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审细则第七章十八种重点疾病监测上报表
- 格式:doc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19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十八类重点手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第二节一、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十八类手术(一)髋、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55(二)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术ICD-9-CM-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三)胰腺切除术ICD-9-CM-3:52.6或52.7(四)食管切除术ICD-9-CM-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编码中有ICD-CM-32012-5-2351.23、24(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编码中有36.1(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ICD-9-CM-3编码为0066,36.01,36.02或36.05,36.06,36.07(八)颅脑手术ICD-9-CM-3编码为01.02-06,02.0、02.1-4(九)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68.7(十)剖宫产ICD-9-CM-3:74.0,74.1,74.2,74.4,74.99(十一)阴道分娩ICD-9-CM-3:72,73.0-73.2,73.4-73.9(十二)乳腺手术ICD-9-CM-3:85.4(十三)肺切除术ICD-9-CM-3:32.4、32.5(十四)胃切除术ICD-9-CM-3:43.5-43.9(十五)直肠切除术ICD-9-CM-3:48.4-48.6(十六)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ICD-9-CM-3:55.4-6,60.3-5(十七)血管内修补术ICD-9-CM-3编码中有38.34,38.44,38.64或39.71-74(十八)恶性肿瘤手术ICD10C00-C97,伴手术/操作ICD.9-CM-3(18.1)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ICD9-CM-3:06.2-06.5(18.2)喉癌联合根治术ICD9-CM-3:30.4(18.3.1)肺叶切除术ICD9-CM-3:32.4 002(18.3.2)全肺叶切除术ICD9-CM-3:32.5(18.3.3)胸腔镜肺癌切除术(18.4.1)食管部分切除术、食管胃弓上吻ICD9-CM-3:42.5(18.4.2)食管部分切除术、食管胃弓下吻ICD9-CM-3:42.5(18.5.1)胃远端切除术ICD9-CM-3:43.6、43.7(18.5.2)胃近端切除术ICD9-CM-3:43.5(18.5.3)全胃切除术ICD9-CM-3:43.99(18.5.4)根治性全胃切除术ICD9-CM-3:43.99(18.6.1)肝叶切除术ICD9-CM-3:50.3 01(18.6.2)半肝切除术CM-3:50.3 02(18.6.3)肝段切除术CM-3:50.2 203(18.6.4)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CM-3:50.2 201(18.7.1)左半结肠切除术CM-3:45.27 501(18.7.2)右半结肠切除术CM-3:45.27 301(18.7.3)直肠前切除术CM-3:48.6 301(18.7.4)腹会阴直肠切除术CM-3:48.5 01(18.7.5)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8.8.1)惠普尔氏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ICD9-CM-3:52.7(18.8.2)胰体尾切除术ICD9-CM-3:52.5 902(18.9.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留乳房术ICD9-CM-3:85.4、ICD9-CM-3:85.2 103(18.10.1)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18.10.2)肾肿瘤保留根治术ICD9-CM-3:55.3(18.11)前列腺根治术ICD9-CM-3:60.5(18.1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8.13)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ICD9-CM-3:65.6(18.14)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18.15)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CD9-CM-3:40.59。
医院重点病种质量分析评价制度(一)目的按照重点病种质量分析评价标准,为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为重点,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将十八个住院重点疾病及十八种住院重点手术疾病制定监测指标,并每季度、每年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住院患者及住院手术患者的质量情况,通过分析加强薄弱环节,持续性改进,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医院各临床科室。
(三)具体要求1.监测指标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说明: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率、31 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 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 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 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 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 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 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 伴有.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 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概述: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
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手术例数(三)麻醉指标(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二、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标。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2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3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4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5
页脚内容6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7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8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9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0
页脚内容11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2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3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4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5
页脚内容16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7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8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19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20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21
页脚内容22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23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24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25
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监测登记表
页脚内容26
页脚内容27
页脚内容28。
