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26
受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辨识一、气体危害辨识对于中毒、缺氧窒息、气体燃爆风险,主要从有限空间内部存在或产生、作业时产生和外部环境影响3个方面进行辨识。
1.内部存在或产生的风险(1)有限空间内是否储存、使用、残留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导致中毒。
(2)有限空间是否长期封闭、通风不良,或内部发生生物有氧呼吸等耗氧性化学反应,或存在单纯性窒息气体,导致缺氧。
(3)有限空间内是否储存、残留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导致燃爆。
2.作业时产生的风险(1)作业时使用的物料是否会挥发或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导致中毒或燃爆。
(2)作业时是否会大量消耗氧气,或引入单纯性窒息气体,导致缺氧。
(3)作业时是否会产生明火或潜在的点火源,增加燃爆风险。
3.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风险与有限空间相连或接近的管道内单纯性窒息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扩散、泄漏到有限空间内,导致缺氧、中毒、燃爆等风险。
对于中毒、缺氧窒息和气体燃爆风险,使用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针对性的检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检测后,各类气体浓度评判标准如下:(1)有毒气体浓度应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9)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上述两种浓度值的,应低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2)氧气含量(体积分数)应在 19.5%~23.5%。
(3)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 10%。
二、其他安全风险辨识方法(1)对淹溺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较深的积水,作业期间是否可能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导致水位上涨。
(2)对高处坠落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深度是否超过 2 m,是否在其内进行高于基准面 2 m 的作业。
(3)对触电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电气设备、电源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
(4)对物体打击风险,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作业是否需要进行工具、物料传送。
(5)对机械伤害,应重点考虑有限空间内的机械设备是否可能意外启动或防护措施失效。
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一、引言受限空间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进入和离开都存在一定难点、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或者粉尘、可能存在机械设备或者其他危(wei)险因素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空间。
由于受限空间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在进入其中时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风险,因此,进行受限空间风险识别是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步骤。
二、目的本文旨在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套标准的受限空间风险识别方法,以确保他们在进入受限空间时能够充分了解并应对可能存在的危(wei)险因素,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风险识别步骤1. 受限空间的定义和分类首先,明确受限空间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受限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储罐、管道、井道、地下室等。
了解受限空间的分类有助于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2. 风险因素识别在进入受限空间之前,必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有害气体: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确保氧气含量和有害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 粉尘和颗粒物:评估受限空间内是否存在粉尘和颗粒物,以避免呼吸道和眼睛受到伤害。
- 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检查受限空间内是否存在运行中的机械设备或者电气设备,确保其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 空间结构和通风状况:评估受限空间的结构是否稳定,通风是否良好,避免因结构不稳或者通风不良导致的意外事故。
3. 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 对于有害气体,应确保工作人员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并定期检测气体浓度。
- 对于粉尘和颗粒物,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护目镜等。
- 对于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应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并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识。
- 对于空间结构和通风状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通风效果。
4. 培训和意识提升针对受限空间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进行相关培训和意识提升工作。
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一、概述受限空间是指进入和工作空间有限的区域,通常具有限制性进出口、不足的通风条件以及潜在的有害气体或物质存在。
由于受限空间的特殊性质,工作人员在进入和操作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准确识别和评估受限空间中的风险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的关键步骤。
二、风险识别步骤1. 确定受限空间的边界和进出口:首先,确定受限空间的边界和进出口位置,并确保这些位置明确标识出来。
这有助于工作人员明确受限空间的范围,并避免误入其他危险区域。
2. 评估受限空间的物理特性:对受限空间的物理特性进行评估,包括空间大小、高度、形状、结构稳定性等。
这些特性将影响工作人员在受限空间内的活动和移动能力,从而对风险评估产生影响。
3. 检测有害气体和物质: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对受限空间中的有害气体和物质进行检测。
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
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
4. 评估通风情况:检查受限空间的通风情况,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并能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以降低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浓度。
5. 识别可能的危险源:对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这包括但不限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化学品、噪音、振动等。
确保这些危险源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6. 评估工作任务要求: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评估受限空间中的风险。
考虑到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确定是否需要特殊培训或使用特殊装备。
7.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改善通风条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限制进入受限空间的人数、制定工作程序和紧急救援计划等。
8. 培训和沟通:确保所有进入受限空间的工作人员接受必要的培训,并理解识别到的风险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工作人员之间和与监督人员之间的信息流畅。
9. 定期检查和更新:定期检查和更新受限空间的风险识别工作。
