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 格式:docx
- 大小:112.52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总结
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变化趋势,区域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从以下四方面可能更有效。
重在总论知识构建基本框架
区域地理复习应形成总论知识及基本框架,分清知识主流与分支,别把太多时间浪费在枝节末端。
总论知识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四大板块。
地理位置指半球、海陆、纬度位置;自然地理含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四要素及相互关系;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产业分布与区位、地域文化;人地关系指人地发展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今年高考第15题: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及意义;为什么阿根廷有优质草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为什么临海气候却十分干旱?就是考查分析地理位置能力,这几个为什么要回答全面必须建立总论知识的基本框架。
重在区域定位承载系统知识
区域复习中,承载怎样系统知识由该区域位置决定。
区域定位包括海陆、纬度定位,大洲、国家定位,重要山脉、河流定位,重要地理界线如降水量线、热量带定位。
其中纬度和海陆位置定位,其后隐含板块运动方式、气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等地理原理,并对人口、城市、产业区位、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通过区域定位考查学生地理分布、地理原理掌握和应用能力,如今年第21、22及23题,是近几年地理高。
高二地理: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在高二地理的学习中,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
区域地理涉及到对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分析和记忆。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一、构建知识框架首先,要对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框架。
可以从全球的大洲、大洋开始,逐步细化到各个国家和地区。
了解每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
例如,对于亚洲这个大洲,可以先记住它的大致轮廓和在地球上的位置。
然后,深入了解其内部的分区,如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
对于东亚,又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具体地理情况。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地理图像,便于后续的复习和记忆。
二、结合地图进行复习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工具。
在复习过程中,要多看图、读图、析图。
可以准备一本地理图册,里面包含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如气候图、地形图、水系图等。
当复习一个区域时,对照相应的地图,直观地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等。
比如,复习欧洲西部时,看着地图分析其海岸线曲折、平原广阔、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等特点。
同时,还可以通过填图练习来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记忆。
自己动手填写山脉、河流、城市等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这样能够更好地记住它们的位置和相关信息。
三、归纳总结区域特征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
比如,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且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其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气候干旱面积较大。
对于人文地理方面,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总结。
例如,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和服务业发达,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农业实现了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
高三地理复习方法高三地理复习方法1.类比思维法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2.联想思维法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
联想有“纵比”和&ldquo,高三;横比”两种发散形式。
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
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3.假设思维法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
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5.形象思维法这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
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
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
高考地理如何有效复习区域地理,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终极总结!速速收藏怎样有效地掌握区域地理知识,并将区域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原理相结合。
一、强化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区域地理知识都可以落实到两幅地图上,即中国区域图和世界区域图。
在复习的过程中,准备一些空白的世界和中国政区图,尤其是一些重点区域的地图,亲自把重要的知识点(山脉、河流、城市、矿产等)都填补到空白区域图上,这样可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复习世界地理时,要强化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大洲、大洋、地形区、气候区及主要国家。
如图一所示。
l. 主要经线穿过的地理事物(l)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2)东经30°经线: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
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莫斯科、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等。
(3)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中部。
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阿尔泰山、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4)东经120°经线: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大陆西侧。
附近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大兴安岭、北京、上海、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
(5)西经60°经线: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
附近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加勒比海、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南极半岛。
2. 主要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1)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
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
(2)北回归线: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等。
(3)北极圈: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4)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
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现在的地理,并不象过去的地理那么的简单了,对于现在的地理是难度加深的,容量变大,所以我们的学习方法也要随着改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地理学的特点,明确学习思路1.地理学科特点地理学科的特点表现为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图和图像图表,其突出的规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地理变化过程,地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质是批判性和战略性。
2.高考会考对地理考查要点地理高考和会考都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强调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思想,选材广泛,材料新颖,创设全新情境,体现公平,联系实际,解答现实问题,具有时代气息,关注热点问题,考查人文素养,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3.不同的地理内容,学习方法有不同的要求地理学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
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的分析方法。
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浅析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与策略一、概述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在不同地域间的空间分布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与联系。
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复习区域地理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二、复习方法1. 阅读阅读地理教科书是复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复习时要仔细阅读教材内容,掌握重点知识点,尤其是常考点。
阅读时可以用笔或荧光笔标记重点知识点和难点,有助于复习时加深印象,加快记忆效果。
2. 笔记笔记是复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整理知识点、加深记忆。
可以简洁明了地记录每个知识点要点,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看图练习看图练习是复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看地图、图表、地形图、气象图等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尝试解读这些图表,理解背后的含义,然后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复习材料中,并进行总结归纳。
