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_基于目的论视角_王继慧
- 格式:pdf
- 大小:132.43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企业外宣是企业组织的一项对外宣传和形象推广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企业外宣的英译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语言质量不高、文化差异大、信息传递不准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加强对英语翻译人员的培训、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优化信息传递渠道等。
关键词:企业外宣;英译;问题;应对策略正文:一、企业外宣的重要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们需要通过外部宣传和推广,向外界传递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观,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企业外宣是指为了向外界宣传企业的信息或者产品、品牌等方面的内容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企业需要通过外宣让人们认知和认可公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声誉,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尽管企业外宣的英译过程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1. 语言质量不高一些企业在英文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的命令掌握不够熟练,导致译文质量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企业在招募翻译人员时,对英语基础和语言技能的要求不够高,招募了不够合格的人员。
2. 文化差异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非常大,企业在英译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这种文化差异的影响,导致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较差。
如果在翻译时未考虑到文化背景差异,会使得翻译内容出现不当语境、语用错误等。
3. 信息传递不准确英译不仅要求语言表达清晰准确,还要求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只有保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才能使得这些英译文本在目标受众中产生预期的反应。
而目前一些企业在英译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导致翻译结果和原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
三、应对策略1. 加强英语翻译人员的培训企业应该加强对英语翻译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接受能力和语言翻译能力。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提供相关教材等方式来加强人员的培训。
2. 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文化交流平台,让翻译人员和目标受众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受众的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准确翻译出目标受众可以理解的内容。
- 237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宣翻译的作用日益彰显。
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加强外宣翻译研究,提高翻译质量势在必行。
本文将结合外宣翻译的意义和特点,分析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并就这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更好的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外宣翻译 不足 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点话题。
但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语言、思维、生活背景上的差异,中国本土的东西输送到国外可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效果大打折扣。
要准确、有效的宣传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依靠翻译的力量。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就是要完成那些以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为基本内容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称。
外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对表达中国观点、促进国家形象的树立和推广、提高中国话语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时代文明传承与交流的需要。
外宣翻译不同于文学类翻译,它是以信息对外传播为目的的,具有信息价值,为的就是要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
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求译者做到“内外有别”,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心理,贴近他们的需求,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让译文读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
外宣翻译目前在我国是主要的政治宣传工具,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
翻译注重宣传效果,注重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维护。
因此译者要始终站在国家层面,坚持本国所持的政治立场,来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支持和理解。
在确保政治意义的前提下,对外展开外宣工作带来的最明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产生经济价值。
从路边标语、招商广告到政府文件、经济论坛无一不体现着外宣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果。
好的翻译能吸引外商投资,不尽人意的翻译可能造成产品滞销,“一句标语,吓走外商”也不是危言耸听。
另外,外宣翻译对促进文化交流、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外宣翻译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的窗口,承载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任。
外宣翻译的渠道可以概括为: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1]。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广义上,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观念,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的地方,就都要做外宣工作,就都需要外语[2]。
狭义上,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3]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必须贯彻“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4]。
