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辩证法的魅力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62
文心指津Illi巧用“鹉证法",书显思帶魅力H程必荣当今,高考作文命题最大的热点就是思辨性。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这就必须辨证地分析。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析理应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
因为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那么,说理论证就要辩证,就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考生要想使自己的议论文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过硬的理性思辨能力,只有“思辨性”地分析出既“一致”又“背离”的辩证关系而写出的文章,也才更加靠近本然的逻辑指向,更加具有穿透纸背的思维含量。
然而,不少考生写论述文不会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问题的某一侧面,极力夸大或缩小,以偏概全,陷入极端,从而得出片面性、绝对化的结论。
议论文的本质是表达思想,那么,议论文的魅力就是思辨的魅力。
考生要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就要掌握化难为易的方法,这其中巧妙运用辩证思维最为关键,因为行云流水般的行文背后都一定有严密有度的思维逻辑。
如何巧用“辩证法”,彰显思辨魅力呢?1.两面兼顾,巧用“全面的观点"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
也就是说,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甚至几个方面。
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说理片面的毛病。
因此,为了防止“一根筋”,我们可以运用“'全面的观点'两面兼顾”的方法,当然,注意事物的两面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所侧重,有所突出,并善于转化,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请看2019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择而听之》七节诗人在抒情上更进一层,抒情主人公的情绪已经趋于冷静,时间抚平了爱情的创伤。
“过去一天又过去一周”,自我疗伤的过程是缓慢的,却又是坚定不移的。
辩证法心得体会辩证法,这个看似深奥的哲学概念,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考中有着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通过对辩证法的学习和思考,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辩证法教会我们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就拿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来说,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不仅仅取决于他自身的内在因素,还受到他所处的环境、交往的人群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原本开朗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负面环境的影响后,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而一个内向的人,在充满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中,也可能逐渐变得自信和善于表达。
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一个人的变化,而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辩证法还让我们明白,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就像我们的职业发展,刚开始可能处于一个较低的起点,但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和提升自己,我们能够逐步晋升,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又比如社会的进步,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社会,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且这种发展永无止境。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矛盾,比如任务的紧迫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个人创新想法和团队整体规划之间的矛盾。
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不是逃避或者忽视,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法,能够促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成果。
同时,辩证法也告诉我们,量变会引起质变。
在学习上,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书籍,积累一定的知识量,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
但长期坚持下去,知识储备会越来越丰富,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质的提升。
在健身方面,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起初可能只是感觉身体稍微轻松一些,但持续一段时间后,身体素质会有显著的改善。
辩证法还强调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式上升,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但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对之前做法的否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出发,最终实现目标。
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定义,这可超级有趣呢!辩证法啊,就像是一个魔法盒子。
列宁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这学说可不是那种干巴巴、死板板的东西。
它就像一个超级灵活的小精灵,在各种概念和事物之间跳来跳去。
你看啊,辩证法不会只看事物的一面,就好比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笑的时候,而忽略他哭的时候。
如果把事物比作一个多面体,辩证法就是那个能把每个面都看清楚的透视镜,而不是只盯着一个面就以为了解了整个物体的近视眼。
列宁的辩证法就像一个智慧的大厨。
这个大厨处理各种“食材”,也就是不同的思想、现象和事件。
他不会像那些蹩脚厨师一样,把所有食材一股脑儿扔锅里乱炖。
辩证法大厨呢,知道什么时候该加什么调料,怎么处理食材的顺序。
他能把那些看起来完全不搭界的东西,像甜和咸(在一般人看来不能混合的味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变成一道独特的思想大餐。
再打个比方,辩证法像是一个超级社交达人。
在概念的社交圈里,它不会孤立任何一个概念。
它把每个概念都当成是一个有独特性格的朋友,知道这个概念朋友和其他概念朋友之间的复杂关系。
它不会只跟那些“热门概念”打交道,也会去挖掘那些被人遗忘在角落的概念,把它们拉到舞台中央,让大家看到它们和其他概念之间的精彩互动。
而且呀,辩证法就像一个聪明的探险家。
它不会只沿着一条已经被人踩得平平整整的路走。
它敢于闯进那些布满荆棘、未知的领域。
它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时,就像探险家在丛林里寻找宝藏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列宁所阐述的辩证法,还是一个调皮的魔术师。
它能让那些看起来一成不变的东西突然变个模样。
就像魔术里把一块平平无奇的布变成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它能揭示出事物隐藏在深处的秘密变化,让我们惊叹不已。
辩证法又像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医生。
它理解每个事物的矛盾和挣扎,就像心理医生理解病人内心的矛盾冲突一样。
它不会简单地判断一个事物是好是坏,而是深入剖析这个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就像心理医生深入探究病人的潜意识一样。
学辩证法的好处辩证思维是一种全面、系统、综合的思考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源于古希腊哲学,经过多个时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关系和发展规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一、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关系1.辩证思维方法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事物,避免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认识。
它要求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多个方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通过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过程,发现其中的矛盾和冲突,并通过辩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1.辩证思维方法强调综合分析和多角度思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影响因素,避免一味简化和片面化的思维方式。
2.通过辩证思维方法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辩证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见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促进创新思维1.辩证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挑战现有的观念和思维习惯,主动寻找新的思考路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2.通过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我们能够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从而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和创意点子。
3.辩证思维方法鼓励我们从事物的矛盾和冲突中寻找创新的动力,通过推动矛盾的解决和统一,实现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辩证思维方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关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创新思维。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问题,从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辩证思维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快地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辩证的魅力——奥兹本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杜建(08720298)在“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中,除了备受世人称道的赖希、马尔库塞和弗洛姆三位巨擘之外,还有阿多诺、奥兹本、查列茨基、范农等理论家。
