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控制工程中常用驱动控制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43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是应用数理科学、工程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设计和实现的一门学科。
它的基础知识包括:系统理论、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电子电路、计算机科学基础等,是自动化技术、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材料科学、冶金工程、化工工程、生物工程以及安全工程等众多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
下面将对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
一、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控制工程的基石,它研究如何将物理、力学、电子学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用一种公共的方式表示,以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它包括了系统的三个基本部分:输入、输出和系统本身。
系统理论还涉及到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特性、频率特性、自由度、模态等方面的概念和方法。
以温度调节器为例,它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设定的温度值和实际的温度值。
它所调节的系统就是温度系统,该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变量到变量的映射函数。
系统理论的目的就是找到如何调整该映射函数的方法,从而让实际的温度值无限趋近于设定值,即实现对于温度的精确控制。
二、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控制工程中另一个基础概念,它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变化的各种信号,并且它们可以用某种系统进行处理。
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温度、光等,而系统可以是传感器、运算放大器、放大器、滤波器、元件等。
例如,温度调节器的信号就是温度值的变化,系统就是温度调节器本身。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来实现对于温度的控制。
信号与系统理论主要研究信号的特征、传输及处理系统的处理特性,以及信号和系统之间互相作用的规律等。
三、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是指通过一定的算法和控制策略来实现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
当系统出现误差时,自动控制系统会自动地对系统进行反馈调整。
该理论是实现各种控制系统的核心。
它不仅涉及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响应特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控制策略的选择等基本问题,还包括控制器设计、检测和分析等方面。
四、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DSP)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
控制工程中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及应用控制工程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产品、设备和系统。
在控制工程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并根据预测结果来控制系统的行为,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一、什么是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它将系统建模为一个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预测未来的系统行为。
根据预测结果,该技术可以生成一组控制器输出,以实现所需的控制目标。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系统,例如化工过程、电力系统、交通工具和机器人等。
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有许多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广义预测控制、序列预测控制和约束优化预测控制等。
这些实现方式都基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核心思想:根据模型预测未来的系统行为,并根据预测结果来决定控制器的输出。
二、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应用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应用案例:1. 化工过程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化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来控制反应器中的化学反应,并确保反应物以正确的比例混合。
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控制传送带上的材料,以确保材料以正确的速度和比例传送。
2. 电力系统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来调节发电机的输出,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控制供电网络中的电流和电压,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 交通工具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交通工具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将该技术用于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中,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路线跟踪和避免与其他车辆的碰撞。
4. 机器人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还可以用于机器人的控制。
例如,可以将该技术用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以确保机器人沿着正确的路径移动,并避免与其他对象的碰撞。
三、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优缺点虽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优点:1. 预测未来行为: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可以预测系统未来的行为,从而能够做出更好的控制决策。
plc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和编程方法。
2. 使学生掌握PLC的常用指令,并能运用这些指令完成简单的控制程序编写。
3. 帮助学生了解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LC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PLC控制硬件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PLC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及结构:包括PLC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概述2. PLC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讲解PLC的工作流程、编程语言和编程规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 PLC工作原理与编程基础3. PLC常用指令及其应用:介绍PLC的常用指令,如逻辑运算、定时器、计数器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指令系统及编程实例4. PLC控制系统设计:讲解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硬件选型和软件编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5.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介绍PLC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五章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6. PLC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PLC编程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调试及硬件控制等实践活动。
