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古希腊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古希腊建筑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
古希腊人崇尚完美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在他们的许多建筑中都体现了出来。
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据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
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
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
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
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
雅典卫城:女神雅典娜的城池雅典城得名于女神雅典娜,而卫城则是供奉雅典娜的地方,原为雅典奴隶主的城堡,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时期改建为宗教活动中心。
它位于雅典城中心偏南的一座小山顶的台地上,是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
独具匠心的卫城建筑卫城的建筑与地形结合紧密,极具匠心。
如果把卫城看作一个整体,那山岗本身就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筑群的结构以至多个局部的安排都与这基座自然的高低起伏相协调,构成完整的统一体。
它被认为是希腊民族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
卫城的古迹中,著名的有山门、帕提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女神庙。
如果设想卫城的平面图是一片树叶,那卫城的入口就是叶柄。
走进入口,迎面第一个建筑群就是山门。
它建于公元前437~前431年,由尼西克利斯设计。
这是一座大理石建筑,中间是宽大的门廊,两边是柱廊,通往卫城的圣道即由此开始。
门廊的两翼不对称,北翼过去曾是绘画陈列馆,南翼是敞廊。
古希腊建筑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
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人的遗产可以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希腊建筑所包含的形象模型。
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装饰物术语、雕塑以及风格,多多少少被全盘接受,或者断断续续被使用和废弃。
第二个方面就是希腊人对建筑的本质看法。
建筑形式总是让人被动地接受,而关于建筑的本质看法只能意会于心,而本能经常发现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地方。
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主要是和谐、单纯、庄重和布局清晰。
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就是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而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同时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其中古希腊建筑史上产生了帕提农神殿、宙斯祭坛(帕加马)这样的艺术经典之作。
古希腊建筑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它经久不衰。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
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材建造。
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型制是围廊式。
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抗拉,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
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
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
古希腊建筑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1.多立亚柱式:希腊多立亚柱式(Doric Order)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前叶.由来自巴尔干半岛的侵略者---多立安人建造.其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横跨在两柱头之间的为额枋式的石梁(接点在柱头中间),额枋上是装饰性的檐壁,它由"三槽板"与"嵌板"(指三槽板上下线脚之间的檐壁)组成。
古希腊建筑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
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
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属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
限于材料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4~5米,最大不过7~8米。
石柱以鼓状砌块垒叠而成,砌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子连接。
墙体也用石砌块垒成,砌块平整精细,砌缝严密,不用胶结材料。
虽然古希腊建筑形式变化较少,内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后世许多流派的建筑师,都从古希腊建筑中得到借鉴。
上图为雅典赫菲斯托斯神庙像是在雅典的帕德嫩神庙和赫菲斯托斯神庙,与在阿格里真托的赛利农特神庙群和圣所,都是为人所知留存的标准类型的希腊公共建筑物的例子。
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是矩形的,并且用石灰岩或是凝灰岩建造的。
这类的石材在希腊相当丰富,会先被切成大石块并且稍做修饰。
大理石在希腊是相当昂贵的建材:高品质的大理石必须从阿提卡的潘提里山或一些岛屿例如帕洛斯岛取得,而运送这些大石块并不容易。
大部分的大理石都用做雕塑装饰,不会用来建筑,除非是在古典时期的伟大建筑,像是帕德嫩神庙。
上图为帕德嫩神庙例如帕德嫩神庙神庙的矩形基底四面围绕的列柱称为围柱列(peristyle);而只有前后,两旁没有列柱的建筑称为两排柱式,像是雅典娜胜利女神殿; 有些建筑物前面突出的柱列称为前柱式;而有些从建筑物正面延伸到中庭的列柱称为门廊。
希腊人会在屋顶上木头横梁,并且铺上陶瓦,或者偶尔铺上大理石板。
他们知道石拱的原理但甚少使用,也没有将圆顶盖在他们的建筑物上;这些东西后来留给了罗马人使用。
低矮的山形屋顶会在建筑物的末端留下三角形的剖面,山形墙(pediment)通常会用雕塑装饰。
在屋顶与列柱楣梁间形成部份称为檐部。
过梁外露的部份提供的雕塑的空间叫做带饰(frieze)。
带饰的装饰由排档间饰和三槽线饰带构成。
没有任何古希腊建筑上的雕塑还完好如初,但是再现今许多仿造古希腊的建筑上还看的到这种装饰。
古代希腊的建筑古代希腊的建筑1、庙宇形制的演进:1)最初的庙宇只有一间圣堂,形制脱胎于爱琴文化时期氏族贵族府邸里的正室,只展示他们的正面———初期的庙宇,继续正式中已形成的宗教仪式,以狭端为正面,起初,另一端是半圆形。
使用陶瓦以后,屋顶两破起脊,平面以取正气的长方形为宜,并且两端构成了三角形的山墙,这些早期庙宇用木构架和土坯建造,为了保护墙面,常沿边搭一圈棚子遮雨,形成柱廊。
后来作为公共纪念物,占据建筑群的高处,向四面八方展现,这就引起以后的各种变化。