较之其他翻译,外宣翻译具有其特殊性。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增长,外宣翻译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许多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外宣翻译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笔者认为,我国对外宣传翻译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因为忽视了翻译的目的。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视角,分析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并揭示其成因。
1目的论理论目的论由汉斯·弗米尔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最重要的法则是目的法则。
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2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大量外宣资料翻译的调查,笔者发现外宣翻译中的主要问题是翻译过程中的死译、硬译等问题,没有考虑到翻译的目的,一味遵循翻译“忠实”的原则,而忽视“目的”原则,缺乏“外国人不是中国人”这一常识。
外宣翻译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作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英译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可以反映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我国的英译外宣翻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对我国对外宣传英译翻译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提出相应对策,进而更新传播观念,确定行之有效的英译外宣翻译策略。
并相应的达到提升城市以及国家的文化形象这一需求。
[关键词]英译外宣翻译; 问题; 策略; 文化形象一、外宣翻译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
尤其是作为世界通用性极强的英语来说,在外宣翻译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英译外宣翻译呢?在现阶段,我国的英译外宣翻译基本都是中译英,主要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英文, 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 对外发表和传播。
在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的今天,做好英译外宣翻译是必要而且必需的。
否则在外交活动中由于外宣材料英译的不当,从小处说,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从大处讲则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争端,甚至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以及国家的对外文化形象。
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在英译外宣翻译过程中易产生的一些问题早在1990年翻译大家段连成先生就在中国翻译上刊登了《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呼吁杜绝用洋文出洋相,其中指出中国外宣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别:一是甲型病状(其表现为白字连篇,语法错误以及用词不当),二是乙型病状(主要表现为并无拼写语法错误,但是受众即外国读者感到晦涩难懂或者根本看不懂)其中又以乙型病状比较典型,尤其是随着新词汇的不断产生,在外宣翻译中乙型病状更是占了不小的比例。
二者在现实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语法错误这个类型的错误属于甲型病状,比较常见而且相对容易判断出来。
浅谈外宣翻译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摘要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宣翻译显得越发在重要,然而,当今的外宣翻译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从外宣翻译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现在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以及形成这些不足的原因。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差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强,外宣翻译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的外宣翻译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外面翻译的信息传达海量,内容包罗万象,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图书等各种媒体或者渠道呈现给大众,需要的激增难免导致供给质量的下滑,一时间,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比比皆是,严重印象了传播效果,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
黄友义曾指出:“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和缺陷被放大来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因此,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值得关注。
通过对大量外宣资料翻译的考察,笔者发现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翻译中的错误;二是由于译者本身素质所造成的翻译中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译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深谙专业但外语知识欠缺,或通晓外语但专业知识欠缺,翻译观念落后。
一、东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由于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又是通过该民族的语言来表现的。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
在进行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到语言文字本身的差异,而且还要考虑到潜藏在语言文字里面文化上的差异。
如果译者只是一味遵守原语信息,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因素,那么读者不但可能曲解原意,甚至会产生误解和不快。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龙”字了。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我们的文化是龙文化,因此在企业的宣传资料中,频频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龙头作用”,和“龙的精神”等说法,所以有的译者就把龙头企业翻译成dragon-head enterprise。
中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最新文档中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外宣翻译的相关理论1、外宣翻译和对外宣传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
在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
在做外宣翻译的时候,既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好“宣”的问题,也要从微观的角度上做好“翻”的功课。
