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下肢痿软、惊风抽搐。
(四)足三里
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操作: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按揉 50—100次。
主治:功能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主治腹 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
ppt精选版
62
(五)前承山
定位:前腿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处。
操作:掐揉前承山,用拇指掐或揉,掐5次,揉 30次。
2.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 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 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七)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 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ppt精选版
9
常用穴位
一.头面部穴位
Point on the Head and Face
ppt精选版
10
(一)攒竹(天门)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掐总筋,用拇指甲掐。揉100—300次,掐 3—5次。
主治:揉总筋主治口舌生疮、潮热、 夜啼、牙痛等,揉之可通调周身气机;掐 总筋主治惊风抽搐。
ppt精选版
50
ppt精选版
总筋
51
(十一)老龙(略)
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
操作:掐老龙,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十二)端正(略)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
ppt精选版
16
(五)天柱骨(线状)
定位: 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
称为“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 下
刮。推100~500次,或刮至皮下轻度瘀血为
止。
主治: 呕吐,恶心,项强,发热,咽痛,惊风。
ppt精选版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