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安全》(桂小林版)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87
《物联网信息安全》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2040508课程名称:物联网信息安全学分:4 总学时:64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物联网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课程内容包括物联网安全特征、物联网安全体系、物联网数据安全、物联网隐私安全、物联网接入安全、物联网系统安全和物联网无线网络安全等内容。
2.课程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内涵、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目标是提升对物联网信息安全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知识目标学习扎实物联网工程基础知识与理论。
2.技能目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3.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兴趣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1. 物联网与信息安全(1)教学内容: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物联网的安全特征;物联网的安全需求;物联网信息安全。
(2)教学要求:了解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了解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了解物联网的安全特征,了解物联网的安全威胁,熟悉保障物联网安全的主要手段。
(3)重点与难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的安全特征;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的安全特征;物联网安全的主要手段。
2. 物联网的安全体系(1)教学内容:物联网的安全体系结构;物联网感知层安全;物联网网络层安全;物联网应用层安全。
(2)教学要求:了解物联网的层次结构及各层安全问题,掌握物联网的安全体系结构,掌握物联网的感知层安全技术,了解物联网的网络层安全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层安全技术,了解位置服务安全与隐私技术,了解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了解信息隐藏和版权保护技术,实践物联网信息安全案例。
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机工社第2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课程目标1:掌握物联网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物联网安全体系的重要性,能够在物联网系统设计时综合考虑工程经济、安全和隐私问题。
课程目标2:掌握密码学、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并能够在物联网信息系统中进行应用。
课程目标3:掌握RFID和二维码的安全隐私保护原理与方法,能够利用HASH、密码学理论、RFID安全机制与协议来实现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与保护。
课程目标4:掌握物联网信息安全中的系统安全方法和数据隐私保护机制,能够利用入侵检测、病毒查杀、k-匿名等技术保护物联网系统安全。
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关系
三、教学内容简介
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四、教学安排详表
五、实践环节
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六、课外学时分配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平时:30%,
实验:20%;
期末:50%
大纲制定者:桂XX
大纲审核者:XXX
最后修订时间:2020年12 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