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案【国学经典】《古文观止》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7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教案标题:《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古文观止》选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文观止》的核心内容,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文,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文观止》的内容,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和学生互动,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了解古代的文学作品吗?你们知道《古文观止》这本书吗?步骤二:学习《古文观止》(3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古文观止》的背景和作用,并给学生展示该书的封面和部分内容。
2.学生跟读《古文观止》中的《白马篇》,教师解读其中的生词和句子,并让学生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考和讨论。
3.学生分小组阅读《寒梅篇》和《秦雍篇》,自行解读文中的词句,探讨古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展示学习成果(20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各自对《古文观止》中文段落的解读和理解,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古文的特点和魅力,并反思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步骤四: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和个人兴趣选择一篇古文进行深入研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2.学生交流自己的研读心得和体会,并互相欣赏彼此的读后感。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布置下一节课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继续了解和研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语文素养。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了研读并写了读后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然而,时间安排上可能较为紧凑,需要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能够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讨论。
《古文观止》选读精讲徐子曰徐子曰 2021-12-30 11:45【说明】《古文观止》是清朝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他们二人当时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观止表示尽善尽美之意。
《古文观止》意思是文集中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学完这些就足够了,就可以停止了。
现在通观此书,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文章,不仅有些是我们初中到高中的课文,还有些在近年来的各种考试中也屡屡出现。
这足以说明这本书对我们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当然,如果能把这些文章学好,对我们的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立意、结构还是语言。
鉴于此书的重要性,徐子精选了其中的八十篇重要篇章进行选读精讲,希望能够孩子们以后的学习、考试带来帮助。
之所以是选读,一来因为有些文章对现在的孩子来讲实在太难,二来也是为了提高效率,所以只选其中最好的最有用的来学习一下。
对于这八十篇文章,徐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校对、注释、翻译,虽然其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东西,但是也算倾注了巨大的精力。
如有同行使用、转载,还请注明出处,万分感谢!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宫之奇谏假道齐桓下拜受胙曹刿论战子鱼论战王孙满对楚子寺人披见文公介之推不言禄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王孙满对楚子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曾子易箦邹忌讽齐王纳谏颜斶chù说齐王鲁共公择言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唐雎不辱使命触詟zhé说赵太后唐雎说信陵君谏逐客书(上)谏逐客书(下)卜居宋玉对楚王问项羽本纪赞管晏列传(上)管晏列传(下)屈原列传上屈原列传(下)滑稽列传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前出师表陈情表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陋室铭谏太宗十思疏杂说四《师说》讳辩祭十二郎文祭鳄鱼文柳子厚墓志铭送李愿归盘谷序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愚溪诗序小石城山记阿房宫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滕王阁序(上)滕王阁序(下)书洛阳名园记后严先生祠堂记岳阳楼记谏院题名记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丰乐亭记相州昼锦堂记辨奸论石钟山记放鹤亭记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方山子传游褒禅山记卖柑者言。
古文观止经典选读教案引言:古文观止是一本经典的古文选读教材,为学习古代文化和提高语文水平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学习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份高质量的古文观止经典选读教案,旨在帮助老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文观止的背景和重要性;2.理解古文观止的组织结构和选文特点;3.学习和欣赏古文观止中的经典文章;4.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古文观止的背景和特点;2.古文观止的组织结构;3.古文观止选读经典文章欣赏;4.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5.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6.写作和表达训练;7.体验和感悟中国古代文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古文观止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古文观止中的经典文章,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3.讨论互动法:鼓励学生在小组或整体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观点和交流意见;4.写作法: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古文思想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训练;5.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或参与相关活动,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体验。
四、教学流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并介绍古文观止作为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2.讲解古文观止的背景和特点(20分钟)详细介绍古文观止的年代背景、作者背景和选文特点,激发学生对古文观止的兴趣。
3.古文观止组织结构的讲解(15分钟)解释古文观止的组织结构和选文方式,探讨为什么这些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并对其中的经典文章进行简要介绍。
4.古文观止选读经典文章欣赏(25分钟)分段阅读和欣赏几篇古文观止中的经典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古文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
5.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15分钟)介绍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通过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6.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20分钟)分组或整体讨论古文观止中的某篇文章或主题,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出问题,并进行互动交流。
