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第2章
- 格式:doc
- 大小:777.00 KB
- 文档页数:24
2-2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班级: 姓名: 学号: 11第2章 投影基础1. 根据给出的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4)(1)(2)(3)(5)2-6 直线的投影(续)班级: 姓名: 学号: 15第2章 投影基础7. 已知A、B、C在同一直线上,求点的投影。
OXab( )( )ddd'(4)c'aa'Xb'cXca( )d(5)a'OX b'bd'c'cacObbd( )8. 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1)c'a'd'a'c'(2)b'b'd'OX( )bO(6)b'(d')dXa a'(c)c'( )acdbc'(d')a'O (3)b'交叉相交相交交叉交叉平行2-12 换面法班级: 姓名: 学号: 213. 求三角形ABC的实形。
1. 求点A的新投影。
第2章 投影基础O11H VX a'aX HV bab'(2)1HVV HX aa'(1)X V HXOa'1OOOc'c (1)XHV d'cdc'(2)HV aa'bb'OX O2. 求直线AB、CD的实长及AB与水平面的倾角和CD与正平面的倾角。
4. 求点K到三角形ABC的距离。
aa'Xcbkc'Ok'b'a 1'a 1a 1'b1'c1'。
二、立体的视图(一)2.1已知平面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平面P (所给投影为可见)的其余两投影∙∙∙∙∙∙∙∙∙∙∙∙∙∙∙∙∙∙∙∙∙∙∙∙∙∙∙∙∙∙∙∙∙∙∙∙∙∙∙∙∙∙第38~38页习题2.2 已知回转体的两个视图,求作第三视图,并标出曲面上点A 的其余两投影∙∙∙∙∙∙∙∙∙∙∙∙∙∙∙∙∙∙∙∙∙∙∙∙∙∙∙∙∙∙∙∙∙∙∙∙∙∙∙∙∙∙∙∙∙∙∙∙∙∙∙∙∙∙∙∙∙∙∙∙∙∙∙∙∙∙∙∙∙∙∙∙第39~39页习题2.3 表面交线的画法∙∙∙∙∙∙∙∙∙∙∙∙∙∙∙∙∙∙∙∙∙∙∙∙∙∙∙∙∙∙∙∙∙∙∙∙∙∙∙∙∙∙∙∙∙∙∙∙∙∙∙∙第40~49页习题2345题号:题号:678910111213a13b13c14a 题号:14b14c 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435363738394041421617184344454647484950515253543132335511.2.3.4.5.6.7.8.9.10.11.12.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3.对照立体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a)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b)14.作第三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投影(c)15.三棱锥被一水平面及正垂面所截,完成俯视图,并作出左视图。
16.梯形棱柱被正垂面P和铅垂面Q截切,完成截切后的三视图。
17.作左视图*18.作主视图19.作主视图20.作左视图21.作左视图22.补全主视图中所缺的交线,并作左视图。
23.补全三视图中的交线。
24.补全主、俯视图中的交线。
PSQ25.作左视图26.作俯视图27.作左视图28.作主视图29.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0.完成俯视图,并作左视图。
31.完成俯视图。
2-1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
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 已知点A(25, 15, 20);点B距W、V、H面分别为20、10、15;点C在点A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在点A之上5、与H、 V面等距、距W面12。
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⑶AB丄H面,点B在点A之下。
誌 ___________\o W XYX Y ZB 201015C 35抑32D 1225252-4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 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 AB〃W面,B 二30° ;点B在点A ⑵ AB〃V面,Y 二60° ;点B在点A 之下、之右。
2-5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距离相等。
2-7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2-8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垂直构交)面12。
2-10 求直线AB 、CD 的交点K 。
2-9 由点A 作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并使交点距HLA 6/r 6a J A 6 f2-11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D2-12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3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4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5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6作直线EF平行于0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 o2-17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0X轴都相交。
2-18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19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CD、EF都相交。
2-1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
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已知点A(25,15,20);点B 距W 、V 、H 面分别为20、10、15;
点C 在点A 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 在点A 之上5、与H 、V 面等距、距W 面12。
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2-4已知直线AB 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AB ∥W 面,β=30°;点
B 在点
A 之下、之前。
⑵AB ∥V 面,γ=60°;点B 在点A 之下、之右。
⑶AB ⊥H 面,点B 在点A 之下。
2-5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距离相等。
2-7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2-8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9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距H 面12。
2-10求直线AB、CD的交点K。
2-11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2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3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4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5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6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7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OX轴都相交。
2-18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19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CD、EF都相交。
*2-20作直线MN与已知直线AB、CD、EF均相交,其中与直线AB的交点距H面15。
*2-21作任一直线MN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EF 相交于M、K、N点,且使MK=KN。
*2-22作直线EF与直线AB、CD相交并与OX轴平行。
铅垂
该平面是面
侧平
ABC是面
2-25求平面上点K与点N的另一投影。
2-26已知直线AB在两平行直线CD、EF所确定的平面上,求作AB的水平投影。
2-27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2-28已知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下面的问题。
2-30
⑶⑷
⑴( 是)
⑵
( 否)
( 是)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将“是”
或"否"填于括弧中)。
( 是)
2-31过点D作正平线DE平行于△ABC。
2-32△ABC平行于直线DE和FG,补全△ABC的水平投影。
2-33判断下列各图中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
否)
( 否)⑶
⑷( 否)
( 是)⑴⑵
2-34已知两平面相互平行,完成平面ABC 的水平投影。
2-35已知直线AB和CD(AB∥CD)所确定的平面平行于△EFG,完成该平面的水平投影。
2-36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7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8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9过点A作正平线AM与△B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40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1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2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3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4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45过点M作△ABC的垂线,并求垂足K。
2-46过点A作平面BCED的垂线AF,求其垂足K,并判别可见性。
2-47过直线AB作平面与△DEF垂直。
2-48过直线AB作平面与△DEF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