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测量
- 格式:pptx
- 大小:333.66 KB
- 文档页数:33
电化学测量方法的应用。
电化学测量法是指一种利用电压检测池试剂反应后改变的电位而自动测量
和检测物质浓度的技术。
在高校和高等教育中,电化学测量方法在很多学科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第一,在医学领域,电化学测量方法被用于检测血液中氨基酸、糖、脂肪,甚至是抗体的浓度;还可以用于血液的pH的测量,及血液中的其它有机氮的可检测,以及心电图的表示,等等,都是电化学测量法的主要应用。
第二,在环境た监控领域,电化学测量法不仅可以高灵敏度的监测大气有
害物质,固体废物、水污染物质的浓度,还可以用于地下水污染、放射性污染监测,并可作为全球气候变暖及排放污染物检测工具,以评估环境污染和污染影响等。
第三,在药物分析与生物学领域,电化学测量法用于有机化学的探究中,
有助于分析有机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吸收,以及当药物进入细胞膜中时可能发生的反应;此外,还可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口服药物、注射型药物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情况,以及对抗病菌作用有效等;它还可以帮助鉴定微生物电解质,比如细菌碱性磷酸酶(ALKP)等。
总之,电化学测量法是无可替代的重要技术,它在高校和高等教育之中拥
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更可以提供更多信息以用作诊断及病理研究,同时还可以评估环境污染及影响。
未来,伴随着新材料、新试剂及新技术的出现,电化学测量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将继续在各个领域担任重要的角色。
1、在金属/溶液界面上,电解质双电层是指 荷电物质和 偶极子 的定向排列。
2、当极化曲线中存在电流平台或电流极大值时,只能用 恒电势法 ;如果极化曲线中存在电势极大值或电势平台,则应选用 控制电流法 。
3特性吸附是指 即使电场不存在也能发生的吸附现象 。
4、不可逆或者准可逆表示 电荷迁移速率慢,电极表面上即使有电化学反应活性物质存在,也难以完全进行反应 。
5、背景电流包括 双层充电电流 和 杂质的氧化还原电流 。
6、汞电极有 滴汞电极、 悬汞电极、 汞膜电极、 静汞电极 和 汞齐电极 。
7、溶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 待分析物的溶解度及活性 ,此外还要考虑 溶剂的性质 ,溶剂应不与 待分析物 反应,也应在较宽的电势范围内不参与 电化学 反应。
8、电化学极化由电荷转移步骤的 反应速率 决定,它与电化学 反应本质 有关。
9、溶液浓差阻抗用以表示Faraday 电流 与 过电势 的关系,它可以由 电流、电极电势和浓度 三者的关系式联合解得。
10、电化学三电极体系是测定单个电极极化曲线的常用的体系,其三个电极是指 研究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
11、稳态技术常包括:伏安法、极谱法 、库仑法和强制对流法 。
12、稳态极化主要是指当 双层充电 、电荷转移、扩散传质 等三个过程达到稳定时的电极的电化学特征。
13、小幅度电流阶跃测量法有 极限简化法 和 方程解析法 。
14、浓差极化产生的原因是 反应物不断消耗 和 产物逐渐积累 。
15、用于测量 痕量金属 的溶出分析是一种非常灵敏的电化学技术,它的灵敏性取决于 有效预浓缩步骤 和 可产生非常有用的信号 。
16、电化学是研究第一类导体与第二类导体的 界面 及 界面上 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学科。
17、电极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氧化还原反应 。
18、通电时所测得的电极电势的变化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 电化学极化过电势 、浓差极化过电势 和 电阻极化过电势。
19、浓差极化 是因为反应物粒子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或产物粒子的局部聚集而造成的。
测量物质的电化学参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电荷转移和电流产生的学科。
电化学参数是用来描述电化学反应过程和物质电化学性质的物理量。
测量这些参数是电化学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电化学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一、电池电势电池电势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池两极之间产生的电动势。
电池电势是衡量电池储能能力的重要指标。
电池电势的测量需要使用电位计。
电位计是一种测量电势差的仪器,由电极和电子电路组成。
常见的电位计有离子选择电极电位计、氢电极电位计和参比电极电位计等。
二、电解液电导率电解液电导率是指电解质溶液在电场作用下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解液电导率的测量是电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测量电解液电导率可以使用电导计。
电导计是一种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仪器,由电极和电子电路组成。
常见的电导计有恒流源电导计、离子选择电极电导计和热电导计等。
三、电极电位电极电位是指一种物质(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电极电位是描述物质电化学性质的重要参数。
电极电位的测量需要使用电位计。
在电位计中,参比电极连接标准氢电极,被测试的电极连接电压计。
通过比较参比电极和被测试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可以得到被测试电极的电位。
四、电极反应速率电极反应速率是指电极上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电极反应速率的测量需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
电化学工作站由电极、参比电极、计时电路和电源等组成。
电极反应速率的测量可以通过计算电极上电流的变化率来实现。
五、电极电容电极电容是指电极可以储存电荷的容量。
电极电容是描述物质电化学性质的重要参数。
电极电容的测量需要使用电容测试仪。
电容测试仪由电极、电源和电容计等组成。
通过充放电电极并测量电压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电极的电容。
