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脂类化学
- 格式:pdf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22
目录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2)一、填空题 (2)二、是非题 (2)三、选择题 (3)四、问答题 (8)五、计算题 (9)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一、填空题1、脂类是由( ) [和( )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2、脂类化合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 )。
3、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 )。
4、生物膜主要由( )和( )组成。
5、生物膜的厚度大约为( )。
6、膜脂一般包括( )、( )和( ),其中以( )为主。
7、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与( )两类。
8、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由( )、( )和(或)( )所决定的,并且受温度的影响。
9、细胞膜的脂双层对( )的通透性极低。
10、脂质体是( )。
11、基础代谢为7530kJ 的人体,若以脂肪为全部膳食,每天需要( ) g 脂肪。
12、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 )为亲水端,( )为疏水端。
13、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 )、( )、( )和( )组成。
14、脑苷脂是由( )、( )和( )组成。
15、神经节苷脂是由( )、( )、( ) 和( )组成。
16、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7、乳糜微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18、生物膜内地蛋白质( )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 )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二、是非题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2、磷脂是中性脂。
3、磷脂一般不溶于丙酮,根据这个特点可将磷脂和其他脂类化合物分开。
4、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可以互相融合,说明所有细胞膜都由相同的组分组成。
5、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不含胆固醇,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含有胆固醇。
6、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部位于膜的外侧。
7、细胞膜类似于球蛋白,有亲水的表面和疏水的内部。
8、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9、缩短磷脂分子中脂酸的碳氢链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10、某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若把此细菌从25℃移到37℃的环境中,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增加。
第二章脂类Lipids重点:磷脂、糖脂一、脂类的概念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
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二、分类(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甘油酯、鞘脂、蜡(2)复合脂:甘油磷脂、鞘磷脂。
(3)萜类和甾类及其衍生物:不含脂肪酸,都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4)衍生脂:上述脂类的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甘油、鞘氨醇等。
(5)结合脂类:糖脂、脂蛋白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脂类的生物学功能也多种多样:①生物膜的结构组分(甘油磷脂和鞘磷脂,胆固醇、糖脂);②能量贮存形式(动物、油料种子的甘油三酯);③激素、维生素和色素的前体(萜类、固醇类);④生长因子;⑤抗氧化剂;⑥化学信号(如);⑦参与信号识别和免疫(糖脂);⑧动物的脂肪组织有保温,防机械压力等保护功能,植物的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第一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一、脂肪酸绝大多数的脂肪酸含有偶数个碳原子,形成长而不分支的链(也有分支的或含环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物体。
但生物体内大多数是顺式结构。
不饱和脂肪酸中,反式双键会造成脂肪酸链弯曲,分子间没有饱和脂肪酸链那样结合紧密。
因此,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脂肪酸(主要是豆蔻酸与棕榈酸)可以与蛋白质共价相连,形成脂酰蛋白(acyloted protein),脂酰基团能促进膜蛋白与疏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1、高等动物、植物的脂肪酸的共性:(1)多数链长为14~20个原子,都是偶数。
最常见的是16或18个C原子(2)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通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通的是油酸和棕榈油酸。
(3)在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4)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5)高等动、植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第9-10个C原子(6)高等动、植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而且都属于顺式(cis)。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第一节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物学功能第二节三酰甘油和蜡第三节甘油磷脂第四节鞘脂第五节简单脂类第六节脂蛋白第七节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第八节生物膜第一节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物学功能一、脂类的概念●脂类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对大多数脂质而言,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其脂肪酸多是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酸,醇成分包括甘油、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