4. 制作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协助理解、记忆区域地理的知识点,同时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把知识点构建成结构图,使复习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
5. 制作复习卡片复习卡片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
可以用卡片写下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考点等内容,每次进行分析或回忆时翻开卡片,进行固化、巩固和恢复的练习,以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复习策略1. 定时复习复习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不能间断地进行,更不能等到考试前才着手。
定时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巩固记忆,而不是等到忘记后再进行回忆。
复习频率要按照自己的记忆能力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周期。
2. 突出重点区域地理涵盖知识点非常广泛,要想知道每一个知识点都非常熟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因此,重点知识点的复习应该放在首位。
重点知识点是从考试历史上得出的,或教师所说的重点、难点可以作为参考。
3. 建立联想联想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
在进行复习时,可以通过对知识点进行联想,增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加深印象。
高三地理怎么开始复习,复习经验总结高三地理怎么开始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从三大板块开始地理三大板块即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的复习,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
高三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
同时,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区域地理自然成为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
因此,高三复习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逐渐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地理的复习,重点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自然地理是学科内容综合的重点,高考比较难的题主要是涉及这部分内容。
高三同学复习时注意不仅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过程,还要能够读懂各种地图。
人文地理的复习,重在运用。
人文地理的复习,通过一些具体的地理知识,高三同学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求学生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人文地理往往是跨学科综合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复习时要注意对资料(文字和数据资料)所承载的有效信息的提取、分析、归纳和综合,重点是学会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从而形成地理学习能力。
高三地理复习从关注社会热点开始以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命题是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
高三同学复习时应注重能力的训练,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的复习作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更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复习与相关的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并贯穿整个高三地理复习的始终。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联系具体的社会生活,是为地理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搭建一座桥梁,使自己养成有思考、关注社会的习惯,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高三地理复习从提高效率开始首先要走出六个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同学在地理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随时注意适度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学习的误区: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
2024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总策略2024年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总策略一、把握知识线索,掌握主干知识强化学科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
高三地理内容多,知识面广,这给复习带来一定难度,学习中首先要掌握知识线索,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主干知识,然后整合、充实具体的知识点,对本部分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与当前高考命题的趋势相适应。
为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重在理解;二是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以干带支,重在贯通;三是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重在智能训练。
二、明确学科重点,学会举一反三毫无疑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试的重点。
不回避重点,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有些考点的重现率很高,对这些考点,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复习,反复训练,做到系统掌握,熟练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地理图像,归纳总结规律地图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地理知识的考查核心是图表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
以最新资料为背景进行试题设计,一些既能表现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分布、规律与动态变化,又能进行“图与数的转化”的地理等值线图、坐标图、结构图、平面图组合等,已成为近年高考地理命题的主要形式。
重视地理图像的解读,凸现信息的获取和判断能力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
学习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典型图表类的专题训练,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图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读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应进一步分析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成因。
地理图像不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现象和分布,还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学科准确、完整、稳固的表象,树立牢固的地理空间概念,达到获取地理知识的目的。
高三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对于备考的同学来说把握答题技巧也是有所关心的,那么有关高中地理高考答题技巧有哪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三地理)大题答题技巧,盼望对您有所关心!高三地理大题答题技巧1、肯定要保持题量训练在最终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肯定要留意夯实基础学问,对考纲要求的学问点进行梳理、整合、运用,搭建起一个学问框架,形成地理思维、学问运用及学问迁移力量,并最终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技能和素养。
在最终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还要保持肯定题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
通过做题,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年高考真题的讨论,还可以熟识高考命题思路。
但需要留意的是,做题不能盲目,而应当有选择性地选择比较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并且结合课本对这些典型题目中的学问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加强自己对相关学问点的把握程度。
高考试题中所考的学问点,全都来源于课本和教材,考生肯定要对课本这个解决问题的“钥匙”赐予足够的重视。
2、提高和培育地理技能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起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育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第一,重视地理学问与技能的运用。
包括读图、绘图的力量培育,表格信息数据的处理力量,以及考试技能。
做到脑中有图、胸中有图。
考生肯定要多动手动笔,加强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力量的培育,只有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把握的学问得到巩固。
其次,要强调地理信息力量运用。
地理试卷中大部分题目都有图或表,要求考生能够从图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显形或隐形的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答问题。
要充分挖掘题干,在吃透题干供应的显性信息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题干中所蕴含的隐性信息,保证答题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
考生平常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热点问题中的海南元素。
比如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放射中心、昌江核电站、海南生态岛、东环铁路等内容,要有肯定程度的了解。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教学计划10篇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我校地理考试成绩的综合分析,为了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做好复习工作,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这学期一定要狠抓地理教材和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骨干知识的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
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热点问题要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和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和应用图表和文字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应强调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工作: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的内容和意义,认真研究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其教学不偏离高考要求。
