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doc 15)
- 格式:doc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16
粒度的相关知识和筛分粒度法粒度的相关知识和筛分粒度法粒度相关知识⼀、⾦属粉末的制取(仅限于知道)1、粉碎的基本概念粉碎是⽤机械⼒的⽅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凝聚⼒达到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
破碎:将⼤块物料分裂成⼩块物料的操作。
磨碎或研磨:将⼩块物料分裂成细粉的操作。
以上两者统称粉碎。
根据被粉碎物料和成品粒度的⼤⼩,粉碎可分为四种:1. 粗粉碎:原料粒度在40-1500mm范围内,成品颗粒粒度约5-50mm。
2. 中粉碎:原料粒度10-100mm,成品粒度5-10mm。
3. 微粉碎(细粉碎):原料粒度5-10mm,成品粒度100µm 以下。
4. 超微粉碎(超细粉碎):原料粒度0.5-5mm, 成品粒度在10-25µm以下。
2.粉碎的⽅法:湿法超微粉碎:1、搅拌磨在分散器⾼速旋转产⽣的离⼼⼒作⽤下,研磨介质和液体浆料颗粒冲向容器内壁,产⽣强烈的剪切、磨擦、冲击和挤压等作⽤⼒(主要是剪切⼒)使浆料颗粒得以粉碎。
2、⾏星磨和双锥磨⾏星磨:由2-4个研磨罐组成。
其围绕主轴旋转时,整个研磨介质和物料的椭圆形不断变化,,因此,罐的离⼼⼒与做上下运动的⼒作⽤在研磨介质上,使之产⽣强有⼒的剪切⼒、摩擦⼒和冲击⼒等,把物料颗料研磨成微细粒⼦。
双锥磨:利⽤两⾯三⼑个锥型容器的间隙构成⼀个研磨区,内锥体为转⼦,外锥⼦为定⼦。
在转⼦和定⼦之间的环隙⽤研磨介质填充。
通过锥形研磨区可以达到渐进的研磨效果。
3、胶体磨和均质机原理:胶体磨:⼜称分散磨,⼯作构件由⼀个固定的磨体(定⼦)和⼀个⾼速旋转磨体(转⼦)组成。
两磨体之间有⼀个可以调节的微⼩间隙。
当物料通过这个间隙时,由于转⼦的⾼速旋转,使附着于转⼦⾯上的物料速度最⼤,⽽附着于定⼦⾯的物料速度为零。
这样产⽣了急剧的速度梯度,从⽽使物料受到强烈的剪切、磨擦和湍动骚扰,产⽣了超微粉碎作⽤。
均质机:当⾼压物料在阀盘与阀座间流过时产⽣了急剧的速度梯度,速度以缝隙的中⼼为最⼤,⽽附于阀盘与阀座上的物料流速为零。
工业物料筛分之粒度测试方法解析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前言1. 什么是颗粒?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
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2. 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3. 什么叫粒度分布?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4. 常见的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含量。
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5. 什么是粒径?颗粒的直径叫做粒径,一般以微米或纳米为单位来表示粒径大小。
6. 什么是等效粒径?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7. 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
简单地说,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
从几何学常识我们知道,只有圆球形的几何体才有直径,其他形状的几何体并没有直径,如多角形、多棱形、棒形、片形等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是不存在真实直径的。
但是,由于粒径是描述颗粒大小的所有概念中最简单、直观、容易量化的一个量,所以在实际的粒度分布测量过程中,人们还都是用粒径来描述颗粒大小的。
一方面不规则形状并不存在真实的直径,另一方面又用粒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这似乎是矛盾的。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代码粒度测试是一种非功能性测试,它把代码的语句作为测试的基本单位,通过测试某一段代码的功能性、性能及逻辑是否正确,来对软件项目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估。
粒度测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一,代码覆盖率测试:通过使用覆盖率工具,检测代码的质量,并给出建议以提高软件质量;
二,条件测试:通过测试不同条件下代码的功能正确性、效率及稳定性,来进行评估;
三,输入输出测试:测试代码的输入输出是否符合预期;
四,间接测试:通过去观察代码的运行结果,来检测功能的正确性。
粒度测试也可以使用白盒和黑盒测试进行结合,以测试所有的可能出现的输入和输出的结果,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粒度仪器或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粒度仪的制造和应用涉及颗粒学、化学分析、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光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又涉及各种各样的粉体和千差万别的用户,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
它要求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所有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首先应该熟悉、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能力、我们的仪器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我们编写这本《粒度测试基本知识百问百答》小册子的目的就在于此。
