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9章 动机
- 格式:ppt
- 大小:9.36 MB
- 文档页数:96
第九章动机与学习动机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概述一、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一级](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简述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
三、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并说明几种需要的关系。
[一级][12L](一)马斯洛认为,个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①生血的需要: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如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②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已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二)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之间的关系是:[i]这五笫需要都’是皤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2]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3]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彳氐级需要。
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在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发展中/氐级需要出现较早,而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性需要。
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
[5]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是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
Chapter 9动机动机: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发动行为,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2)指向功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功能: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需要的种类:(1)自然需要: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
(2)社会需要:劳动、交往、成就、社会赞许、求知的需要等。
(3)物质需要: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4)精神需要:对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刊、杂志和观看电视电影的需要等。
需要的结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五个等级构成。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动机占主导地位,称主导动机;有些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从属动机。
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结合,组成个体的动机体系,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的详细阐述。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正文:一、动机的定义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它激发和维持人们追求目标的行为。
2. 本能与驱力:动机包括本能和驱力两个方面,本能是先天性的生物性需要,而驱力则是后天性的学习性需要。
3. 动机的特点: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同时动机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需求动机:生理需求动机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饮食、睡眠和性行为等。
2. 心理需求动机:心理需求动机主要包括社会认同、安全感、成就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3. 社会需求动机:社会需求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动机的影响,如亲社会性、竞争性和归属感等。
4. 内外动机:内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兴趣和满足感产生的动机,而外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条件的驱动。
5. 高层次动机:高层次动机是指个体更高级的心理需求,涉及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机。
三、动机与生理需求的关系1. 生理需求与动机的联系:生理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相应的动机驱使行为。
2. 生理需求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基础层次。
3. 生理需求的满足:个体通过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取生理满足感,进而推动下一级的需求动机的产生。
四、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1. 心理需求的定义:心理需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包括成就、认同、安全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2.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共同性:动机和心理需求都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机对心理需求的影响: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追求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动机的强度也与心理满意度之间有关。
第9章动机9.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什么是动机?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什么是动机归因理论?什么是成就目标理论?什么是自我效能感?一、动机的一般概念1.动机的含义与功能(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维持和指引。
也就是说,使其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动机要求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活动),这些活动促使个体获得或达到他们的目标。
各种动机理论都认为,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2)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②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③维持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人们在成功的机会很小时,也会坚持某种行为,这时人的长远信念起决定作用。
2.动机与需要(1)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在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不平衡状态暂时得到消除;当出现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2)需要的种类①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完结】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在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普通心理学课程经过了50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既有很雄厚的历史积淀,又有新时代的特色和创新的精品课程。
【目录】新版序言第一版序言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五、心理学科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二、科学态度与方法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脑的进化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元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第二节神经元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四、神经回路第三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一、内分泌腺的概念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三、神经—体液调节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三、感觉的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二节视觉…… 第四章知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语言第三编行为调节和控制第九章动机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
第九章动机1.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2.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动机与目标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认为,动机所激发的行为就是目标指向行为。
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是个体期望的未来状态。
目标的动机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运用。
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同一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行为也可能在同一动机的支配下产生。
个体行为往往不是受某个动机的驱使,而是由一个动机系统推动的。
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关系。
人们在中等强度的动机下工作效率最高。
5.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受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
6.根据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性质的不同,一般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主要形式有饥饿和性等。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
性驱力与个体的性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7.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还可以分为个体兴趣和情景兴趣。
兴趣有不同的品质。
8.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成就动机高的人取得较好的成绩。
成就动机的高低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
9.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
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心理学要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心理的神经机制、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的关系等。
3、由于社会需求和学科自身的发展,心理学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如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研究心理学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实践上,有助于引导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并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
5、心理学不仅是一门有吸引力的学科,而且提供了多种职业选择的机会。
6、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一方面,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心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而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要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素养。
7、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采用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和个案法等。
8、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心理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根源,一个是近代哲学的影响,包括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影响;另一个是实验生理学的影响,它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
9、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中派别纷争的时期。
当时涌现出来的重要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1--13章)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