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9
物流学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物流学的概念和发展物流学是一门研究物流活动的学科,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应用系统思维和管理理论研究物流活动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二、物流学的理论基础1. 运作管理理论:包括运作策略、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以提高运作效率和减少浪费。
2. 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整个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协调和合作,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3. 成本管理理论:以降低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成本为目标,通过成本分析和优化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4. 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物流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物流活动包括物流策划、物流组织、物流实施和物流控制四个环节。
1. 物流策划:包括物流战略、物流网络设计、物流设备、物流人员等的规划和决策,为物流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2. 物流组织:包括物流任务的分解和分配、物流资源的配置和调度,确保物流活动的正常进行。
3. 物流实施:包括物流任务的实际执行和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完成物流活动中的各项任务。
4. 物流控制:包括物流活动的监测、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物流活动中的问题,确保物流目标的实现。
四、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物流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管理的原则包括:系统思维、整合协调、顾客导向、持续改进、信息化和创新。
五、物流业的发展和现状物流业是支撑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物流业的主要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网络化程度高、信息化程度高、服务水平要求高。
物流业的主要问题是:供需不平衡、价格压力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六、物流学的应用领域物流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工程、物流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流、城市物流、国际物流等。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学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物流活动的协调和管理。
《物流学概论》讲义第一章物流概述第一节商流与物流一、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一)流通是联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二)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三)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二、流通的内容(一)商流(二)物流(三)信息流与资金流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一)商流与物流的统一(二)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四、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一)结算程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二)购销方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三)期货市场形成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流与物流的分离第二节物流的概念一、物流概念的起源二、“物流”称谓的由来三、物流的定义(一)历史上的物流定义(二)对物流的通俗说明(三)物流概念的以后四、物流活动的构成包装活动;装卸搬运活动;运输活动;储存活动;流通加工活动;配送活动;物流信息活动第三节物流的性质和作用一、物流的性质(一)物流的生产属性1.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必要环节2.物流活动同样具备生产力的三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二)物流的社会属性(三)物流的服务性二、现代物流的要紧特点(五)目标系统化;(六)手段现代化;(七)组织网络化;(八)经营市场化;三、物流的地位与作用(一)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二)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三)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四)物流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五)物流是改善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四、有关物流定位的几种学说(一)“第三利润源”说(二)“物流冰山”说1.物流成本所涉及的领域广2.物流成本所涉及的环节多3.物流成本所涉及的科目杂第四节现代物流理念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二、“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理念三、物流价值与利润理念四、物流系统化理念五、精益物流理念六、物流一体化理念七、联盟与合作理念——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包、全球化物流八、绿色物流理念第二章物流的分类与形式第一节物流的分类方法一、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二、自营物流、外购物流、第三方物流三、企业物流、行业物流、社会物流四、其他分类第二节企业物流一、供应物流(一)供应物流的概念(二)供应物流的结构——采购、供应、库存治理、仓储治理二、生产物流(一)生产物流的概念(二)生产物流的类型三、销售物流(一)销售物流的概念四、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一)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概念(二)回收与废弃物流的意义1.回收物流是社会物资大循环的组成部分2.回收与废弃物流合理化的经济意义3.回收与废弃物流的社会意义(三)回收与废弃物流的技术特点1.小型化专用化的装运设备2.简单的储存包装要求3.多样化的流通加工4.低成本的要求第三节行业物流一、汽车物流(一)汽车物流的涵义——即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物流配送——作用,工作内容(二)汽车物流的分类(三)汽车物流的特点——技术复杂性;服务专业性;高度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性二、家电物流(一)家电物流的专门性1.家电物流的季节性明显2.家电物流的库存周转率低3.家电物流对网络的要求比较高(二)家电物流模式1.海尔模式——自营物流模式——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全球配送资源网和运算机信息网2.安得模式——物流子公司模式——2001年从美的剥离出来3.安泰达模式——合资物流公司模式——由多家知名家电企业和仓储运输企业联手成立4.伊莱克斯模式——外包模式三、零售物流(一)零售物流的含义——零售商对商品从供给地到消费者移动的实际流程进行的打算、执行与操纵(二)零售物流的特点1.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规模效益明显2.订货批量小,订货频率高3.商品种类多,运输和储存的形式多样4.流通加工的地位较高5.逆向物流比较普遍四、农产品物流(一)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以实现农产品的保值增值为目的,以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作业为手段的一种行业物流形式(三)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源头的分散性;资产的专用性;加工的增值性;对通道的依靠性五、快递(一)快递的概念(二)快递的分类——门或桌/机场——门或桌/门或桌——专差(三)快递的特点——经济适应性;快捷安全性;高科技性;服务性六、军事物流(一)军事物流的概念——是指军事物资经由采购、运输、包装、加工、储存、配送等环节,最终抵达用户部队被消耗使用的整个运动过程(二)军事物流的特点1.军事物流系统的复杂性2.国防仓库地位的专门性3.军事物资的专用性4.军事物流系统的指令性5.军事物流任务的突发性6.军事物流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危险性第四节社会物流一、地区物流——是指在特定地区内进行的物流活动——以提高本地区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增进本地区居民的福利为目的——在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平稳——物流中心的规划是地区物流系统规划的重中之重——要考虑本地区物流经营的环境因素,当地物流企业的有关资源状况二、国内物流——单个企业缺乏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也没有能力组织公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没有能力制定和贯彻基础性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一)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与物流——晋煤外运、山东两淮徐州煤炭、六盘水的煤炭(二)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与物流——石油流向、成品油流向、石油运输方式、成品油的运输三、国际物流(一)国际物流的含义——指跨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GB】——“4D”壁垒:Distance,Demand,Diversity,Document(二)国际物流的特点1.物流环境存在专门大差异2.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的信息系统作支撑3.国际物流对标准化的要求较高(三)国际物流的进展趋势——服务化趋势、信息化趋势、智能化趋势、环保化趋势第二篇物流的差不多功能要素第三章包装第一节现代包装概述一、包装的起源与进展二、包装的功能1.防止物资的破旧变形2.防止物资发生化学变化3.防止有害生物对物资的阻碍4.防止异物混入、污物污染、丢失、散失(二)方便功能——方便物资的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三)销售功能三、包装的分类(一)按照功能的不同,包装可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两个大类(二)按照层次的不同,包装可分为个包装、中包装、外包装(三)按照容器质地的不同,包装可分为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四)按照使用范畴的不同,包装可分为专用包装和通用包装(五)按照使用次数的不同,包装可分为一次用包装、多次用包装和周转用包装(六)包装的其他分类方法1.按运输方式不同,包装可分为铁路物资包装、卡车物资包装、船舶物资包装、航空物资包装及零担包装和集合包装等等。