本书主要供百特公司工作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之用,也可供其它从事粒度测试的工作人员参考。
什么是颗粒?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
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什么叫粒度分布?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常见的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含量。
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什么是粒径?颗粒的直径叫做粒径,一般以微米或纳米为单位来表示粒径大小。
什么是等效粒径?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粒度的相关知识和筛分粒度法粒度相关知识一、金属粉末的制取(仅限于知道)1、粉碎的基本概念粉碎是用机械力的方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凝聚力达到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
破碎:将大块物料分裂成小块物料的操作。
磨碎或研磨:将小块物料分裂成细粉的操作。
以上两者统称粉碎。
根据被粉碎物料和成品粒度的大小,粉碎可分为四种:1. 粗粉碎:原料粒度在40-1500mm范围内,成品颗粒粒度约5-50mm。
2. 中粉碎:原料粒度10-100mm,成品粒度5-10mm。
3. 微粉碎(细粉碎):原料粒度5-10mm,成品粒度100μm 以下。
4. 超微粉碎(超细粉碎):原料粒度0.5-5mm, 成品粒度在10-25μm以下。
2.粉碎的方法:湿法超微粉碎:1、搅拌磨在分散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研磨介质和液体浆料颗粒冲向容器内壁,产生强烈的剪切、磨擦、冲击和挤压等作用力(主要是剪切力)使浆料颗粒得以粉碎。
2、行星磨和双锥磨行星磨:由2-4个研磨罐组成。
其围绕主轴旋转时,整个研磨介质和物料的椭圆形不断变化,,因此,罐的离心力与做上下运动的力作用在研磨介质上,使之产生强有力的剪切力、摩擦力和冲击力等,把物料颗料研磨成微细粒子。
双锥磨:利用两面三刀个锥型容器的间隙构成一个研磨区,内锥体为转子,外锥子为定子。
在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环隙用研磨介质填充。
通过锥形研磨区可以达到渐进的研磨效果。
3、胶体磨和均质机原理:胶体磨:又称分散磨,工作构件由一个固定的磨体(定子)和一个高速旋转磨体(转子)组成。
两磨体之间有一个可以调节的微小间隙。
当物料通过这个间隙时,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使附着于转子面上的物料速度最大,而附着于定子面的物料速度为零。
这样产生了急剧的速度梯度,从而使物料受到强烈的剪切、磨擦和湍动骚扰,产生了超微粉碎作用。
均质机:当高压物料在阀盘与阀座间流过时产生了急剧的速度梯度,速度以缝隙的中心为最大,而附于阀盘与阀座上的物料流速为零。
由于急剧的速度梯度产生强烈的剪力,使液滴或颗粒发生变形和破裂以达到微粒化的目的。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doc 15)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摘要: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家关心的一些粒度测试方面的基本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同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粒度测试方法的原理、应用情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粒度测试工作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粒度测试;等效粒径;激光法;沉降法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颗粒的概念似乎很简单,但由于各种颗粒的形状复杂,使得粒度分布的测试工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因此要真正了解各种粒度测试技术所得出的测试结果,明确颗粒的定义是很重要的。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测试复杂的原因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用一个数值去描述一个三维几何体的大小是不可能的。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以火柴盒为例,如图2。
用一把直尺量一个火柴盒的尺寸,你可以得出这个火柴盒的尺寸是20×10×5mm。
但你不能说这个火柴盒是20mm或10mm或5 mm,因为这几个数值只是它大小尺寸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它的整体。
可见,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一个火柴盒的大小都是不可能的,同样,对于一个形状极其复杂的颗粒来说,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它们的大小就更不可能了。
那么,怎样仅用一个数值描述一个颗粒的大小?这是粒度测试的基本问题。
5、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6、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 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 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8、表示粒度特性的几个关键指标:① 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
