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 格式:ppt
- 大小:352.50 KB
- 文档页数:13
关于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实施方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一项重要的卫生行为,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然而,尽管科学家和医生们一直在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依然存在依从性低的问题。
为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我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第一,提供充足的教育和培训。
人们通常对于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向公众宣传手卫生的知识和技巧。
这包括通过媒体、社区讲座、学校培训等渠道向人们传授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告知手卫生对于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此外,也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引导患者进行手卫生。
第二,在公共场所提供方便的手卫生设施。
人们更倾向于遵守手卫生的规定,当手卫生设施方便易用时。
因此,我们应该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办公室、购物中心等地方提供充足的洗手池,并确保设施的清洁和卫生。
第三,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监督和反馈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在医院和其他工作场所设立专门的监测点,对人们的手卫生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匿名反馈等方式,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手卫生措施。
第四,树立榜样和倡导者。
社会上有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可以成为榜样,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手卫生活动。
医生、护士、名人等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声誉能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手卫生活动中来。
第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大对于手卫生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洗手液、洗手设备等相关产品的创新和改进。
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于手卫生依从性研究的支持,依据科学证据指导手卫生政策和指导。
最后,应该加强合作和共享。
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面,各方的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医护人员、学校、家庭、社区等各方应该共同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推动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
总而言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PDCA循环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PDCA循环是指常规管理中的四个步骤: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PDCA循环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PDCA循环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计划(Plan)阶段是指设定目标和确定实施手卫生措施的具体计划。
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病区和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手卫生措施的培训计划,并确定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还可以制定手卫生监测的标准和频率。
计划阶段的核心是确定目标,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接下来,执行(Do)阶段是指按照计划进行实施手卫生措施。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手卫生的重要性、正确的洗手方法以及手卫生的关键时刻等。
还可以通过悬挂宣传海报、设置洗手液等方式提醒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
执行阶段的核心是将计划中的内容付诸实践,并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
然后,检查(Check)阶段是指对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定期的观察和抽样调查来评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观察可以在病房、手术室等场所进行,通过记录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和使用洗手液的情况来评估其依从性。
调查可以通过问卷形式进行,了解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情况。
检查阶段的核心是了解医务人员的依从性,找出问题所在。
行动(Act)阶段是指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医务人员的依从性情况,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依从性低的医务人员,可以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技能;针对依从性较高但仍有不规范行为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并建立激励机制。
行动阶段的核心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得到改善。
PDCA循环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建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技能,并持之以恒地改进自己的手卫生行为。
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的六点措施1.强化宣传、学习加强手卫生重要性的学习,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率的实例摆在医务人员面前。
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各个科室将该规范放到个人手中,在楼梯、走廊等位置还要张贴宣传照片以及手卫生提示,在洗手设备前也要张贴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
医院网站上要刊登手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手卫生导致感染的案例,医院感染科的相关领导要定期的组织医务工作者加强手卫生的规范培训,集中展示六步洗手法。
手卫生依从率低的科室,各个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要在每天晨会结束以后组织全体医务工作者练习六步洗手法。
2.合理调配医护人员数量因为医院护士的编制是有限额的,为了解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医院可以招聘一些临时护理人员。
此外,医院还可以按照床位,重新合理的分配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有效的缓解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提升工作的效率,提升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与护理部、医务科联合,规范各项操作流程(规定操作的先后顺序),杜绝无用的动作(不该碰的不碰),避免不必要的手卫生时机的发生,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3.完善洗手设施设施是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的根本保障,没有足够的设施,都是空话。
医院要增加洗手设备的资金投人,完善洗手硬件设施。
比如配备足够的速干手消毒剂、安装非手触式的洗手设施。
同时,医院可以在每个科室的洗手设备旁边设置热水器,有效的改善冬天医务人员因为水温过低而不愿洗手的情况。
4.制定手卫生管理规范要制定出符合本院实际的手卫生管理规范与管理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手卫生教育培训活动,实现督促医务人员洗手的根本目标。
5.坚持定期考核监督考核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手段。
制定了规范、制度就要有相关的部门监督落实。
医院护理部、医务部以及感染管理部要定期(每周至少一次)进入科室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记录入考核系统,考核的成绩直接纳人到科室奖罚制度当中,和绩效考核成绩挂钩,借此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提升手卫生依从性的根本目标。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手卫生依从性是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如何改善手卫生依从性低的问题成为各大医院重点关注且急需改善的问题,通过分析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研究并制定出了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和措施,在院领导支持、质控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下,全院不定期的组织手卫生知识培训,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到很大提高,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原因分析;改善对策【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95—02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手卫生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经医务人员手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传播方式,医务人员手部病原菌携带检出率>80%,而医务人员的手部寄生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比例约30%[1] ,细菌的种类则多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
落实医院手卫生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最重要的方法,因此,通过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的正确率,可以显著减少手部携带的病原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3]。
1 手卫生有关知识1.1 手卫生的概念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12月1日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范规定手卫生即洗手,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医生按规定进行洗手。
1.2洗手指征1.2.1直接接触每个病人前后。
1.2.2接触病人体液、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1.2.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1.2.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1.2.5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1.3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在各大医院内均有不同,总体来说,情况不容乐观。
