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注释+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9.64 KB
- 文档页数:5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_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阅读答案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出自高一语文下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⑹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orG 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原文阅读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 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五年前,严几道⑴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⑵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⑶,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⑷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⑴严几道:即严复(1853—1921),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⑵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
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⑶况时阅数载:况且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⑷长(cháng)足:形容进展迅速。
一曰抱定宗旨⑸。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⑹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⑻。
⑸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⑹肄业: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
肄;学习。
⑺指摘:指出错误,加以批评。
以求学于此者:因为。
⑻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以;把。
干禄;求取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⑽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损)?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
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
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一是抱定宗旨。
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原文阅读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五年前,严几道⑪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⑫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⑬,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⑭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⑮。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⑯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⑰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⑱。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⑲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⑳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⑴,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⑵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⑶。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⑷,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⑹,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â)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⑺。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⑻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五年前,严几道⑴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⑵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⑶,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⑷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⑸。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⑹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⑻。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⑼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⑽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⑾,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⑿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⒀。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⒁,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⒂,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⒃,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⒄。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⒅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
作者作为新任校长,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存在的弊端,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正是治疗当时教育和北大的沉疴之良方,每一点都事关中国教育和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作者治校的大计方针融合在这三点要求之中,为改造教育和北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蔡元培面对强大的、陈腐不堪的旧思想旧习气,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思想把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显现了作者为改革当时封建思想、官僚习气浓厚的北大献身社会、献身教育的高贵人品和高大形象。
),几道是—1921⑴严几道:即严复(1853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刚刚在教育部工作。
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了一点事情。
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工科和预科。
⑵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
士别三日,刮目相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看。
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⑶况时阅数载:况且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ng)足:形容进展迅速。
ch⑷长(á必有一曰抱定宗旨⑸。
诸君来此求学,必先知大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学成任事,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⑹专门学校,一是抱定宗旨。
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有一定的宗旨。
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
现在的人专科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然的。
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
大学是研究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理科者尤少,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常常指责咱们北大的⑻。
腐败,因为在北大读书的人,都是有着当官⑸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⑹肄业: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
肄;学习。
少。
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
⑺指摘:指出错误,加以批评。
以求学于此者:因为。
⑻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以;把。
古代官吏的俸给。
求取功名利禄,干禄;禄;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则不问其学问之浅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迎,浅,而是问官职大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_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阅读答案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出自高一语文下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⑹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orG 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原文阅读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原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1917年蔡元培的演说作品。
这篇演说是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时发表的。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
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高中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高中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原文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五年前,严几道⑪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⑫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⑬,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⑭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⑮。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⑯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⑰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⑱。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⑲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⑳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⑴,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⑵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⑶。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⑷,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⑹,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⑺。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⑻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原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课文原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不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定。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关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不欢迎,盖为以后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因此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常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只是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因此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关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以后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能够不正大。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字词解释【刮目相见】
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
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
【长足】
形容进展迅速。
【长斯校】
当此校校长。
【提携】
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
暂且不作论述。
具,陈述。
【宗旨既乖】
宗旨既然错误。
乖,错误。
【敷衍】
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
磨练。
【营营】
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
