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5)
- 格式:ppt
- 大小:8.57 MB
- 文档页数:25
可变进气系统的翻板阀门碎裂案例车型:帕萨特B5,发动机型号ANQ,行驶里程21万公里。
症状:行驶时间断发生熄火现象,高速时动力不足,加速无力。
诊断:(1)连接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无故障码显示。
(2)检查点火系统和燃油系统,一切正常。
(3)检查空气流量计、氧传感器和发动机控制模块,均无异常。
(4)考虑到伴随有行驶熄火现象,决定进行路试。
路试过程中,在急加速时听到进气管内有响声,于是决定拆检。
打开进气管后,发现可变进气系统的翻板阀门碎裂。
进一步检查发现,有一个比较大的碎块卡在进气门处。
由于碎块较大,掉不到气缸内,但在车辆行驶时会因为随机振动间断卡住进气门,最终导致进气门关闭不严而表现出上述症状。
修复:更换进气门和可变进气转换阀门翻板。
起动发动机,进行路试检查,车辆加速顺畅,动力性恢复正常,异响消失,故障排除。
分析:可变进气系统用来增加汽油发动机的气缸充量,当它发生故障时,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下降,因此影响到发动机的功率。
而碎块卡住气门时,则会造成失火,如果此时已经老化的发动机再有其他缸失火,就会出现发动机熄火。
废气涡轮增压控制电磁阀泄漏故障案例车型:帕萨特B5 1.8T,发动机型号AWL。
症状:高速(车速大于120 km/h)时,有挫车现象。
诊断:(1)连接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故障码指示增压压力过高。
(2)按照试车程序连接V AG1552和V AG1794,挂3挡连续行驶30 min后,读取测量数据块和表压力,二者均显示增压压力为1.8 bar,而此时压力的正常值应该小于1.7 bar。
(3)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对增压控制电磁阀(N75)进行重点检查。
发现N75泄漏,通往排气旁通阀膜片执行器的空气管路与大气常通。
修复:更换增压控制电磁阀后,试车一切正常,故障排除。
分析:由于膜片室的压力推不开旁通阀,所以涡轮增压器一直处于高速旋转状态,造成增压压力过高。
轿车热车熄火后无法起动故障故障现象:发动机不能起动,起动机不工作。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定义。
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4. 总结:强调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示意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示意图分析: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5. 总结:强调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三章:燃油喷射控制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
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燃油喷射、点火控制、排放控制等。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优势和应用。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认识。
第二章:传感器及其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汽车发动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 理解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
2.2 教学内容1. 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常见汽车发动机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
2. 采用演示法,展示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检测传感器信号。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检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执行器及其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1. 了解执行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理解电控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其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
掌握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能够简单分析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1.3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控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等。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电控系统的定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作用,通过小组报告进行展示。
第二章:电子控制单元(ECU)2.1 教学目标理解ECU的作用和功能。
掌握EC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ECU在汽车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ECU的作用和功能: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机等。
ECU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ECU的工作原理: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指令输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ECU的作用和功能、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ECU在汽车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ECU作用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EC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小组报告进行展示。
第三章:传感器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传感器在电控系统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作用:获取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外部环境信息。
传感器的分类: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提高汽车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汽车维修和研发领域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1.1 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2.1 传感器2.2 执行器2.3 控制单元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3.1 燃油喷射控制3.2 点火控制3.3 排放控制4.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案例4.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4.2 电控点火系统4.3 电控排放控制系统5.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5.1 智能控制5.2 电动汽车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课件: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3. 实验设备: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台架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提高汽车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单元的具体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化和调整。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TDC 传感器MAP 传感器ECT传感器IAT 传感器曲轴TP传感器维修检测插接器爆震传感器通电时间基本点火正时校正冷却液温度校正进气温度校正爆震校正换档校正换档控制点火器单元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怠速校正自动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教案(章节备课)学时教案内容一、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类型1.组成有三部分组成:信号输入装置——各种传感器,采集控制系统的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
