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健康管理档案气虚质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
除了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成为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
本文将介绍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和治未病的意义。
中医体质辨识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对体质特征的分析和评估,判断一个人体质的健康状况和易患疾病的倾向。
中医体质辨识主要有九种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每个体质类型都有其特点和不足之处,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和养生。
首先是平和质,这是一个理想的体质状态。
平衡的阴阳,强健的体魄,免疫力强,抵抗力好,不易得病。
其次是气虚质,这是一种常见的体质类型。
气虚质的人体质较弱,易疲劳,抵抗力差,容易感到气短乏力。
接下来是阳虚质和阴虚质,这两种体质类型体现了阴阳的失衡状态。
阳虚质的人体质虚弱,手脚发凉,易感冒;阴虚质的人则常常觉得干燥热痒,容易上火。
再来是痰湿质和湿热质,这两种体质类型主要与体内湿气的滋生有关。
痰湿质的人身体容易胖,皮肤黯淡,消化功能不佳;湿热质的人则出现口苦口臭、大便干燥等湿热症状。
血瘀质是指体内有瘀血积聚的体质类型,容易出现瘀斑、淤血等症状。
气郁质是指体内有气郁的体质类型,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悲伤、失眠等。
最后是特禀质,这是一种过敏性体质,对某些特定物质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有助于提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和养生。
与西医的“治病”不同,中医注重的是“治未病”,即在未患病之前通过调整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患病的发生。
中医的养生方法包括调节饮食、运动锻炼、保持心态平和、中药调理等。
在饮食方面,对于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食物。
比如,阳虚质的人可以多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增加体内阳气;阴虚质的人可以选择滋阴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绿豆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的节制,不过度饮食,避免伤害脾胃。
运动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1.采集信息时要能够反映老年人平时的感受,避免采集老年人的即时感受。
2.采集信息时要避免主观引导老年人的选择。
3.记录表所列问题不能空项,须全部询问填写。
4.询问结果应在相应分值内划“√”,并将计算得分填写在相应空格内。
5.体质辨识:医务人员应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表(见附件2)进行辨识结果判定,偏颇体质为“是”、“倾向是”,平和体质为“是”、“基本是”,并在相应选项上划“√”。
6.中医药保健指导:请在所提供指导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
其他指导请注明。
体质判定标准表。
背景:2007年1月11日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思考和研究中医学的“治未病”的理念。
凸显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价值。
并认为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活力”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医学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中医“治未病”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
目前“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为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国家中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倡导“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的中医特色的KY3H健康服务模式。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KY3H治未病中心为了传播中医传统文化,先进的健康理念,为大众提供养生调理、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知识、方法和指导,成立了“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KY3H治未病中心国医大讲堂”。
指导思想:管理风险、培本固本、提高状态、祛病健人总体说来,“治未病”作为一个科学的指导理念,提出了不同于以前的思想:重点在于治病于未发之前,关注健康人群。
是以“防”为主的思想。
它的核心理念是“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体质为本,体制以“形神”为本,健康以保障模式为基础。
”它的目标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
总体结构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以健康文化为基础,健康管理为核心,健康保险为保障。
中医治未病以传统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融合现代技术,传承中华医学“治未病”精神,弘扬中国健康文化,创新具有经济补偿承诺和健康服务承诺的健康保险,探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范式和健康保险模式。
“KY3H”模式介绍:21世纪初,面对全球医疗危机,三重疾病谱,医学目的调整和模式转变的核心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学目的),实现个体化诊疗(新医学模式)。
2007年1月11日、12日由10名老中医,11位两院院士和19家专业机构,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向全球联合推出了:昆仑—炎黄“治未病”健康保险模式(KY3H)人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称为体质。
中医体质辨识——气虚质
气虚体质特征
(1)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2)肌肉松软不实。
(3)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4)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5)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饮食调理
(1)山药、黄芪都是补气的中药,可以将山药榨汁喝,或煎水喝。
(2)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穴位保健
1、选穴:关元、气海、足三里操作:灸法或者指揉法。
运动保健
1、运动宜柔缓,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锻炼方式,有利于养气,补气,改善体质。
不宜做大负
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或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2、现代运动项目中有氧代谢运动是气虚质的较佳选择,这种运动中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项目有:步行,慢跑,缓步登山、游泳,骑自行车,健康舞,韵律操等。