六、总结电化学研究需要对物质的电化学参数进行测量。
常见的电化学参数包括电池电势、电解液电导率、电极电位、电极反应速率和电极电容等。
对这些参数的测量需要使用电位计、电导计、电化学工作站和电容测试仪等仪器。
对电化学参数的准确测量是电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实现电化学应用的前提。
腐蚀电化学及电化学测量方法绪在近几十年里腐蚀电化学基理研究在金属的钝化、小孔腐蚀、电化学噪声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解释腐蚀现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看到的腐蚀现象大多是电化学腐蚀,例如大气腐蚀、土壤腐蚀、海水腐蚀等自然环境腐蚀和炼油装置中的常减压塔塔顶腐蚀、冷却水腐蚀、储油罐罐顶腐蚀等等,都是电化学腐蚀。
因此了解电化学腐蚀原理以及电化学研究方法是非常有用的,首先,对进一步做好防腐工作有帮助,因为缓蚀剂作用原理、腐蚀的阴极保护原理所依据的理论基础都是腐蚀电化学;其次,有助于正确选择和有效运用电化学监测手段。
下面我们共同回顾和学习一些腐蚀电化学中最为基础和与电化学监测技术紧密关联的部分,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电化学腐蚀就是在金属在腐蚀的过程中伴随着电子的移动。
第一章、电化学腐蚀原理一、电化学腐蚀机理:电化学腐蚀机理可归纳为电池作用:绝大多数属微电池作用,如金属的自腐蚀,肉眼看不到;少数情况是宏观电池作用,如电偶腐蚀,肉眼能分辨阴阳极。
电解作用:1.微电池腐蚀如上图,工业纯锌放在稀硫酸中,在金属锌晶粒溶解的同时,有气泡在锌中杂质上形成并逸出,这种气泡就是氢气,而且在杂质与锌晶粒之间有电流流动。
此现象同Zn-Cu与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作用是完全相同的,在锌电极上发生锌的溶解,在铜电极上逸出氢气泡,两电极间有电流流动。
概念:阳极:发生溶解的电极(锌或锌晶粒)阴极:另一极(铜或杂质)电极反应式:阳极:Zn Zn2++2e电子从阳极流到阴极。
阴极:H++e HH+H H2 图2 腐蚀原电池示意图图1 锌在稀盐酸中腐蚀示意图△阴阳极概念的进一步:产生电池作用的推动力是电极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电极电位较负者为阳极电极电位较正者为阴极小结:我们把微电池的腐蚀作用看作是金属中电极电位不同的两个微观部分直接作电接触,其表面又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的原电池作用。
电化学测量方法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应用化学班级:应化0901学号:200967090125姓名:宁波电化学测量方法概述:电极电势、通过电极的电流是表征总的、复杂的微观电极过程特点的宏观物理量。
电化学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测量包含电极过程各种动力学信息的电势、电流两个物理量,研究它们在各种极化信号激励下的变化关系,从而研究电极过程的各个基本过程。
Summary:Electrode potential, the current passing through the electrodes i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otal, complex micro electrode process macroscopical physics quantity.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of the main task is through the electrode process kinetics of various measure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potential, current two physical quantities, study them in various polarization signals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changes, thus studying electrode process of all the basic process.测量方法分类:基于电化学的测量规律、按照对应出现的时间顺序,电化学测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电化学热力学性质的测量方法,基于Nernst方程、电势-pH图、法拉第定律等热力学规律;第二类是依靠单纯电极电势、极化电流的控制和测量进行的动力学性质的测量方法,研究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测定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第三类是在电极电势、极化电流的控制和测量的同时,结合光谱波谱技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引入光学信号等其他参量的测量,研究体系电化学性质的测量方法。
第三章电化学测量实验的基本知识3-2三电极两回路体系三电极体系:可同时测定和控制通过电极的电流和电位,并且有足够的测量精度。
使用超微电极作为研究电极时,可采用两电极体系。
三个电极:WE:研究电极or工作电极,该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过程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RE:参比电极(两电极体系没有RE)用来测量研究电极电位CE:辅助电极or对电极,只用来通过电流,实现研究电极极化两个回路:极化回路(左侧),包括P,m A,CE,WE。
电位测量回路(右侧),包括V,RE,WE。
极化回路中有极化电流通过,因此极化电流大小的控制和测量在此电路中进行。
电位测量回路中对研究电极的电位进行测量和控制,回路中几乎没有电流通过。
极化时电极电势测量和控制的主要误差来源溶液欧姆压降:i R u=jl/κ降低溶液欧姆压降:加入支持电解质,使用鲁金(L u gg in)毛细管(最佳组合是小的球形电极和细的鲁金毛细管接近电极表面,距离为毛细管外径的两倍)(桥式补偿电路,运算补偿电路,断电流法)3-4参比电极参比电极的一般性要求:(1)电极可逆性好。
(2)不易极化。
(3)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温度系数小)(4)电位稳定。
(5)电位重现性好。
(6)低电阻。
(7)若电极式金属的盐或氧化物,则要求其溶解度很小。
(8)考虑使用的溶液体系的影响。
常见的水溶液体系参比电极:1)可逆氢电极,P t,H2∣H+将铂片与铂丝焊接,将铂丝严密的封入玻璃管中,再在铂片上镀上铂黑。