2、外宣翻译的特点外宣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强调“内外有别”,即“内宣”和“外宣”有着很大的不同:宣传目的不同,宣传对象不同,宣传策略不同……而“对象”不同是最大的不同。
外宣有着特殊的受众群体——外国人及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二、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冗余现象频现1. 名词范畴词频现Joan Pinkham 在《中式英语之鉴》(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中指出:这类名词(名词范畴词)应得到特别关注,因为这是中式英语中最常见并且是最无用的一类词汇。
这类名词就是为了介绍接下来将会出现的名词的范畴:在“a serious mistake in the work of planning.”一句中,“planning”归属于“work”的范畴。
与“工作”类似的范畴词在汉语中还有很多,例如“步伐pace”、“进程process”、“问题problem”等。
例如:中文: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英文:We formulated policies,measures and national objectives for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020 and drew up a comprehensive work plan for conser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该例中,work是范畴词,就是为了说明plan,可以直接译为a comprehensive plan for…2. 修饰语冗长Pinkham 在《中式英语之鉴》中还指出,修饰语过于冗长也是英汉表达的不同之一。
浅析外宣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这使得对外宣传显得越来越重要。
外宣翻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表和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
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着差异,同时由于译者本身素质不够,用“对号人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造成外宣翻译中出现许多错误或不规范的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削弱了对外宣传的效果[1]。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分析外宣翻译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及原因,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二、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大量外宣资料翻译的考察,笔者发现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翻译中的错误;二是由于译者本身素质所造成的翻译中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译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深谙专业但外语知识欠缺,亦或通晓外语但专业知识欠缺,翻译观念落后。
1、由于语言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等差异所造成的误译中国的学者注重谦虚和含蓄,在写完一部学术著作之后,即使是倾尽毕生精力和心血之作,也会在前言或序中谦虚地说道:“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谬误肯定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如果一字一句地直译过去,那些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刻了解的一般外国读者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你知道有错误,为什么自己不纠正之后再发表?”因为在英美等国出版的图书中,人们习惯于说:“这是迄今为止,在这个领域中最为权威的著作。
”而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本很一般的大路货图书[2]。
中外文化上的差异在此可见一斑。
就语言习惯上来说,中外语言本身也存在着不少差异。
例如在中国企业宣传资料中汉语多用夸张、过度渲染的华丽词汇,而英语则通常用朴素而具体的语言来表达。
此外,汉语经常使用强烈的副词与形容词作修饰语,以加重语气。
例如,每场会议召开时总会出现“胜利召开”的说法,若直译成“ the meeting is now successfully convened”,而外国读者则会以为会议之前有许多阻碍。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和成因摘要:外宣翻译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的外宣翻译尚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分析了其成因。
我国的外宣翻译事业任重而道远,只有各界齐心协力,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优化传播效果,将我国的外宣翻译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外宣翻译对外宣传传播效果引言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快,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外宣翻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对外宣传的信息达到海量,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图书等各种媒体或渠道呈现给受众,需求的激增难免导致供给品质的下滑,一时间,外宣翻译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不足之处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
黄友义曾指出:“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因此,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值得关注。
外宣翻译的定义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外宣翻译进行了定义。
张健教授曾对此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指出“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对象的交际活动。
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前提下,外宣翻译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外宣翻译,即“包罗万象”的,“只要信息源是中文”的翻译都属本文的研究对象。
我国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当今我国的外宣翻译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各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将一些比较突出的不足之处加以梳理,归纳如下:生搬硬套。
生搬硬套这种翻译错误是指完全不考虑措辞、语法,基本遵循逐字翻译的原则,并将其胡乱堆砌起来,往往导致语句不通,白字连篇,错误百出。
请看下面来源于一个食品外包装的示例。
该食品品名为“唐纳兹”玉米粥,产地为浙江杭州,生产许可证号为QS33010701 0046,开发商为香港唐纳兹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作者:王抒飞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48期【摘要】本文把外宣翻译中常见的错误分为甲型错误和乙型错误两个大类来讨论,并各自列举了一些在公共场所,旅游宣传资料等外宣资料中典型的错误实例。
通过对这些错误的分析,归纳了一些错误产生的原因。
