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61
作者:刘晓鹰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4-1 字数:367000 页数: 236 开本: 16开I S B N : 9787030213709 包装:平装定价:36.00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旅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理论和方法。
现代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是本书的重要特点。
全书共11章,包括四大部分: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市场及其供给关系;旅游经济的管理与决策;旅游经济学的展望。
每一章的分析都包括理论与实证分析两大块,理论分析部分阐述相关旅游经济学基本理论,揭示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证部分则以大量具体详实的案例,针对当前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书系四川省旅游类系列精品教材,由四川省教育厅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众多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及中青年学者合作编著。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或专科教材,也可作为中专、高等职业教育或自学考试教材,还可作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第三章旅游产品与开发第四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第五章旅游市场第六章旅游消费及价格第七章旅游收入与分配第八章旅游投资及效益研究第九章旅游企业的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第十章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第十一章旅游产业及其增长与发展后记书名:旅游经济学ISBN:730007229 作者:Adrian Bull(亚德里恩﹒布尔) 出版社:郑州大学(原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定价:24 页数:336 出版日期:2006-5-1 版次: 1 开本:特16开包装:平装简介在世界范围内,旅游正在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众化的旅游保持着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继石油、汽车和房地产业之后的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旅游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短短20多年间,我国已从一个世界排名第41位的旅游小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排名第6位的旅游大国,并正逐渐向世界旅游一流强国迈进。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2011级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一、课程说明(一)编写依据以“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2011级)”为依据,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学时数,从培养目标出发,体现新的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吸取已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吸收学科专业的新知识、新内容,注重各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服从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
(二)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和学会观察旅游经济现象、把握旅游经济规律及利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旅游经济问题。
(三)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酒店)市场营销等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经济学和旅游学的交叉学科。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因材施教,紧扣根据教材编写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针对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和技能来设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项目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师生互动讨论法进行教学。
理论教学全部用多媒体授课,实践教学分成课堂实践和课外项目两部分。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资料教材:李伟清.旅游经济学(第4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主要参考书:1.罗名义.旅游经济学(第2版).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Charles R.Goeldner,J.R.Brent Titchie,李天元等译.旅游学(第10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田里.旅游经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周起业,刘再兴,祝诚等.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二、教学时数及分配表三、课程考核课程考核由八个部分组成。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1章旅游资源概述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请说明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答,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在英文中又被称为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其本身既包含能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因素,又包含决定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能否实现的一系列中介条件,是一个内涵极为广泛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如下,? 旅游资源具有客观存在性,? 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动机的吸引性, ? 旅游资源具有动态发展性, ? 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效益性。
2,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旅游资源的特点如下,? 吸引性,? 区域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 季节性和时代性,? 永续性,? 萌生性。
3,旅游资源的分类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应遵循下述原则,,1,同质性原则,,2,差异性原则,,3,递次性原则,,4,简明实用性原则。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4,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答,由于旅游资源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分类标准有,,1,成因指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与形成过程。
,2,属性指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等。
,3,功能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求的功用与效能。
,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5,其他例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都可作为不同目的与要求的分类标准。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1,人文旅游资源古典园林,故宫,,文学艺术,相声,,文物古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饮食与购物,王府井,,民族风情,四合院,,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2,自然旅游资源生物景观,香山红叶,第2章自然旅游资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基本类型如下,,1,地质地貌景观旅游资源,,2,水域风光旅游资源,,3,大气与太空景观旅游资源,,4,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2,试说明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含义和成因。
旅游项目建议书范文篇1:旅游项目建议书一、旅游产业在镇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旅游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中国的很多省份、很多市域、很多县域甚至乡镇都在执着的发展旅游产业,并在享受着旅游所带来的丰厚旅游经济效益。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旅游经济本身包括显性经济和隐形经济,其中,显性经济包括门票经济、消费经济、产业经济、土地经济、就业经济、税收经济;隐形经济包括很多,诸如由于旅游发展而引起的城市品牌的升值,引起的招商引资的扩大,引起的居民爱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引起的旅游地与外部交往的增加等等。
(一)显性旅游经济门票经济:旅游产业发展所带来最直接的收益就是门票收益,世界级、国家级或者省级的精品景区门票一般均较高,因此,对于发展旅游业的乡镇而言,每年只门票收益一项就相当不菲。
消费经济:旅游产业本身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六要素中,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娱乐都属于消费经济和服务经济的范畴,如果这些产业要素开发成熟的话,在旅游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要远远大于游览的门票收入,将能全面地带动镇域旅游消费的全面发展。
产业经济:由于旅游产业六要素的发展,会带动镇域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旅游餐饮的增加对农副产品需求量,旅游购物的增加会催生众多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住宿的增加会增加对钢材水泥的需求等等,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引起相关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生长,从而实现泛旅游产业的共振发展。
土地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人气的增加和景观的改善,人气的增加会引起酒店、度假村旅游业态的发展,景区旅游环境的改善会催生景区周边度假村、旅游房产的发展,而这些都会带动地区土地的升值,会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诸如杭州西溪湿地景区的开发明显带动了西溪景区周边地产的发展。
因为,依托原始生态、美丽自然的湿地而居将成为都市人的向往。
