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总复习知识点
- 格式:ppt
- 大小:953.50 KB
- 文档页数:50
水的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为H2O,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氢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
因此,氧原子的电子排布是2,6,而氢原子的电子排布是1。
这就意味着氧原子可以和氢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角状分子。
二、水的结构水的分子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
由于氧原子的电子云较大,而氢原子的电子云较小,因此水分子呈现出一个特殊的结构。
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这种结构被称为极性结构。
由于水分子呈现出极性结构,因此它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
三、水的性质1. 极性由于水分子呈现出极性结构,具有部分正和负电荷,因此它具有极性。
这意味着水分子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氢键或离子键。
这也是水分子能够溶解许多物质的原因。
2. 氢键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着氢键。
氢键是一种很弱的相互作用力,但由于水分子中的氢键非常多,因此它使得水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比如高沸点、高比热容等。
3. 高沸点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因此水的沸点比较高。
在水中,氢键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才能破坏,因此水的沸点要比同类大小的分子化合物要高。
4. 高比热容水的热容量非常高,这意味着它需要相对较多的能量才能升温。
这是由于水分子中的氢键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才能破坏,因此水的比热容较高。
5. 溶剂性由于水分子呈现出极性结构,因此它可以溶解许多物质,称为“万能溶剂”。
这意味着水可以溶解许多离子和极性分子,使它成为生命存在的基础。
6. 导电性纯净水是不导电的,但如果将少量电解质加入其中,水就能够导电。
这是因为水分子可以与电解质分子发生离子键,使得水能够导电。
7. 与硫酸铜反应将硫酸铜(CuSO4)慢慢滴到水中, 就会发现湛蓝色固体溶解于水,在此过程中也会放出热。
这是因为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8. 与金属反应水能与许多金属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和氢气。
化学总结水的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也是生命的基础。
在化学中,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1. 水的化学式为H2O,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
2. 水是一种极性分子。
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更电负,所以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这导致水分子呈现出偏正性,其中氧原子是负极性,氢原子是正极性。
3. 水的分子间通过氢键相互吸引。
水的氢键是由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和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之间形成的弱相互作用。
氢键使得水分子之间紧密相连,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表面张力。
4.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由于其极性,水能够溶解许多极性和离子化合物。
它在生物体系中起着溶解、输送和反应媒介的作用。
5.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沸腾时会发生相变。
在沸腾过程中,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吸收大量热量,使水分子的动能增加。
6. 水的密度最大为4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分子形成规则的结构,导致水的密度达到最大值。
当温度降到4摄氏度以下,水的密度会增加,但并不是由于水的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而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变得更加稳定。
7. 水具有高比热容和高导热性。
由于水的氢键结构,它需要较大的能量来改变水的温度。
这使得水在吸热或放热时能够有效地吸收或释放能量,起到调节地球温度的作用。
8. 水是一种重要的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
例如,水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也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
9. 水可以通过离子化和脱离子化反应形成酸和碱。
当水分子失去一个质子(即H+离子)时,它变成了酸(H3O+离子)。
相反,当水分子接受一个质子时,它变成了碱(OH-离子)。
10. 水的pH值是测量水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pH值越低,溶液越酸性;pH值越高,溶液越碱性;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
总之,水在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分子结构、溶解性、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都是研究的重点。
一、水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它的密度大约为1克/立方厘米,在大多数温度下是液态的,但在0摄氏度以下会变成固态,而在100摄氏度以上会变成气态。
这些性质使得水在地球上大范围地存在,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2. 化学性质水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但它仍然具有一些化学反应。
例如,水可以发生电解反应,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另外,水也可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如水化合,酸碱中和等。
二、水的结构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之间的键是共价键。
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的电负性更高,水分子呈现出极性,使得水分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溶解能力强,表面张力大等。
三、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尤其是极性物质。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使得它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使得溶质分子能够在水中被包围并分散,进而达到溶解的目的。
另外,水还能与一些离子性物质发生离子化作用,使得它们溶解在水中形成电解质溶液。
四、水的物态变化水有三种物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水分子会发生不同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物态形态。
当水分子受到足够的热量时,它会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然后再转变为气态,我们常见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就是这种过程的例子。
五、水的电性质水是一个良好的电解质,它可以在电场中发生电导。
这是因为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电离反应,形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这种离子反应使得水具有电导性质,可以在电场中传导电流。
六、水的生物学作用水对于生物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细胞内外的主要溶剂,参与了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此外,水还在身体内维持了稳定的温度和PH值,为身体正常的代谢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水资源的污染和枯竭是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要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人类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和处理,使其达到符合人类饮用和生产用水的要求,从而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产。
化学水的知识点一、水的物理性质。
1. 颜色、气味、状态。
- 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 密度。
-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为1g/cm³。
这一特性使得冰的密度小于水(冰的密度约为0.9g/cm³),所以冰能浮在水面上。
3. 溶解性。
-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如蔗糖、食盐等。
根据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物质。
二、水的组成。
1. 电解水实验(人教版)- 实验装置:水电解器,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 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方程式为2H_2O{通电}2H_2↑+O_2↑。
2. 化学式。
- 水的化学式为H_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三、水的化学性质。
1. 水与金属反应。
- 例如水与金属钠反应:2Na + 2H_2O=2NaOH + H_2↑。
现象为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产生氢气推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成红色(生成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
2. 水与非金属反应。
- 如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C + H_2O(g){高温}CO + H_2,这一反应是制取水煤气的原理。
3. 水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例如CO_2+H_2O = H_2CO_3,SO_2+H_2O =H_2SO_3(亚硫酸)等。
-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如CaO + H_2O = Ca(OH)_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四、水的净化。
1. 沉淀。
- 静置沉淀: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由于重力作用会自然沉降到水底。
- 吸附沉淀:加入明矾等絮凝剂,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化学初中水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物理性质1. 水的分子结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的键为共价键,其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因此对共价键的两端呈一定的极性。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具有很强的亲水性,能够溶解许多极性物质。
2.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密度递减,而温度低于4℃时,密度也递减。
这就是为什么像冰这样相固态的物质,比其液态相水的密度小的原因。
3. 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很大,是地球上已知的物质中最大的之一。
