思想意识体系,其中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宣称为无产阶级服务,旗帜鲜明地表明自身代表和拥护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
因此,马克思主义体现并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反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中处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自然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如以“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抽象概念为核心的普世价值论和以“自由化、私有制”为基本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理念,都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虽披着“民主、自由”的鲜亮外衣,但其本质在整体上凸显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根本目标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物质利益,以期为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服务的。
抵御和防范外国势力渗透校园防范措施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国势力渗透的风险日益增加。
在校园环境中,防范外国势力渗透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势力可能对学生、教师和学术自由构成威胁。
为了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学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披露与外国势力渗透相关的信息。
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必要的对策。
2.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学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披露与外国势力渗透相关的信息。
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必要的对策。
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影响力和竞争也日益加剧。
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干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其挑战。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媒体和机构经常发表一些关于中国的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试图抹黑中国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一些西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往往蕴含着一些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思想价值观念。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中美之间的互信和理解,也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需要加强对于西方国家和媒体的信息审查和监管力度,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需要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落实,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二、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削弱中国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这些新手段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美国利用其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领域的优势,通过大量发布虚假信息、煽动性言论和恶意攻击等方式,试图误导中国公众对国家形象和政策的看法。
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还频繁使用“人权”、“民主”等借口,对中国内政进行干涉和指责,加剧了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
利用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进行思想渗透。
美国通过派遣文化机构、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派遣留学生等方式,试图向中国传播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袭的措施
一、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安全意识,充分认识西方意识形态侵袭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建立意识形态预警机制
要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预警机制,密切关注西方意识形态的动向和趋势,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
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立法和执法
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和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意识形态秩序。
五、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要加大国际传播投入,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提高国际传播质量和效果,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六、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袭提供有力支撑。
七、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
要加强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国民对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增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避免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八、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防止互联网成为西方意识形态侵袭的渠道和平台。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内在需要。
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是展开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不可或缺。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中,仅靠纯粹的灌输或单纯的渗透都是行不通的。
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显性灌输;隐性渗透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这一重要论断给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把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才能将这一教育落到实处。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教育“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对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
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思想观念形态事物的统称,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系统化、体系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包括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宗教学、伦理学等方面。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他们很早就已经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意识形态教育有深刻认识。
意识形态教育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它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意识形态传递到受教育群体,促使其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并进一步外化为行为。
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这一教育贯穿始终,统治阶级会想方设法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以达到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
我国当前对学生群体开展的意识形态教育,其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与当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的内涵1.显性灌输。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枫默鬼哥謶m | 浏览2571 次推荐于2016-10-09 04:07:22 最佳答案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
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效应对。