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
店铺。
【视事】
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
深入钻研。
【裨】
有益。
【商榷】
商讨。
【肄业】
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
肄,学习。
【终南捷径】
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弭】
消除,平息。
【日偷】
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
【相勖】
相互勉励。
【訾詈】
指责,诋毁,谩骂。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点评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长足:足够)之进步矣。
[点拨:娓娓道来,毫无校长之架势,和蔼可亲之至。
]予今长(长:zhǎng,意为“管理”)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一曰抱定宗旨。
[点拨:自此以下三节,条理清晰,值得我们学习。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肄业:指没有毕业或者尚未毕业,这里指“就学”。
肄,yì)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干禄:追求功名利禄。
干,追求;禄,古代官吏的俸禄)之终南捷径(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点拨:一针见血。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然弭谤(弭谤:mǐbàng,消除议论)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点拨:校长一片心意,都在这番拳拳之语中。
]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五年前,严几道⑴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⑵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⑶,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⑷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⑴严几道:即严复(1853—1921),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⑵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
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⑶况时阅数载:况且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⑷长(cháng)足:形容进展迅速。
一曰抱定宗旨⑸。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⑹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⑻。
⑸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⑹肄业: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
肄;学习。
⑺指摘:指出错误,加以批评。
以求学于此者:因为。
⑻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以;把。
干禄;求取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⑽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损)?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
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
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一是抱定宗旨。
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
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
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常常指责咱们北大的腐败,因为在北大读书的人,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
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
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
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啊。
现在我国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请教师,不得不请兼职的人,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讨论外人指摘的合适与否,不具体说了,消弭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
别人说我们腐败,我们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恐惧的啊。
⑽弭(mǐ)谤(bàng):弭;消除,平息. 。
禁止非议,制止指责议论。
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⑿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⒀。
⑿孜孜:勤勉。
⒀则求造诣,容有底止:学业达到某种程度。
容有底止;前途可望。
(容有;或许能相当深。
底止;深的意思)。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⒁,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⒂,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⒃,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⒁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徒;只、仅仅。
乖;背离,违背宗旨。
⒂冶游:同“游冶”。
四处游玩。
⒃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放在一边不用它,不管它。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⒄。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⒅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⒄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当轴;旧指当政大臣,比喻居于政要地位。
语出《宋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
以;因为。
沦丧;沉没,丧失。
真是有做官发财的目的的话,北京有很多专科学校,进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学校学习,进入经济系可以在商业学校报考,又何必要来北大呢?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为了寻求知识而来,进入法律系,不是为了做官;进入经济系,不是为了发财。
宗旨定下来,事情就都进入轨道了。
各位在这里学习,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时间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那么成绩会很大的啊。
如果只是为了发财做官,宗旨就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出现问题。
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有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这岂不是与进入大学的初衷背离了吗?虚度光阴,毫无学问,是耽误自己啊。
且辛亥那一战,我们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清廷的腐败啊。
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政府不满意,也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沦丧啊。
现在各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勤奋学习,则如果将来为生计所迫,担任讲师,则一定会耽误学生的啊。
进入官场,则会耽误国家,这是贻误别人啊。
误人误己,谁又愿意这样呢?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一点希望。
⒅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耽误。
二曰砥砺⒆德行。
方今风俗日偷⒇,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①,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②不为流俗所染。
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
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
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
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③。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④,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
⒆砥砺:砥(dǐ)(旧有读zhǐ);细的磨刀石。
砺;粗磨刀石。
此指磨练。
⒇日偷: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
偷,苟且。
①败德毁行:违背道德,败坏品行。
败:使败坏。
毁:使毁坏。
②鲜:少。
③以身作则,力矫颓俗:则;榜样。
力矫颓俗;全力改正不良的风气。
矫;改正(矫枉过正)。
④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无可推卸。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⑤,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⑥,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
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⑦,而于身体有益。
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⑤苟得之不修,学之不讲:(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之;作用:提宾。
⑥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乎;介词,同“于”。
⑦庶于道德无亏。
庶;期望、希望。
三曰敬爱师友。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⑧?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将德行第二,努力砥砺磨炼,现今的风气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其是这样,败坏德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德行根基牢固的人,少有不被这种风气污染的。
各位在大学学习学业,应当能约束自己,爱惜自己。
国家的兴衰,要看社会风气是高尚还是低劣。
如果都流于这种风气,前途不堪设想。
所以必须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则,尽力矫正颓废的社会风气。
各位作为大学学生,地位是很高的,理应承担这份责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须要成为他人的榜样。
假设不修德,不讲学,和颓废的社会风气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何谈成为他人的榜样。
然而各位终日在书桌前发奋学习,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肯定会感到身体上的劳累痛苦。
我为各位打算,不如用正当的娱乐活动替代不正当的娱乐互动,既不损害自己的德行,也对身体有好处。
各位进入自己的专业时,曾经填写了志愿书,遵守本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中途违反,不就是当初的意思不一样了吗?所以品行不可以不严谨对待和修养。
这就是我对各位的第二点希望。
三是敬爱师友。
教员教授知识,职员服务大家,都是为了大家学习的便利,大家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所以就应该以诚相待,尊敬有礼。
至于同学住在一起,尤其是应该互相关爱,这样才会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效果磋⑨之效。
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
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a,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b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⑧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衷;内心。
⑨切磋: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⑩相勖(xù):相互勉励。
a.訾詈(zǐ lì):指责,诋毁,谩骂。
b.店肆:店铺。
余到校视事c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
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d。
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e学有心得,能裨f实用;二曰添购书籍。
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
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jī)博采g,无虞h(yú)缺乏矣。
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i日长(cháng),随时再为商榷j(què)可也。
c.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d.潜修:深入钻研。
e.期:希望。
f.裨:益处、有好处(名代宾)。
g.旁稽博采:广泛采集,旁征博引。
旁;广大普遍。
稽;考察,考核。
博;广泛,普遍。
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每个人长处之意。
h.虞(yú):贻误。
i.会晤(wù):见面j.商榷(què):商讨。
不光要开诚布公,更要互相勉励,都在北大,则要荣辱与共。
如果有同学道德有问题,举止有不当,社会上遭到批评,即使你自己德行合体,也难以辩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励。
我在德国,每当到商店里买东西,店主都热情款待,付钱接物,也都互相说谢谢。
这虽然只是细节,但这是交际所需要的,普通人况且这样,更何况堂堂大学生呢?对于师友的敬爱,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三点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仅仅几天,很多校务还不是很了解,现有两个计划:一是改良讲义。
不仅要靠讲授的知识,还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潜心学习。
以后印教义,只印提纲,细节上的,还有精要的内容,都由讲师口述,或者学生自己找参考,以求学有所得,能够真正对大家的学习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