注意每次考试的试题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试卷点评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把握“双基”,把握教学定位高三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侥幸猜题、留题,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立足“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形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质。
只有应对不断的变化,才能万无一失。
所以地理原理的教学要注意,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从边缘到边缘,不留死角;二是构建和完善学科骨干知识体系;三是对关键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应用。
3、加强地理图的学习空间性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征。
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没图没问题”。
从客观试题到主观试题,图表都是作为命题的信息。
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
所以平时复习时要以课本中的原图为基础,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在地图上填写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域;熟练使用和解释等高线图、示意图、景观图、自然要素、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图表等。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技巧目录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技巧高一应该怎样看待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难吗高一怎样学好地理怎样学习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习技巧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技巧一、讲究方法,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新问题。
如复习世界各分区地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设计自学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经济地理特(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较全面的复习;其次,思考三点:一是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位置关系。
二是本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业特点。
三是进行跨区专题比较。
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东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
通过这一复习过程,使考生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思路上,更为开阔;从认识上,更加宏观;从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学的要求。
二、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直接考查。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知识的学习。
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形成能力。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体应用。
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可以作如下设计:第一,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第二,在复习大洲、大洋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地形、气候区等。
在脑海中形成相对的位置关系。
如,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它们所处的地形、气候、洋流、航运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第三,在复习区域地理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
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电灯,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没有好的高一,必然没有好的高考;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沉着自信!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技巧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根底知识能力为主导,知识为根底是高考永恒的话题。
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根底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根底之上的综合。
如果根底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
一轮复习正是对根底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稳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技巧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
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技巧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开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
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技巧四:学会用标准的地理语言表述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丧失。
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标准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
课本是我们学习标准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地理复习建议地理复习建议第1篇一、培养兴趣。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
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才会积极思考。
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
因此学生必须想方设法培养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自己产生持久的兴趣。
课堂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课堂参与。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课堂是地理学习的主阵地。
其次,地理特点在“活”,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如果课后自学,不知重点、难点和课外常识等,必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
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
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
考试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经验交流省时高效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做题时涉及的区域多翻看地图)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1.高中地理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高三地理复习注意事项:一、及时总结答题方法、技巧和模式不少同学都会抱怨,说综合题难答,常常答不中要点,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掌握答题方法的体现,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答案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事实上,许多综合题的回答都是有模式可以借鉴的,在学习高中地理的原理时,我们常常会以其中一地区的情况作为案例,在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过程,事实上就是“建模”的过程;高考过程中,虽然不会考到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
如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析传统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应从“资源、能源、水源、市场、交通”五方面进行,在遇到分析鲁尔工业区、东北辽中南工业区等时,都应从这几点去考虑;而高技术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则应从科技、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让真正高素质的人才脱颖而出,新课标高考必将加强对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改变过分拘泥于课本的传统命题和答题方式,命题时会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让考生的思维不过多地受到限制,给考生留下一个相当大的答题和发挥空间。
在复习时,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区域有一山丘,请根据这一条件谈谈如何发展该地区的经济。
复习备考高考地理的方法策略复习备考高考地理的方法策略2023在高考的备考复习阶段,许多学生对地理的复习感到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开始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复习备考高考地理的方法策略,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的方法一、读图、析图法图是地理学习中的关键,地理复习中的图包括各种地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统计图表、系统联系图、综合景观图、原理示意图、地理模式图、地理漫画等等,在这里重点谈一下地图的分析方法。
地图是地理的第一语言,在某种意义上说,其重要性要胜过文字的描述。
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抓住了地图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应用,就抓住了地理复习的关键。
(一)养成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在复习中,凡是能够在图上找到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如: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规划、工业区布局等等),都应该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来掌握,并把相应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变记文字为记图,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的图形。