本文旨在引起更多的外宣翻译工作者对外宣翻译的重视,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使我们的外宣翻译更易于为外国读者所接受。
【关键词】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读者接受译者培养一、引言外宣是指“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或者其他宣传手段,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客观、真实地向远距离的或来华的外国人和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介绍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政策、经济文化、建设成就,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改变他们对我国的思维定势,在海外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黄友义指出,外宣翻译工作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以增强我国的对外宣传效果。
二、我国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段连成将外宣翻译的诟病分为两类,一是甲型病状(表现为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1、拼音的错误拼音的错误包括拼写的错误;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语翻译;不恰当的拼音缩写。
大多数情况下,拼音的错误主要源于译者的粗心大意,由于汉语拼音中的读音有的与英语的读音相似,例如:“-in”和“-ing”,“-en”和“-eng”等。
“北京西路1399号建京大厦8楼A3室”在翻译时被翻译成“Room A3,8th FLOOR, JIANJIN MANSION,NO.1399 BEIJIN WESTERN-ROAD”.在这条翻译中,“建京”“北京”应翻译为“JIANJING” 和“BEIJING”而译者错误的翻译成“JIANJIN” 和“BEIJIN”。
2、拼写和大小写的错误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门前新安装的8个照明灯柱下镶嵌着32幅《百年哈尔滨》铜牌,中英文对照介绍了哈尔滨的发展史,其中英文翻译有多处错误。
目的论下的外宣翻译策略--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翟云超;王显志【摘要】外宣翻译是中外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
由于对外宣传的政治色彩以及中西方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因此外宣材料的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于传统翻译的策略。
以功能派理论目的论为依据,并结合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翻译,探讨了外宣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为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提供解决方案。
%Publicity trans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 Nevertheless ,publicit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traditional translations on account of the cultural diversity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reasons .Viewing from the skopos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and based on the 2014 report on government work ,this essay proposes some C-E publicit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liver better methods of translating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97-99,103)【关键词】外宣翻译;目的论;政府工作报告【作者】翟云超;王显志【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愈发重要。
关于外宣翻译中的几个问题摘要: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关键词:外宣翻译交际性以读者为中心跨文化交际意识前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加强,需要将中国大量的有关信息从中文翻译成英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
?�q?�外宣翻译肩负着向世界宣传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对外形象。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外宣翻译一直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受”的困境中,这既是由于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国家掌握着传播优势,又是由于中国外宣翻译水平还亟待提高。
约翰?比特(John Bitter)在《传播学概论》中将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读形象地比做翻译“噪音”,认为个人所处的环境、教育背景、收入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译者的刻意歪曲都是造成外宣翻译噪音的重要原因。
2以上是外宣翻译中常见的问题,下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中国的对外交流尽一点绵薄之力。
外宣翻译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外宣翻译中常见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将外宣翻译视作文学翻译,重语义翻译轻信息传播;以译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目标语受众为中心;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论述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策略:树立交际性翻译原则。
外宣翻译中第一种常见问题是将外宣翻译等同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的文学翻译,从而认为外宣翻译就是中文宣传材料的英文简单翻版。
实质上外宣翻译属于交际翻译范畴,准确传递信息、实现应有翻译效果是外宣翻译的首要目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健教授认为:“翻译效果是检验传播活动成败得失的重要尺度。
”3为了实现翻译效果的最大化,在抓住原文主旨、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译者)可对原文语言的方方面面进行处理、重组、增删、编辑或加工。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王庄严【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External propaganda translation( EPT) is an integral ele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distinct cultural identities, on a deeper level, EPT is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PT errors often occur, which would make external propaganda counter-productive, By analying some factors, such as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ors' ability, the author proposed some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closeness principl e”,“integration skills”, and “enhancement of talent”.%外宣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进行外宣材料的翻译过程在更深层面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由于文化差异和译者个人水平等问题造成外宣翻译错误屡见不鲜,使得外宣效果适得其反。