第四章数据采集和控制4.1概述在控制系统中,现场的原始数据,如温度、压力、设备状态等,是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无法获取这些数据,所有针对它们进行的计算和操作就都是错误的,离开了这些数据系统就象人没有了视觉和触觉一样,自动化就是一句空话。
同样地,建立在控制系统基础之上的监控系统,及时准确地采集和控制数据也是组态软件的基础。
不过作为更高层次的系统,监控系统在实时性等方面比控制系统的要求要低。
例如,控制系统是通过电缆连接现场的每个信号/数据的,数据的采集,运算处理和控制动作很快,而监控系统一般通过通信线路从控制系统中取得现场数据,实时性就低很多,运算处理一般都是和监控相关的,并不参与过程控制,即使数据连接通信断开了,对过程控制也没有大的影响。
4.2 控制网络数据传输介绍要想了解组态软件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的方式,就要了解控制系统的网络构成,对于大多数控制系统来说,一般的网络构成主要有三部分:现场层,控制层,监控层。
图4.1 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现场层:这一层包括现场的各种设备,是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在数据传输方面主要提供数据的传输接口,这些接口包括串口,以太网等控制层:这一层包括各种对现场层设备的控制元件,是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在数据传输方面主要是把现场来的各类电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
监控层:这一层包括各类监控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是控制系统的控制中心,在数据传输方面主要是对控制层来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
上面说了数据传输的三层网络,那么数据是怎么在这三层之间传输呢?这就需要了解数据传输的介质,这些介质就包括传输的硬件和传输的协议。
4.2.1 设备硬件1、RS-232 接口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
RS-232接口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
在RS-232 中任何一条信号线的电压均为负逻辑关系。
即:逻辑"1"为-3 到-15V;逻辑"0"为+3 到+15V 。
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不断增长的汽车市场需求,电动汽车(EV, Electric Vehicle)正逐渐替代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成为主流。
在电动汽车中,驱动电机是它的“心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性能、动力和续航能力等重要指标。
因此,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将从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控制模式、控制算法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是以三相电机的转速、转矩和位置等参数为基础,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来控制电机输出功率和运动状态的整个过程。
其中,三相电机控制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的核心,它是将电机转子上的磁场与电机绕组的磁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电机输出功率和运动状态的关键。
第三章: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的控制模式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有多种不同的控制模式,包括FOC (Field-Oriented Control,矢量控制)、DTC (Direct Torque Control,直接转矩控制)和FMC(Field-Modulated Control,磁场调制控制)等。
其中,FOC是当前最为主流的控制模式。
它是通过将三相电机的控制转化为定子坐标系和转子坐标系两个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对电机磁场与电动力的精确控制。
通过控制转矩、电流、转速等参数,FOC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电动汽车的速度、转向和稳定性的控制。
第四章: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的控制算法在驱动电机控制技术中,控制算法的选择对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极大。
主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
其中,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它是通过测量当前误差,并以此计算出控制量来实现对电机控制的。
虽然PID控制简单易懂,但对于电机控制性能的要求较低。
因此,作为FOC的补充,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高级控制算法逐渐应用于电机控制中。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控制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对被控对象以及环境的监测和测量,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以下是控制工程基础中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1.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连续系统是指系统变量是连续变化的,通常使用微分方程描述。
离散系统是指系统变量是离散变化的,通常使用差分方程描述。
掌握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是控制工程的基础。
2.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模型:传递函数描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频域函数。
状态空间模型则是通过描述系统的状态量对时间的导数来建模。
掌握传递函数的提取与描述以及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方法是进行系统分析与控制设计的基础。
3.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包括稳定性、快速性、精确性和抗干扰性。
稳定性是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时保持状态有界的能力;快速性是系统输出快速收敛到期望值的能力;精确性是系统输出与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大小;抗干扰性是系统对干扰的敏感性。
掌握这些性能指标的衡量方法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4.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式,通过对系统输出进行测量并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根据差值来修正输入以调节系统行为。
掌握反馈控制的原理,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的组合应用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关键。
5.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基于比例、积分和微分操作的控制器。
它能够通过调整三个参数来适应不同的系统需要,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能。