情志调养
1、起居勿过劳: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午间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2、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
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
3、精神养生,遇事不要考虑过多,学会感受直觉,多移情于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朋友交流。
尊敬的xx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泸州市中医医院的信任!根据您自填式问卷《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医生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经过量化评分及系统分析,判断您是(基本是、倾向是)质,并有质的倾向。
如不及时在医生科学、系统的指导下进行调养,时间一长预测您有一定的发病倾向,未来患等机率较高。
人的体质是可调可变的,辨清自己的体质,坚持朝着好的方向去调理,趋向平和体质,这不是一件难事。
为了全面提高您个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早期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个人健康风险和疾病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请您参照我们为您提供的健康调护进行调养,并不定期地进行中医体检,做到有的放矢,起到改善体质、养生保健的作用。
气虚质健康调护一、总体特征:元气不足,肢体容易疲乏、说话没劲、易出虚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二、体形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三、常见表现:同样的活动量,气虚质的人容易气喘吁吁;讲话声音低弱无力;容易出虚汗,经常感到肢体乏力。
四、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较胆小,不喜冒险。
五、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抗病能力较弱,病后康复缓慢。
六、对外界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七、饮食调养: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黑豆、白扁豆、鸡肉、兔肉、鹌鹑、胎盘、鸡蛋、鲢鱼、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山药、菜花、红萝卜、菇类、豆腐、土豆、洋葱、木耳、番茄、海带、油菜、白菜等,也可用大米、黑米、小米(或山药)、花生、糯米做成五谷饭食用。
平时少食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根据您的工作性质及体质指数,推荐您每天的摄入能量总量为2200千卡。
营养师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天的食谱配餐,您平时可参照此配餐进行自我调配:早餐(早上7:00—7:30分):八宝饭200g、山药茯苓包子2个、无糖牛奶150ml、鸡蛋1个温馨提示:牛奶可加热但不要煮沸,这样可使营养价值得到保留上午十点左右:苹果半个午餐(12:00—12:30分):红烧带鱼、豆腐干丝、炒菜花、番茄汤晚餐:(6:00—6:30分):芹菜牛肉丝(适量)、青椒炒香菇、素炒扁豆、胡萝卜汤7:00之前:一个香蕉,有利于清洁肠道八、生活起居:气虚质的成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有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
气虚质调养方案什么是气虚质?气虚质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指人体气血不足、气虚而表现出来的体质特征。
气虚质的人常见疲倦乏力、容易出汗、容易感到胸闷、气短等症状。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气虚质的倾向。
因此,针对气虚质的调养方案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体能、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调养方案1. 合理膳食饮食是气虚质调养的关键。
在饮食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C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多选择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类等。
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养分;•适当补充高钙食物,如奶制品和绿叶蔬菜,来维持骨骼健康;•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饱食,保持适量的饮食。
2. 调理情绪情绪的调理对于气虚质的人尤为重要。
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会加重气虚的症状,而放松心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机能。
以下是一些调理情绪的方法:•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多与朋友、家人进行交流,分享快乐和困扰;•寻找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加活动来释放压力。
3. 规律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气虚质的调养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提高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并增加机体对氧气的利用。
以下是一些适合气虚质人群的运动方式:•散步:每天适量的散步可以增加气血流通,帮助调节体内能量;•太极拳:太极拳轻柔的动作对于气虚质的人具有良好的调养作用;•瑜伽:瑜伽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力量,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游泳:游泳可以全身运动,增加气血流通,同时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4.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气虚质调养的常用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剂:•养血安神方:由当归、白芍、熟地等中药组成,有补血安神、调理气血的作用;•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组成,有益气健脾、补气养血的功效;•养心安神方:由黄精、夜交藤、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对于气虚质伴有失眠等症状的人适用。
中医体质调养——气虚质•气虚质概述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邪。
人群分布:多分布在西部、东北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
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容易气虚。
•饮食调养宜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食疗药膳推荐食疗方:参芪鸡肉汤材料:党参20克,黄芪30克,桂圆15克,大枣7-8枚(劈开),鸡肉200克,香菇200克,生姜、桂皮等调味料适量。
