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职吴晶晶《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34
9.1 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基本考核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打下基础,高考中,一般不单独命题,但要熟练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推论,能用它们证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为证明相关的综合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
2.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并能用公理和推论解决相关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准确的作图能力。
教学难点: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和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的概念,抓住其基本特征:无限延展性。
2、掌握平面的画法,初步学会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描述同一几何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公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的画法及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高中立体几何与初中平面几何的主要区别,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本块内容是一块新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鼓励学生要有学好立体几何的信心。
二.新授课:(一)学生自学课本第4页,总结知识点,教师点评:1.平面具有无限延展性(几何中的平面与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面有区别)。
2.平面的画法:一般画成平行四边形,平面是水平放置时,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横边是邻边的2倍,多个平面放置时,被遮住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教师画图举例说明)αβγ表示3.平面的表示方法:(1)用一个希腊字母,,(2)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3)有时写成“平面ABC,平面ABCD”等。
4.点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表示:强调画法、符号表示、语言叙述的准确性(举例说明)。
(二)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公理1:强调“点与线”,“线与面”位置关系的表示;公理1的符号表示;公理1的作用。
公理2:公理2的含义;公理2的符号表示;公理2的作用。
公理3:公理3的符号表示;公理3的作用。
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必修全一册的 3.1.2。
主要内容是平面的概念及三个基本性质,平面的基本性质虽然在高职考中一般以选择和填空题型为主,但是它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论证推理的逻辑依据。
是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观念的拓展,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顺应性的建构。
使学生的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
因此,掌握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中职幼师专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并学会应用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和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应用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主题式故事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唯物主义观念教育。
(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重点难点同样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
因为研究空间图形时,往往将有关点、线归结到一个平面内,再利用平面图形的性质解决。
所以要求学生对基本性质有较深刻的理解。
【难点】平面的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因为平面的基本性质既抽象又枯燥,而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想象和思维都较弱,所以掌握与运用三个平面的基本性质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法根据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尽量从直观入手,因此考虑通过创设既靠近生活,又体现数学本质,并且能从情感上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的有效情境(主题式故事情境)作为载体的启发式教法。
三、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多媒体将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动手与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进行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