掌握PID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方法是控制工程的重要内容。
6.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包括对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位置、稳定裕量、相角裕量等指标的评估。
稳定性设计则是通过修改系统参数或者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掌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与测试技术1. 引言控制工程是一门涉及到系统建模、系统分析、控制设计和控制系统实现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背景下,控制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与之相关的测试技术。
2. 控制工程基础2.1 系统建模在控制工程中,系统建模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系统建模是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以便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设计。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包括:•传递函数法:将系统表示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关系。
•状态空间法:将系统表示为状态变量之间的微分方程组。
本文将重点介绍传递函数法和状态空间法,并提供相应的示例。
2.2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对已经建模的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稳定性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频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
•时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时域响应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时间特性。
•根轨迹分析: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得到系统的稳定性信息。
本文将介绍频域分析和根轨迹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案例说明。
2.3 控制设计控制设计是根据系统的要求和性能指标设计满足要求的控制器的过程。
常用的控制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控制器参数。
•现代控制理论: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反馈、最优控制等,设计高性能的控制器。
本文将简要介绍PID控制器设计和现代控制理论,并提供相应的实例分析。
3. 控制工程测试技术3.1 系统响应测试系统响应测试是用于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评估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系统响应测试技术包括:•阶跃响应测试:对系统施加一个单位阶跃输入信号,观察系统的响应。
•正弦扫频响应测试:对系统施加一段频率从低到高变化的正弦输入信号,观察系统的频率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阶跃响应测试和正弦扫频响应测试,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2 控制器调试测试控制器调试测试是用于对设计好的控制器进行性能测试和参数调优的一种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自动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军事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自动控制理论是指对各种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鲁棒性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是指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设备。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进行控制的对象,例如飞机、工业机器人、化工流程等。
传感器负责将被控对象的状态转换成数字信号,供控制器使用。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和控制器的设计。
传递函数可以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控制器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性能要求进行优化。
二、控制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控制工程技术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主要包括电气控制、机械控制、液压控制等方面。
电气控制是指利用电气元件和电路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例如通过电动机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机械控制是指利用机械元件和传动装置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例如通过齿轮传动来控制工厂输送带的运动。
液压控制是指利用液压元件和液压电路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例如通过液压缸来控制重型机械的运动。
控制工程技术的设计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例如,在需要控制功率较大的载体时,通常选择电气控制;而在需要控制精度较高的场景时,则需要采用机械控制或液压控制。
三、自动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应用场景。
1.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化应用场景之一,主要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CNC加工机床等领域。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工业机器人可以替代部分人工操作,CNC加工机床则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成品质量。
2.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是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四种控制技术液压系统动力匹配及控制技术在国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很多技术在国外使用后很快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国内主要停留在引进-模仿阶段,并没有自己的专有技术。
1、定量泵设计方法在早期的工程机械系统设计中,采用定量泵设计的原则是:系统的最大工作流量(Q)与最大工作压力(P)的乘积即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N)不能超出柴油机额定功率(Nj)。
但在一般工况下功率利用系数太低,且无法施展较强的控制功能,因而性能不佳。
目前在小吨位(5~50t)汽车起重机和随车起重机等产品中仍在使用。
2、单泵恒功率控制技术在单泵控制系统中,一般通过变量控制机构实现对变量泵排量的控制,在最早的恒功率控制技术中,通过对变量机构两根弹簧弹力的不同设定,能实现对变量泵输出流量的控制,其工作曲线为折线,当系统压力达到第一根弹簧设定力后,变量泵排量开始减小。
当系统压力克服第二根弹簧设定力后,变量泵变量曲线斜度发生变化。
通过以上控制,使其变量曲线上P、Q乘积的离散值趋近于常数C。
通过以上控制大大提高了柴油机功率的利用系数,又能保证柴油机不会因过载熄火。
力士乐公司开发的恒功率控制技术中,通过杠杆原理对变量控制机构进行了改进,使其功率曲线近似为反比例曲线,功率利用系数更高。
3、双泵恒功率控制技术在双泵或多泵系统中,由于存在多泵之间功率分配的技术难题,如何使柴油机功率合理地分配到各泵,使各执行机构协调工作,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发动机功率成为关键。
目前,这方面的控制技术有不同的组合形式。
(1)分功率控制技术分功率控制是根据各泵所负责的执行机构实际需用功率,将柴油机功率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泵。
