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肌肉的分类和命名
肌肉可以根据其外观、位置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命名。
以下是常见的肌肉分类和命名:
1. 按照位置分类:
- 躯干肌肉:包括胸肌、背肌、腹肌等。
- 上肢肌肉:包括肩肌、臂肌、前臂肌、手部肌肉等。
- 下肢肌肉:包括大腿肌肉、小腿肌肉、足部肌肉等。
2. 按照形状分类:
- 平行肌:肌纤维平行排列,如肱二头肌、腹直肌。
- 羽状肌:肌纤维呈羽毛状排列,如胸大肌。
- 梭状肌:肌纤维较长,两端较细,中间较粗,如腓肠肌。
- 腔肌:呈腔体状的肌肉,如心肌。
3. 按照功能分类:
- 肌肉主要强调力量和产生动作,可以根据其作用进行命名,如收缩器(主要用于收缩或屈曲关节)、伸张器(主要用于伸展或伸直关节)。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的命名非常复杂,涉及到拉丁学名、希腊字母等,不同国家或学科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以上仅给出了一些常见的分类和命名方式。
在解剖学中,有专门的术语和方法用于描述和命名肌肉。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肌肉的形态与分类
肌肉由于位置和机能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可分为下列4种类型。
1.板状肌呈薄板状,主要位于腹壁和肩带部。
其形状大小不一,有扇形、锯齿形和带状等。
板状肌可延续为腱膜,以增加肌肉的附着面和坚固性。
2.多裂肌多数沿脊柱两侧分布,具有明显的分节性。
各肌束独立存在,或互相结合成一大块肌肉。
多裂肌收缩时,只能产生小幅度的运动。
3.纺锤形肌呈纺锤形,主要分布于四肢。
中间膨大的部分为肌腹,两端多为腱质。
起端是肌头,止端是肌尾。
有些肌肉有数个肌头或肌尾。
纺锤形肌收缩时,可产生大幅度的运动。
4.环行肌呈环行,多环绕在自然孔的周围,形成括约肌,收缩时可缩小或关闭自然孔。
1。
人体肌肉排列
人体肌肉排列非常复杂。
大致可以分为躯干肌、.上肢肌和下肢肌。
1.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深层包括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助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2.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踺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脏三头肌和肘肌。
3.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和小腿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包括髂腰肌和腹直肌,后群包括臀大肌。
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肉分为前外侧区、后区和内侧区。
前外侧区包括缝匠肌、股四头肌等,后区包括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肉等,内侧区包括内收大肌肉群等。
小腿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肉群和胫骨后肌肉群等。
以上是人体肌肉排列的大致情况。
不同部位的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制定:审核:批准:。
关于肌肉的知识点肌肉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组织,它不仅赋予我们强壮的外貌,还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关于肌肉的知识点。
1.肌肉组织的分类肌肉组织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附着在骨骼上,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平滑肌则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如胃、肠道等,起到调节器官功能的作用,而心肌则是心脏的主要组织,负责泵血。
2.肌肉的结构肌肉由许多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们由肌球蛋白和肌纤维蛋白组成,形成了肌肉的纤维状结构。
3.肌肉的收缩机制肌肉收缩是通过肌原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纤维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当神经信号到达肌肉时,肌球蛋白和肌纤维蛋白之间的结合会发生改变,使肌肉纤维缩短,从而产生力量。
4.肌肉的重要功能肌肉不仅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运动,还具有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维持姿势稳定等重要功能。
此外,肌肉还参与代谢过程,能够消耗能量,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
5.肌肉的训练和发展通过适当的肌肉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机能。
常见的肌肉训练方式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
此外,良好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也对肌肉的发展至关重要。
6.肌肉的损伤与保护肌肉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常见的肌肉损伤包括肌肉拉伤、肌肉扭伤等。
为了保护肌肉免受损伤,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避免过度使用肌肉,并保持良好的体姿。
7.肌肉的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逐渐退化,导致肌肉力量和质量的下降。
这是由于肌肉纤维数量和大小的减少以及肌肉蛋白质代谢的改变所致。
为了延缓肌肉衰老,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并保持良好的营养和生活习惯。
8.肌肉疾病肌肉疾病包括肌无力、肌肉萎缩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功能的受损。
肌无力是一种免疫系统性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感。
肌肉萎缩则是由于肌肉组织的损失或退化所致。
对于肌肉疾病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
人体的主要肌肉(2009-04-08 21:28:17)转载标签:分类:考试辅导人体肌肉名称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解剖学肌学的知识点总结一、肌肉结构1.肌肉类型:根据肌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骨骼系统中的肌肉,主要用于人体运动和保持姿势。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参与呼吸、消化、循环等功能。