外宣翻译中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存异求同,运用整合技巧,同时强化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译者素质。
【总页数】4页(P84-87)【作者】王庄严【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相关文献】1.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J], 王民华2.我国外宣翻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析 [J], 施秀川3.以宏观视角解决微观问题——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郭琳4.以宏观视角解决微观问题——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郭琳5.我国茶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李雪婷;刘彩莉;刘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宣传外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高心涛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从语法出错、直接翻译、句子结构以及文化差异这几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对外宣传外语翻译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希望能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改善对外宣传外语翻译效果,加强中外交流。
关键词:对外宣传;外语翻译;跨文化交流当今社会经济不断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因此对外宣传外语翻译也成为了十分关键的工作。
在进行对外宣传资料翻译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深入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突破交流障碍,提高翻译效率。
一、语法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对外宣传翻译过程中,时常会由于审核不仔细而出现单词字母遗漏、语法错误等问题。
比如:“……is a newindustrial city,a shining pear on……”在这句话中,就把“明珠”pearl写成了pear梨。
再比如:“Foreign visitor in Jiangkou Scenic Area.”这里的visitor应当为复数。
还有某市的珍宝馆门口立了一块碑,上面刻有英译文:“The collection bring great happy tomy friend,relative and me.”等。
有的外宾看后,直接指出里面的拼写和语法错误。
虽然有的错误并不是十分严重,且外国友人也能看懂,但是却对宣传效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外宣品的真实可靠性,甚至损害到企业及城市的良好形象。
对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好审核与校对工作,认真检查外宣资料的译文,避免发生单词拼写和语法方面的低级错误。
二、直译问题及解决对策有的翻译人员在翻译对外宣传资料时,对原文进行简单生硬的直译,甚至有的人员并未真正理解其中文含义,只是生搬硬套,导致词不达意,出现翻译错误,乃至于造成了读者的误解。
例如“七通一平”,原英译文是“seven through one level”。
企业外宣文本英译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作者:何媛媛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04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契机,因此企业外宣文本英译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榆林市中小企业外宣文本英译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
企业外宣文本在对外宣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译的准确性不仅关系到企业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是企业对外交往的一扇窗口,更是企业产品在国际上赢得青睐的重要途径。
但不少企业在对外宣传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译文准确性的缺失,非但不能达到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反而给企业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做好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译文质量也急需提高。
该研究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榆林市部分企业英文介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呼吁译界对该领域的重视,提升企业对外形象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机会。
企业外宣文本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翻译的特殊性给企业外宣文本英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翻译人才队伍的严重断层造成翻译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形象(王晨,2009)。
”肖师铃认为“当前,企业的对外宣传在数量上、实效性上、覆盖面上都还做得不够,而最根本的一点,外宣需要一批高素质的队伍”。
因此,译者翻译水平的不足很大程度地阻碍了企业海外市场的发展,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译者在翻译时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缩略语的不当英译缩略语的产生为人们的沟通表达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母语使用者对缩略语的表达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不同语言的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因此翻译时缩略语不能照搬照套,要灵活处理。
杨婷(2007)通过对英语缩略语的分类,对每种现象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英语缩略语翻译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她强调在文章结论中,应该对这些缩略语进行解释性说明,以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基于哲学视野的反思》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外宣翻译的日益重要性已经成为各行业间的共识。
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通过翻译传达文化、价值观、社会思想及国家政策成为了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外宣翻译研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从哲学视野出发,对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的建构进行深入探索和反思。
二、外宣翻译的哲学基础外宣翻译的实践离不开其背后的哲学基础。