十八种重点疾病指标监测表统计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填表人:31 日内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序号十八种重点疾病ICD-10 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数备注住院数(天)用(元)排除产妇和心1 急性心肌梗死I21-I22脏手术患者排除产妇、非第一诊断:I05-I09 ,心源性心力衰2 心力衰竭I11-I13 ,I20-I25 ;第竭、心功能 2 二诊断+I50级3 脑出血和脑梗死I60-I63 排除产妇、颅4 创伤性颅脑损伤S06 脑手术/操作的患者排除产妇K25-K28消化道出血(无并发5 (.0-02 ,.4-.6 ),排除产妇症)K29.0 ,K92.2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6 T00-T07 排除产妇损伤J10.0 ,J11.0 ,细菌性肺炎(成人、7 J12-J18 (不包括排除产妇无并发症)J17* )8 慢性阻塞性肺炎J44.0J44.1 排除产妇、创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伤患者排除产妇/新9 E10-E14并发症生儿患者10 结节性甲状腺肿E04.1 ,E04.2排除产妇/新生儿患者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11 K35.0 ,K35.1排除产妇/新腹膜炎及脓肿生儿患者12 前列腺增生N4013 肾功能衰竭N17-N1914 败血症(成人)A40-A41排除产妇/新生儿患者15 高血压病(成人)I10-I15 排除产妇/新生儿、心脏手术/ 操作、1-4期肾疾病且准备透析操作患者排除产妇/新16 急性胰腺炎K85生儿患者17 恶性肿瘤术后化疗Z51.101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18 Z51.201 ,Z51.103治疗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医院重点病种质量分析评价制度(一)目的按照重点病种质量分析评价标准,为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为重点,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将十八个住院重点疾病及十八种住院重点手术疾病制定监测指标,并每季度、每年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住院患者及住院手术患者的质量情况,通过分析加强薄弱环节,持续性改进,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医院各临床科室。
(三)具体要求1.监测指标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说明: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率、31 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 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 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 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 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 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 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 伴有.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 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医院监测指标信息(一)申报材料要求说明1、本报告申报项目以2011版三甲评审标准第七章为蓝本,适当进行了规范整理。
2、各医院只需按所列表格进行填报。
3、凡填报数据中的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则需分别附上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指标;无异常情况的,只需按表格填报数据。
4、各医院应将数据填报中有涉及的病案号做好准备,备各组专家随时检查,凡检查时无法提供病案资料的,按申报数据不真实处理。
(二)数据明细1、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1.1资源配置※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2工作负荷※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3治疗质量1.4工作效率1.4.1医院整体1.4.2科室情况※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5患者负担※近三年完整年度数据1.6资产运营1.7科研成果2、住院死亡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2.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住院死亡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指标名称年年年趋势(简易折线图)3.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率 %其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人数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4.介入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其中:介入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介入手术患者出院人次5.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其中: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6.产妇住院死亡率 %其中:产妇住院死亡人数同期产妇出院人次备注:各指标统计标准见申报材料要求说明附简易折线图参考模板:2.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3、重返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3.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重返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3.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未达到国家或省级管理标准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4、手术并发症类指标相关指标统计标准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七章、《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4.1近三年指标统计与趋势医院近三年手术并发症类指标统计与趋势分析备注:各指标统计标准见申报材料要求说明4.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仅针对简易折线图呈负向趋势的指标或未达到国家及省级管理规定的指标开展原因分析)5、医院感染类指标6、患者安全类指标6.1住院患者病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排除病例】(1)住院日<5天的患者。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质量硬指标)监测指标共6节35条,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质量。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5.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6.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7.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8.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10.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三)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五)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六)科教成果(评审前五年)。
1.协助与参加过国家与省级科研部门的大型科研调查活动(可选)。
2.完成培训社区及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
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18种重点疾病、7种重点手术、6项麻醉指标、9项安全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塞ICD-10:I21-I22。
2.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3.脑出血和脑梗塞ICD10: I60-I63。
4.创伤性颅脑损伤ICD10: S06。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塞ICD-10:I21-I22。
2.充血性心力衰竭ICD10:I50.0。
3.脑出血和脑梗塞ICD10:I60-I63。
4.创伤性颅脑损伤ICD10:S06。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 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