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本文介绍了受限空间作业中的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置措施。
首先,对于进入消防水池进行维修和清淤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并对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同时,作业过程中应有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作业审批人和安全监督人员参与,监护人应由受限空间作业单位班组长以上人员担任。
在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员应立即判断、处理并及时上报。
其次,对于进入废气处理设备进行维修作业,同样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并对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作业过程中也应有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作业审批人和安全监督人员参与,监护人应由受限空间作业单位班组长以上人员担任。
在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员应立即判断、处理并及时上报。
最后,对于进入反应釜进行维修作业,同样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
在作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缺氧、酮类及有机废气等潜在危险特性。
监护人员应由受限空间作业单位班组长以上人员担任,同时至少有2人在外部负责监护、联络。
在发生事故时,救护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及救护器材进入受限空间内实施抢救。
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操作,避免发生事故。
同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在处理含有胺类等有机废板时,必须进行清理置换,并经过取样分析合格后才能进行作业。
在反应釜中,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导致窒息中毒等事故。
因此,单位现场负责人应与安全管理部门和作业主管部门一起进行风险辨识,并将结果填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表》。
在反应釜有限空间内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员应立即判断、处理并及时上报。
作业前,应切断电源,悬挂“维修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切断出入口阀门,加隔离盲板。
在反应釜空间内发生窒息、中毒等事故时,救护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及救护器材进入受限空间内实施抢救,同时至少有2人在外部负责监护、联络。
在作业前,必须对反应釜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一、概述受限空间是指进入和工作时存在限制的空间,如储罐、管道、地下室等。
由于受限空间的特殊性,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此对受限空间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受限空间风险的识别方法和标准,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受限空间工作中的潜在风险。
二、受限空间风险识别方法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受限空间风险识别的基础,通过评估受限空间的潜在危险和可能导致的伤害,确定风险等级。
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空间尺寸:确定受限空间的尺寸,包括高度、宽度和深度等,以确定是否适合人员进入。
- 空气质量:检测受限空间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浓度和可燃气体浓度等,以评估空气质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 环境温度:测量受限空间的温度,以确定是否存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 环境噪音:检测受限空间的噪音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 照明条件:评估受限空间的照明水平,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
2. 安全设备检查对受限空间中的安全设备进行检查是识别风险的重要步骤之一。
包括以下设备:- 通风设备:检查通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和通风效果,确保空气流通畅通,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 照明设备:检查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照明效果,确保受限空间内有足够的照明。
- 安全绳索和安全带:检查安全绳索和安全带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工作人员在必要时能够安全撤离。
- 气体检测仪:检查气体检测仪的工作状态和准确性,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情况。
- 急救设备:检查急救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的救援。
3. 工作程序评估工作程序评估是识别受限空间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进入程序:评估进入受限空间的程序,包括许可证的签发、工作许可的核准和人员进入的控制等。
- 通风程序:评估通风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包括通风设备的启用和关闭、通风时间的控制等。
- 气体检测程序:评估气体检测程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包括检测频率、检测点位和检测记录等。
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一、概述受限空间是指进入和工作空间有限、通风不良、存在潜在危(wei)险的区域,如储罐、管道、井下、地下室等。
由于受限空间的特殊性,进入和工作可能面临多种风险,因此进行风险识别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的关键步骤。
二、风险识别方法1. 受限空间评估首先,进行受限空间评估是识别风险的重要步骤。
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尺寸:测量受限空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自由进入和挪移。
- 通风情况:检查受限空间的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保证空气流通和氧气充足。
- 潜在危(wei)险源:识别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危(wei)险源,如有毒气体、高温、噪音等。
- 工作条件:评估受限空间的工作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2. 危(wei)险识别和评估在进行受限空间工作前,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危(wei)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以下是常见的受限空间危(wei)险:- 窒息和缺氧风险: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缺氧或者有毒气体,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呼吸器材,并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 高温和低温风险:受限空间中的温度可能过高或者过低,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宜的防护服装和隔热设备。
- 物理风险: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坍塌、滑倒、跌落等物理风险,工作人员应确保工作区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化学风险: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工作人员应了解其特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生物风险: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生物危(wei)险源,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3. 操作程序和培训制定受限空间工作的操作程序是确保风险识别的重要环节。
操作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进入程序:规定进入受限空间的程序,包括许可证的颁发、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 工作程序:规定受限空间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求,包括使用工具、设备和材料的规定。