税收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会造成旅游企业数量的增加,旅游企业的增加会造成政府企业税收的增加。
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学分为3,周学时3。
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与性质、旅游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旅游产品及其开发、旅游需求与供给、旅游市场及开拓、旅游价格及策略、旅游消费及其效果、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投资与决策、旅游经济结构及优化、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等。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于方法,在充分吸收和借鉴旅游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技术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给予学生较大的信息量、组织相关的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对案例教学分析和评说等方法,力图使学生加强对该门课程知识的理解。
本课程在多媒体、案例讨论、教师评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和改革。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旅游经济学是伴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及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人类社会旅游经济的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通过本绪论学习,掌握和了解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
教学内容:一、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二、旅游经济学的特点(一)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二)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三)旅游经济学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学科(四)旅游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及规律第1页共17页(二)研究旅游经济运行的机制及实现条件(三)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实现状况(四)研究旅游经济的地位及发展条件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化标志(二)旅游产品开发及供求关系(三)旅游市场及开拓策略(四)旅游消费及投资(五)旅游收入与效益(三)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盯结合的方法(四)坚持运用多学科知识的方法第一章现代旅游经济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现代旅游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与课程任务旅游经济学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西方经济学及经济数学等相关基础学科为理论基奠,系统介绍旅游经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原因、条件和各阶段的不同特征,旨在使学员掌握旅游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并熟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通过教学和学习,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从事旅游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实务的人才。
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旅游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旅游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和解决旅游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旅游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做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对象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从事旅游经济、酒店管理工作的成人学员。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专科)、经济数学基础。
后续课程: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
四、教学环节与媒体使用本课程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以及网上IP课件多种形式。
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文字教材:主教材是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晨光副教授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经济学》(2004年版),它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2.音像教材:10讲IP课件。
IP课件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晨光副教授主讲。
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以重点讲授或专题形式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学习思路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旅游管理考研习题集第一章导论1.旅游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简要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
3.旅游规划与开发包括哪三大结构体系?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1.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简述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有哪些异同点?2.简述旅游规划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进行分类?3.简述旅游规划包括哪些内容?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什么原则?5.试分析旅游规划对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影响。
第三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1.简述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2.增长极理论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有哪些启示?3.如何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4.简要阐述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5.试分析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之间存在着哪些内在联系。
第四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及趋势1.国外旅游规划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新时期旅游规划与开发显示出了哪些趋势和特点?3.何谓都市旅游?在都市旅游规划中涉及的内容有哪些?4.何谓PPT,如何理解它的概念与内涵?5.试阐述会展旅游的规划体系。
第五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分类体系与评价1.旅游资源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进行分类?2.旅游资源评价包括哪些内容?3.试分析比较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4.简要说明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及其使用的方法。
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旅游市场调研包括哪些主要的步骤与方法?3.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战略的方式有哪些?4.试分析如何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来保证旅游规划与开发取得良好的效益?第七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1.简述旅游规划主题定位的概念与含义。
2.简要概括区域旅游形象的特征。
3.旅游功能分区需要遵循哪些原则?4.简要分析旅游规划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5.试分析在旅游线路规划中如何实现旅游者满足的最大化。
第八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项目创意设计1.简述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概念和内涵。
19-消费者行为学-第九章_购后评价第九章旅游消费者的购后评价和行为第一节旅游消费者的满意感第二节旅游消费者的忠诚感第三节旅游消费者的投诉第一节旅游消费者的满意感一、旅游消费者满意的概念二、消费者满意感的构成三、满意与不满意的形成过程四、影响旅游消费者满意程度的因素一、旅游消费者满意的概念消费满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顾客的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
消费者满意感是消费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或产品和服务本身满足自己需要程度的一种判断(Richard L1>.Oliver 1997)。
消费者满意是指购买者在特定的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能够得到足够回报的人知状态。
(Howord霍华德;Sheth谢斯)消费者满意是消费者对所购供应品的期望水平和实际功效相互作用的结果。
(Miller)旅游消费者满意感的概念有些学者认为游客满意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游客对|的地的期望与目的地具体属性之问的协调一致性,二是游客自我印象和目的也形象之问的协调一致性。
如果上述因素能够一致,游客就感到满意。
(Chon&Olsen l991) 有些学者认为游客满意感是游客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的反映。
如果游客所处的旅游环境——客源地、目的地、旅游交通、中介服务企业阳宏观环境符合游客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旅游环境就能满足游客的期望和需要,令游客满意。
(Kingchan l994)有些学者认为游客满意感是游客对拥挤的感知与其心理容量之间相比较的结果,随游客人数上升,游客满意度下降(Beau— nont l997)。
尽管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不同,表述方式各异,但从机理上看,旅游消费者满意感与其他服务领域里的消费者满意感一样,都是消费者对消费体验与某一标准进行比较之后产生的心理反应。
二、消费者满意感的构成美国学者福尔克斯(Valerie S.Folkes l988)强调服务结果和归因在消费者满意感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