制作:1.将洗净泡好的鸡肉,倒入锅内,煮开,将鸡肉捞出;2.将鸡肉、香菇、党参、黄芪、桂圆、大枣等中药材、桂皮等调料一起放入养生煲内,倒入黄酒,加入水,没过鸡肉;先放到大火上煮开,再转入小火,慢炖,时间越长,肉质越烂,汤汁越浓。
3.在炖好前,根据个人情况,加入盐。
功效:健脾益气、补养气血。
•运动调养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强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起居调养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宜食后即睡。
•穴位保健选穴: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操作:1.点按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足三里穴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操作。
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每日两次,10天1个疗程。
2.艾灸法:雀啄灸法——点燃艾条后对准足三里,距离皮肤约2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隔日一次,10天为1疗程。
•茶饮保健黄芪补气茶材料:黄芪3g、麦冬3g。
——看看您属于那种体质平和质:平和质是指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体质特征为体型匀称健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治未病工作计划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在21世纪这个预防医学时代,人们开始关注沉寂已久的中医“治末病”这一思想。
特别是卫生部准备整合现有城市卫生资源,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时期,开展社区治未病工程将为社区医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我中心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契机,结合社区开展的“六位一体”服务,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中医特色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一、社区“治未病”工作原则1、“治未病”工作与“六位一体”服务相结合。
我中心作为金昌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的先行试点、示范单位,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其功能定位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理念。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将“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和“瘥后防治”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六位一体'”服务当中。
将服务对象分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等,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服务方案,充分发挥“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2、“治未病”工作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
我中心积极整合针灸、推拿、拔罐、按摩、熏蒸、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了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在中心发放社区慢性病简易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教资料,在社区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
通过上述各类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
3、“治未病”工作与健康信息建设相结合。
依托我中心现有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治未病”预防保健信息、中西医门诊就诊信息、疾病随访管理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打造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建立中医特色的、动态全程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奠定基础。
档案号:湘乡市中医院中医健康档案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姓名:联系方式:地址:建立日期:治未病中心--亚健康调理中心简介我院治未病中心是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湘潭地区首家)7家“治未病”试点医院之一。
“治未病”是以身心健康为中心,传统中医为主要手段进行亚健康调理和慢性疾病的治疗。
治未病中心为您提供中医体质辨识、西医健康检查、四季养生原则、膳食和睡眠指导、慢性病治疗指导等健康服务。
既有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又有现代医学常规体检,两者交融,优势互补。
治未病中心致力于提供量身定做且关怀备至的个体化服务。
根据您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不同开展最适宜的保健治疗方案。
采用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火罐,刮痧,刺血,推拿(小儿保健推拿),穴位敷贴,膏方,中药外敷,音乐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个性化调治。
治未病中心坚持面向大众,告诉您不生病,少生病的办法.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合理的收费为各界人士提供高水平的中医健康指导、医疗保健和养生服务,让您的生活更健康、更精彩。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手机号码:◆您当前的婚姻状况:(请选择以下1项,在()处打“√”)()未婚()已婚()丧偶◆您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嗜甘甜()偏嗜辛辣()偏嗜酸()偏嗜清淡()偏嗜寒凉()偏嗜油腻()偏嗜热食()()喜欢茶()喜欢咖啡◆您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晚睡晚起()早睡晚起()晚睡早起()不规律平均每天睡约小时;通常是晚上点睡◆生活工作:()忙碌紧张()过于安逸()一般平常◆体育锻炼:()经常运动()适当运动()缺乏运动◆吸烟:()不吸或者偶尔吸()经常吸()每天1包以上吸烟()年戒烟()年◆饮酒:()不饮酒()经常饮()每天饮酒饮酒年第二部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辨识评分结果:平和质分气虚质分痰湿质分阳虚质分阴虚质分湿热质分气郁质分血瘀质分痰湿质分体质判定:第三部分: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及结果第四部分:医生接诊记录详细症状和体征:舌像:脉像:体质类型:中医健康指导:(饮食、起居、穴位)中医健康干预处方:干预结果反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加强治未病健康档案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单位。
第三条治未病健康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治未病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 全面覆盖: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建立治未病健康档案,实现档案管理全覆盖。
