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院内分布表
- 格式:docx
- 大小:13.31 KB
- 文档页数:1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为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对病人的及时抢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及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婴儿保暖箱、电动洗胃机等。
二、各设备使用科室应确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使用,每天应对该类设备进行开机检查,使设备处于正常状况,保证设备完好率达100%,并作好记录,在交接班时也要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状况纳入其中。
三、医学装备部每个月进行巡查一次,查看科室对该类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未执行保养规范的按医院相关奖惩制度执行。
发现问题设备及时处理,如不能及时处理好的,应向上级领导汇报并负责联系厂家工程师进行维修。
四、当临床科室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时,按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执行,同时报医学装备部维修。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1.目的按照医院加强应急医疗保障准备工作的要求,当某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为了争取抢救时间,确保全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能够及时调配使用,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2.本应急预案涉及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名称·吸氧设备(湿化瓶)和负压吸引设备(电动吸引器),及其附属接口套件。
·呼吸机、麻醉机·除颤器·电动洗胃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体外循环机3. 应急预案具体内容3.1急救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1)若急救过程中此类设备突发故障且本科室无空闲同类设备,科室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报告设备科值班或总值班,迅速院内协调应急替代故障设备,设备或总值班拨打应急电话,报告医教部。
2)如果由于客观原因院内设备确实无法满足抢救工作的需要时,医务部和设备部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就近联系外院有关部门,向其请调相关设备,确保抢救工作能及时、顺利地进行。
3.2非急救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1)故障发现人或使用科室管理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向负责该科室的工程师报修,并向其上级职能部门如实反映情况。
2)设备维修工程师接到报修后,应立即维修故障设备,并在设备修复后及时向科室通报修复情况。
如果本院确实无法修复而需要外送维修时,设备维修工程师应及时通知使用科室填写外送维修申请单。
3)设备部接到外送维修申请后,应立即联系厂家或有资质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
4)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外送维修期间,该科室如有同类设备,设备部要保证l00%的完好率。
同时,设备部负责通告本院拥有该类设备的科室,预告必要时借用该类设备的相关事宜。
相关文件: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分布目录清单。
急救类、生命支持医学装备故障处理流程图。
针灸科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及特种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及调配制度一、目的: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广大患者和设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针灸科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及特种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及调配制度。
二、适用范围:(一)、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急需调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时。
(包括针灸科内必配吸引设备、供氧设备、呼叫系统、心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微量注射泵、输液泵、抢救车、换药车、防褥疮气垫、多功能抢救床、转运床、医用冰箱、血压计、体温计、体重计、移动床单元消毒设备呼吸机,或可能的选配设备如:监护设备、呼吸机、气管插管设备、营养输注泵、空气消毒机、负压病房设施、层流病房设施等)(二)、当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突然发生故障时,用于指导设备故障的报告、处理、抢修、恢复等全过程。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科室成立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及特种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及调配小组负责人为科主任,组成人员为科室相关人员。
(一)、组织机构组长:梁栋副组长:司秀芝成员:杜辉邓雪萍郝莉莉梁娜贾莉莉孟姝丽李姗姗尹荣荣尹惠李苗苗于琳琳辛敬秦澍民王启存沙玉奇周艳艳卢朋孙凤刘洋赵洪丽孙雷赵颜征罗秀秀李青(二)、职责梁栋主任总负责,司秀芝护士长具体安排工作,杜辉副护士长负责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调用、外借、运输、维修及协调处理具体工作。
其他成员负责日常检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四、应急处置(一)、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参照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设备管理应急预案处理。
(二)、特种或大型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报告科室主任报修。
对无法短时间修好的,由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及特种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及调配小组决定将病人转到本院其它科室治疗、检查,或请示医院将病人转院治疗、检查。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调用应急预案急救类设备:心脏除颤起博器心肺复苏仪喉镜负压吸引呼吸气囊。
生命支持类设备: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婴儿培养箱。
一、使用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
(一)此类设备突发故障,立即在本科室使用同类设备替代。
(二)此类设备突发故障且本科室无备用同类设备,
1、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方法处理病人(如呼吸机故障可先分离呼吸机用呼吸气囊、除颤仪故障立即行心脏按压、吸痰机故障暂用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微量泵故障暂用手工缓慢推注等),