《物流学概论》讲义物流学概论是一门关于物流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货物的流动和供应链的管理。
物流学概论涵盖了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份《物流学概论》的讲义,介绍了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1.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满足用户需求,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流资源、活动、信息和服务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使物流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一种管理活动。
2.物流管理的目标: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最佳的物流组织和流程,实现产品的及时和安全交付,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物流服务,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3.物流系统:物流系统由物流组成要素、物流环境和物流技术三个方面组成。
其中,物流组成要素包括物流资源、物流活动、物流信息和物流服务等;物流环境包括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经济环境等;物流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等。
二、物流管理的作用1.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合理的物流组织和流程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益。
例如,合理安排运输路线,优化运输方式,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2.提高产品服务水平:物流管理能够实现产品的及时和安全交付,提高产品的服务水平。
例如,合理安排库存,确保货物及时供应,避免缺货现象。
3.改善供应链效能:物流管理通过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效能。
例如,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协调配合。
4.提高企业竞争力:物流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生产周期,提高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1.信息化: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正不断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例如,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2.网络化:物流管理正向网络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网络化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和协同管理。
物流学概论物流学是一个涉及到产品运输,仓储,包装,配送,信息流,物流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它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物流学的发展离不开商业和工业的进步,它的出现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捷高效。
物流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物流运作过程进行研究,提高货物运输效率,缩短流通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以满足市场需求。
物流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物流一词最初源自军事领域,在军事战略角度上意指相对完整的敌我补给线路系统,1950 年后逐渐得到应用并进入商业领域。
物流从粗犷的军事概念渐次演化至对商品流通的管理学门类。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约瑟夫·戴克尔(Joseph Doney)首次将物流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学科进行研究,并创立了现代物流学。
物流的基本要素物流包括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要素。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的核心要素,它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活动。
库存管理是指合理控制存货水平,保持供需平衡的一种管理方式。
运输管理是保证产品在不同点之间流通正常,准时到达的关键。
配送管理则是将产品按时送达顾客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物流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它是现代经济社会高效运转的基础保障,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更是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倡导物流智慧化已成为当今发展的主题。
物流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经济的深化,物流业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电子商务物流、绿色物流等新兴形式崭露头角,智能物流系统和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变革。
未来物流趋势将是集约高效、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和服务化,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加完善和互联的物流体系。
总结物流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已然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物流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素,并适时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优势,推动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学概论第一章1.社会经济的三大领域: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2.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例子):如搬家——有物流无商流;买房子——有商流无物流3.流通的内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4.物流与商流的比较: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物流:实物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过程,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完成实物的空间位置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供需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异,还有可能通过流通加工来改变实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
5.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6.物流活动的构成:物品的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工作。
7.物流的地位和作用:(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2)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3)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4)物流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5)物流是改善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8.物流对企业的作用:(1)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体现在:①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②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营的保证③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和力量(2)物流的降低成本价值(3)物流的利润价值(4)物流的服务价值9.物流的增值效用:(1)形态效用:以制造、生产和组装来增加产品的价值(2)场所效用(空间效用):物流活动通过把货物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地,提供了产品的场所效用。
物流扩展了市场的边界,因而增加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即场所效用。
场所效用的产生主要通过运输。
(3)时间效用:货物不仅要送达消费者需要的地点,而且要在消费者所需时间内到达,即时间效用。
主要用过保持库存和货物的战略位置来达到的。
(4)占用效用8.第三利润源学说:物流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润(物流属于第三利润源)第一利润源学说: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大力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第二利润源学说:扩大销售市场可获得更多利润,即人力领域,当人工和材料成本降低一定幅度以后,空间就不大了。
第一章物流基础一、物流的定义(重点)定义:物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休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名词解释)对物流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中的“物”既包括有形的实体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2、物流中的“流”是从起始点向最终点的动静结合的流动过程;3、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追求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地方的正确客户手中。
