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本护理质量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7
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一、前言
医疗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此,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二、监督检查体系
1.制定护理业务操作规范,确保护士护师按照规范操作;
2.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护理服务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处理问题;
3.护理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内部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设立护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护理服务质量管理;
5.强化对医疗护理培训和持续教育,确保护理人员具备专业水平。
三、应急处理措施
1.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紧急病情处置流程;
2.有问题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3.定期组织护理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工作纪律
1.制定护理业务操作纪律,明确护理人员工作标准;
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3.建立奖惩机制,激励优秀护理人员,惩罚违规行为。
五、总结
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各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十章护理质量管理考试题一、单选题1.“卓越性质量”的衡量依据有()A.体现顾客价值,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B.降低资源成本,减少差错和缺陷C.降低和抵御风险D.以上都是2. 在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中,其中D代表( )A.计划B.执行C.检查D.处理3. 拟订护理技术质量标准,下列提法不妥的是()A.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B.考虑到严肃性、稳定性C.应与现实相适应,基于现实又低于现实D.可衡量性、实用性4. 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不包括哪项()A.以病人为中心原则、全员参与原则、B. 工作标准零缺欠原则、预防为主原则C.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持续改进原则D应与现实相适应原则5. 每一次PDCA循环都要经历()A. 4个阶段,8个步骤B. 3个阶段,6个步骤C. 4个阶段,4个步骤D. 2个阶段,8个步骤6.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是下列哪种?()A.以要素质量为导向的评价,B.以流程优化为导向的评价,C.以病人满意为导向的评价D.以上都是7. 卓越性质量标准这一理念产生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呈报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A.对不良事件的认知B.报告系统本身不完善C.处理方法缺乏合理性D以上都不是二、多项选择题1. 质量改进涉及以下哪几个主要方面()A.产品质量改进B.环节质量改进C.过程质量改进D.体系质量改进E.持续质量改进2. 下列属于护理质量标准的有()A.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B.医务人员岗位职责C.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D.医院规章制度E.《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3. 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包括哪项()A.以病人为中心原则、全员参与原则B. 工作标准零缺欠原则、预防为主原则C.、持续改进原则D应与现实相适应原则E.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4.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的方法和过程由下列哪几个步骤完成()A.调查研究,收集资料B.拟定标准,进行验证C.审定、公布、实行D.标准的修订E.以上都是5. 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前期准备B.制定临床路径C.实施临床路径D.测评与持续改进E.病程记录6. 我国的标准分级()A国家级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E以上都是7. 质量观经历了以下那几个阶段--()A“符合性质量”阶段B“适用性质量”阶段C“满意性质量”阶段D“卓越性质量”阶段E以上都是8. 拟订护理质量标准的原则是()A.科学性原则、先进性原则B.严肃性原则、稳定性原则C. 实用性原则D.可衡量性原则、E以上都是9. 标准化的基本形式()A.简化、B.统一、C.系列化、D.通用化E.组合化10. 护理质量标准根据使用范围分为A护理业务质量标准、B方法性标准C护理管理质量标准D衡量性标准E以上都不是11. 护理质量标准根据使用目的分为A护理业务质量标准、B方法性标准C护理管理质量标准D衡量性标准E以上都不是12.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是下列哪种?A.以要素质量为导向的评价,B .以衡量性标准为导向的评价C.以病人满意为导向的评价D.以适用性质量为导向的评价E以流程优化为导向的评价13. 以要素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方法有A.现场检查B.考核C.问卷调查D.查阅资料E以上都不是14. 医院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应具备以下那些特点A.非惩罚性B.保密性C独立性D时效性E专家分析15. 质量管理的主要形式是A.质量策划B.质量控制C.质量保证D.质量改进E.他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16.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四个基本要素是A.全员参加B.顾客至上C.树立标杆D.不断改进E.以上都不是三、判断题( ) 1.质量又称“品质”一般包含2层含义( ) 2.在质量体系中按体系的目的可分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两类( ) 3.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是事后把关,不能产生质量( ) 4.不良事件管理属于风险管理( ) 5.医疗不良事件是由医疗卫生处置而非病人的疾病过程所导致的四、填空题1. 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包括、全员参与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工作标准零缺欠原则和。
中级主管护师护理管理学(绪论、控制工作、社区护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护理学诞生于A.18世纪末B.19世纪初C.16世纪末D.19世纪末20世纪初E.20世纪末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2.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化护理观为指南,对人实施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护理,从而使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的是A.个案护理B.功能制护理C.小组护理D.责任制护理E.整体护理正确答案:E解析: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
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知识模块:绪论3.中华护理学会属于下列哪种组织A.卫生行政组织B.卫生事业组织C.群众性卫生组织D.以上都不是E.卫生学会组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4.“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属于以下哪项评价指标A.基础质量B.环节质量C.要素质量D.终末质量E.枢纽质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绪论5.管理过程理论是以下哪位创立的A.法约尔B.泰罗C.梅奥D.韦伯E.泰勒正确答案:A解析: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1841~1925),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法国科学管理专家。
管理学先驱之一。
科学家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知识模块:绪论6.专科护士承担指导者角色的目的是A.与其他科室人员共同完成护理工作B.改变小儿不良行为C.满足小儿心理需要D.便于和小儿及其家长沟通E.促进患儿健康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7.除下列哪项外都是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A.反应敏捷B.关怀体贴C.勇于实践D.情绪始终愉快E.遇烦心事要忍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8.护理人员工作绩效评价的信度是指A.评价结果的客观性B.评价结果的可靠性C.评价结果的真实性D.评价结果的准确性E.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正确答案:D解析:护理人员绩效考评就是对各级护理人员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描述的过程。