在分功率控制中,每个泵均有独立的变量控制机构,使执行机构在预先设定的工作曲线上工作。
但分功率控制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当某个泵因某种情况不需要工作时,其功率不能给另一个泵使用而白白浪费,因此极易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无法满足大型工程机械的使用要求。
电路中的电机驱动与控制电机驱动与控制是电气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如工业机械、汽车、飞机以及家用电器等。
本文将介绍电机驱动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驱动方法、控制技术、电机类型等,在文章的结尾将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
一、驱动方法电机驱动有多种方法,最常见的是直流电机驱动和交流电机驱动。
直流电机驱动通常使用电子晶体管或MOSFET器件来控制电机的加速和减速,而交流电机驱动则使用变频器或调速器等器件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此外,直线电机和步进电机等特殊类型的电机也需要专门的驱动方法。
二、控制技术电机的控制技术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矩控制。
位置控制是指控制电机准确的位置,通常用于机械臂、自动门等需要精确位置控制的场合;速度控制是指控制电机转速,通常用于车辆和机器人等应用;力矩控制是指控制电机输出的扭矩大小,通常用于制动系统和起重设备等场合。
这些控制技术通常需要使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等算法来实现。
三、电机类型电机类型主要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
直流电机主要用于精密控制应用,如印刷机等;交流电机则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机械等领域,其驱动所需功率通常较低;步进电机则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可控性,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以及3D打印等领域。
四、应用案例在电机驱动与控制的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经典的案例。
例如,工业机械上的电机驱动和控制,包括机床上的转台、自动控制系统;汽车行业中的电机驱动和控制,如电动车、智能驾驶系统等;家用电器中的电机驱动和控制,如空调的风机、电视机的换台马达、洗衣机的马达等。
这些应用案例体现了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结论电机驱动与控制是电气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众多的应用场合和技术手段。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电机的驱动方法、控制技术以及主要的电机类型,同时也了解了电机驱动与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自动装车系统plc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动装车系统PLC控制的基本原理,理解程序设计的流程及方法。
2. 使学生了解自动装车系统中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在PLC 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能进行基本的程序编写、调试和故障排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完成程序设计及调试。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及PLC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自动装车系统概述:介绍自动装车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自动装车系统概述2. PLC基础知识:讲解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及常用指令。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基础知识3. 自动装车系统PLC控制设计:分析自动装车系统中PLC控制程序的编写方法、调试技巧及故障排查。
教材章节:第四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4. PLC编程软件应用:介绍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程序编写、仿真调试及下载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PLC编程软件应用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自动装车系统PLC控制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自动装车系统概述第2周:PLC基础知识第3周:自动装车系统PLC控制设计第4周:PLC编程软件应用第5周:实践操作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自动装车系统PLC控制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第一章:1 试说明机电一体化的涵义。
2 什么是工业三大要素?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是什么?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其主体和核心技术是什么?5 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 机电一体化各要素及其与外界是通过什么连接的?有什么重要性?7 为什么说精密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8 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共性关键技术有那些?它们的作用如何?9 试举出几个机电一体化的家电产品。
10 试论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1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程。
2 简述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型设计的异同?3 何谓概念设计?简述概念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4 简述功能—行为—结构三者的关系。
5如何进行设计任务的抽象化,其作用是什么?6总功能为什么要分解,应如何进行分解?7什么是功能结构,三种基本结构形式是什么?7 何谓功能元,常用的基本功能元有哪些?8 举例说明什么是物理效应和功能载体?9 什么是艺术造型三要素?10 人机接口和机电接口各有哪些分类?并举例说明。
11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评价?简述其步骤。
1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决策?简述其步骤。
13 如何确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14 常用的系统评价方法是什么?15 系统调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16 简述各种现代设计方法的内涵。
17 如何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8 传统产品设计与绿色产品设计有何区别与联系?第三章:1 试对数控机床的主轴功能进行分解,列出其形态学矩阵。
2 试以一种你熟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例,对其总功能进行分解。
第四章:1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主要内容有哪些?2对机械传动机构的性能要求是什么?3常用无侧隙齿轮传动机构有哪几种?4滚珠丝杠副有哪些特点?5滚珠丝杠副常用的支承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6滚珠丝杠副为何要预紧?预紧力常为多少?7常用的直线运动导轨有哪些?8对机座机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简述花岗岩的特点及应用?10 当工作台重量为400kg,夹具和工件重量为400kg,最大工作行程为1000mm,其它条件和4.5.2节相同时,试选择设计滚珠丝杠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