电子控制单元——ECU,给各传感器提供参考电压,接受传感器信号,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处理后执行器发出指令。
执行元件——由ECU控制,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
2.类型开环控制——ECU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对执行器进行控制,而控制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其控制过程没有影响。
闭环控制——也叫反馈控制,在开环的基础上,它对控制结果进行检测,并反馈给ECU,进行原先的控制修正。
二、传感器的类型及功用1.空气流量计——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将信号输入ECU(主信号)。
2.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测量进气管内气体的绝对压力,将信号输入ECU(主信号)。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及开度变化,信号输入ECU。
4.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提供曲轴转角基准位置信号(主信号)。
5.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曲轴转角位移,给ECU提供发动机转速信号和曲轴转角信号(主信号)。
二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教案(章节备课)学时教案内容一、喷油正时控制喷油分为同步喷油和异步喷油。
同步是指发动机各缸工作循环,在既定的曲轴位置进行喷油,同步喷油有规律性。
异步喷油与发动机的工作不同步,无规律性,是在同步喷油的基础上,为改善发动机的性能额外增加的喷油。
1.同步喷油正时控制(1)顺序喷射正时控制特点: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
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G信号)、曲轴位置传感器(Ne信号)和发动机的作功顺序,确定各缸工作位置。
当确定各缸活塞运行至排气行程上止点某一位置时,ECU输出喷油控制信号,接通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该缸开始喷油。
《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理论,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应用实际,可以针对不同的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及故障排除;了解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发展概况;掌握车用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组成、主要元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诊断检修方法。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3、专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现代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2)掌握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3)掌握检测设备及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
(4)了解故障数据的分析方法。
(5)区分现代电控系统的类型.(6)了解最新的发动机电控技术应用。
(7)了解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传感器及执行部件类型的能力.(2)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3)具备诊断、排除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能力。
(4)查找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使用检测设备及维修工具的能力(6)具备一定的技术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了《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机械设计》、《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开设.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为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所需知识与技能,本课程以汽车电控系统维修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学习内容划分为3个学习情境来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训练中。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教案(章节备课)学时教案内容一、点火提前角的控制1.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如点火提前角过大,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燃烧,活塞所消耗的压缩功增加,缸内最高压力升高,末端混合气自燃所需的时间缩短,爆燃倾向增大;过小(点火过迟),燃烧延伸到膨胀过程,燃烧最高压力和温度降低,传热损失增多,排气温度升高,功率降低,爆燃倾向减小,NO x排放降低。
2.最佳点火提前角确定依据(1)发动机转速随着转速的升高点火提前角增大。
采用ESA控制系统,更接近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2)发动机负荷歧管压力高(真空度小、负荷大),点火提前角小,反之点火提前角大。
(3)燃油辛烷值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增大,反之应减小。
(4)其他因素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内温度、空燃比、大气压力、冷却水温度。
3.控制点火提前角的基本方法起动时的点火提前角是固定的,一般为10°左右,与发动机工况无关。
起动后的点火提前角控制有:(1)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2)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修正系数点火时间由进气歧管压力信号(或进气量信号)和发动机转速确定的点火提前角和修正量决定。
4.点火提前角的修正(1)水温修正1)暖机修正冷车起动后,冷却水温度过低,增大点火提前角。
随温度升高点火提前角变化如图。
点火提前角的暖机修正曲线控制信号有:冷却水温度信号、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
2)过热修正发动机处于正常的工况(IDL触点断开),当冷却水过高时,为避免爆震,推迟点火提前角。
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IDL触点闭合),教案内容冷却水温过高时应增大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的过热修正曲线控制信号有:冷却水温度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
(2)怠速稳定性的修正 ECU根据实际转速与目标转速的差来修正点火提前角,低于目标转速,应增大点火提前角,反之,推迟点火提前角。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案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系别:财经学院专业: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年级:2013级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授课老师:周XX实习时间:2023-2023(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编:吴_XXX份有限公司____年8月出版第1章汽车电控基础知识目的任务1.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2.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的英文名称;3.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4.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简要工作过程。
