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周1第四课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 格式:pptx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42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本单元采用总分的编写方式, 本框题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更是指导学生今后实践的重要内容。
包含爱岗敬业的意义、要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三部分内容。
本节课主要结合电气专业的特点,突出学生实践,介绍爱岗敬业的涵义、意义和要求,指导学生在中职学习中践行爱岗敬业精神,敬学业,爱专业,强技能,将乐、勤、精落实到学业特别是电气专业的技能训练上。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该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专业。
他们接受知识较快,但流于表面;在学习上有上进心,但缺乏恒心;在专业能力上学得较全面,但是不精。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认知:懂得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理解爱岗敬业的涵义、意义、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 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精神,在现阶段以敬学业、爱专业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
以行业明星为目标,主动向本专业的技能高手学习。
运用:中职生能自觉运用爱岗敬业的要求指导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乐、勤、精落实到学业特别是电气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学技能、练技能、爱技能、强技能、比技能,为未来上岗成为“准职业人”打好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爱岗敬业的涵义、意义、要求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爱岗敬业是什么(爱——热爱,岗——工作岗位,敬——敬重,业——职业,爱岗是敬业的感情铺垫,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个人、行业、社会),怎么做(乐业、勤业、精业)三大问题。
才能在中职学习生活中践行爱岗敬业精神。
2.教学难点: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学难点不在于“知不知”,而在于“行不行”、“做不做”上,所以将难点定位在:敬学业爱专业强技能难点的依据:由于学生没有上岗,也没有职业,立足岗位成才教学落脚点在:在中职阶段自觉运用爱岗敬业的要求指导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乐、勤、精落实到学业特别是电气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学技能、练技能、强技能、比技能。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学设计)引言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职场中,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做到真正的专业,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加卓越的成果。
立足岗位成才,则是要求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立足岗位成才”的精神。
一、爱岗敬业的教育培养1. 职业规划课程在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不足和潜在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确立可行的职业目标,培养“爱岗敬业”的意识,以及塑造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尤其是对于那些志于进入特定领域的学生,更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其行业的职业要求,和所需要采取的态度和行动。
2. 职业素养讲座在课程中,还可以安排职业素养讲座,邀请业内知名人士来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和成功之道。
通过倾听来自业界精英的故事和成就,学生可以了解成功背后的故事和重要价值,激励他们爱岗敬业的心态。
3. 实践活动真正的爱岗敬业,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培养。
因此,在大学课程的设计中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习或校外实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技能。
二、立足岗位成才的教育培养1. 岗位分析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所面临的目标岗位进行详细的分析。
学生需要了解目标岗位的职责、资质认证等相关信息。
2. 工作技能训练对于目标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相关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训练他们。
提供一系列与岗位相关的课程和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在技能层面上不断提高,成为合格的员工。
3. 动态规划与跟踪在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后,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构建自己的职业规划。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案第一篇:《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案《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案【职业背景分析】中职生要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发展、有所成就,除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而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关键。
如何引导中职生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初步学会将“乐”、“勤”、“精”的要求落实到自己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为将来进入职场践行乐业、勤业、精业,争做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优秀职业人做好积极主动地准备,这对中职生具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是作为德育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教学目标】1.认知:学生能初步了解爱岗敬业的含义,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并能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基本要求。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引导,学生能逐步形成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并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的职业理念。
3.运用:学生能初步学会将“乐”、“勤”、“精”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为将来进入职场践行乐业、勤业、精业,争做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优秀职业人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爱岗敬业的意义爱岗敬业的意义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大纲将其列为应懂得的知识点,要求我们重点把握。
只有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才能在工作中自觉践行,这对中职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因此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把握好这个重点问题,要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爱岗敬业的地位。
它是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如果没有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便谈不上具有其他的职业道德。
其次,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是职业发展的前提。
爱岗敬业的人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勇于创造,不仅能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再次,爱岗敬业能够促进行业发展。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请批评指教!一、教学设计(一)联系学生说教材本课使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第二个问题—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的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
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校生来说,为了能使他们顺利实现由职校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开始全新的职业生涯,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学,不仅是新知识的传授,更是提升他们职业素质的必要。