笔者在这里意图对奥兹本关于“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述做一尝试性介绍。
1937年在英国,奥兹本发表了他的第一本题为《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一种辩证法的研究》的书引起了英国学术界的巨大反响。
当时关于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英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两者在根本上是互相矛盾与水火不容的,他们认为用这种内在于人的心理科学来解释人类社会及其关系的后果只能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二者的冲突;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精神分析学包蕴的实验科学的特质恰恰适合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的观点,二者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能够达到一种辩证互补的融合。
奥兹本此书的发表强有力地证实了第二种观点的有效性。
奥兹本认为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都把弗洛伊德的观点看作资本主义文化堕落的一种表现,这种对人心理状况的一种精致的分析其实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
奥兹本则认为弗洛伊德在形成人的本能、冲动、心理特质等主观方面是一位“勇敢的拓荒者”,弗洛伊德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不但能够证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结论,而且能进一步补充和阐释这一结论。
奥兹本分析说弗洛伊德至少在三个方面阐明和补充了马克思主义。
首先,在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这种观念的发生方面,奥兹本解释说弗洛伊德关于具有原欲冲动的本我与现实接触而分化出自我的理论观点,这种现象其实是强有力的现实经济基础对本我无意识冲动的压制,而自我是向纵深外界寻求满足的那种本能生活与限制那种满足的物质基础的一种表现,自我就如同本我伸向外部世界的一只触角。
其次便是意识为什么主动积极地反映社会存在这一方面,意识的能动性是由本我的性质决定的,本我在追求本能冲动的欲望满足方面具有一种强烈的主动性,本我在不断寻求冲动满足的过程中也在强迫着自我去克服经济现实与社会存在这些障碍。
唯物辩证法的魅力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和世界观,它对于理解和改造现实具有重要的魅力和价值。
以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些魅力所在:
1.统一性和全面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统一性和全面性,认为事物是由矛盾相互作用而发展变化的。
它不仅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还深入探究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2.发展性和历史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性和历史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它关注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从而指导我们进行实践和改造现实。
3.矛盾的普遍性和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变化的基础。
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帮助我们正确看待矛盾,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4.实践性和改造性: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的原则。
它鼓励人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改造现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科学性和系统性: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方法,它注重基于实证和逻辑的思维方式,强调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辩
证的思考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
总的来说,唯物辩证法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进行实践和改造现实,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它是一种富有智慧和启迪人心的思想体系,对于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辩证法魅力的诠释辩证法是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辩证法是对事物中的矛盾、变化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的理论方法,其凸显的魅力在于能够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一、辩证法的特征1. 矛盾性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
事物中存在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经济领域,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
只有通过推动劳动者的集体行动,加强劳工权益保护等措施,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
2. 统一性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各种相互矛盾的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事物的总体特征。
例如,在经济领域,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利润和工资之间相互制约、互动,只有统一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否则将会陷入一团混乱之中。
3. 发展性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始终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并不是静止的。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们既有着向前发展的趋势,也存在着自身的消亡、取代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
二、辩证法的作用1. 指导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辩证法能够揭示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只有理解其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够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而主动塑造和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2. 指导我们实践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工具。
辩证法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需要不断了解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3. 指导我们改造世界辩证法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通过深刻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够更好地改造世界,让它更加进步和进化。
例如,在推动经济发展上,需要通过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等举措,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进程。
公文标题:辩证的魅力先讲第一个问题,辩证为何能成为符号锤,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我自己总结了三点:一是传承的魅力。
学界有种观点,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早在先秦阶段已基本定型。
我们每个人文化基因里都离不开儒、道、法、墨,而它们均与辩证息息相关。
比如,《周易》的阴阳两仪、相生相克,《老子》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论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韩非子》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等。
又如,如何用最少的字概括四大名著主题?有人总结为:《三国演义》是忠与奸,《西游记》是人与妖,《水浒传》是官与民,《红楼梦》是男与女。
你看,多么对立统一。
传统文化蕴含的辩证思维,已经融入我们的思想血脉,虽日用而不觉,但只需一个瞬间就可立即激活。
比如,我说一个“天”,你肯定马上想到“地”;我说“天上”,你会接“地下”,这就是文脉传承的潜意识,是刻在基因里的。
二是反差的魅力。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分别是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写材料没办法像电影一样,3分钟一个小反转,10分钟一个大反转。
但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可以用对比来制造反差,这也是辩证的独特魅力。
反差的张力到底有多强,举一个《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例子,此案是清朝四大奇案之一,故事大家都熟悉,不必细说。
杨乃武作为一名举人,蒙冤入狱,绝望之际写一副对联。
上联是: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下联是: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
举人变犯人,是指杨乃武从举人身份变为阶下之囚;学台充刑台,是讽刺钦差胡瑞澜学政出身,不懂刑诉却来主审案件。
斯文之“文”对乃武之“武”,扫地之“地”对归天之“天”,又巧妙嵌入杨乃武的名字,可谓精妙。
一副对联,18个字,几乎字字有对比,充斥着冤屈、不满与绝望,这就是辩证对比下的张力之美!三是思考的魅力。
我们一直讲,稿子要有观点。
观点来源于思考,思考一定要有方法,而辩证本身就是方法论。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几个有名的道理:《战国策》讲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用“前”与“后”的对比,告诫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唯物辩证法一、名解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2、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4、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5、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8、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9、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10、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现象可以分为真象和假象。
11、原因结果。
在事物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12、必然与偶然。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
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