重点难点1.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2.电子控制系统的简要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使用教具PPT、教学视频课后作业课后习题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时数:2试验教学时数:0讲授时间:____年3月9日星期一____年3月10日星期二第一节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简介1、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优越性第二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1.发动控制部分电控点火装置、电控汽油喷射、废弃再循环系统、怠速控制2.底盘控制部分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悬架、巡航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雷达防撞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带控制系统3.车身电控系统前照灯控制系统、转向灯控制系统、自动座椅、全自动空调、电子门锁与防盗系统、音响/音像4.信息系统信息显示与报警系统、语言信息系统、车用导航系统、通信系统2、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与组成1.电子控制单元所具备基本功能2.电子控制单元的组成三、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案例分析:桑塔纳2000型轿车A1.汽车电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2.电子控制单元有哪些功能?3.与发动机单独控制相比,集中控制有哪些优点?4.传感器的信号有哪几种类型?拓展知识点:1.发动机电控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2.哪些汽车是有电控单元的?3.国产奇瑞A3是否有电控单元?本章小结: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输入装置即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等组成。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标题: 1.1燃油系统原理、点火系统原理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2、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3、初步了解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内容4、熟悉电控发动机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授课时数:4课时教学重点: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教学内容及过程:知识讲授:※1、概论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二、国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概况1、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一)发动机部分的电子控制(二)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2、底盘方面的控制3、车身方面的控制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内容主要控制——汽油喷射(喷射量、喷射定时)、点火控制(点火时刻、闭合角、爆震的防止)辅助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等四、发动机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60S 机械式67S K,KE,D,型73S L型79S 集中控制80S TBI83S 单点,a/n※2、发动机燃油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一、按喷油器安装位置分类1、缸内喷射2、缸外喷射二、按喷油方式分类1、连续喷射系统2、间歇喷射系统三、按喷射时序分类1、同时喷射2、分组喷射3、顺序喷射四、按喷射装置的控制方式分类1、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2、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3、电控式汽油喷射系统五、按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类1、L型-质量流量型(热线式、热膜式)2、L型-体积流量型(翼片式、卡们漩涡式)3、D型(歧管压力计量式)※3、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进气控制系统空气滤清器、节气门(节流阀)、进气总管、进气歧管、涡轮增压器、可变气门系统二、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燃油泵、燃油虑清器、燃油脉动减振器、喷油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及供油总管三、点火控制系统点火电子组件、点火线圈、火花塞及高压导线四、排放控制系统五、电控单元I/O口、ECU、PROM等学生活动安排:一、认识常见发动机的电控系统各部件1、观察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特点1、比较电控发动机与化油器式发动机各工况工作的异同。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4. 学会使用相关诊断工具和仪器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1.1 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电控技术的优点和缺点2. 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2.1 主要部件及其功能2.2 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3.1 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3.2 喷油器的构造与维修3.3 燃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4. 电控点火系统4.1 点火系统的类型4.2 点火线圈与点火塞的构造与维修4.3 点火控制模块的工作原理与故障排除5. 排放控制系统5.1 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5.2 催化转化器的构造与维修5.3 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故障排除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车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课件: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演示文稿3. 实车:用于讲解和操作练习4. 诊断工具和仪器:用于检测和故障排除实践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实车操作考核: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课程结束后的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17-24课时:深入学习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和排放控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完整word版)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2)
汽车发动机电控教案(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电控技术的定义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电控技术的优点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电控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电控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4.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故障诊断方法故障诊断工具维修方法与注意事项5. 案例分析案例一:电控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二:电控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三: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四: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实验室设备:电控发动机实验台、故障诊断工具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教程、案例资料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2. 实验报告:实验室实践报告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验教学8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和发展历程第9-16课时: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第17-24课时: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25-32课时:案例分析与实验室实践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注重实际应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