在哲学层面上,外宣翻译不仅要考虑语言转换的准确性,更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与价值观念的传达。
这种思想应基于文化多元性、互译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1. 文化多元性:外宣翻译应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各种文化元素,实现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2. 互译性: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语言间的互译原则,力求在两种语言间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
3. 跨文化交流:外宣翻译应注重跨文化交流,理解并传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以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合作。
三、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的建构基于上述哲学基础,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的建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框架:建立以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框架,为外宣翻译提供理论支持。
2.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实证角度出发,对外宣翻译进行深入研究。
3. 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外宣工作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4. 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对外宣翻译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
四、哲学视野下的外宣翻译研究反思从哲学视野出发,对外宣翻译研究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1. 重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尊重文化差异,避免误解和冲突。
2. 保持客观公正:在传递信息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过度解读或误导国际社会。
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摘要】外宣翻译在国家与世界其他各国地区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大作用,然而我国的外宣翻译仍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
本文阐述了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产生不足的成因,希望以此能够有助于外宣翻译的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外宣翻译中式英语文化差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对外宣传在这些交流与合作中有着重要作用,而外宣翻译是决定对外宣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的外宣翻译研究在近二十年间获得了较快的进展,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通过分析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其成因,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外宣翻译研究的现状,把握其中的问题,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在海外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1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常见的错误通常被分为甲型错误(表现为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和乙型错误(主要表现为拼写、语法无错,但外国读者感到难懂甚至不懂)两大类,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大部分是由于乙型错误引起。
因此,本文主要从乙型错误的常见错误类型给予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其中问题。
1.1 外宣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Chinglish一词是由Chinese与English的组合,它指的是中式英语,即那种畸形的、混合的、在用词搭配上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
中式英语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字对字的翻译,冗余和名词修饰错误。
1.1.1 字对字的翻译。
严复的“信、达、雅”3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
这个标准要求译文既能忠实原意又要通顺流畅可读性性强。
有些译者片面理解忠实的含义,以为忠实就是形式上的相似,逐字翻译。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原译:The strength,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现状及对策随着企业对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也显得日趋重要。
但很多企业宣传品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文分析了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现状,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标签:企业宣传资料翻译现状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企业向国际领域的拓展,企业对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也显得日趋重要。
好的翻译对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是,这类翻译并未引起高度重视,翻译中问题繁多。
就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企业宣传品而言,有些中文译成英文后,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现状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汉式英语(Chinglish)。
很多资料往往是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人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其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不规范英语,特别是汉式英语。
比如在英语已经大大普及的今天居然还有企业将“欢迎你来到……”(Welcome to…)译成了…Welcome you to…。
而很多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难以从英文词典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词,问题就更多了。
如将“拳头产品”译成fist product就是典型的汉式英语。
fist这个词只是握住拳头,并不能表示打出去的动作和力量,可以考虑译为knockout product,hard-punch product,core product,product with a competitive edge,market-penetrating product等。