氢电极中毒的三种情况:•溶液中含有氧化性物•溶液中含有易被还原的金属离子•铂黑强烈的吸附能力2)甘汞电极,Hg∣Hg2C l2(s)∣C l-3)银-氯化银电极,Ag∣AgC l∣C l-准参比电极含义:采用与电池负极相同材质的金属电极直接插入电池溶液中作为参比电极使用,特点:1.无需测准确电极电势,只需知极化值。
2.无液接电势和溶液污染问题。
3.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好,响应速率较快。
4.可逆性好3-5盐桥盐桥的作用:1.减小液接界电势2。
电化学电池的电位差测量电位差是电化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反映电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和反应速率。
电位差的测量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机理以及优化电化学系统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电池的电位差测量方法和相关实验技术。
一、电化学电位差的概念和意义在电化学反应中,电位差(potential difference)是指通过电化学电池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电势差反映了电荷分布和电势分布的差异,它是电化学反应进行的驱动力。
电位差的测量对于电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不同电势差下的电流变化,可以确定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反应序数以及反应的机理路径。
因此,准确测量电位差对于深入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
二、电位差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 电池电位差的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常见且简单的电位差测量方法。
它通过连接两个电极,使用电位计或者电位差计测量电极两端的电势差。
这个方法对于单电池电位差的测量非常有效,可靠性较高。
2. 电位差的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主要用于复杂的电极系统或者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的电位差测量。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基于参比电极的测量技术。
参比电极是一个已知电位的电极,通过将其与待测电极相连,测量待测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间接获得电位差。
3. 恒流法和电位扫描法恒流法是一种常用的电位差测量实验方法。
它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测量电势差的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如电流密度、交流阻抗等。
与之相比,电位扫描法则通过改变电势差的大小,测量电流的变化情况。
电位扫描法可用于研究电极的反应速率常数、电化学反应的机理等。
三、电位差测量实验的注意事项1. 清洁电极表面在进行电位差测量实验之前,应确保电极表面的洁净。
通过清洁电极表面,可以减少电解质移动的电阻和电化学反应的不确定性。
2. 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对电位差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尽量控制好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电化学电动势的实验测量与计算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在电化学中,电动势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和电化学电池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电动势的实验测量与计算。
实验测量电动势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典型的实验装置包括电化学电池、电流计、电解液和电极。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准备实验装置。
将两个不同的金属棒作为电极,插入到电解液中。
电解液可以是盐水溶液,硫酸溶液等。
确保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适中,以保证电流能够通过。
其次,在实验前需要进行电池的特性测量。
将电池的电动势测量电路接入,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流,测量电池的电动势-电流特性曲线。
通常,电动势随着电流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达到一个平稳的值。
接下来,进行实验测量。
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使其能够测量电流的变化。
然后,将电流计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池的电流。
同时,使用直流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通过改变电解液中的成分或浓度,可以测量不同条件下的电动势。
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根据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动势的数值,可以计算出电化学反应的标准电动势。
标准电动势是在标准条件下测量的电动势,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化学反应的强度。
计算标准电动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通过测量一个参考电极和试验电极的电动势差来计算;通过测量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差来计算。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实验室要保持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其次,实验装置要保持干净,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因为温度会影响电动势的测量结果。