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
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
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
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
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
这些方式借助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
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
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
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
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
长期以来,敌对势力一直把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对解放军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内容。
拒绝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五年临床四班3组 201250200 邓少欢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
意识形态是“想象、期望、价值及假设的总和”。
我国国防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在《较量无声》中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意识形态渗透总结为五大战线:(一) 实施政治渗透,企图通过各种形式对我政治走向渐进施加影响;(二) 实施长期、广泛、全方位的文化渗透,企图改变中国民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三) 充分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手段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广泛对我实施舆论渗透和思想渗透,为政治颠覆创造条件;(四) 实施组织渗透,“精确演变”,培植代理人集团,为政治颠覆埋下大威力的“定时炸弹”;(五) 实施政治干涉和社会渗透,积极培植反对力量,隐蔽扩大政治颠覆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我看来,西方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有(二)(三)(四)(五),五种方式中占了四种方式,可见高校大学生极容易受到西方对我国的意识渗透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意识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
由于高校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易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
特别对外来的西方的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容易不假思索和没有鉴别就全盘吸收。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高校学生。
在思想上,学术上,行为上,方方面面中。
如中国高等教育编写的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西方文化的语境和习俗时,接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学生们经常要接触西方的文化,西方意识文化无孔不入的在隐形渗透。
特别在新疆、西藏边境等地区,他们不但用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宣传,宣传西方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淡化,对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就会产生怀疑,产生动摇,这是极其危险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比如,我们喜欢看欧美大片,吃西餐,过洋节。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措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重要任务。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政权稳定和政府的正常运转。
只有维护好政治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为此,国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来维护政治安全。
下面就是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措施的详细阐述。
一、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坚决抵御西方的渗透和颠覆活动。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系统,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行为和认识。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西方国家抱着“第五纵队”、“和平演变”等思想观念,试图通过对我国媒体、学术界、文化领域等进行渗透和瓦解,达成对中国长期的政治控制。
为了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我们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西方的渗透和颠覆活动。
在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判断力,使他们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充满警惕。
2. 加强对媒体的监管,确保媒体能够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不传播反动的言论和观点。
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限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活动。
3. 加强对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引导和管理,确保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学术研究和创作都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不传播错误和反动的观点。
二、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管理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只有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够保证政权的稳定和政府的正常运转。
为此,政府必须把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社会稳定。
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社会治安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对街头的巡逻和治安防控,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安防控格局。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枫默鬼哥謶m | 浏览2571 次推荐于2016-10-09 04:07:22 最佳答案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
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效应对。
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
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
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
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
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
这些方式借助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
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
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
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
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
抵制西⽅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中国坚持改⾰开放的同时,尽量避免西⽅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不能⾃拔,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磨砺⾃强不息的意志。
西⽅国家的意识形态是腐朽的意识形态,以资本主义为中⼼的价值观,有利于资本主义,不利于⼈民。
在西⽅国家的意识形态上,不是以⼈民为中⼼,⽽是以资本主义为中⼼。
以资本主义为中⼼,⾦钱物质主宰⼀切,贫富悬殊,贫富两极分化,富⼈天下皆知,⽽穷⼈被别⼈认识很少,富者更富和穷者更穷的现象突出。
⾦钱物质的世界是西⽅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充分体现,⾦钱物质的世界必将带来世界不公平,⾄少利益分配不公平,谈不上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西⽅国家的意识形态对青少年危害⼤,在幼⼩⼼灵中埋下种⼦,有些青少年从⼩视⾦钱为⽣命,认为⾦钱万能,对⾦钱⾮常吝啬,不是节约,⽽是守财奴。
有些成年⼈受到西⽅国家的意识形态影响,认为赚到钱的⼈是聪明⼈,读书多不重要,赚钱多最重要。
剥削的思想没有被消灭,认为没有剥削就没有利润,依靠剥削可以兴旺发达。
在剥削的思想中,抬⾼物价⽽赚取差价,降低⼯资⽽减少成本,企业的恶性竞争有增⽆减,这些情况反映了西⽅国家的意识形态负⾯影响⼤。
在西⽅国家上,西⽅国家不是⾮常关⼼⼈民⽣死存亡,这是西⽅国家的弱点。