- 紧急情况处理程序:规定受限空间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和逃生程序。
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一、概述受限空间是指进入和工作空间有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粉尘、高温、高湿度等危(wei)险因素的工作环境。
因此,对于受限空间的工作,必须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识别步骤1. 确定受限空间- 定义受限空间的特征,如封闭性、限制出入口等。
- 确定受限空间的位置和数量。
2. 采集相关信息- 了解受限空间的历史记录,包括先前的工作和事故情况。
- 调查受限空间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尺寸、形状、材料等。
- 了解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wei)险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高温等。
- 确定受限空间的通风情况和应急救援设备的可用性。
3. 识别潜在风险- 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 分析受限空间的特征和可能的危(wei)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 确定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如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缺氧等。
4. 评估风险程度- 对识别到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威胁程度。
- 使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如风险矩阵或者风险等级评估表。
- 考虑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
5. 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控制手段,如改善通风系统、增加安全出口等。
- 确定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并提供培训和指导。
6. 编制工作许可证- 在进入受限空间之前,确保编制工作许可证。
- 工作许可证应包括必要的安全措施、工作程序和应急救援计划。
7. 实施监控和检查- 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 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受限空间的安全状态。
8. 培训和意识提高- 为进入受限空间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风险识别、控制措施和应急救援。
- 提高工作人员对受限空间风险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报告潜在危(wei)险。
三、案例分析以某化工厂的储罐清洁作业为例,进行受限空间风险识别。
1. 确定受限空间:储罐内部空间狭小,仅有一个入口。
受限空间风险识别引言概述:受限空间是指进入、离开或者执行工作时空间大小受限制,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粉尘、烟雾等危(wei)险因素的工作场所。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对受限空间进行风险识别,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一、物理危(wei)险1.1 受限空间大小限制:受限空间通常较小,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自由行动,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1.2 坡度和高度限制: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坡度和高度限制,工作人员在挪移时易发生滑倒或者坠落事故。
1.3 狭窄通道和出口:受限空间内通道狭窄,出口不明显,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逃生难点。
二、化学危(wei)险2.1 有害气体和蒸气:受限空间内可能积聚有害气体和蒸气,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2.2 有毒物质: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有毒物质,一旦接触可能引起中毒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2.3 化学反应风险:受限空间中不同化学物质的混合可能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气体或者爆炸。
三、生物危(wei)险3.1 细菌和真菌: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细菌和真菌,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3.2 病原体: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病原体,一旦接触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3.3 生物致病因素: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引起过敏或者其他健康问题的生物致病因素。
四、机械危(wei)险4.1 机械设备: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运转的机械设备,一旦接触可能导致夹伤或者其他伤害。
4.2 电气设备: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电气设备,一旦操作不当可能引起触电事故。
4.3 高温和低温:受限空间中可能存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五、应急预案5.1 制定应急预案: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急救措施等。
5.2 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受限空间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3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受限空间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结论:受限空间是一个潜在的危(wei)险工作环境,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有效的控制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及防控受限空间作业是指在进出口受限、通道狭窄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物质、缺氧或有毒气体等因素的空间内进行的作业。
由于受限空间内的工作环境复杂,具有高度危险性和隐患性,因此需要全面辨识其作业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一、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一)环境风险受限空间内环境条件复杂,可能存在缺氧、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容易引发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二)工具设备风险受限空间内通行路线狭窄,有时需要进行高空作业,若未将工具设备经过特殊处理,容易出现设备失控、工具掉落等情况,造成伤亡事故。
(三)人员风险受限空间作业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和安全操作知识的人员参与,若人员不熟悉作业流程,操作不当,缺乏应急处置的能力,在工作中容易引发伤亡事故。
二、受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一)环境防控1.在活动受限空间之前,要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检测,确保氧气含量不低于21%。
2.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使用专业吸附材料、通风设备。
3.落地、上下楼梯时要贴好防滑胶带,保证环境采光、通风,防止滑倒、闷死等事故的发生。
(二)工具设备防控1.为了防止工具掉落,应采用防跌扣系保险措施,并保证提升设备能够承受相应重量。
2.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应加强安全管理,涂上醒目的反光条,确保夜间能被清晰看到。
(三)人员防控1.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通过培训考试为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熟悉工具设备,掌握应急处置能力。
2.对进入受限作业现场的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确保人员身体健康,符合参加作业的条件。
3.在作业过程中要配备专业安全监测人员,进行全程监测和把握。
结语:受限空间作业具有高度危险和隐患性,需要在辨识作业风险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全面加强环境、工具设备和人员防控,可以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