2、其他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向就近科室借用,并报告值班人员到现场检修及协调调用。
(四)设备故障发现人及时上报护士长/护理组长,抢救结束后联系设备科维修。
二、非使用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
(一)故障发现人或科室管理负责人联系设备科维修,短期内不能解决的,由设备科协调调用同类设备备用。
(二)设备科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反馈设备维修情况。
(三)外送维修的设备,由设备科联系厂家或有资质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并告知使用科室所需时间及费用。
(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外送维修期间,设备科做好该类设备的调配与借用。
三、由于客观原因院内设备确实无法满足抢救工作需要时,医务科和设备科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就近联系外院请调相关设备,确保抢救及时、顺利。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预案流程。
附表1院常用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及部分大型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技术指标示例设备名称检测参考依据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心电图机JG543-2008《心电图机检定規程》定标电压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士5%共模抑制比各导联≥89dB幅频特性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5%~-10%电压测量最大允许相对误差为士10%时间间隔测量最大允许相对误差为士10%灵敏度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士5%心电监护仪JJG760-2003《心电监护仪检定规程》、JJG()05-2005《医用多参数监护仪》灵敏度≥20mm/mv电压测量误差≤士10%噪声电平≤30uV 输入回路电流≤0,1uA扫描速度≤士10%心率≤士1%心率报警发生时间≤12s心率报警预置准确度≤士10%除颤监护仪JJF149-2006《心脏释放能量最大允许误差为测除颤仪和心脏除颤监护仪校准规范》量值的士15%或士4J(取其中较大值) 充电时间充电至最大能量时≤:15s充放电次数1分钟内能充放电三次能量损失率30s后或内部放电前能量保持》85%初始能量值同步模式同步触发延迟时间≤30m s注射泵JJF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流量(20~200)m1/h时,示值误差≤土5%;<20m1/h或>200m1/h,示值误差≤士6输液泵JJF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流量(20~200)ml/h时,示值误差≤士6%;<20m1/h或)200m1/h,示值误差≤士8%血压计JJG270-2008《血压计和血压表》血压示值误差≤士0.5kPa(士3.75ohg)浮标式氧气吸入器压力最大允许误差≤士2.53流量示值误差≤士4%呼吸机JJF1234-2010《呼吸潮气量(VCV模最大输出误差和示机校准规范》式)值偏差均为士15%通气频率(VCV模式)最大输出误差和示值偏差均为士10%吸气压力水平(PCV模式)最大输出误差和示值偏差均为士(2%FS+4%实际读数)呼气末正压(PCV/VCV模式)最大输出误差和示值偏差均为士(2%FS+4%实际读数)吸氧浓度最大输出误差和示值偏差均为土5%高频电刀JJF1217-2009《高频电刀校准规范》高频漏电流中性电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及中性电极手术电极对地隔离时≤150mA手术电极的高频漏电流≤100mA输出功率设定值误差单极模式切割、资血、泥用及双极模式时≤±20% 最大输出功率单极模式切割、凝血、混用≤400W血液透析机GB9706.2-2003《医用电气设备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滤过透析液电导率(13,5~14,5)mS/cm时,示值误差≤士5%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透析液温度(35~40)C时,示值误差≤土0.5℃透析液流量控制500ul/min时,示值误差≤-5%~10%透析液PH值pH值7.1~7,5示值误差≤士0.2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B超)JJG639-1998《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检定规程》输出声强≤10mW/cm²探测温度根据探头类型不同≥60um~190mm分辨率根探头类型和探测深度不同≤1mm~5mm盲区根据头类型不同≤2mm~8mm几何位置误差根据探头类型不同≤5mm~20mm囊性病灶几何直径误差纵向和横向均不超过士10%婴儿培养箱JJF1260-2010《婴儿培养箱校准规范》温度偏差≤士0.8℃平均培养箱温度与控制温度之差≤士1.5℃温度超调量≤2℃相对湿度偏差≤士10%RH 婴儿舱内的噪声≤60dB的A计权声压级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JJG744-2004《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JJG(闽)1024-2009《医用数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连续工作方式时,无影像增强器的不大于50.0mGy/min;有影字X射线摄影系统检定规程》像增强器,输入屏尺寸大于或等于150mm时,应不大于25.0mGy/min;用于介入诊断放射学使用的:应不大于100.0mGy/min 辐射输出的重复性≤10%,对CR、DR≤5.0%辐射输出的质(半阶层)根据X射线管电压不同,60KV时:≥1.8mmA1、70KV时:≥2.1mmA1、80KV时:≥2.3mmA1分辨率影像增强器输入屏尺寸350mm时,≥8Lp/cm;310mm时,≥10Lp/cm;230时,≥12Lp/cm;150mm时,≥14Lp/cm;对CR≥18Lp/cm,DR(平板探测器)≥25Lp/cm 管电压≤士10.0%管电流≤士20.0%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JJG1026-2007《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源检定规程》剂量指数头部:≤60mmGy;腹部:≤35mGy均匀性≤5HU噪声水平≤0.35%层厚根据标称层厚不同,误差≤士0.5~士1mm低对比分辨率头部扫描条件,0.3%对比度时能分辨6mm圆孔;1%对比度时能分辨3mm圆孔空间分辨率头部扫描标准条件或头部扫描高分辨率条件,分别为:≥2.5Lp/cm和≥5Lp/cm头部扫描条件(空气)(-1000士30)HU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WS/T263-2006《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信号噪声比(SNR)≤0.5T,SNR≥50;>0.5T或≤1.0T,SNR≥80;>1.0T,SNR≥100;>1.5T,SNR≥160;几何畸变率≤5%空间分辨率≥5.0Lp/cm低对比分辨率(直径)≤6.0mm(孔深)≤0.5mm影像均匀性≥75%纵横比(H)≤士5.0%磁场强度相对误差大于1.0T的相对误差≤士5.0%;小于1.0T的相对误差≤士2.0%医用电子加速器GB15213-9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辐射质X射线、电子束偏差≤士3%验方法》JJG589-2008《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源检定规程》辐射野均整度X射线≤1.06电子束两个主轴上9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边的距离≤10mm;在两个对角线上≤20mmX射线辐射野与光野一致性≤士2mm辐射野对称性X射线≤1.03电子束≤1.05剂量示值误差X射线、电子束偏差≤士3%剂量示值的线性X射线、电子束偏差≤士2%剂量示值的重复性X射线、电子束偏差≤0.7%。
