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湾头玉器特色小镇PPP项目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5.99 MB
- 文档页数:66
PPP模式在江苏省特色小镇中的应用研究及案例分析刘逗逗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摘要:在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特色小镇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探索和实践。
特色小镇的建设存在周期长、投入多、成本高、参与方众多等特点,并且其在规划、运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性要求对于政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势必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支持。
本文以江苏省特色小镇PPP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镇PPP项目进行案例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特色小镇推进应用PPP融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PPP模式;特色小镇;江苏中图分类号:F283;F29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1-0489-02一、引言特色小镇是一项建设周期长、投入资本大、运营成本高的综合性经济发展模式,前期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来完善基础设施,而后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维护小镇的运营管理,这对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造成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传统的特色小镇在资金渠道、激励机制、运营效率、以及管理创新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管理创新、提高运营效率来改善特色小镇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于社会资本运行的重视,有关社会资本融资的政策不断完善,PPP模式在解决财政资金短缺问题上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PPP模式主要基于市场化运作,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也发挥着独特作用。
同时,PPP模式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新作用,深度挖掘特色小镇之“特”,促进特色小镇产业升级、空间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完善。
二、文献综述19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步由大城市发展向特色小镇转变。
结合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相关文献,发现学术界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特色小镇的产生原因和演变过程。
盛世豪、张伟明(2016)认为特色小镇是在区域产业转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核心在于建立产业生态系统[1]。
扬州旅游品牌宣传策划一:项目起源与策划背景:1:扬州简介: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
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
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历史上是一个戏曲之乡,著名的地方戏剧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音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
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近的繁盛于清代。
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
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
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
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
2:扬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有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
历史上的扬州数度繁华,自大禹治水后,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为古九州之一。
汉朝时吴王刘濞受封广陵,建立吴国,“即山铸钱”、“煮海为盐”,盐铁两大“官工业”迅速发展,扬州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发展高峰。
扬州的旅游产业如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近年来,扬州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扬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瘦西湖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让人领略到江南园林的精巧。
何园则融合了中式与西式建筑风格,独具韵味。
此外,扬州还有大明寺、古运河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促进了扬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方便游客的到来和出行,扬州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增加了高铁、公路的线路和班次,改善了市内的公共交通系统。
这不仅提高了游客的出行体验,也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加强了扬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扬州的住宿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从高档的星级酒店到经济型的连锁酒店,再到特色民宿,应有尽有。
这些住宿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酒店和民宿的建设、装修、运营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从管理人员到服务人员,从厨师到保洁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
同时,住宿业的繁荣也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如餐饮、购物、娱乐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旅游产业的兴旺也为扬州的餐饮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扬州美食闻名遐迩,如狮子头、扬州炒饭、文思豆腐等。
游客们来到扬州,必然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这使得扬州的餐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传统的老字号餐厅到新兴的网红餐厅,都生意兴隆。
餐饮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味蕾需求,也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许多餐厅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品质,与当地的农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采购本地的农产品,这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扬州的旅游商品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扬州的传统工艺品,如扬州剪纸、扬州漆器、扬州玉器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N O N G CU N F A ZHA N农村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邵伯旅游特色小镇为例摘要:旅游特色小镇要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载体,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实行差异化建设道路,避免同质化的建设风貌。
因此,需突出地域特色、旅游产业特色,强化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
关键词:旅游特色小镇;问题剖析;路径;对策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高永宏打造旅游风情小镇是全国旅游背景下的新生事物,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重振乡镇经济的重要举措,但要如何挖掘、整理、利用乡镇的旅游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各地均在摸索过程中。
一、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剖析(一)空心化危机旅游特色小镇是旅游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的社区功能。
在规划和建设中,必须立足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产业优势,使其互促共生、融合发展,将区域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特色小镇。
但在创建过程中出现三个普遍问题:一是有损历史文化原状,不够尊重历史史实,编造牵强附会的“伪故事”,编纂想当然的“伪历史”,兴建无中生有的“伪建筑”,对古建筑的修复未能做到修旧如旧;二是未有效护佑原生态,没有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人工痕迹较重,损坏了原汁原味风貌;三是搞大拆大建,好大喜功,一味追求时尚、追求新颖、追求高端,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导致原居住地百姓怨声四起,造成旅游特色小镇概念化、虚无化、空心化。
(二)特色化欠彰显顾名思义,旅游特色小镇应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以“泛旅游”产业模式统筹镇区和景区协同发展。
就扬州特色小镇建设而言,还有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文化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