使记忆更牢固、更持久。
(二)掌握地图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研究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首先要分析这个地理事物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
如果是点状的地理事物,我们就着重从它的归属来分析,如一个工业城市是一个点状的地理事物,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分析它属于哪个国家、哪个大的工业区或工业带、哪些交通线的交汇处、哪个地形区、气候区、布局模式等等,从归属的角度来分析它;如果是线状的地理事物,我们侧重分析它做为边界的特征及意义,它具有界定地理事物的功能,如太行山是山西省、河北省两省的分界、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秦岭-淮河界线更是典型:温度带、干湿区、南北方、水旱地等等,还可以从延伸的角度来进行知识点间的联系,如:某铁路线上有哪几个特大城市、工业区、地形区、气候的干湿区等等;如果是面状的地理事物,主要从相邻或包含关系考查其相互关系。
这样,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层层分析、点点联系,就能迅速形成心中地图,巩固相应知识。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及对策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及对策【篇1】(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在新的高考形式下,高三地理怎么去教,学生怎么样去学?尤其是针对我们这样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怎样去教与学?怎样让学生少做无用功,提高学习效率,在未来高考中取得成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后将通过加强集体备课。
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解决问题也好,创新也好,都要以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知识的备考,只能是空想。
另外地理的知识点很多,没有头绪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的。
争对这个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在高三上学期基本完成一轮基础知识的基本梳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虑这些学生已有了知识,但是掌握的又不够牢固,为了避免“炒剩饭”,又要巩固基础知识,我们决定在复习中,以专题为主干,而又比专题复习要详细,这样进一步巩固知识,又避免重复复习。
(三)开拓创新,提高学生能力我们在回归课本,狠抓“三基”的同时,又不过分依赖复习资料,对资料中过时、过偏、过难的内容,进行大胆舍弃,同时在练习中补充一些有新意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组合,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引申,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四)培优补差,加强辅导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尖子生辅导,精心组织,学生学习得到一定提高。
对于后进生,我们一对一耐心地进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辅导,提高学习积极性,寻找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
(五)培养非智力因素关心学生,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复习时间安排第一阶段第一轮复习2月12日至3月31日区域地理第二阶段:4月1日至5月15日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专题二:地球运动专题三: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河流专题四:区位分析专题五: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三阶段:5月16日至5月30日地理高考题型解法与训练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综合题的解法与技巧第四阶段:5月31日至6月x日查漏补缺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及对策【篇2】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
般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
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
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
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着、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⑸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重要港口等)、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⑹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
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加强各区域间要素联系的分析
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也就是是我们常说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因此在分析各要素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般而言,自然地理要素是人文要素的基础,也就是说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口数量和分布、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交通分布等,可以以自然来推出人文。
而自然各要素中也有相对更重要的要素,也就说一个区域总体特征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关键特征。
例如:美国自然条件中,位置和地形是关键的。
因为地处中纬度,所以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海陆分布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使等温线大体沿海岸线平行:高山区等温线在地形(海拔高、气温低)的影响下向低纬突出:中东部在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下等温线与纬线基本平行;西部高山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进
入,使西北沿海降水由西向东减少,高山区山间宽谷也因为在背风一侧而降水相当稀少,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对大西洋水汽阻挡作用不明显,美国降水深受大西洋影响。
中部大平原对冬季风和夏季风都没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夏季风可以一直北上到达北冰洋沿岸,来自北冰洋沿岸也可以南下到墨西哥湾沿岸,使中东部广大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也使中东部农作物容易受寒潮影响。
又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关键特征的干旱,干旱的关键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而且降水自东向西减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他特征都与干旱相关。
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由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干旱缺水——多内流河、内流湖;干旱————工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工业、种植业相对落后,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口分布、农业生产、村庄、城市多呈点状(绿洲)和带状(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瓜果产量高、甜,棉花质量好(长绒棉)等
一个区域内的要素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学习时要学会简化,最好建立知识结构图或者叫思维发散图(自己要善于总结各区域的各要素特征,可以通过各种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总结)。
三、加强区域间比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较项目因具体要求有差异,多数还是比较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的多,与区域分析思路基本一致。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特征相似的地区:如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工业、交通等。
2、地理位置特征差异明显的地区:北纬40度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可以从地形、气候、洋流、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比较
3、地形、气候特征相似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北美、印度、南美等地的地形特征的异同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4、地形、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地区:如秦岭南北两侧可以从热量带、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特征、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比较
5、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一般从优势区位和不足两个方面来比较可以是相似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与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条件的比较;也可以是差异明显的区域,如我国珠江三角洲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条件比较等
四、区域开发
学习区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区域发展服务。
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位条件,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可以从区位条件入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五、典型区域知识要点(日本)
(一)自然地理
1、位置:太平洋西部的群岛国家
2、地形:山地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
3、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4、海洋性季风气候显着
5、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缺乏
6、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二)人文地理
1、人口稠密,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尤其是关东平原
2、科教发达、人力资源丰富
3、海运发达
4、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
5、工业发达,工业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5、东西结合的文化
6、经济依赖于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