南昌三三四医院院医字【2015】37号关于下发《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通知各部门、科室: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广大患者和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请大家参照执行。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抄报: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诚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南昌三三四医院2015年12月30日印发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一、本预案适用范围1.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急需调用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时(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动洗胃机、供氧及负压装置、气管插管、微量注射泵、微量输液泵、简易呼吸器等)。
2.当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发生故障时。
二、成立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我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工作。
组长:张子悦副组长:石立红、黄良成员:罗健梅、陈凯平、李剑、程峰、王志浩、侯宏兵、廖志林职责:负责预案启动后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调用、外借、运输、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
三、预防措施1、医护人员应熟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设备。
2、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相对固定放置,医护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3、使用科室应每日检查设备状况,每周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含表面清洁、充放电、校时)并记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应立即向设备科保修。
4、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四、应急措施1.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服从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从各科室调配闲置急救设备。
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管理预案一、背景和目的医院内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保障医疗机构急救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保证这些装备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效果,制定并实施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管理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预案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内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确保这些装备的正常运行和应急使用,提高急救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二、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血气分析仪等。
三、预案内容1.装备的管理(1)建立装备管理制度,明确装备的购置、验收、登记、维修保养等程序和责任。
(2)定期对装备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装备的完好性和正常运行。
(3)建立装备的清单,明确装备名称、型号、数量、存放地点等信息。
(4)定期对装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5)加强对装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2.装备的应急准备(1)明确应急使用的装备种类和数量,提前储备足够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
(2)装备的储存要求:避免阳光直射、湿度过高的环境,保证装备干燥通风。
装备要分类存放,充分利用空间并确保易取用。
(3)装备的标识:对每个装备进行明显的标识,标明名称、型号、使用方法等,便于急救人员快速取用。
3.装备的日常维护(1)制定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频率和责任人。
定期检查装备的性能和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建立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和人员。
维护记录要存档备查,以备日后参考。
4.装备的故障报修与处置(1)装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修。
(2)建立故障报修流程,明确报修的程序和责任人。
安排专人接收报修信息,并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3)故障修复后,进行再次验收,确保装备恢复正常工作。
5.装备的更新与淘汰(1)定期对装备进行评估,根据装备的质量状况和业务需求,及时更新或淘汰老化的装备。
九、医学装备管理6.9.4 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6.9.4.1加强医学装备安全有效管理,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明确的工作制度与流程。
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C】1.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
2.有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医学装备须计(剂)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方可使用。
3.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辐射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4.有鼓励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的措施。
5.相关临床、医技使用部门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均能知晓。
1.制定医院、设备科和使用科室的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备上级部门的相关管理文件资料)。
2.1、医学设备的目录表和医学设备相关有效合格证明书。
2.2、医学设备定期上级部门,计量测定、安全防护和性能等项检测的合格证明(原始检查资料备检)。
2.3、有合格证的医学设备方可使用。
3.1、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辐射类、灭菌类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定期监测制度与报告流程。
3.2、定期监测和报告的原始数据资料(备查)。
