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者:彭训厚来源:《前线》2015年第08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典型的、规模空前的联盟性现代化战争。
它是一场中、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德、意、日等法西斯轴心国两大对立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展开的关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殊死搏斗和关乎世界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最激烈的总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始终是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1931年9月18日制造九一八事变,在亚洲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影响之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消灭其“大陆政策”的背后威胁,并取得北侵苏联和南下南洋诸岛的战争基地,于1937年7月7日在亚洲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与德意在欧洲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相呼应,日本很快又在中国的上海、热河等地挑起战端,继续扩大其在中国的侵略战争,把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争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走向世界大战的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
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克服困难,奋勇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1931年到1941年的十个春秋,中华民族基本上是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全力进攻。
尤其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将陆军总兵力的90%以及海空军的很大一部分兵力投入中国战场。
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角度来看,在1939年9月欧战爆发以前,中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另一个是1936-1939年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的战争);而从亚太地区来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国的抗战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唯一战场。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地二中张清泉杭信一中何逸冬师院附中李忠海1 教学分析【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爆发)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
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
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之简介今年的9月2日是日本签署二战投降书70周年纪念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华国际在此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作一回顾。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之开辟了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这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二战主要有中国、太平洋、欧洲和北非4大战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是苏联、美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是英国的2.5倍。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
据统计,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
战争结束时,中国战场的日军人数仍远超过太平洋战场。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之支援了世界各个反法西斯战场苏联红军在坦克的配合下,向德军发起冲锋。
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南进战略、西进战略、结盟战略的展开,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的北进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攻占苏联远东地区。
由于日本将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无力对苏作战。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请求日本对苏作战,但中国抗战的制约使日德无法进行战略配合,从而有利于反法西斯盟国对其各个击破。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纪念世界反
法西期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李耀芝
【期刊名称】《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中国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一、日本是法西斯集团中的第二号强国,是东方战争的策源地.其侵略野心既不小于
墨索里尼,也不次于希特勒.它曾公开声称,日本不仅要成为亚洲的日本,而且要成为世界的日本.日本帝国主义为独占亚洲进而称霸世界,在1936年8月召开“五相会议”以北攻苏联南攻南洋为其“国策基准”.日本统治集团深深懂得,要实现北攻南进计划,首先要占领中国、征服华北.因为中国处于战略要地,是连结日本“北进南攻”的纽带.通过中国的东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李耀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 [J], 何雷
2.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J], 路标
3.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J], 杨春华
4.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J], 姜锡龄
5.只有民族独立方能国家富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J], 胡捍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A. 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 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D.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以美军为主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的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因此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所以B项符合题意;AD项是抗美援朝的意义,排除;C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体现的精神,排除。
故选B。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所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①②,A项符合题意;而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学校党建论文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首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德、意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通过发动一系列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列强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当西方主要国家对日本的侵略实行妥协纵容政策时,中国人民高举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帜,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至1939 年9 月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中国已独立进行了8 年的抗战;至1941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独立抗战已持续了10 年。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以灭亡全中国为目标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性抗日战争,在世界东方首先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 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10 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 万平方公里,被卷入战争的中国人口达4 亿之多。
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开始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的表现,它对世界产生了牵动全局乃至改变格局的影响,实际上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中国人民持续进行了8 年全国抗战,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结束。
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 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
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 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牢牢地捆住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致使日军被迫背着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南进”,从而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道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和英勇事迹,感悟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2)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无意延续仇恨,我们无意挑起争端,我们只想说:面对那场民族的浩劫,没有中国人有资格遗忘。
不能忘怀,3000多万惨遭杀戮的无辜生灵,不能忘怀,屠杀南京城的兽行、研究细菌战的残忍、强征慰安妇的无良。
面对这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浩劫,除了不屈的斗争我们别无他法。
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我们用鲜血与斗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步步奠定了誓死抗争的决心。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50多位将军,300多万军人,他们用生命实现了军人马革裹尸还的使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中国远征军,15万英烈长眠异国他乡,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来时的他们能否找到回家的路。
十四年抗战止于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永不消融,在新时代它将依旧指引我们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课讲授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重大战役: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最后日军占领上海。
链接1:淞沪会战: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方面,工人阶级运东促进知识分子寻找同其结合的方式。
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学校党建论文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首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德、意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通过发动一系列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列强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当西方主要国家对日本的侵略实行妥协纵容政策时,中国人民高举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帜,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至1939 年9 月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中国已独立进行了8 年的抗战;至1941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独立抗战已持续了10 年。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以灭亡全中国为目标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性抗日战争,在世界东方首先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 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10 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 万平方公里,被卷入战争的中国人口达4 亿之多。
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开始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的表现,它对世界产生了牵动全局乃至改变格局的影响,实际上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中国人民持续进行了8 年全国抗战,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结束。
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 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
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 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牢牢地捆住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致使日军被迫背着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南进”,从而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
中国还派远征军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
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但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而且为保证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起了重要作用。
苏联元帅崔可夫说过:“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 年说过一段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创建联合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战争,建立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日、意侵略者的重要保证。
中国不但在世界东方率先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
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主动加强与美、英、苏等同盟国的战略协调,促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并与同盟国并肩
战斗,为最后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争后期,中国又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发挥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