总之,电化学电动势的实验测量与计算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通过实验测量,可以了解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电化学电动势的实验测量和计算是研究电化学性质和应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电化学电动势,可以了解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继续介绍电动势的实验测量和计算的相关内容。
电化学测量书籍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电化学测量方面的书籍:
1. 《电化学分析方法》(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Allen J Bard, Larry R. Faulkner 这本书是电化学分析领域的经典教材,深入讲解了电化学基础理论和各种电化学测量方法,包括电化学法分析、介电强度、交流电位法等。
2. 《现代电化学》(Modern Electrochemistry)- John O'M. Bockris, Amulya K.N. Reddy
这本书是电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对电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涵盖了电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过程的测量和分析等内容。
3. 《电化学测量教程》(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John Newman, Karen E. Thomas-Alyea
这本书是电化学测量方面的教材,介绍了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内容涵盖了电化学电池、膜分析、电化学阻抗等方面。
4. 《电化学方法原理与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D.A. Jones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电化学方法的原理和实践,包括电极过程、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动力学、电位法测量等内容,适合电化学测量的初学者阅读。
这些书籍都是电化学测量领域的经典教材,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都有详细的介绍,适合从事电化学测量研究的学生和专业人士阅读。
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测量方法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在物质中传递的科学,主要包括电化学平衡、电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技术。
而电化学测量方法是电化学研究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电化学系统行为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物理化学中常用的电化学测量方法,包括电位差测量、电流测量以及极化曲线测量等。
1. 电位差测量电位差测量是电化学测量中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电位差表示了电势在两个电极之间的差异,它可以提供有关电子传递和反应动力学的重要信息。
常见的电位差测量方法包括电位计法、电压比较法和差动放大器法。
电位计法是最常见的电位差测量方法之一,它基于电位计的原理,通过测量电势计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计算出待测电极的电势。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精密测量。
电压比较法是一种相对测量方法,它将待测电极和一个已知电势的参比电极相连接,通过比较这两个电势的大小来测量待测电极的电势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电势差的相对测量和定量分析。
差动放大器法是一种高精度的电位差测量方法,它通过差动放大器测量待测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度,广泛应用于电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2. 电流测量电流测量是电化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电化学测量方法。
电流测量可以提供有关电极反应速率、离子传输等重要信息。
常用的电流测量方法包括电流计法、电阻法和快速扫描法。
电流计法是最常见和直接的电流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连接一个电流计在电路中测量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
电流计可以是安培计或毫安计,用于测量小电流或大电流。
电阻法是一种间接测量电流的方法,它基于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阻和电压的关系来计算电流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小电流或需要高阻抗的电路。
快速扫描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测量方法。
它通过扫描电位来测量电流的变化,并绘制出电流-电位曲线。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快速获得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3. 极化曲线测量极化曲线测量是一种关于电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的电化学测量方法。
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
在电化学领域,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包括:
1. 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通过在待测系统中施加交流电信号,测量系统的阻抗来研究电化学界面的特性和反应动力学。