●生物体含有的脂类主要有脂肪、磷脂、糖脂、固醇等。
●脂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氢、氧,有些尚有氮、磷及硫。
二、脂类的分类按化学组成可分为三大类:1.单纯脂类(simple lipid)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又分为:(1)三酰甘油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组成。
(2)蜡主要由长链脂肪酸和长链醇或固醇组成。
2.复合脂类(compound lipid)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有非脂成分,按非脂成分可分为: (1)磷脂非脂成分是磷酸和含氮碱(胆碱,乙醇胺)。
根据醇成分的不同,又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2)糖脂非脂成分是糖(单己糖、二己糖等),并因醇成分不同,又分为甘油糖脂和鞘糖脂。
鞘磷脂和鞘糖脂合称为鞘脂类(sphingolipid)。
(3)衍生脂类(derived lipid)是由单纯脂质和复合脂质衍生而来或与之关系密切,但也具有脂质一般性质的物质。
如:(1)取代烃主要是脂肪酸及其碱性盐和高级醇,少量脂肪醛、脂肪胺和烃。
(2)固醇类包括固醇、胆酸、性激素等。
(3)萜包括许多天然色素、香精、橡胶等。
(4)其他脂质如维生素A、D、E,类十二碳烷等。
按脂类的皂化性质分:●可皂化脂类:能被碱水解生成皂。
一、脂肪:甘油一脂,甘油三脂等。
二、磷脂类: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三、蜡:长链脂肪酸与长链醇形成的脂。
●非皂化脂类:不能被碱水解生成皂。
一、萜类(异戊二烯的衍生物)二、类固醇类(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三、前列腺素(20碳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按极性可分为非极性脂质和4类极性脂质●非极性脂质:水不溶,不能形成单分子层。
第二章脂类化学一、填充题1.脂类是由醇和脂肪酸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2.脂类化合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溶于脂溶剂、为酯类及其衍生物、能被生物体利用。
3.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环戊烷多氢菲。
4.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碳氢链为疏水端。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6.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亚麻酸。
7.鞘磷脂分子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三部分组成。
8. 叶绿醇含4个异戊二烯单位属二萜化合物。
9. 植物中含三个双键的脂肪酸有α-亚麻酸、γ-亚麻酸及桐油酸。
二、是非题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2.磷脂是中性脂。
×3.天然存在的磷脂是L-构型。
√4.植物油和动物脂都是脂肪。
√5.脂肪的皂化价高表示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酸少。
×6.胆固醇为环状一元醇,不能皂化。
√7.脂肪和胆固醇都属脂类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脂肪酸。
×8.磷脂和糖脂都属于两亲化合物。
√9.胆固醇分子中无双键,属于饱和固醇。
×10.所有脂类均含有脂酰基。
×11. 哺乳动物体中也能合成不饱和脂肪酸。
√12. 某些类固醇类化合物具有激素功能,对代谢有调节作用。
√13. 油脂酸败后具有刺鼻的臭味,是因为产生了醛类和酮类物质。
√14. 甘油磷脂中,甘油的第二个碳原子羟基常与饱和脂肪酸结合。
×15. 构成萜类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异戊二烯分子。
√三、选择题1.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B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酸所组成的酯(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2.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C )(A)酯化(B)还原(C)皂化(D)水解3.卵磷脂含有的成分为(B )(A)脂酸,甘油,磷酸,乙醇胺(B)脂酸,磷酸,胆碱,甘油(C)磷酸,脂酸,丝氨酸,甘油(D)脂酸,磷酸,胆碱4.下列哪个是饱和脂酸?( D )(A)油酸(B)亚油酸(C)花生四烯酸(D)棕榈酸5、关于脂肪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不饱和脂肪酸的第一个双键均位于9~10碳原子之间(B)高等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属顺式结构 (C) 花生四烯酸在植物中不存在(D) 膜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破坏了膜的结构和功能 (E) 细菌中只存在单不饱和脂肪酸6.关于甘油磷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在pH7时卵磷脂和脑磷脂以兼性离子存在(B)用弱碱水解甘油磷脂可生成脂肪酸金属盐(C)甘油磷脂可用丙酮提取(E)甘油磷脂与鞘磷脂的主要差别在于所含醇基不同7.关于油脂的化学性质,错误的是( B )(A)油脂的皂化值大时说明所含的脂肪酸分子小(B)酸值低的油脂其质量也差(C)向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是为了除去氧分子(D)油脂的乙酰化值大时,其分子巾所含的羟基也多(E)氢化作用可防止油脂的酸败四、名词解释:1.酸值2.碘值3.乙酰值4.皂化值5.脂质五、计算题:1.已知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2,计算其皂化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