4.1、医院制定鼓励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的流程。
4.2、建立安全事件监测上报的奖励、处罚制度(鼓励多报)。
5.临床、医技使用部门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均能知晓(检查时回答检查人员的提问)。
【B】符合“C”,并1.职能部门建立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反馈机制,根据风险程度,发布风险预警,暂停或终止高风险器械的使用。
2.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有完整的信息资料。
1.1、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反馈制度和流程。
1.2、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会。
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处置预案一、编制目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患者和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
二、编制依据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急需调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时(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微量输液泵、简易呼吸器等)。
二)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发故障。
四、应急组织设立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院长为组长,XX院长为副组长,XX、XX为小组成员。
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医学装备科具体负责。
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由医学装备科协同相关科室一起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五、预防措施一)医护人员应熟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设备。
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相对固定放置,医护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三)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工作场景和可能出现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定义需要保障的设备类别和台数,进行特别保障。
四)使用科室应每日检查设备状况,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应立即向医学装备科报修,并在《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维修记录本》做好记录。
五)医学装备科人员应定期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巡检,并做好二级维护保养工作。
六)对配有蓄电池的设备,使用科室应定期放电、充电,使蓄电池处于良好状态。
七)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八)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保障标准监护仪的内容包括:一)检查设备外观,导联线及各种配附件是否齐全,按键和旋钮齐全、备用电池齐全等;二)开机性能测试,检查内容包括屏幕是否显示正常;各种指示灯显示正常;心电、氧饱和度、血压、二氧化碳等模块是否工作正常;报警功能正常;监护仪电池性能正常可以支持工作20分钟以上,如不满足需更换电池等;三)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对下一班次进行交接;对仪器的性能作出评估如必要时联系医学装备科工程师或厂方工程师。
实用文档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
使用维护手册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年度:
科别:
保管人员:
说明
1、该手册为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专用,每年一册,由使用科室保存,填写该手册时必须字迹清晰,不得遗失。
2、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培训考核,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
3、熟悉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保障预案和应急调配办法,配合器械科定期开展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校验校准计量检测和预防性维护工作。
4、负责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保管人员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及维护工作,如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通知器械科进行维修。
5、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报废或者调整时,该手册必须随设备一并交回器械科。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技术档案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日常质量安全使用
维护登记表
(正常检查保养每周1-2次,异常随时记录)
时×100%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安全使用操作应急保障
培训考核记录表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预防性维护(PM)登记表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校验校准计量检测登记表。
医院设备科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为提高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有效运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1. 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及时供应和有效运行。
2. 规范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调配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确保医院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外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调配。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指挥部,由医院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应急调配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设备科、急诊科、后勤保障等部门,具体负责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调配工作。
四、应急预案内容1.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配置与存放(1)设备科负责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配置和存放,确保装备的完好和随时可用。