古文观止精选阅读与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古文观止》的背景和作用;2. 阅读并分析《古文观止》中的经典古文;3. 提高古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文观止》的重要性和价值;2. 分析《古文观止》中的经典古文;3. 掌握合适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1.《古文观止》的背景和作用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和理解古文对于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提高文学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古文观止》是一部包含了许多经典古文的文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节课将通过分析其中的古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魅力。
2. 《古文观止》精选阅读与分析2.1 《论语》中的《学而》《学而》是《论语》的开篇章,也是《论语》中最知名的一篇,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和分析《学而》,学生可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2.2 《庄子》中的《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一篇,以抒发庄子自由逍遥的心态和对自然生活的追求而闻名。
通过阅读和分析《逍遥游》,学生可以领略到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2.3 《文选》中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唐代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篇评论性散文,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评论文章。
通过阅读和分析《人间词话》,学生可以了解唐代文人的词作特点以及文学批评的基本观点。
3. 阅读和分析方法3.1 理解上下文在阅读古文时,学生应注重理解句子和段落的上下文关系,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来推测词句的含义。
3.2 梳理文意结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段落的逻辑关系来理清古文的文意结构,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3.3 鉴赏文学特色学生应该注重鉴赏古文的文学特色,包括修辞手法、意象描写等,从中领略到古人的才华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介绍《古文观止》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古文观止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文观止》的背景和作者历史背景;2. 熟悉《古文观止》的选文内容、风格和特点;3. 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4. 提升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5.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文观止》的选文背景和作者历史背景;2. 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 分析古文的结构、语言和意义;4. 通过阅读和鉴赏古文,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的意义和内涵;2. 运用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解析古文;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古文观止》选读教材;2. 与古文相关的配套教辅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教学材料。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入《古文观止》的背景和作者历史背景(15分钟)1. 介绍《古文观止》的作者和编者,包括刘豫、黄灿然和陈寅恪;2. 阐述《古文观止》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和影响;3. 分享与或朝于《古文观止》有关的历史典故和故事。
步骤二:讲解《古文观止》的选文内容、风格和特点(20分钟)1. 按照编者的顺序,介绍《古文观止》的选文内容和分类;2. 引导学生分析古文的风格特点,如辞章、修辞、描写手法等;3. 解读一两篇典型的古文选文,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步骤三:讲解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25分钟)1. 引导学生先通读整篇古文,了解大意和背景;2. 培养学生分段阅读的习惯,理解句子和段落的结构;3. 教授古文分析和推测的技巧,如看靠谱结构、推断词义等;4. 指导学生查阅古文疑点的书籍或工具,并进行注解和解释。
步骤四:展开古文阅读和鉴赏活动(30分钟)1. 分发教材中的一篇或两篇古文,让学生独立阅读;2. 授予学生提问和答疑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并解读古文;3. 进行批注和讨论,对古文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鉴赏;4.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文的感悟和思考,培养文化修养和人文关怀。
《古文观止》经典选读与文化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古文观止》经典选读与文化解读,使学生了解古文发展历程、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与解读。
二、教学内容1. 选读《古文观止》中的经典文章,包括但不限于《孔子家语》、《孟子荀卿传》等。
2. 对选读文章进行文化解读,解析文章与古代社会、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文发展历程及《古文观止》概述1. 通过图表、资料等方式,简要介绍古文的发展历程,包括《詩經》、《尚書》等。
2. 分析《古文观止》的编撰目的和价值,并概述选文的时代背景与主题。
第二课时:《古文观止》选读与文本分析1. 对选读的文章进行逐篇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含义,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解读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第三课时:《古文观止》经典文化解读1. 针对选读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隐含意义。
2. 对选文中的典故、文化符号等进行解读,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课时:《古文观止》经典选读生活化运用1. 分组讨论:学生选择一篇感兴趣的古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析文章中的智慧与道理,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学生展示并交流心得,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品味。
四、教学资源1. 《古文观止》选本及相关资料。
2. 图表、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见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和文本分析的作业,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程考试:对学生对古文观止的理解和运用进行评估,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和解读所选古文。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古文观止教学案古文观止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文观止的背景和意义;2.培养学生对于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3.提高学生的古文理解和分析能力;4.学会运用古文知识进行作文写作。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文观止的作者、编纂目的及其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2.分析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目,理解其中的道理和美学价值;3.针对古文中的难点和疑惑,进行解读和讨论;4.引导学生通过古文观止的学习,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古文观止的背景与意义古文观止是明代袁宏道编纂的一部选本,共收集了330篇古代文献,涵盖了古文散文、辞章、骈文和诗词等各个领域,被誉为古代文学瑰宝。
它的编纂目的是为了通过摘录其中优秀的文句和篇章,供学生们学习和模仿,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