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② D97: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
D97常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的粒度指标。
其它如D16、D90等参数的定义与物理意义与D97相似。
③ 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的颗粒的表面积之和。
比表面积的单位为m2/kg或cm2/g。
比表面积与粒度有一定的关系,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是正比关系。
9. 不同测试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如果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些颗粒的时候,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此颗粒的二维投影,并且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很多颗粒的直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如果采用了一个颗粒的最大长度作为该颗粒的直径,则我们确实可以说此颗粒是有着最大直径的球体。
同样,如果我们采用最小直径或其它某种量如Feret直径,则我们就会得到关于颗粒体积的另一个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同的表征方法将会测量一个颗粒的不同的特性(如最大长度,最小长度,体积,表面积等),而与另一种测量尺寸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同。
图4列出了对于一个单个颗粒可能存在的不同的等效结果。
其实每一种结果都是正确的,差别仅在于它们分别表示该颗粒其中的某一特性。
这就好像你我量同一个火柴盒,你量的是长度,我量的是宽度,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一样。
由此可见,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我们才可能直接地比较粒度大小,这也意味着对于像砂粒一样的颗粒,不能作为粒度标准。
作为粒度标准的物质必须是球状的,以便于各种方法之间的比较。
10、粒度测试的重复性:同一个样品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偏差。
重复性指标是衡量一个粒度测试仪器和方法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
它的计算方法是:其中,n为测量次数(一般n>=10);x i为每次测试结果的典型值(一般为D50值);x为多次测试结果典型值的平均值;σ为标准差;δ为重复性相对误差。
影响粒度测试重复性有仪器和方法本身的因素;样品制备方面的因素;环境与操作方面的因素等。
粒度测试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是对仪器和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11、粒度测试的真实性:通常的测量仪器都有准确性方面的指标。
由于粒度测试的特殊性,通常用真实性来表示准确性方面的含义。
由于粒度测试所测得的粒径为等效粒径,对同一个颗粒,不同的等效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等效粒径。
如图所示:可见,由于测量方法不同,同一个颗粒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
也就是说,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颗粒,如果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它的大小时,这个数值不是唯一的,而是有一系列的数值。
而每一种测试方法的都是针对颗粒的某一个特定方面进行的,所得到的数值是所有能表示颗粒大小的一系列数值中的一个,所以相同样品用不同的粒度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颗粒的形状越复杂,不同测试方法的结果相差越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粒度测试结果可以漫无边际,而恰恰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就是应比较真实地反映样品的实际粒度分布。
真实性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标准,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但有些现象可以做为测试结果真实性好坏的依据。
比如仪器对标准样的测量结果应在标称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经粉碎后的样品应比粉粉碎前更细;经分级后的样品的大颗粒含量应减少;结果与行业标准或公认的方法一致等。
12、重复性和准确性哪个更重要重复性和准确性是粒度仪的两个重要指标,是用户和仪器生产厂家都非常关心的两个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重复性的重要性要大于准确性。
第一,重复性是反映仪器本身稳定与否的一个综合指标,是一个可以精确量化的指标,可以用它来直接评价仪器的好坏;准确性则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模糊的概念,它不仅与仪器有关,还与样品、环境及操作方法有关,是评价仪器好坏的次要指标。
第二,在生产实践中粒度测试的相对意义大于绝对意义。
也就是说,只要测试结果是稳定的,这种仪器就对生产和控制有指导意义,否则粒度测试将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准确性的依据通常是用所谓先进仪器或传统方法得到的结果。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如果用来检验仪器则要有充分的依据。