而中职生正处于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受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对爱岗敬业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理解偏颇,形成了很多不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如“不符合兴趣、爱好的坚决不干”“工作既要舒服,又要挣钱多”“只要牌子响的单位干什么都行” 等等,缺乏责任心和吃苦精神,造成他们在职业生活中频繁违约跳槽,或屡屡被用人单位解聘。
因此,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意义重大。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爱岗敬业的意义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是因为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只有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才能在工作中自觉践行。
所以从培养学生觉悟出发,它对中职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乐业勤业精业乐业、勤业、精业是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其中的内涵认识不到位,难以落实到行动上。
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学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就不能取得实际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爱岗敬业的意义,掌握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能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上升为自觉行动,在职业活动中坚持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恪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3)素质目标:将科学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内化为自身素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塑造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合格职业人。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学课题】: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中宁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曹学峰【教学目标】:1.认知认识: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和爱岗敬业的要求。
2.情感态度: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引导,让学生能逐渐逐步形成崇尚“乐业,勤业,精业”3.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初步的将“乐业,勤业,精业”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为将来成为优秀的职业人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4.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榜样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摒弃学生在观念中对职业的偏见,树立良好的职业理念,达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的境界。
【教学背景】:爱岗敬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爱岗敬业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进而精益求精、勇于创造,取得更大的成绩;爱岗敬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使各行各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人人爱刚,个个敬业,能够造就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学重点】:职业道德与爱岗敬业的要求。
【教学难点】:爱岗敬业在不同岗位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师生互动—课堂练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谈话讨论法。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以全国模范教师北大教授孟二冬的感人事迹为引导入课程。
他身患癌症,讲完最后一课,倒在讲台;坐冷板凳,做真学问,他是医生最愿意和最不愿意接手的病人。
带病援疆,历时七年完成《<登科记考>补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呼铁局包头西车辆段宽大的厂房里,天车旋转,车来车往,机械轰鸣。
在这个车间里有一个38年如一日与火车轮对打交道的人。
他就是这次被推荐为全国首批道德模范的好工人刘怀玉。
1969年,刚满20岁的刘怀玉由包头铁路工程学校毕业,分配到了呼铁局包头西车辆段。
开始从事轮对检查员工作。
38年来,刘怀玉干遍了车辆行业苦、累、脏、重、险、繁的全部工种。
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凭着满腔劳动热忱和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神尺子”。
经他检查、测量、选配的50多万轮对没有一点差错,还先后堵截了上钱起轮对质量隐患。
说起自己的工作,刘怀玉总是这样说:“我自己是个工人又是一个党员,作为党员就应该干出一个党员的样子来,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争创一流,敢为人先,不应该落后了。
敢于和别人在生产中展开竞赛。
保证安全生产无事故。
”工作中,刘怀玉总是在保证修车点日计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放慢工作节奏,高质量地把轮对选配好。
前些年检修库里工作环境差,光线不好,为了保证配轮不出现差错,他就随身带一个小手电,每次配轮时都要照着标志牌一一核对。
刘怀玉深知不合格轮对一旦上线,就可能造成脱轨、挤岔子,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把住轮对出段上线的最后一到关,刘怀玉工作起来简直就是个“拼命三郎”。
一次,刘师傅发现,在滚动轴承台车落成时,要想使天车吊着成吨重的摇枕、侧架和轮对顺利组装,工作人员必须用手扶着三四十斤重的承载鞍,非常危险。
为了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那段时间,刘师傅吃住在车间,饿了吃个馒头,困了打个盹。
经过十几天的苦心钻研,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承载鞍卡具,实现了承载鞍与摇枕、侧架整体吊装,达到了省时、省力和安全的目的,这项革新还获得了“五小”发明成果奖。
有一年夏天,工作中刘怀玉突然鼻子流血不止。
“别人中午都在休息,他还在干活,刘师傅这是累的呀!”工友们含泪强行把他送往医院,车间支部书记郝爱成心疼的“训斥”这位爱将:“怀玉,你必须回去休息几天,这两天我要再在岗位上看见你,看我怎么收拾你!”谁想,刘怀玉只在家呆了半天,第二天那个身背轮径尺,手拿卡尺的熟悉身影又出现在了车间。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二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一、教学目标1.认知(1)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
(2)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
2.情感态度价值观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
3.运用能够自觉选择正确的工作态度,学会将“乐”、“勤”、“精”的要求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为将来践行乐业、勤业、精业做准备。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爱岗敬业的意义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大纲将其列为应懂得的知识点,要求我们重点把握。
只有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才能在工作中自觉践行,这对中职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因此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乐业勤业精业乐业、勤业、精业是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其中的内涵认识不到位,难以落实到行动上。
因此,乐业、勤业、精业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本课时的主题是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理念。
本课时按照知—信—行的逻辑顺序进行。
教材通过讲述爱岗敬业的意义和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知道的基础上,认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规范,激发对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崇敬之情,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自觉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后备军,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态度,事关重大。
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对爱岗敬业的重大深远意义,理解不深、不透。
特别是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好逸恶劳、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频繁跳槽等不良工作作风,还存在着职业偏见,这些都影响中职学生对职业态度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意义重大。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法、小组讨论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