心肌是心脏内的特殊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肌肉结构:肌肉由肌肉纤维构成,而肌肉纤维又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内含有许多肌纤维,而肌纤维内又包含有肌小丝,肌小丝中则包含有肌原丝。
肌原丝由肌纤维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3.肌肉结构的层次:肌肉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肌肉纤维层次、肌束层次、肌肉(肌腱)层次和肌群层次。
肌肉纤维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是组成肌肉的最小单位。
肌束层次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束状结构,而肌肉层次则是由肌束组成的肌肉组织。
肌腱连接肌肉和骨骼,是肌肉与骨骼之间的连接器。
肌群层次是由肌肉组成的肌肉群,参与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功能。
二、肌肉功能1.运动功能:肌肉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人体的运动。
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可以驱动骨骼系统实现各种运动,包括行走、跑步、举重等。
不同肌肉通过协调配合实现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功能。
2.姿势维持功能:肌肉还可以维持人体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躺姿等。
通过肌肉的紧张和松弛,可以保持人体的平衡和姿势。
3.内脏功能:平滑肌和心肌参与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活动,包括呼吸、消化、循环等。
平滑肌可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控制血液循环;心肌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驱动血液循环。
4.热能产生功能:肌肉通过代谢作用可以产生热量,维持人体的体温平衡。
当人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会产生热量,帮助人体维持稳定的体温。
三、肌肉运动原理1.肌肉收缩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基本功能之一,实现肌肉运动的基础。
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纤维中的肌原丝与肌球蛋白发生结合,导致肌肉纤维的缩短。
2.神经控制原理:肌肉收缩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实现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导物质,向肌肉发送信号,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肌肉解剖知识点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和运动的功能。
了解肌肉的解剖知识点对于学习人体运动学和运动训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肌肉解剖知识点,包括肌肉组织结构、肌肉分类、肌肉功能和肌肉的生理特性等。
一、肌肉组织结构肌肉组织是由许多肌肉纤维组成的。
肌肉纤维是由肌原纤维融合而成的多核细胞。
肌原纤维通常是并列排列的,它们的细胞膜形成一层层的褶皱,称为横纹。
这些横纹纵向排列,形成肌纤维。
肌纤维包裹在一个由结缔组织构成的鞘内,形成肌束。
肌束则组合在一起形成肌肉。
二、肌肉分类人体内的肌肉可以根据其位置和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位置,肌肉可以分为胸肌、腹肌、肩肌、臀肌、大腿肌群、小腿肌群等。
根据功能,肌肉可以分为主动肌和辅助肌。
主动肌主要负责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的方向,而辅助肌则帮助主动肌完成运动。
三、肌肉功能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控制关节运动。
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身体的不同部位能够运动。
肌肉通过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腱来控制关节的运动。
不同的肌肉组合起来协同工作,使身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四、肌肉纤维类型人体内的肌肉纤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性肌纤维和快速肌纤维。
慢性肌纤维收缩速度较慢,但具有较大的氧化能力,能够持续产生力量,适用于长时间持续的运动,如长跑。
快速肌纤维收缩速度较快,但氧化能力较差,能够产生较大的力量,适用于短时间的爆发性运动,如短跑。
五、肌肉的生理特性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当神经系统接收到运动信号时,会通过神经传递到相应的肌肉纤维,引发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横截面积和收缩的速度。
通过适当的训练,肌肉可以增加横截面积和提高收缩速度,从而增强力量和爆发力。
六、肌肉的训练和保健肌肉的训练可以通过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来进行。
力量训练主要通过负重练习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有氧训练则通过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来提高肌肉的氧化能力和心肺功能。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也对肌肉的训练和保健至关重要。
肌肉组织分类肌肉组织是人体中一种特殊的组织类型,它具有收缩能力,可以产生力量和运动。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本文将对这三种类型的肌肉组织进行详细介绍。
1. 骨骼肌骨骼肌是最常见的一种肌肉组织,也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系统之一。
它通过与骨骼相连来实现力量和运动的产生。
骨骼肌通常由多束并行排列的纤维组成,每束纤维由许多称为肌原纤维的长条状单元构成。
1.1 结构每个肌原纤维都由许多并列排列的小结构单元称为肌节构成。
每个肌节包含一个叫做胞浆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的内部结构和一些线性排列的小结构单元称为线粒体。
1.2 功能骨骼肌通过收缩来产生力量和运动。
当我们想要进行某项动作时,大脑会向肌肉发送信号,刺激肌纤维收缩。
这种收缩是由肌原纤维的蛋白质结构改变引起的。
2. 平滑肌平滑肌是一种没有明显条纹的肌肉组织,其名称来自于其外观的光滑。
它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如胃、肠道、子宫等)和血管壁中。