物流信息在完成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特别重要。
4、存在对物流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计划、实施、协调与控制。
二、物流的分类(一般)从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从物流的服务对象角度可划分为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从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角度可划分为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从物流活动的运作主体角度可划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从物流活动所使用的技术方法角度可划分为一般物流与特殊物流。
三、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关系(重点)(1)内涵不同。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是从一个总体上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
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2)领域不同。
一般地,在大空间范畴内发生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属于宏观物流;在小空间范畴发生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微观性,属于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包括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
微观物流的研究内容贴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研究特点不同。
宏观物流:综合性和全局性。
微观物流:具体性和局部性。
四、区域物流(名词解释)区域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为小,即在某一地区内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物流学概论(共五则)第一篇:物流学概论物流学概论第一章物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一节物流的概念一国外经典的物流概念物流理念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有关物流的概念朔源的探究从1978年物流概念传入我国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尤其自20世纪60年代后,各种物流的概念更是层出不穷。
虎骨物流的发展过程和理解历史上经典的物流概念,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物流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物流的内涵。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销售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此概念是在物流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定义。
50年代中叶,日本在经济恢复中,十分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部向美国派出了‘搬运专业考察团’,此举动对日本未来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于60年代正是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通’,‘实物流通’的简称。
日本通产省的物流调查会的定义;‘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道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
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美国物流协会1963年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为;‘物流管理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机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的选择、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及仓储管理。
这是从管理角度审视物流的经典。
美国物流工程是学会19947年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给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及技术活动的艺术。
‘这是从工程视角对物流的省视。
1981年,美国空军的建议;‘物流是计划执行军队的调动与维护的科学。
’奥找最全面的定义,物流与军队活动有诸方面的联系1.军队物资的设计与研发2,军事人员的运输与疏散。
第一章物流概述1.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1)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2)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3)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2.流通的内容:(1)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2)物流:实物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过程;(3)信息流与资金流:3.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商流与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的两个方面,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1)商流与物流的统一: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2)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商流与物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上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资,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
商流和物流不一定是同时发生,并且在特殊情况下,没有物流的商流和没有商流的物流都是可能存在的。
4.物流概念的起源:(1)“军事起源说”:以詹姆士·约翰逊和唐纳德·伍德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物流一词首先用于军事”,军事中的后勤供应就是物流的原型。
(2)“市场营销起源说”:英国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中心主任、资深物流与市场营销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教授认为,物流概念起源与市场营销理论,阿奇·萧是最早提出物流概念并进行实际探讨的学者。
5.物流活动的构成:包装活动、装卸搬运活动、运输活动、储存活动、流通加工活动、配送活动、物流信息活动(这些也称之为“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6.物流的性质:(1)物流的生产属性:①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必要环节;②物流活动同样具备生产力的三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物流的社会属性:物流的社会性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3)物流的服务性:物流是为社会经济中的其他活动提供后勤保障的服务性活动,物流的核心是服务;7.物流的地位与作用:(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2)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3)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4)物流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5)物流是改善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8.有关物流定位的几种学说:a、“黑暗大陆”学说:美国彼得.德鲁克,把流通比作经济领域“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呼吁人们应重视对流通领域的研究。
《物流学概论》《第一章物流的概念与内涵》第一节物流的概念第二节商流与物流第三节物流活动的构成第四节现代物流的作用第一节物流的概念⏹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
20多年来随着我国理论界对物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企业的大量的物流实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断加深。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4-17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物流的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对物流的定义现代物流理念和特征一、物流的概念与发展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
主要有两种意见、两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于1915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
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叫做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可以叫做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
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发展并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得到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产生和发展了物流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叫做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