护理管理学知识点
1. 护理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指对护理实践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活动,以实现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益的最优化,其特点包括系统性、科学性、综合性、灵活性和指导性。
2. 护理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主要目标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效益,其原则包括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实效导向、公平公正和持续改进。
3. 护理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包括SWOT分析、质量管理、流
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协调沟通等多种方法和工具。
4. 护理管理中的职能和岗位:护理管理包括总监、主管、护理部门、护士长和护理人员等职能和岗位。
5. 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涉及到人力资源不足、质量管理不到位、流程不畅、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和沟通协调不够等问题和挑战。
6. 护理管理的未来趋势:主要包括发展多层次的护理管理体系、提升护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实现护理服务的全程化管理等。
一、单选题1.质量观的演变的历程依次为( )A.“适用性质量”阶段一“符合性质量”阶段一“满意性质量”阶段一“卓越性质量”阶段B.“符合性质量”阶段一“适用性质量”阶段一“满意性质量”性质量阶段一“卓越性质量”阶段C.“符合性质量”阶段一“适用性质量”阶段一“卓越性质量”一“满意性质量”阶段D.“适用性质量”阶段一“符合性质量”阶段一“卓越性质量”阶段一“满意性质量”阶段2.“卓越性质量”的衡量依据有( )A.体现顾客价值,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B.降低资源成本,减少差错和缺陷C.是降低和抵御风险D.以上都是3.以下哪项属于质量策划( )A.服务策划B.管理和作业策划C.编制质量计划和做出质量改进规定D.以上都是4.质量的含义一般包含( )A.规定质量B.要求质量C.魅力质量D.以上都是5.第一方质量保证不包括( )A.产品合格证书B.质量等级证书C.质量保证书D.质量保证协议6.下列哪一个不属于质量保证的第三方( )A.专业或行业组织B.独立检验试验机构C.产品生产商D.质量认证机构7.当前我国医院护理管理体系是( )A.四级负责制B.四级或三级负责制C.三级或二级负责制D.二级或一级负责制8.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的标准( )A.国家标准B.国际标准C.行业标准D.企业标准9.PDCA循环法包括( )A.三个阶段、八个步骤B.三个阶段、七个步骤C.四个阶段、八个步骤D.四个阶段、七个步骤10.在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中,其中P代表( )A.计划B.实施C.检查D.处理11.在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中,其中D代表( )A.计划B.实施C.检查D.处理12.在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中,其中C代表( )A。
计划B.实施C.检查D.处理13.在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中,其中A代表( )A.计划B.实施C.检查D.处理、14.执行长期及临时医嘱是否及时、准确是临床护理工作的( )A.要素质量评价B.终末质量评价C.护理人员素质评价D.环节质量评价15.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是( )A.制订计划B.组织领导C.确立护理质量标准D.督促检查16.在护理管理中,( )已成为控制护理质量的主要理论依据。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①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一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
②科护理质量控制组(二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③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三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护理文书质量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各系统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护理质量管理细则1. 引言护理质量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细则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质量管理细则的制定和实施,并介绍具体的管理要点。
2. 人员要求2.1 护理人员资质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历和执业资格,并持续接受相关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2.2 护理团队构建建立合理的护理团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护理团队应包括不同级别的护士,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护理助理和技术人员。
团队成员之间应有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协同的护理。
3. 护理流程管理3.1 护理评估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生理状况、疾病风险因素、心理特征等。
评估结果应记录并与医生和患者进行共享,为后续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3.2 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明确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评估指标,并与医疗团队进行沟通和协调。
3.3 护理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包括患者卫生护理、药物管理、医疗器械使用等。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洁净与无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交流沟通4.1 患者沟通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理解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4.2 医患沟通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传达患者的变化情况和需求,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5. 质量评估和改进5.1 质量评估指标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并发症发生率等。
5.2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培训、优化流程、改进设备设施等,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体验。
6. 结束语护理质量管理细则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该制度包括以下要素:
1. 目标和原则:明确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例如提供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等。
2. 质量评估和监控:建立评估和监控护理质量的机制,包括定期的评估和检查、护理病例的审核和评估等,以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
3. 护理操作规范:制定明确的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护理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护理过程安全、规范。
4. 人员培训和管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的培训和管理体系,包括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行为等,以提高护理质量。
5.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进行事后评估及改进措施的制定。
6. 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和意见,以改进护理服务。
7. 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建立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反馈信息,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