2. 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电压范围的周期性扫描,测量电流响应,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电流-电势关系和峰值特性。
3. 安培法(Amperometry):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来定量检测电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浓度或电荷转移速率。
4. 恒电位法(Potentiostatic/Galvanostatic Methods):通过在电极上施加恒定的电势或电流,研究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和电极材料的性质。
5. 旋转圆盘电极法(Rotating Disk Electrode, RDE):通过将电极旋转来改变质量传递条件,研究电极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和质量传递过程。
6. 振荡扫描伏安法(Swinging Electrode Voltammetry, SEV):通过改变电极电位的扫描速率,观察电流的振荡变化,用于研究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
7. 交流阻抗法(Alternating Current Conductance, ACC):类似于EIS,测量电导率或阻抗来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质。
这些电化学测试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机制、表征电极材料性能、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评估腐蚀性能等。
不同的测试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应用领域,选择适合的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深入了解电化学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电化学测试相关标准电化学测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在进行电化学测试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测试相关的标准,包括测试方法、设备要求、实验条件等内容。
一、电化学测试的基本原理电化学测试是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的一种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极与被测物质之间的电化学反应,通过测量电流、电压等参数来获取被测物质的信息。
电化学测试广泛应用于腐蚀研究、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能源等领域。
二、电化学测试的标准和规定在进行电化学测试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常见的电化学测试相关的标准:1. ASTM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发布了许多与电化学测试相关的标准,涵盖了电化学腐蚀、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能源等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包括测试方法、设备要求、实验条件等内容,对于规范电化学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2. IS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一些与电化学测试相关的标准,如ISO 16773-1:2016《电化学腐蚀测定方法》、ISO 17201:2010《电化学腐蚀测试仪器》等。
这些标准对于电化学测试的国际标准化具有重要作用。
3. GB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了一些与电化学测试相关的国家标准,如GB/T 19424-2017《电化学方法测定镀层腐蚀性能》、GB/T 15274-2013《电化学腐蚀试验方法》等。
这些标准对于规范国内电化学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化学测试相关的标准内容解析电化学测试相关的标准内容主要包括测试方法、设备要求、实验条件等内容。
以下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解析:1.测试方法:电化学测试的测试方法是其标准的核心内容。
不同类型的电化学测试有不同的测试方法,如电化学腐蚀测试、电化学传感器测试、电化学能源测试等。
电化学测量中的交流阻抗法
交流阻抗法(AC Impedance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技术,它可
以应用于实验室和生产现场,用于测量电解质溶液中各种不同溶质的
浓度,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溶液用电化学反应状况的评估。
一、原理
交流阻抗法是以电解质溶液为介质,使用电池、恒定电流发生器或放
大器等装置,在恒定电流或不同频率的振荡电压、频率的振荡电流下,探测溶液的受激和非受激反应产生的电压,施加信号,从而测量介质
的阻抗。
二、应用
1. 深度矿藏的精确监测:交流阻抗法可以用于深度矿藏的精确检测,
用于实时监测含水率、盐分、PH值等参数,以使矿藏安全及质量维持
在正常范围之内;
2. 电化学反应比较:可以用于不同电极及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反应进
行比较分析;
3. 电解液浓度监控:可以用于电解液浓度的监控,通过电压变化确定
浓度升降、电解质溶质含量及电解液污染程度;
4. 其他:还可以用于细菌发酵、水体污染的检测等。
三、优点
1. 交流阻抗测量时间短,可以实现快速测量;
2. 交流阻抗法有利于准确定量测量不同溶质的含量;
3. 交流阻抗法可使电化学反应上游和电子过程有机结合,更加真实反
映实际情况;
4. 测量手段灵活多样,可以结合PC机实现远程测量。
四、缺点
1. 由于溶液阻抗动态变化较大,模拟信号传输中存在电尘及其他杂波等,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尚不具备处理复杂的环境噪声的能力;
3. 需要安装多种复杂的仪器设备,测量成本较高,基础设施投入较大,且研究方向分散;
4. 对测量环境温度及温度变化有一定影响,需要采取温度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