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周1第四课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 格式:pptx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42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
本单元采用总分的编写方式, 本框题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更是指导学生今后实践的重要内容。
包含爱岗敬业的意义、要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三部分内容。
本节课主要结合电气专业的特点,突出学生实践,介绍爱岗敬业的涵义、意义和要求,指导学生在中职学习中践行爱岗敬业精神,敬学业,爱专业,强技能,将乐、勤、精落实到学业特别是电气专业的技能训练上。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该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专业。
他们接受知识较快,但流于表面;在学习上有上进心,但缺乏恒心;在专业能力上学得较全面,但是不精。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认知:懂得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理解爱岗敬业的涵义、意义、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 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精神,在现阶段以敬学业、爱专业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
以行业明星为目标,主动向本专业的技能高手学习。
运用:中职生能自觉运用爱岗敬业的要求指导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乐、勤、精落实到学业特别是电气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学技能、练技能、爱技能、强技能、比技能,为未来上岗成为“准职业人”打好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爱岗敬业的涵义、意义、要求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爱岗敬业是什么(爱——热爱,岗——工作岗位,敬——敬重,业——职业,爱岗是敬业的感情铺垫,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个人、行业、社会),怎么做(乐业、勤业、精业)三大问题。
才能在中职学习生活中践行爱岗敬业精神。
2.教学难点: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学难点不在于“知不知”,而在于“行不行”、“做不做”上,所以将难点定位在:敬学业爱专业强技能难点的依据:由于学生没有上岗,也没有职业,立足岗位成才教学落脚点在:在中职阶段自觉运用爱岗敬业的要求指导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乐、勤、精落实到学业特别是电气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学技能、练技能、强技能、比技能。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学设计)引言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职场中,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做到真正的专业,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加卓越的成果。
立足岗位成才,则是要求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立足岗位成才”的精神。
一、爱岗敬业的教育培养1. 职业规划课程在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不足和潜在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确立可行的职业目标,培养“爱岗敬业”的意识,以及塑造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尤其是对于那些志于进入特定领域的学生,更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其行业的职业要求,和所需要采取的态度和行动。
2. 职业素养讲座在课程中,还可以安排职业素养讲座,邀请业内知名人士来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和成功之道。
通过倾听来自业界精英的故事和成就,学生可以了解成功背后的故事和重要价值,激励他们爱岗敬业的心态。
3. 实践活动真正的爱岗敬业,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培养。
因此,在大学课程的设计中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习或校外实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技能。
二、立足岗位成才的教育培养1. 岗位分析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所面临的目标岗位进行详细的分析。
学生需要了解目标岗位的职责、资质认证等相关信息。
2. 工作技能训练对于目标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相关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训练他们。
提供一系列与岗位相关的课程和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在技能层面上不断提高,成为合格的员工。
3. 动态规划与跟踪在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后,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构建自己的职业规划。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案第一篇:《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案《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案【职业背景分析】中职生要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发展、有所成就,除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而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关键。
如何引导中职生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初步学会将“乐”、“勤”、“精”的要求落实到自己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为将来进入职场践行乐业、勤业、精业,争做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优秀职业人做好积极主动地准备,这对中职生具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是作为德育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教学目标】1.认知:学生能初步了解爱岗敬业的含义,懂得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并能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基本要求。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引导,学生能逐步形成崇尚“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道德榜样并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摒弃职业偏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的职业理念。
3.运用:学生能初步学会将“乐”、“勤”、“精”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为将来进入职场践行乐业、勤业、精业,争做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优秀职业人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爱岗敬业的意义爱岗敬业的意义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大纲将其列为应懂得的知识点,要求我们重点把握。
只有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才能在工作中自觉践行,这对中职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因此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把握好这个重点问题,要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爱岗敬业的地位。
它是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如果没有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便谈不上具有其他的职业道德。
其次,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是职业发展的前提。
爱岗敬业的人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勇于创造,不仅能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再次,爱岗敬业能够促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