所以在古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分析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目(这部分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分析,例如论语选读、诸葛亮集等,展示古文的多样性和魅力)3.解读古文中的难点和疑惑(可以选择古文中的一些难字词或者疑惑的句子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字形、上下文等方面加深理解)4.运用古文知识进行作文写作(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古文观止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议论文、记叙文或者仿古文等)四、教学活动与方法1.导入活动利用图片、视频或者实物等教具引起学生对古文观止的兴趣,介绍古文观止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课堂讲解与讨论教师通过讲解古文观止的作者、编纂目的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古文观止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古文观止中的几个经典篇目,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美学价值。
同时,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和疑惑进行解读和讨论。
3.小组合作与分享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
4.作文写作与评析教师给出一个与古文相关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古文观止中的知识进行作文写作。
古文观止阅读教案第一部分:简介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用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文观止,并提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古文观止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几篇经典古文的阅读技巧;3.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增强对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古文观止是明代吴楚材所编的一本古代文学选集,包括了从先秦时期到唐朝的优秀古文作品。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 古文阅读技巧:a. 理解上下文:古文大多采用典故和引用,理解背后的意义需要关注上下文的联系。
b. 辨析词义:古文中的词汇往往与现代用法有所差异,需要查阅注释或辞典,确保准确理解词义。
c. 分析句子结构:古文句子结构复杂,了解句子成分和语法结构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d. 掌握修辞手法: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复等,学会分析和欣赏其中的修辞效果。
3. 具体文本分析: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古文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例如《孔雀东南飞》、《岳阳楼记》等。
通过逐段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4. 阅读实践:学生可以选择古文观止中的其他篇章进行阅读实践,然后撰写读后感或思考题。
例如,选择《舍弟舍东》这篇小品文,让学生回答问题:这篇文章通过舍弟离家与东工的故事,讲述了什么样的友情观念?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文背景、解读文本等方式进行教学,把握好讲解的节奏和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古文进行阅读和讨论,然后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3. 创设情境:通过电影、音乐、图片等媒介创造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古文写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古文仿写或扩写,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文的运用能力。
古文观止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文观止》,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古文观止》简介:《古文观止》是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一部文学总集,共收录古代文章220篇,包括散文、辞赋、骈文、论文等不同体裁。
2. 学习重点:掌握《古文观止》的基本篇目,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学习难点:古代文学典故、成语、句式等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文观止》的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古代文学有哪些了解?你们认为学习古代文学有什么好处?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古文观止》中的篇目,了解文章内容、作者及背景。
2. 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准备与同学交流。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师点评各组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古文观止》中的篇目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2. 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古代文学的典故、成语、句式等特点。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成语等丰富自己的写作。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文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古文观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文观止》的基本篇目有所了解,能够概括文章内容、作者及背景。
初中语文课文古文观止教学设计古文观止教学设计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大重点,通过学习古文,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准确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课文古文观止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提供一种全面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的动力;2. 增强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古文中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感知和理解;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的古文课文,如《论语》中的《为政》、《庄子》中的《齐物论》等;2. 课文中融入了道德、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从中领悟古人的智慧;3. 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4. 鼓励学生进行古文的背诵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 结合现代生活和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将古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新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2.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文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3. 小组讨论法:安排分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读和理解古文,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文的内容和情境;5.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古文进行创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文阅读:学生独立或分组阅读古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教师讲解: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古文进行解读和说明,解释其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4. 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文的内容和意义,梳理思路,提出疑问,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5. 学生表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古文的演讲或写作,展示对古文的理解和所获得的启示;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和鼓励,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