(2)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放置在便于取用和维护的位置,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2.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调配流程(1)急诊科在急救过程中发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故障或不足时,应立即向设备科报告。
(2)设备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维修或调配。
(3)设备科根据实际情况,从备用装备中调配或向其他医院借调所需装备。
(4)设备科将调配好的装备及时送达急诊科,并协助安装和调试。
3.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演练(1)设备科应定期组织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演练内容包括: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调配、安装、调试等。
4.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维护与保养(1)设备科负责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装备的完好和随时可用。
(2)设备科应定期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各级医院院前急救各单元配置每辆值班救护车为一个急救单元,人员配备应达到医生1名、护士1名、担架员1名和驾驶员1名的要求。
救护车的急救医疗设备、器械,应根据卫生部的要求配备,如院前急救需求和经济允许可适当增加,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其作用、效率和效益。
在选购时要遵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重量轻,体积小,性能稳定,携带方便,尽可能使用充电电池或直流电)的原则,器械要具有抗震动、耐温差变化的良好性能。
一次性医疗性耗材要尽量选购小包装、已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的,以便于能较长时间保存。
急救药品也应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相关要求配备,单元药品应充足。
救护车的基本药品配置要求是维持呼吸和循环、止血、止痉、止喘等,尽量选择使用方便、起效快的药物。
一、普通型救护车器材配备注:乡镇卫生院救护车可选配:心电图机、气管插管器械、快速血糖测定仪及铲式担架。
二、监护型救护车器材配备三、普通性救护车药品配备标准注:(1)同类药物可选择配备、替换使用;(2)城区救护车可选配蛇药。
四、监护型救护车药品配备标准注:同类药物可选择配备,替换使用。
五、事故和重大活动备用急救药品、设备和器材灾害性事故时,其急救药品、设备和器械配备在普通型救护车的基础上,需另配置专用急救药箱,药箱内含:5% 葡萄糖溶液(250 ml)10瓶0.9%氯化钠溶液(250 ml)10瓶20%甘露醇(250 ml)10瓶5 ml 注射器(一次性)20副20 ml 注射器(一次性)20副静脉输液器30副安尔碘溶液1瓶绷带30卷三角巾20条敷料(大、中、小)若干给氧鼻导管20根夹板10副止血带10条检伤分类卡:蓝色(表示轻度损伤)、黄色(表示中度损伤)、红色(表示重度损伤)、黑色(表示死亡)个若干。
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灭菌类、辐射类及大型医学装备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新增)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一、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用于抢救危重病人,与其他装备相比必须全面加强管理。
二、医学装备科必须掌握全院急救设备的分布情况,能基本保障使用。
三、加强保管,保证设备质量,每月都要检查一次质量和数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临床科室都要存有一定基数的设备,保证抢救工作及时进行。
五、在购置程序上,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优先采购供应,没有特殊情况,不准缺货。
六、遇大的节假日和放长假,提前对全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进行检查。
七、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使用科室专人负责,做到心中有数。
发现可疑安全隐患立即通知医学装备科,医学装备科到现场处理并做可疑风险记录,医学装备科确认设备安全后方可使用。
植入类医疗设备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一、凡列入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录的医疗器械均(含一次性使用灭菌器械)按本制度管理购置植入性医疗器械时,必须先检查产品注册证,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和经营公司的合法销售授权书。
二、合同中产品的质量保证条款(包括保险方式)必须明确并可操作执行,排除承诺人能力范围之外的承诺,并将质量保证条款以适当形式告知病人。
质量保证条款的签章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一)由生产者签章;(二)由生产者在中国的办事处或代表处签章;(三)由生产者委托在中国负责代理销售产品的单位签章。
三、应建立统一的采购和使用登记制度,记录保存已购入或已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基本信息,包括品名、规格、型号/批号、进货日期、手术日期、手术医师姓名、患者姓名、地址以及联系电话。
四、产品验收时,应有企业确认的可追溯的唯一性标识如条码或统一编号,并对唯一性标识的内容、位置,标识方法以及可追溯的程度作出记录;灭菌类装备还应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等。
五、对紧急使用或必须在手术现场选择型号、规格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可以临时由经确认有资格的厂商直接提供使用,但在手术后必须及时填写植入医疗器械使用验收单,与进货发票一起作为验收入库的凭据,并将所有资料作为病人的病历档案一起完整保存。
应急管理:医学装备应急调配制度
1、为提高医院应急保障水平,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同时有效整合全院医疗设备资源,特制定本医学装备应急调配制度。
2、用于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根据资源共享,优先保障急救、生命支持类需求的原则,按需进行调配。
3、设备物资供应科实时更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用联系表》,并下发到临床相关科室。
4、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相对固定放置,并在装备放置处张贴(悬挂、放置)《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用联系表》,医护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5、启动了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时,使用科室直接根据《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调用联系表》从最近的科室调用所需要的急救设备。
6、临床各科室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要相互配合,在设备闲置时及时为兄弟科室提供便利,各科室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借用科室使用完设备要及时归还。
7、需院外借用装备的由设备供应科负责联系,以保障病人的救治,使装备故障对病人救治造成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