当遇到灾难时,西⽅国家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只能听天由命,最近疫情就是最好例证。
西⽅国家防疫采取消极措施,很少⼈戴⼝罩,监控措施⽆能为⼒,以致⼤量⼈员感染。
西⽅国家种族歧视严重,种族歧视隐藏很深,⽩种⼈欺负⿊种⼈从来没有改变,殴打和枪杀⿊种⼈层出不穷,例如美国⽩种⼈警察导致⿊种⼈死亡的事件引起美国社会动乱等。
部分西⽅国家认为⼈民⽣死存亡事不关⼰,这种⼼态暴露⽆遗,只要政府不垮掉,就万事⼤吉。
由此可见,中国坚持改⾰开放的同时,尽量避免西⽅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不能⾃拔,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磨砺⾃强不息的意志。
西⽅国家的意识形态是腐朽的意识形态,以资本主义为中⼼的价值观,有利于资本主义,不利于⼈民。
⾦钱物质的世界是西⽅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充分体现,⾦钱物质的世界必将带来世界不公平。
浅谈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意识形态指的是人对事物的感官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意识形态一说出自德·特拉西,意识形态随着历史长河而从边缘抽象的概念提升到与经济、政治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的产物,也证明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从1840年中国被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文化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从冷冰冰的船枪弹药的被侵略史到主动学习吸收的近现代史,中华民主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从粗茶淡饭到膳食养生,从裹足缠辩到断发易服,从四合院到洋房别墅,从马拉火车到轻轨高铁等等,一代又一代,直到今天,我们似乎已经摆脱不了西方的影子生活。
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让中国年轻一代荼毒不浅。
好莱坞、百老汇、香奈儿、LV、土豪、白富美、富二代、干爹等等,这些被层层包装、所谓的标榜着潮流时尚高端的奢侈,这些都让我们沉沦和埋没的海洛因,90后、00后说:“我们需要自由,我们是张扬个性的一代,我们是不羁的一代,我们有青春,我们不怕挥霍,我们想要的很简单,就是金钱、权力和地位。
”记得有个女生曾说过:“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这一句话让许多网友竭力指责和反对,但扪心自问,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抵抗得了这些诱惑?有人曾说这是“拼爹”的时代,也许这只是一个“坑爹”的时代,把我们的青春“坑”了。
埋没在腐朽的西方价值观中挥霍青春、燃烧流年,蓦然回首,多少人追悔莫及、黯然神伤,又有多少人能在青春的赌局中稳操胜券?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尊师重道的美好品德都去哪了?儒家思想哪里去了?就连“老子”也变成了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第一人称。
西方思想文化数不胜数,并不是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一定就是罪无可恕、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自由进化论、相对论、恩格斯主义经济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等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可以吸收学习,发展本民族文化。
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意识形态战争已成为一种常态化、长期化的斗争。
外国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影响,挑战着我国的主流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安全。
我们应该认识到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危害性。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国敌对势力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文化输出等手段,向我国输入一些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例如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等。
这些意识形态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
需要分析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具体案例。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文化输出、网络传播等途径,试图影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
他们通过操纵舆论、引导话语等手段,试图渗透我国民众的思想,滋生负面情绪,破坏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些案例表明,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国际政治舞台,而是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针对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挑战,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应对。
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立场,增强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
加强对外国敌对势力渗透行为的监控和打击,提高意识形态安全保障水平。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和应对措施的分析,我深切感受到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捍卫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持续稳定,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得到有效保障。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战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长期化的斗争。
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对我们的主流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青年学生如何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
最近,西方国家不断打出“普世文化”、“普世价值”等大多暗含意识形态内容西化的文化和价值观,信奉西方文化的大学生更是对此崇拜和信奉,致使很多大学生对此着迷,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淡化,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意识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
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易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
特别对外来的西方的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一般不假思索和鉴别就全盘吸收。
如近几年大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兴趣极大。
对西方的餐饮更是感兴趣。
由此可见,西方意识和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大学生。
西方敌对势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我国进行经济渗透,武装威胁和颠覆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等领域多种形式的渗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1.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应积极防范西方意识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隐形渗透活动。
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
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根据西方国家的变化防范和积极应对。
其次,我们要不畏强权,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变化。
我们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本质。
西方国家千变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妄图将中国变质,走东欧国家和苏共的老路。
最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严防西方国家的手段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各种斗争的重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政治斗争,它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发展。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一、文化产品中的隐蔽渗透。
1. 好莱坞电影的“美国梦”植入。
2. 迪士尼动画的文化影响。
二、社交媒体与网络舆论的操纵。
1. 颜色革命中的社交媒体煽动。
在中东的一些“颜色革命”中,社交媒体被西方势力利用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在埃及,西方势力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创建大量账号,传播一些煽动性的信息。
他们把埃及当时的政府描绘得无比黑暗、腐败,同时美化一些反政府势力。
一些账号会编造虚假的故事,比如政府官员如何欺压百姓,还配上一些经过处理的假照片或者视频。
这些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最终导致社会动荡。