其他误译如:外向型产业:external directed industries(参考译文:export-oriented manufacturing)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self-controlling system of enterprises(参考译文:self-regulat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参考译文:management by objectives;quota management)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参考译文:quality control)追求卓越管理:working for brilliant management(参考译文:in search of excellence in management;commitment to managerial excellence)保税区:tax-protected zone(参考译文:bonded zone;free-trade zone)黄金地段:golden area(参考译文:prime / central / ideal location)开发热点地区:heating point of development(参考译文:a popular destination of investors for development projects)小商品博览会:small goods/commodities fair(参考译文:general merchandise show/expo)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参考译文:Score / attain achievements)重合同, 守信用:emphasize contracts and fame / reputation(参考译文:abide by contracts and keep one’s words;honor contracts and stand by reputation)有些译文和原文意思大相径庭,如把“进出口商品结构” 译为foreign trade structure,让外国人觉得不知所云,可以参考the make-up / composition of imports and exports;又如把“一小时内免费上门送票”(某航空公司推出的新的服务项目)译成Drop in to Give Ticket Free of Charge,其意思是“上门送免费机票”,实际上应该是We offer free delivery service of air tickets at customers’doorsteps one hour after booking confirmation.其他如:超值享受:super value enjoyment(参考译文:enjoyment with extra benefits)免淘米:needn’ t wash rice(参考译文:pre-washed rice)旋转果合(一种可以转动的盛糖果的圆盘):spinning fruit box(参考译文:rotating dish for nuts and candies)有些翻译者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在进行语际转换时没有注意语言的独特文化内涵,生搬硬套,致使企业的对外交流无法有效地完成。
第29卷第2期2010年4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Zhengzhou Institute o fA e ronautica l Industry M anage m en t(Soc ial Science Ed iti on)V o.l 29N o .22010.4收稿日期:2010-03-01作者简介:王继慧,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基于目的论视角王继慧(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2)摘 要:外宣翻译即对外宣传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诸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现代特色。
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从外宣翻译的五个方面)))外宣翻译的性质、翻译材料的文化语言处理、译者主体性、读者接受和译者培养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外宣翻译认知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处理;译者主体性;读者接受;译者培养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10)02-0112-03一、引 言外宣是指/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或者其他宣传手段,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客观、真实地向远距离的或来华的外国人和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介绍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政策、经济文化、建设成就,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改变他们对我国的思维定势,在海外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0。
黄友义指出,外宣翻译工作要遵循/三贴近0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0,以增强我国的对外宣传效果。
二、翻译功能目的论与外宣翻译翻译功能目的论又称功能翻译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莱斯和诺德。
1971年德国的莱斯首先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0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进一步发展了译文功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根据译文语境,原文中的哪些内容或成分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进行调整或改写,该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
功能目的论的基本原则是: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译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灵活掌握翻译策略和方法。
本文拟从外宣性质和要求与翻译属性的诸方面,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分别探讨外宣翻译的性质问题、翻译材料的文化语言处理问题、译者主体性问题、读者接受问题和译者培养问题,以解决外宣翻译实践中的难点。
三、我国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1.外宣翻译的性质认知问题/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
0那么,外宣翻译的选材问题就成为首要问题。
外宣翻译材料的选择即外宣原文本的选择,包括对外介绍中国情况的各种书籍和期刊,等等。
曾利莎认为:/对外宣传翻译包括政治、经济、国防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的对外介绍,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公告及对外交流活动的信息通告;或各地市政建设宣传、招商引资与旅游宣传、各种国际性活动及行业展览活动宣传;或公司与乡镇企业的对外宣传及产品介绍等。
0英国翻译学者纽马克曾提出,科技翻译文本包含着公共宣传文本,所以在纽马克看来,外宣翻译属于科技翻译的一部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外宣翻译实践遍及各行各业,如典籍翻译、公示语翻译、产品广告翻译,等等。
外宣文本体裁有政府文件、告示、宣传、产品介绍等,而且这类文本常常有较为固定的写作模式。
随着外宣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实践的重要方面,对外宣翻译的认知也应有所拓展和深化。
不管哪个行业哪种文本,在外宣翻译中都需要遵循为目的#112#王继慧: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基于目的论视角语译者积极了解中国,为中国先进文化早日走向世界服务。
在这个意义上,外宣翻译必然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2.外宣翻译材料的处理问题(1)翻译材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处理。