3. 便民高效:简化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查询和利用效率,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4. 保护隐私:严格保护居民个人信息,确保档案安全。
第二章档案管理内容第四条治未病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信息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住址等基本信息。
2. 健康评估档案:包括体质辨识、中医辨证、健康风险因素评估等结果。
3. 生活方式档案: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等。
4. 治未病干预档案:包括中医养生保健、食疗药膳、运动处方、情志调理等干预措施。
5. 健康教育档案:包括健康教育内容、参与情况、效果评估等。
6. 随访记录档案: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随访结果等。
7. 其他相关档案:如体检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第三章档案管理流程第五条治未病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如下:1. 信息采集:通过健康评估、问诊、体检等方式,收集居民基本信息、健康评估结果、生活方式等数据。
2. 档案建立: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建立治未病健康档案,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档案审核:对建立完成的档案进行审核,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 档案归档:将审核通过的档案按照规定分类、编号、存放。
5. 档案查询:为居民提供档案查询服务,方便居民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干预措施。
6. 档案更新:根据随访结果、健康评估结果等,及时更新档案内容。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治未病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治未病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治未病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档案管理。
(二)统一管理原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三)安全保管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四)利用服务原则: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治未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治未病档案的收集范围:(一)治未病工作计划、方案、总结、报告等文件材料;(二)治未病项目、课题的研究资料;(三)治未病宣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记录;(四)治未病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五)其他与治未病工作相关的资料。
第五条治未病档案的收集要求:(一)及时收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二)准确记录,确保档案的真实性;(三)分类整理,确保档案的系统性和可检索性。
第六条治未病档案的整理要求:(一)按照档案类型和内容进行分类;(二)对档案进行编号,确保档案的连续性;(三)编制档案目录,方便查阅。
三、档案保管与保护第七条治未病档案的保管要求:(一)按照档案的保存期限和保管要求进行分类存放;(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档案受潮、受热、受光、受污染;(三)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确保档案安全。
第八条治未病档案的保护措施:(一)采用防虫、防霉、防鼠、防火、防盗等措施;(二)对易损、易褪色的档案进行复制或修复;(三)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
四、档案利用与开放第九条治未病档案的利用原则:(一)坚持依法利用,确保档案的保密性;(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治未病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第十条治未病档案的开放范围:(一)对已满30年且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档案,可向社会开放;(二)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档案,根据需要和规定,可部分开放或不予开放。
XXX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要服务对象“治未病”科的服务对象分为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以及育龄妇女、老年人等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共五类。
一、体质失调人群: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辨识结果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
二、亚健康人群: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机体或精神、心理上的不适感或表现,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或易感冒、胃肠功能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等;2.与年龄不相符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的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性生活质量下降等。
三、病前状态人群:病前状态是指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理化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
常见病前状态有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等。
四、慢性病稳定期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指已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疾病稳定期,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与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向愈的人群。
例如已确诊有各种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冠心病、胃慢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或急性病恢复期如中风后、心梗后等目前处于稳定期的人群;五、其他特殊期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孕期妇女、生育准备夫妇、老年人(延年益寿)、发育期少儿等有中医调养需要人群。
备注:体质偏颇人群可以和其他人群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服务对象;其他特殊期人群为正常健康人群的特殊生理阶段;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病稳定期人群为健康的某种状态,对健康的影响为:慢性病稳定期人群>病前状态人群亚健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