许多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型医院中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多数偏低,约为40%。
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篇1】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和医务人员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的手为病原菌主要传播媒介。
因此,提高中心供应室人员洗手依从性,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
现分析影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1影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1.1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识不足供应室工作人员有护士、工人、消毒员等,文化层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作人员缺乏手卫生及有关洗手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缺乏有关洗手能降低院内感染率的知识,特别是消毒人员在接触已灭菌物品前洗手意识低,认为没接触污染物品,不用洗手。
1.2洗手设施配备不全或不规范供应室洗手设施简单,干手设备、用具缺乏;洗手方法不规范,未按“七步洗手法”洗手,而且洗手时间也达不到要求,导致洗手合格率低。
另外,下收下送时也缺乏必要的洗手设施。
戴手套就没必要洗手,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习惯不再洗手,造成洗手依从性低。
1.3忙碌与损伤,洗手依从性低供应室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年老体弱、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和无医学知识的工人。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再生医疗器械由分散式管理向中心供应集中式管理转变,清洗、消毒灭菌量增加,服务面扩大。
繁忙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导致洗手依从性降低。
皮肤损伤,手卫生产品引起皮肤刺激,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造成皮肤发干、皴裂,甚至会使表层微生物增加,从而影响洗手的依从性。
1.4群体影响群体之间行为习惯易相互影响。
特别是科护士长手卫生情况直接影响科室工作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
2改善方法2.1提高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根据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及文化背景差异,开展目标不同、形式不同的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PDCA循环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PDCA循环(Plan-Do-Check-Act)是一种用于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应用PDCA循环可以帮助识别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检查和调整。
我们需要制定计划(Plan)。
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计划阶段,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工作:1. 收集数据:收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数据,包括依从性率、依从性问题的具体情况等。
2. 分析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例如是否存在观念认知问题、操作方法问题或者设备不足等。
3. 设定目标: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提高依从性的具体目标,例如提高依从性率到90%以上。
4. 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培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技能、改进设备和环境、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机制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执行计划(Do)。
在执行改进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培训教育:组织针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提高他们的手卫生知识和技能。
2. 环境改进:改善手卫生设备和环境,例如增加手消毒器的数量和分布、设置明显的手卫生标志等。
3. 监测和反馈: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机制,例如设置依从性观察员,定期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并及时反馈结果。
第三步是检查(Check)。
在检查阶段,我们需要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数据:收集改进措施实施后的数据,与计划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2. 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分析,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 发现问题:如果改进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分析原因,并找出问题所在。
最后一步是行动(Act)。
在行动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对改进计划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整改措施篇一: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2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就必须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
常见依从性差的原因:1、对手卫生认识不足,不能按规范洗手。
2、工作忙未及时洗手,缺乏手卫生的教育培训、相关制度与规范,缺乏手卫生的风险意识。
3、增加科室成本支出使用皂液和无水乙醇成本高,造成科室支出增加,也是造成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
4、缺乏科学合理的洗手设施洗手设施简陋,偏少,设计不合理,手触式水龙头也增加价差感染的几率。
5、缺乏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
改进措施:1、加强手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反馈。
2、院感科采用抽查(跟踪观察法)和对手卫生用品的要求,对全院各科各级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结果在例会上向各科反馈,对态度不端正,要求不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3、要求各科加强手卫生管理在每月的感染自查中,将手卫生作为重点进行检查。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帮助整改,以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感染办20XX.4.30篇二: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目的: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方法,进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洗手过程,随机调查门诊、病房及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对洗手的认识情况和执行情况。
结果:医护人员对洗手有正确认识,但未能切实贯彻到行动中,知行分离。
结论:通过加强医护人员洗手的教育和监督,改善洗手条件等综合措施可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院内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则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媒介,是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
忽视医院感染管理给我们的教训是惨重的、沉痛的、血淋淋的。
手卫生依从性整改措施〔共4篇〕第1篇:手卫生依从性监管措施手卫生依从性监管措施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进一步进步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所致的外性感染,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及平安,感染管理科积极与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亲密配合,制定监管措施,进步我院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
一、明确职责,标准行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手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视施行;感染控制科、护理部负责详细落实和检查、指导;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本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和日常监视,进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二、领导重视、提供支持:医院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和手卫消费品,如非手触式水龙头、干手物品或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在诊疗区域的每一个洗手池边粘贴洗手方法等,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加强培训,提升理念:医院定期开展手卫生全院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内容对医务人员进展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的培训,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与正确的手卫生方法,进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与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洗手操作规程,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四、改善设施,提供便利。
改水龙头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洁剂、消毒剂,完善干手设施等,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五、加大宣传,营造气氛。
在院感简报上每期都登载手卫生相关知识,发放手卫生宣传单,并在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每台办公电脑桌面统一设置屏保,营造了手卫生的良好气氛。
六、加强管理、遵守原那么: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的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原那么。
七、掌握指征,执行标准: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应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中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指征。
2、手卫生方法: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步骤、时间按《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的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