扬州历史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繁多,比邻扬州城区及各县区的小镇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但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没有实现“旅游、历史、生态、文化、产业”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二是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
为了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扬州市制定了2024年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以下是该计划的概述。
1.基础设施建设(1)拓宽城市道路: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改善和拓宽扬州市内的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改善公共交通:投资5亿元用于新购置公共交通工具,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并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3)城市给排水系统升级:计划投资8亿元用于提升城市的给排水系统,确保市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排水的顺畅。
(4)市政公用建筑升级:投资3亿元用于改善城市中的市政公用建筑,提升市民的服务体验。
2.经济发展项目(1)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计划投资20亿元用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南京扬州经济带建设:投资30亿元用于推动南京扬州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两地的合作和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3)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开发和改善扬州市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农业现代化建设:投资5亿元用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1)水源保护区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用于建设水源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扬州市的水源,确保市民的饮水安全。
(2)生态修复和保护:投资3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品质。
(3)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计划投资8亿元用于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确保城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是扬州市2024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概述。
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投资,扬州市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并保护和修复环境。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扬州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扬州如何打造更富创意的旅游产品扬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然而,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扬州要想持续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就需要打造更富创意的旅游产品。
一、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内涵扬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如运河文化、园林文化、盐商文化等。
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
以运河文化为例,除了常规的运河游览线路,还可以打造运河文化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古代,亲身体验运河边的繁华市井生活;或者举办运河文化节,包括运河历史展览、传统船运技艺表演等。
对于园林文化,不能仅仅满足于让游客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要通过导游的深入讲解,让游客了解园林背后的设计理念、文化寓意。
同时,可以开展园林文化研习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园林的维护和修缮,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盐商文化也是扬州的一大特色。
可以打造盐商故居的深度游,让游客了解盐商的生活方式、商业智慧。
此外,还可以以盐商故事为蓝本,创作实景演出,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盐商文化的魅力。
二、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科技手段为旅游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扬州可以利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为游客创造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比如,在瘦西湖景区,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 扫描景点,获取该景点的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等虚拟信息,仿佛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另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游客的行为和偏好进行分析,实现旅游产品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定制。
比如,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和游览历史,为其推荐符合其需求的旅游线路和活动。
同时,发展智能导游系统,为游客提供实时的语音讲解、导航服务,提高游客的游览效率和舒适度。
三、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扬州还应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针对亲子游市场,可以打造亲子主题乐园,融入扬州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扬州木偶戏、扬州剪纸等,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扬州湾头玉器特色小镇道路设计倪乾尊; 朱斯宇【期刊名称】《《青海交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8页(P60-67)【作者】倪乾尊; 朱斯宇【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兰州730070;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正文语种】中文1 工程概况1.1 工程项目背景湾头玉器特色小镇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
南起建新路(西侧起始京杭大运河建新路,至迎宾路向北,到长安路往东,沿滨江路抵万福闸)、北至茱萸湾公园(含公园),东以壁虎河西岸为界至万福闸、西至京杭大运河东岸。
项目总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
湾头镇地处扬州市东部,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是体现湾头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的核心区域。
市区户籍总人口为232.47万人,全市常住人口 449.1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40%,现存大量传统建筑,完整的整体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景观和旅游价值。
扬州市和广陵区政府针对湾头古镇现状,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及规划的指示精神,顺应扬州市总体发展,坚持高标准加快建设“七河八岛”、“三河六岸”、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等原点地区生态中心的目标,拟实施扬州湾头玉器特色小镇项目,以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文化遗产价值、加快湾头古镇旅游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平稳增长。
1.2 道路现状及评价经过现场调查、图上比对和与相关部门沟通,本片区内现状道路有:茱萸湾路,茱萸湾支路,古玉路,长安路西,长安路东,运西路,福康路,建新路和迎宾路,共计8条道路;本片区外接现状道路有:茱萸湾路,京杭路,人民路,福康路,滨河路,壁虎大桥,万福闸桥,共计7条道路,人民路,京杭路,滨河路,茱萸湾路及茱萸湾支路为广陵新城建设,长安路西,长安路东,运西路,福康路,建新路和迎宾路为湾头镇建设。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现状道路一览表表1序号道路名称起讫点道路红线(米)路面类型断面形式1茱萸湾路万福路—长安路24沥青3.5+1.5+14.0+1.5+3.52茱萸湾支路长安路—茱萸湾公园16沥青2.5+1.5+8.0+1.5+2.53古玉路茱萸湾路—长安路5—8水泥/4长安路西京杭运河—茱萸湾路14水泥4.0+6.0+4.05长安路东茱萸湾路—迎宾路16沥青2.5+11.0+2.56长安路东迎宾路—福康路12沥青2.5+7.0+2.57运西路长安路—古玉路5—8沥青/8福康路长安路—万福路7水泥/9建新路茱萸湾路—福康路13水泥2.0+9.0+2.010迎宾路建新路—长安路18沥青2.0+14.0+2.011京杭路/36沥青3.0+3.5+1.5+14.0+1.5+3.5+3.012人民路/36沥青3.0+16.0+3.013滨河路/30沥青2 +3.5+2+15.0+2+3.5+214万福路/45沥青3+3.5+2+12+4+12+2+3.5+315壁虎大桥/6水泥0.5+5.0+0.516万福闸桥/10水泥1.5+7.0+1.51.3 沿线地形地貌、气象情况1.3.1 地形、地貌本区位于入江水道沿线的平原圩区,运河东路以北,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坡度较缓,北部接近茱萸湾公园老古运河处地面高程在7.0~7.5m(废黄河基面,下同),南部地面高程在6.0~6.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