而且这些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引导往往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背后有西方的情报机构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目的就是要推翻不符合西方利益的当地政权,然后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和意识形态来重塑这些国家。
2. 对特定话题的网络舆论引导。
在关于一些国际事务的讨论中,西方势力也会通过网络舆论来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例如在新疆棉花事件中,西方一些媒体和势力在网络上大肆抹黑中国。
他们编造所谓的“强迫劳动”的谎言,然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一些西方的名人、网红也被煽动起来,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声抵制新疆棉花。
这些不实的信息在国际网络空间传播,试图影响其他国家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把中国描绘成一个侵犯人权的国家,这完全是违背事实的,是西方意识形态偏见和恶意渗透的表现。
三、教育领域的潜在影响。
1. 西方教材的价值观输入。
在一些非西方国家的国际学校或者高校的某些学科教学中,使用西方编写的教材。
比如在经济学教材中,往往会过度推崇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这些教材把西方的经济模式描述成最完美、最有效的模式,而很少提及这种模式的弊端,如贫富差距扩大、周期性经济危机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西方的经济意识形态,认为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而忽视了自己国家的经济特色和发展需求。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孙百亮【论文分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络来源】/G2【期刊期数】2009年11期【论文期刊来源】《学术论坛》(南宁)2009年7期第176~180页【英文标题】The Penetration of Western Ideology and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作者简介】孙百亮,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07级政治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62;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山东济南250101【内容提要】西方国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包装后,夹杂在错综复杂难以分清的文化系统中对中国进行渗透,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内容、名称、方式和过程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
这种隐蔽性渗透更难以觉察,是导致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的重要原因。
化解的途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综合利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意识形态渗透/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7-0176-05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文化中输入中国。
由于西方意识形态专家的刻意包装和文化系统的错综复杂,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造成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解析西方意识形态隐蔽性渗透的特点及其表现,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
青年学生如何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
最近,西方国家不断打出“普世文化”、“普世价值”等大多暗含意识形态内容西化的文化和价值观,信奉西方文化的大学生更是对此崇拜和信奉,致使很多大学生对此着迷,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淡化,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意识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
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易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
特别对外来的西方的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一般不假思索和鉴别就全盘吸收。
如近几年大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兴趣极大。
对西方的餐饮更是感兴趣。
由此可见,西方意识和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大学生。
西方敌对势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我国进行经济渗透,武装威胁和颠覆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等领域多种形式的渗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1.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应积极防范西方意识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隐形渗透活动。
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
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根据西方国家的变化防范和积极应对。
其次,我们要不畏强权,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变化。
我们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本质。
西方国家千变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妄图将中国变质,走东欧国家和苏共的老路。
最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严防西方国家的手段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各种斗争的重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政治斗争,它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发展。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也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形式。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使文化超越了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因此,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已是无法忽视的问题。
保留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正如课堂讲义里所说的,年青一代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就是什么样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应该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增强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我们不能一昧嫌弃我们的文化,拿别人的优势来跟自己的劣势比较。
事实上文化之间的比较不存在谁好谁不好之说,存在即有其价值。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这种沉甸甸的积累并不是西方一些年轻的国家几百年能够比较的。
我们应该为之感到骄傲而自豪。
举个例子,06年在中国内地播出的一部叫《士兵突击》的电视剧可以说是红透了中国大江南北,这部影片非常有教育意义,其收视率也赶超了红极一时的美剧《越狱》。
我们取胜的可能不是一流的制作效果,而是影片所反应的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这种感情就是一种文化积淀,而且这种情感符合了中国观众的心理逻辑和需求,并且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
所以我们并不是不好,相反,我们更应该自信地承认自己的文化特色并且用心去参透其中的博大精深。
其次,我们要深入学习本国文化思想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舍己利他的群体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人际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我们需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校正媚外的弱势心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越具有民族特点的就越具有价值和生命力,越能走向世界。
因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最有力武器。
最后,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与信念。
我们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的支持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大学生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无论身处何方,都要时刻不忘自己代表着中国,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不能当沉默的大多数,要用自己的言行为中国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