2)围柱廊的艺术作用:①它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的位置要求②它造成了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消除了封闭的墙面沉闷之惑③它使庙宇同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它的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时速的节庆活动。
3)小型庙宇只在前段或前后两端设柱廊,最小只有两根柱子,夹在正室侧墙突出的前端之间;更华丽、开朗的有“两进围廊式”(内外两圈柱子)和“假两进围廊式”(虽只有一圈柱子,但廊子深度相当于两圈)4)古希腊最大的神庙——萨摩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两进围廊式)2、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3、多立克柱式(Doric)———————————————爱奥尼柱式(Ionic)三柱子比例粗壮(柱高是柱径的4~6倍);柱子比例修长(柱高为柱径的9~10倍);开间较小(高约为柱高的1/3);开间较宽(2个柱底径);檐部有三拢板;檐部连续;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无柱础;有柱础;柱身收分、卷杀明显;柱身收分、卷杀不明显;极少有线脚,偶有之也是方线脚;多种复杂的曲面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台基是三层朴素台阶,中央高四角低,略有隆起;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薄浮雕,强调线条;沉重、粗苯,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秀美华丽,比较轻快,开间宽阔;具有男性气质特点,棱角分明,线条刚毅;具有女性气质特点;(除以上两种柱式外,还有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它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与爱奥尼式相同。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
1、庙宇形制的演进:
1)最初的庙宇只有一间圣堂,形制脱胎于爱琴文化时期氏族贵族府邸里的正室,只展示他们的正面———初期的庙宇,继续正式中已形成的宗教仪式,以狭端为正面,起初,另一端是半圆形。
使用陶瓦以后,屋顶两破起脊,平面以取正气的长方形为宜,并且两端构成了三角形的山墙,这些早期庙宇用木构架和土坯建造,为了保护墙面,常沿边搭一圈棚子遮雨,形成柱廊。
后来作为公共纪念物,占据建筑群的高处,向四面八方展现,这就引起以后的各种变化。
2)围柱廊的艺术作用:
①它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的位置要求
②它造成了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消除了封闭的墙面沉闷之惑
③它使庙宇同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它的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时速的节庆活动。
3)小型庙宇只在前段或前后两端设柱廊,最小只有两根柱子,夹在正室侧墙突出的前端之间;更华丽、开朗的有“两进围廊式”(内外两圈柱子)和“假两进围廊式”(虽只有一圈柱子,但廊子深度相当于两圈)
4)古希腊最大的神庙——萨摩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两进围廊式)
2、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3、多立克柱式(Doric)———————————————爱奥尼柱式(Ionic)三
柱子比例粗壮(柱高是柱径的4~6倍);柱子比例修长(柱高为柱径的9~10倍);
开间较小(高约为柱高的1/3);开间较宽(2个柱底径);檐部有三拢板;檐部连续;
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
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
无柱础;有柱础;
柱身收分、卷杀明显;柱身收分、卷杀不明显;
极少有线脚,偶有之也是方线脚;多种复杂的曲面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
台基是三层朴素台阶,中央高四角低,略有隆起;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
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薄浮雕,强调线条;
沉重、粗苯,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秀美华丽,比较轻快,开间宽阔;
具有男性气质特点,棱角分明,线条刚毅;具有女性气质特点;
(除以上两种柱式外,还有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它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与爱奥尼式相同。
)
4、雅典卫城:
1)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2)卫城山门特点:①既能围绕入口、大门的需要进行设计,又能表现大门的艺术特色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6根,中央开间较大,门的西半,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柱子,这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用爱奥尼柱子,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3)胜利神庙特点:①由于山门两侧不对称,由胜利神庙取得平衡②与山门略呈偏斜的相互位置,削弱自己独立性而加强对山门的依附性。
③爱奥尼柱式
4)帕提农神庙——卫城的主体建筑物,为长方形列柱围廊式
特点(如何突出它作为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地位):①位置:把它放在卫城最高处,距山门 80m左右,一进山门,有很好的观赏距离②体量: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③型制: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型制最隆重④装饰效果: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全用白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的装饰是金的,陇板间、山花和圣堂墙垣的外檐上满是雕刻⑤内部处理:内部分为两半,朝东的一半是圣堂,圣堂内部南、北、西三面都是列柱,是多立克式,为了使它们细些,尺度小些,以反衬神像高大和内部宽阔,这些列柱做成上下两
层,重叠起来,如用通高的柱子,柱径很粗,内部将拥挤不堪,且尺度过大,神像也受压制,朝西的一半是存放国家财物和档案的方厅,里面有4根柱子用爱奥尼式的。
5)山门和帕提农内部空间的柱式处理:
山门与帕提农西侧的方厅的处理办法:内部使用细长、柔和雅致的爱奥尼式
帕提农东侧的圣堂的处理办法:将柱做成上下两层,重叠起来(但不属于叠柱式,因为帕提农神庙东侧的圣堂的处理上下皆是多立克式的,而叠柱式的定义是下层用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纤细华丽的爱奥尼柱式)
6)伊瑞克提翁庙——古典盛期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伊瑞克提翁庙与帕提农神庙对比:①爱奥尼柱是与帕提农的独立克柱式在风格上的对比②不对称、复合的形体同帕提农的对称的、单纯的长方形对比③活泼轻巧对比帕提农的凝重端庄④装饰岁繁富但色彩淡雅,与帕提农的金碧辉煌形成对比⑤朝南的白大理石墙与朝北的帕提农的柱廊形成对比
7)主要建筑特点和成就:
特点:①以希腊半岛上盛产的大理石为建筑材料,高度发展了石梁柱结构
②建筑类型:除神庙外还创造了各种公共建筑类型
③建筑群体布局善于利用地形,布局形式自由
④建筑单体平面简单,风格成熟,里面大量采用视差校正法
⑤建筑装饰精美,雕刻艺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⑥成熟的古希腊柱式
成就:①圣地建筑群和庙宇型制的演进
②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③柱式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