这意味着水被加热或冷却的时候,需要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才会产生温度的变化。
这种特性使得水能够在地球上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4. 水的沸点和凝固点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这些标准温度使得水在地球上能够以液体的形式存在,适合生物生存。
5. 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表面处呈现较高的凝聚力,这使得水能够形成水滴或水面膜的形状。
这一性质也影响了水对其他物质的湿润性和表面活性。
二、水的化学性质1. 水的酸碱性水是一种中性物质,在25℃时,水的离子积恒定值Kw为1.0×10^-14。
这意味着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离子浓度相乘等于10^-14。
在酸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离子浓度,而在碱性溶液中则相反。
这决定了水可以作为酸碱中和反应中的溶剂和反应物。
2. 水的电离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自离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氢氧离子。
这种自离化反应是水酸碱性的基础,同时也是许多其他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过程的基础。
3. 水的溶解性由于水分子的极性结构,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尤其是极性物质。
这种溶解性决定了水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溶剂和介质的作用。
4. 水的还原性水是一种氧化剂,能够参与许多还原反应。
通过与金属、非金属和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水往往能够将其他物质氧化为较高的氧化态。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资料(一)、水的组成和性质1、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水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3、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结冰),沸点是100℃。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
4、水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分解,难以用水作原料直接制取氢气。
水的pH为7。
(二)、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注意:①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相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出来。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该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例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2)分子的性质(原子的性也是这些)2、原子(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原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裂”。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化学总结水知识点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下面将从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应用等方面总结关于水的知识点:一、化学性质1. 水的化学式为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水是一个中性物质,pH值为7,可作为酸碱反应的参照物。
3. 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酸和碱。
与酸反应产生水和盐,与碱反应产生水和金属氢氧化物。
4. 水可以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5. 水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平衡关系,即pH= -log[H+],pOH = -log[OH-],pH + pOH = 14。
二、物理性质1.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它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是我们常说的1克=1毫升的基准物质。
2.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熔点为0摄氏度。
这些特性使得水可以在地球上存在三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蒸汽)。
3. 水的热容量较高,在吸收或释放相同数量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较小,保持较为稳定的环境温度。
4. 水具有表面张力现象,即水分子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薄薄的弹性膜,使得一些轻质物体可以在水上漂浮。
5. 水的溶解性很好,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因此被称为“万能溶剂”。
三、应用领域1. 水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体内的温度、输送养分和代谢废物等。
2. 水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用于灌溉、农药施用和畜牧养殖等。
3. 水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和溶剂,用于制药、纺织、化工等行业。
4. 水是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在饮用、清洁、烹饪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5. 水是能量生产的重要媒介,用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和水力发电等。
6. 水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总结: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广泛应用于生命、农业、工业和环境等领域。
对水的研究和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增强对水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中考化学“水”的知识点总结1.自然界的水(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世界水资源概况❤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淡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2)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2.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率;农业上,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生活中,如关紧身边的水龙头,更换滴水、漏水的水龙头,生活用水重复使用,如用淘米水浇花。
(2)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废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废”)。
❤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3)防水体污染❤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处理符合标准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要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加强水质的质量检测3.水的净化(过滤、吸附、蒸馏)(1)纯水和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混合物(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取——从水库中取水加——加絮凝剂(明矾),使悬浮的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
沉——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使水澄清。
滤——将沉淀池中流出的较澄清的水通入过滤池中,进一步除去不溶性杂质吸——再将水引入活性炭吸附池,除去水中臭味和残留的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投——投药消毒(通常通入氯气的方法)除去细菌,杀菌后的水就是可以饮用的自来水,通过配水泵供给用户。
但水中仍然含有可以溶于水的一些杂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它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因为除去病菌的过程.就是把病菌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3)常用的净水方法Ⅰ.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使不溶性的沉淀沉降下来,并与水分层。
化学总结水知识点1. 水的结构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成的分子,化学式为H2O。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的角度为104.5度,形成一个类似于V字形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氧原子带有一定的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有正电荷。
因此,水分子呈现出一定的电性质,使得它具有许多特殊的物化性质。
2. 水的物化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常温下呈现出液态。
它的密度为1g/cm³,在4摄氏度时密度达到最大值。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冰点为0摄氏度。
在常温下,水呈现出三态存在,液态、固态和气态。
在特定的条件下,水也能呈现出超临界状态。
另外,水的热容量很大,这意味着它能够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而不产生显著的温度变化。
这一性质使得水在调节地球气候和维持生物体内部稳定温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水还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它能够溶解许多常见的物质,形成溶液。
3. 水的化学反应水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水可以作为中和剂,与酸或碱中的氢离子或氢氧离子结合,形成中和产物。
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可以被氧化或还原,其中最典型的反应是水的电解反应,即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4. 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很强的溶剂,它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一些大分子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水还可以发生水合反应,即溶质与水分子相互结合形成水合物。
5. 水的应用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环境保护等方面。
此外,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和工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反应物或溶剂。
在生物体内,水是维持生命的基础,它参与了许多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包括水溶性物质的运输、催化反应等。
综上所述,水是不可或缺的化学物质,它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水的结构和性质、理解水的化学反应和应用,对我们深入了解水的特性和利用水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