在意识形态上,我国与大多数的外国差异较大。
为了减少外宣的阻力和障碍,必须注意减弱政治方面的对抗性,在严谨、严肃的翻译工作中,有策略地传播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意识形态。
在这方面,西方经典5圣经6的翻译实践,就可以成为我们有益的借鉴。
代表着西方异质文化的基督教要进入中国这样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必然遭遇代表中国固有文化宗教的抗争,其中包括教义、教理以及宗教符号表现形式,等等。
傅敬民指出,在5圣经6汉语翻译中,文化资本往往以话语资本的形式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基督教的东渐历史和5圣经6汉译文化资本化历程表明,基督教文化一直处于一种与中国传统本土文化相冲突的境遇,受到中国传统本土文化有意识地抵制和抗拒。
这导致了它无法以无意识状态来进行它的译介和传布,而必然通过有意识的行为来强化自己的文化资本。
所以,我们在外宣中,必须有意识地处理翻译材料在意识形态中的差异问题,尽量做到求同存异,在消除文化和意识对抗的情况下进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2)翻译材料中文化空缺词语的处理。
在处理具体的外宣材料时,有一些特殊的政策、政府机关部门及职位是外国没有的,例如/全国政协0、/三个代表0和/豆腐渣工程0,等等。
这些中国特有词汇,在外宣翻译中都要做积极的特殊处理。
从翻译策略上讲,归化译法使外国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译文,而异化译法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不可忽视的角色与作用,这些都是为外宣的良好效果服务的。
从翻译技巧上讲,最好采用增益手法,或在文后加注,对某个名词的内涵进行恰当解释,避免读者误读、误解。
(3)/中式英语0问题。
中式英语指那种由汉语和英语混合而成、在措辞和句法结构上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而带有汉语痕迹的生硬英语表达。
中式英语问题不单单影响外国读者对中国外宣翻译的理解和接受,还有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顾静分析了美国新闻期刊中有关中国信息的各种报道,发现/中式英语词汇绝非零星的个案,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0。
国外的中国文化宣传往往借用貌似对中国或华人读者友好的中式英语,却实际上有意利用中式英语对非中国读者来说语义模糊的特点,/将中国妖魔化、丑陋化和荒谬化0。
所以,外宣翻译中我们绝对不能低估中式英语对中国形象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当这种影响以我们无意识的方式存在时。
3.译者主体性问题译者主体性问题是外宣翻译研究的重要问题。
从狭义上讲,译者主体性即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受众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最终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两个方面即译者素质、译者责任感是同等重要的。
刘雅峰认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绝不是将外宣内容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其实质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是-译有所为.。
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至少体现在:翻译目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层面的译入语受众以及不同的时间,把中国文化的精华翻译介绍到世界各国,让全世界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真实地了解中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博大精深0。
外宣翻译需要译者在语言转换中做必要的/调适0、/顺应0,以达到影响外国读者的宣传目的。
陈敏认为,外宣译者主体性表现为改写、增删和重组行为的实施。
所以,译者在外宣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责任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例如,在统计一个地区的外资总量时,一些部门由于政治敏锐性不强,习惯将外国投资和台、港、澳投资通称为/外资0,译成英语时,若不改写成i n vest m ent fro m outside t h e m a i n land,简单地译成fore i g n i n-vest m en t就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
4.读者接受问题关联理论的创始人Gutt指出,不考虑背景知识,而想把同样的思想传达给任何人,这是办不到的。
面对不同的受众,我们往往不仅要改变说话方式,还要改变我们想表达的内容。
所以,中国外宣翻译同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的是,一定要首先采用读者易于接受的策略,以确保在宣传内容方面获得认同。
岳曼曼指出,/对英语读者而言,由于感情基础的差异,阅读习惯的不同,华丽辞藻一般只能减少传播的清晰度和效果,甚至被视为空话冗词和夸大宣传0。
陈小慰分析了西方受众因受西方修辞文化熏陶而具有这样一种观念:/对词语的过分雕#113#第2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饰将冲淡话语的感染力,令人感到虚情假意、华而不实。
0教授把博物馆里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介绍文字/the first year of t h e Q ian l o ng Reign0改为西方人更容易理解的/A.D.17350并删除了类似/the glorious trad iti o n and outstanding w isdo m o f the Ch-i nese m asses0等过分雕琢且不大自然的英文句子,也正说明了读者接受问题在外宣翻译中的重要性。
5.译者培养问题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复杂的问题。
唐艳芳指出,外宣译者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双语驾驭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外宣翻译来说,译者的学科素养、语言素养和职业责任感构成了一个合格译者的基本条件,三者同等重要。
然而,在目前的翻译人才评价指标中,对译者的政治意识和职业忠诚意识的重视还不很充分。
其实,翻译工作不是一种职业,它属于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国民意识形态塑造的整体性长远事业。
译者宣传什么,向谁宣传,怎样宣传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岗位的问题。
因此,出于外宣翻译的成功考虑,翻译人才的培养无论怎样重视政治意识的培养都不显得过分。
理雅各在总结5圣经6翻译的发展时指出,/近代5圣经6的翻译,注重将原作者的意思,用各民族自己的话讲给他们听,所以看重文字的意义,,这种译经法的改变,要归功于一些爱主的人类文化学和语言学专家0。
这里的/爱主的人类文化学和语言学专家0就道出了5圣经6翻译人才的素质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爱主0,只有成为真正的/文化学家0和/语言学家0之后,译者才能真正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成功地进行经典翻译。
这就启示我们,对于中国新时期外宣工作中译者的培养来说,要确保译者之/爱国0,同时培养译者具有充分的跨文化意识和娴熟的翻译技能。
只有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译者才能真正担当起中国对外宣传翻译工作的重大责任。
四、结语综上所述,在翻译目的论的视域下,只要紧紧抓住外宣翻译的真正意图和目的,在翻译材料的选取、翻译方法的选择、翻译过程的调整、翻译主体的意识、翻译阅读的效果和翻译人才的培养诸方面促进我国新时期外宣翻译实践水平的提升和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就会达到我国外宣翻译的真正目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并塑造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