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并购条款的案例分析广发收购中信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31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阐发〔一〕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如果说成本市场是一个由各家上市公司群雄逐鹿的战场的话,那收购与反收购、举牌与反举牌那么是这个战场长进行的最剧烈的战役。
早在几十年前,在恶意收购浪潮席卷中的美国华尔街精英们,在无数并购战役后便总结与缔造了多项并购策略进行博弈。
而如今的国内成本市场,上市公司在收购与反收购中又是采纳哪些方式争取公司的控制权,又运用了哪些策略?案例一 ST景谷〔云投集团VS中泰担保〕简介因为业绩不佳,ST景谷的原控股国有股股东景谷森达方案将其股权无偿划转给云投集团并由云投集团实施重组方案,二股东中泰担保认为此举会损害其大股东地位,因此先让自然人吴用〔先前未持有公司股份〕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并在几日之内与其签署一致步履协议,合并计算持有股份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获得控制权。
阐发本案中,为了防止云投集团通过受让划转股份取得控股股东资格,中泰担保通过与突击入股的公司股东签订一致步履协议而在股权划转审批完成前取得了公司的控股权,以此取得了日后重组谈判中更大的话语权。
在大股东股权优势不明显时,一致步履协议是短时间篡夺控制权的有力兵器。
案例二 ST九龙〔海航集团等VS李勤夫〕简介海航置业、上海大新华实业、海航集团三家企业〔以下简称“海航系〞〕向上海九龙山股份〔以下简称“九龙山〞〕原股东购置股份,合计占九龙山总股份的27.63%,并于2011年3月7日过户登记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随后原股东“平湖九龙山公司〞向海航系三家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以股权纠纷提起诉讼,申请冻结海航系所持九龙山股份〔此后由法院完成诉前保全手续〕,海航系随后提起反诉,向法院请求原股东“平湖九龙山〞支付违约金500万元,以及抵偿费2.3亿元人民币,法院对上述案件均做出判决。
2021年至2021年间海航系屡次向九龙山董事会提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均遭拒绝,遂于2012年12月5日公告由股东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罢免九龙山现任董事会并选举新一届董事会。
新沟通 心体验Wind 电话会议平台:针对中国金融行业特点,背靠及利用wind 资讯强大用户资源,并有专职人员全程引导协助,辅以Wind 云存储服务,为金融界高端用户提供全新一站式专业电话会议服务解决方案。
包含会议发布推广•会议召开•会议主持•会议记录 •会后宣传。
——中国金融数据及解决方案首席服务商会议名称:收购与反收购经典案例分析会议时间:2012年3月29日 10:00-11:00会议主办方: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议主讲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怀芳会议简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的演绎,企业之间的收购行为日益增多,同时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臵改革,全流通市场的到来,也给资本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与环境。
为了使您初步了解主流的收购类型与反收购手段,iWind 3C特为您邀请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怀芳博士在会议中进行分析收购实际案例分析,同时介绍国外反收购措施。
希望对您能有所启发。
会议内容:主持人:感谢大家收听本次的电话会议,我是会议助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的演绎,企业之间的收购行为日益增多,同时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臵改革,全流通市场的到来,也给资本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与环境。
为了让大家对主流的收购与反收购手段有初步的了解,本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怀芳博士为大家分析收购的实际案例,同时为大家介绍国外反收购的措施,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本次会议预计时间是1个小时,前面40分钟由王怀芳博士为我们分析收购案例、介绍国外反收购措施,后面20分钟大家可以向王怀芳博士提问,如果大家需要提问,请在我们宣布会议进入提问环节后按电话上的“*2”键开始提问。
下面我们的会议正式开始,有请王怀芳博士。
王怀芳: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进行交流。
我们花四五十分钟的时间交流一下收购与反收购的话题。
我们首先谈一下一个企业从发展的路径看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个是企业内部的扩张,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并购的方式。
企业反并购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份或资产来实现企业整合的行为。
并购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整合等。
然而,并购也存在着风险,尤其是在反并购的情况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企业反并购的案例。
某公司A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电子产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司A希望通过并购其他同行业的企业来实现规模扩大和资源整合。
于是,公司A选择了一家小型电子公司B作为并购对象。
公司A认为,通过并购公司B,可以快速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多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然而,并购之后的情况并不如公司A所愿。
首先,公司B的员工对并购持有异议,他们担心被公司A裁员或者改变原有的企业文化。
这导致了员工的不稳定因素,一些优秀的员工选择离职,对公司B的运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公司B的管理团队也并不顺利地融入到公司A的管理体系中,导致了管理混乱和效率下降。
最后,由于两家企业的产品线和市场定位并不完全契合,导致了销售和营收的下滑,甚至出现了产品库存积压的情况。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公司A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次并购的决策。
他们发现,并购前并没有对公司B的员工和管理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融合,也没有考虑到两家企业的文化差异和市场定位的不一致。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并购后的运营困难和业绩下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A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他们加大了对公司B 员工的沟通和融合力度,保证员工的稳定和团队的稳定。
其次,他们对公司B的管理团队进行了重新的培训和调整,确保管理层的稳定和运营的高效。
最后,他们重新审视了两家企业的产品线和市场定位,做出了调整和整合,以确保销售和营收的稳定和增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A终于解决了并购后的问题,实现了公司B的良好融合和业绩的提升。
通过这次反并购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首先,企业在进行并购前,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和管理团队的融合问题,保证员工和团队的稳定和高效;其次,企业需要对并购后的产品线和市场定位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整,确保销售和营收的稳定和增长;最后,企业需要在并购后进行持续的管理和调整,以确保并购的成功和价值的实现。
广发反收购中信之全攻略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以实现多元化经营和提升自身竞争力。
然而,这些企业的扩张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防止被其他企业收购或吞并。
在这个背景下,广发银行和中信银行成为了反收购战的代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反收购全攻略。
广发银行反收购战背景广发银行是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
近年来,广发银行不断受到其他企业的收购威胁。
据报道,2015年,中国平安保险曾计划收购广发银行51%的股权,但最终未能成功。
此后,中国恒大集团、复星国际等企业也传闻有意收购广发银行。
为了防止被其他企业收购,广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反收购措施。
广发银行反收购战策略股权结构调整为了提高自身的反收购能力,广发银行进行了股权结构调整。
该行通过引入新的股东和增加注册资本金等方式,实现了股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同时,该行还加强了对股东的审查和管理,防止恶意收购的发生。
制定公司章程广发银行还制定了一系列公司章程,以防止被其他企业收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毒丸计划”。
该计划规定,如果广发银行遭到了恶意收购,现有股东可以优先购买更多的股份,以增加收购方的成本。
公司章程还规定了其他一些反收购措施,例如限制收购方持有股份的时间和数量等。
加强管理团队的稳定性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广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例如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
这些措施可以防止恶意收购方通过更换管理团队来控制银行。
提高企业价值除了以上反收购措施之外,广发银行还积极提高自身企业价值,以增加对恶意收购方的吸引力。
该行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拓展业务领域等措施,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盈利能力提升。
广发银行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社会形象塑造,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中信银行反收购战背景与广发银行不同的是,中信银行一直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