要知道,即使再先进的仪器,如果在设置和使用不当,所得到的结果也同样存在较大偏差,用未经过仔细验证的结果作为唯一的检验仪器的依据是不科学的。
所以,在仪器满足真实性要求的前提下,重复性比准确性更重要。
二、粒度测试的基本方法粒度测试的方法很多,具统计有上百种。
目前常用的有沉降法、激光法、筛分法、图像法和电阻法五种,另外还有几种在特定行业和领域中常用的测试方法。
1、沉降法:沉降法是根据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测量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过程是把样品放到某种液体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悬浮液中的颗粒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将发生沉降。
不同粒径颗粒的沉降速度是不同的,大颗粒的沉降速度较快,小颗粒的沉降速度较慢。
那么颗粒的沉降速度与粒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通过什么方式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呢?① Stokes定律:在重力场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受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的作用将发生运动,其运动方程为:这就是Stokes定律。
从Stokes定律中我们看到,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比如两个粒径比为1:1 0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之比为1:100,就是说细颗粒的沉降速度要慢很多。
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量时间,现代沉降仪大都引入离心沉降方式。
在离心沉降状态下,颗粒的沉降事度与粒度的关系如下:这就是Stokes定律在离心状态下的表达式。
由于离心转速都在数百转以上,离心加速度ω2r远远大于重力加速度g,Vc>>V,所以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离心沉降的测试时间将大大缩短。
② 比尔定律:如前所述,沉降法是根据颗粒的沉降速度来测试粒度分布的。
但直接测量颗粒的沉降速度是很困难的。
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通过测量不同时刻透过悬浮液光强的变化率来间接地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的。
那么光强的变化率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比尔是律告诉我们:设在T1、T2、T3、……Ti时刻测得一系列的光强值I1<I2<I3……D2>D3>……>Di,将这些光强值和粒径值代入式(5),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2、激光法:激光粒度仪作为一种新型的粒度测试仪器,已经在粉体加工、应用与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它的特点是测试速度快、测试范围宽、重复性和真实性好、操作简便等等。
(1) 激光法的粒度测试原理激光粒度仪是根据颗粒能使激光产生散射这一物理现象测试粒度分布的。
由于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和极强的方向性,所以一束平行的激光在没有阻碍的无限空间中将会照射到无限远的地方,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很少有发散的现象。
如图7所示。
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一部分光将发生散射现象,如图8。
散射光的传播方向将与主光束的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角θ。
散射理论和实验结果都告诉我们,散射角θ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越大,产生的散射光的θ角就越小;颗粒越小,产生的散射光的θ角就越大。
在图8中,散射光I1是由较大颗粒引起的;散射光I2是由较小颗粒引起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散射光的强度代表该粒径颗粒的数量。
这样,在不同的角度上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就可以得到样品的粒度分布了。
为了有效地测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光强,需要运用光学手段对散射光进行处理。
我们在图8所示的光束中的适当的位置上放置一个富氏透镜,在该富氏透镜的后焦平面上放置一组多元光电探测器,这样不同角度的散射光通过富氏透镜就会照射到多元光电探测器上,将这些包含粒度分布信息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电脑中,通过专用软件用Mie散射理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就会准确地得到所测试样品的粒度分布了,如图9所示。
(2) 激光粒度仪的代表--BT-9300H激光粒度仪图10是BT-9300H激光粒度仪系统示意图。
BT-9300H激光粒度仪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国产激光粒度仪。
它包括进口半导体激光器、76个多元光电探测器、光路系统、电路系统、软件系统、循环分散系统等。
该仪器连续两年的产销量突破100台,还出口到韩国、台湾、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