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下,产生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本课主要阐述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教材介绍了从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半个多世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2)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是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它其实就是近代中国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典型代表。
该企业在近代中国发展状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
由此导入课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张裕葡萄酒导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联系实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优秀教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提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结合课本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 (1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
3、特点:(1)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2)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4)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4、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程标准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和特征;2.通过分析材料并结合课本理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过程㈠导入部分:视频导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视频中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中国在这段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小结并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展示课程标准及本课学习目标)㈡讲授新课一、星星之火——初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为什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895年后会得到初步发展呢?方法指导:看时间;找关键词;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概括主旨、影响及目的等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办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材料二: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内付清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余万两;1901-1905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其经济改革方面的措施是奖励实业,振兴商务。
㈠原因:1.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㈡影响(快速阅读第一子目找出)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表现:(1)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二、水深火热——短暂发展㈠原因阅读材料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12-1919年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材料一: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作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
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由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与目标确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人教版)第10课内容。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了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影响民族资本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的认识,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从根本上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整合。
对此,我选定百年企业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以小见大,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历程来见证和展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本课的重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设定为: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1.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张裕葡萄酒广告(此段广告截取自中央电视台宣传张裕葡萄酒的发展历程片段,学生比较熟悉)。
学生活动:所有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从张裕葡萄酒发展的顺利与辉煌来衬托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之不易,然后老师作总结导入新课。
过渡:刚才这段视频讲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张裕葡萄酒公司发展的辉煌历程,然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发展却充满着曲折和艰辛。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2)通过分析相关史料和数据,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原因。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以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近代民族企业的图片,如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面粉厂等,提问学生:“这些企业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讲授新课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得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
(2)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时间:19 世纪末(甲午战后)(2)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表现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商办企业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3、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4-1918 年)(2)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掌握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经济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2、难点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对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客观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重要知识点。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数据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其论从史出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近代民族企业的图片,如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提问学生对这些企业的了解,从而引出民族资本主义的话题。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介绍结合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内外形势,分析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如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等。
代表企业介绍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等。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分析讲解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如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等。
影响探讨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如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掌握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原因。
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民族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史料分析法展示丰富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1、导入新课展示一组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图片,如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面粉厂等,提问学生:“这些企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什么变化?”从而引出民族资本主义的话题。
2、新课讲授(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间:19 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曲折发展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原因。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让学生体会民族资本家在艰难环境中为实现国家富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基础知识。
2、史料分析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数据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比较归纳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其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近代民族企业的图片或讲述民族资本家的故事,如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民族资本主义这一主题。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
时间和地点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地区。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间19 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第一篇: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中学胡冬英一、设计思想1、课堂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
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疑问和思考空间,以促使学生继续进行课后的探究拓展。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以适应新课改和高考对“新情境”的解读,侧重归纳影响民族工业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本课承接上一课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说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别为必修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必修三中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经济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线索清晰,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三、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三、学情分析本课为高一下学期的课程,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素养,但是在进校尚未分科﹑我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将来会选择理科﹑普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教师必需将学习内容通俗化、形象化,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科的兴趣;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将来是有可能学习历史科的,所以课堂内又必需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历史科的魅力,为将来学习历史科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 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折发展和陷入困境的阶段特征和主要表现。
掌握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艰难发展,感受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和原因。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教学难点对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和相关知识点。
2、史料分析法提供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其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4、比较归纳法对民族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其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近代中国一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图片,如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提问学生对这些企业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讲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
介绍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等。
分析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以轻工业为主。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曲折发展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原因,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数据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4、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近代中国一些著名民族企业的图片,如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面粉厂等,提问学生:“这些企业属于什么性质?它们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题——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讲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
介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概况主要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课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科:历史教材版本:人教版一、课标要求分析: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考纲要求分析:对于本课,考纲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应树立唯物史观,要学会客观看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还要树立时空观念,在本课中,学生应该将荣氏家族企业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大环境中去研究。
另外,学生还要树立史料实证的观念,对于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相关一手史料去研究。
最后,学生要树立家国情怀的观念,通过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懂得国家独立才能民族富强,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四、教材内容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是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第2课。
本单元在教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课叙述了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后到新中国成立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发展过程。
共分四个时间段,以三个子目具体讲述了其历程。
第一目“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讲述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第二目“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则告诉我们“春天”是如何出现的,有哪些表现和特点。
第三目“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叙述了抗战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列举了抗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在沦陷区、国统区受到沉重打击的具体事例,介绍了抗战后民族工业萎缩的原因和具体体现。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最重要标志。
五、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已经学过,只是当时比较零散,而必修2则把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知识进行了整合。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中学 胡冬英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
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
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
疑问和思考空间,以促使学生继续进行课后的探究拓展。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以适应新课改和高考对“新情境”的
解读,侧重归纳影响民族工业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学会如
何学习,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上一课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说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一
个重要表现,特别为必修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必修三中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奠
定经济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线索清晰,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三、一战后至新中
国成立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高一下学期的课程,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
历史素养,但是在进校尚未分科﹑我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将来会选择理科﹑普遍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教师必需将学习内容通俗化、形象化,来激发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学生对历史科的兴趣;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将来是有可能学习历史科的,所以课堂内又
必需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历史科的魅力,为将来学习历
史科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
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 资本
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 年~ 1936 年民
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
三大政治障碍。
(3)运用:探究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正确认识民族资本主
义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使学生学会论从史出、试论结合;
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指导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各个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政治
状况影响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最主要原因,实业救国等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源
泉,使学生认识到体味到实现国家独立、统一、富强的重要性。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按照新课改精神,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向学生提供新的
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
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
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七、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课前设计好课件,准备
好教学用具。
八、所用时间: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环节1)新课导入:设疑设疑切入,引出正题
多媒体展示,回顾旧知识
师生一起回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以及历史条件。
【设计意图】 在新课导入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既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
作用,也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以及历史条
件与新课的内容紧密相连,对它的回顾,既有利于对学生旧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学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生对这部分知识保持连贯性,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环节2)新课推进,情景再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以及结合教材,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三个阶段(即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战期间。以及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期
间)的基本情况以及准确的分析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等等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再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解决本课的主要内容;启迪学生
思维,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使学生理解爱
国主义情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初步认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政治因素,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
导和教育。对一些个别问题的认识还能够为将来对必修三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环节3)探究:请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谈谈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
哪些呢?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采用探究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结束半殖半封
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挽救
半殖半封的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才是强国之路;
爱国精神是社会前进,民族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
社会主义的信念,并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环节4)课堂拓展。
教师介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基本情况。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了
解到新中国建立之前和建立之后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截然不同,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
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的信念,更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环节5)小结
①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
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并且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和教
育。
②教师向学生进行概括性的阐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
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设计意图】由于我校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因此采用教师阐述、
不深入讲解的办法进行更能够让学生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
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且再一次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环节6)当堂训练 巩固知识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加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7)作业布置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有哪些?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作
业的批改以及讲解,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十、反思、评价:
大量引进材料以及图片,引导学生从解答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并且教学设计的步骤、教学方法以及设计的问题都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设
计不是很新颖。课后我深深的感悟到,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的同时,
也要注意设计的新颖性,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思维。
今后,我一定要在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基础上,注意设计的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