2.1 结构平滑肌细胞呈长条状,没有明显的横纹。
每个平滑肌细胞中含有一个中央位于核区域的核和许多线粒体。
与骨骼肌不同,平滑肌细胞没有明确的结构单元。
2.2 功能平滑肌可以自发地收缩和放松,这是其与骨骼肌最大的区别之一。
它对内脏器官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帮助推动食物通过消化道或收缩子宫产生宫缩。
3. 心肌心肌是构成心脏壁的特殊类型的肌肉组织。
与骨骼肌和平滑肌不同,心肌具有自主收缩和传导信号的能力。
3.1 结构心肌细胞是一种分枝状的细胞,它们通过交叉连接形成心脏组织。
每个心肌细胞中含有一个中央位于核区域的核和许多线粒体。
与骨骼肌类似,心肌细胞中也含有胞浆质网。
3.2 功能心肌细胞具有自主收缩和传导信号的能力。
这使得心脏能够以协调的方式收缩,并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这种自主性是由心脏特有的传导系统产生的,它确保了正常的心律和节奏。
总结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是人体中三种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的分类与分布肌肉组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组织结构,它负责支撑身体、保持姿势稳定,并且在体内的运动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肌肉组织的分类与分布对于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一、肌肉组织的分类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肌肉组织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
1. 骨骼肌:骨骼肌是最常见的肌肉组织,它占据了人体总体肌肉质量的大部分。
骨骼肌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使骨骼的运动成为可能。
骨骼肌通常是条状的,由一束束肌纤维组成。
它们具有明显的纵横纤维排列,使得肌肉组织在收缩和伸展时产生有力的力量。
2. 平滑肌:平滑肌属于内脏肌肉,分布在人体的内脏器官中,如胃、肠道、血管等。
与骨骼肌不同,平滑肌没有明显的横纹,因此称为平滑肌。
平滑肌的收缩速度较慢,但可以持续收缩较长时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平滑肌的收缩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无需我们的主观意识。
3. 心肌: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它具有自主收缩和传导的能力。
心肌细胞之间通过连接蛋白形成交叉桥,使得心肌能够高效地收缩,并保证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与骨骼肌类似,心肌也具有横纹,但其细胞形状与骨骼肌细胞有所不同,呈分支状,形成心肌组织的网状结构。
二、肌肉组织的分布肌肉组织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有不同的分布特点。
1. 骨骼肌:骨骼肌分布在人体的肢体和躯干部位,如手臂、腿部、背部等。
它们通过与骨骼相连,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如走路、跑步、举重等。
骨骼肌的分布和大小与个体的性别、年龄、锻炼水平等有关,男性通常比女性拥有更多的骨骼肌。
2. 平滑肌:平滑肌广泛分布在人体的内脏器官中,如食道、胃、肠道、子宫等。
它们的收缩和松弛调节了内脏器官的功能和蠕动,维持了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3. 心肌:心肌组织仅分布在心脏中,具有高度的有序性。
心肌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维持了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总结起来,肌肉组织的分类与分布对于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分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类型,骨骼肌、心肌属横纹肌。
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属于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属于不随意肌。
在肾盂处仅有薄层螺旋形走向的平滑肌。
输尿管上2/3段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层,下1/3为内纵、中环、外环三层平滑肌层。
膀胱的肌层很厚,可分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
在尿道内口处,环行肌层增厚形成括约肌。
小肠的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构成。
二、排尿管道
肾产生的终尿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排尿管道排至体外。
排尿管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均由粘膜、肌层和外膜构成。
(一)肾盏和肾盂
肾盏的上皮与乳管上皮相移行,是由2~3层细胞组成的变移上皮。
上皮外面有少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
肾盂的变移上皮略厚,肌层已可分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
(二)输尿管
粘膜形成多条纵行皱襞,管腔呈星形(图15-15)。
变移上皮较厚,有4~5层细胞,扩张时可变为2~3层,固有层为结缔组织。
输尿管上2/3段的肌层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下1/3段肌层增厚。
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
输尿管斜穿膀胱壁,开口处粘膜折叠成瓣。
当膀胱充盈时,输尿管壁和瓣膜受压封闭,可防止尿液返流。
输尿管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周围结缔组织相移行。
图15-15 人输尿管 HE×100
(上海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供图)
(三)膀胱
膀胱粘膜形成许多皱襞,仅膀胱三角处的粘膜平滑。
膀胱充盈时,皱襞减少或消失。
粘膜上皮为变移上皮。
膀胱空虚时上皮厚约8~10细胞,表层细胞大,呈矩形;膀胱充盈时上皮变薄,仅3~4层细胞。
细胞也变扁。
电镜下,表层细胞游离面胞膜有内褶和囊泡,膀胱充盈时内褶可展开拉平。
细胞近游离面的胞质较为浓密,可防止膀胱内尿液的侵蚀。
固有层含较多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肌层厚,由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组成,各层肌纤维相互交错,
分界不清。
中层环行肌在尿道内口处增厚为括约肌。
外膜多为疏松结缔组织,仅膀胱顶部为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