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抒情散文意境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一层秋雨一层凉优秀抒情散文七篇层秋雨一层凉优秀抒情散文篇一秋风瑟瑟,细雨飘摇。
打湿了校园走廊上的栏杆,遮挡了奔跑行人的视线,地面一潭潭的积水反射着刺眼的月光。
雨点滴落,如同蜻蜓点水般荡漾起层层涟漪,月光破碎成点点星光。
夜,依然是朗朗的读书声。
灯光微弱,映衬在每一个莘莘学子的脸颊上,会发现鬓角下的一丝汗珠,闪烁着熠熠光辉!他们放声的朗读着,置身于智慧的光圈中,仿如形成了一个小世界,不断的吸取着知识养份。
当他们累了,会说说笑笑缓解一下,彼此互相鼓舞着。
我有些羡慕,羡慕他们的张狂、肆意,在高三紧张压抑的日子里痛并快乐着。
每当看到他们如此,我会有几分落寞。
曾经,我也是那里面的其中一员阿!然而,现在的我,堕落、颓丧,黑暗的光圈将我置身于夜的某一角落,我再也无法和他们融在一起了。
有时,我也会捧起智慧的书囊,去试着大声放读,但总是记得半生不熟,且很快就会忘记,或许是我不够用心吧!渐渐地我厌烦了,不再愿去拿起书,我退缩了,成了一名还未参战的逃兵了。
在同学们朗诵之余,我在某一角落默默地写下这篇文章,用文字来遮掩我内心的不安。
面对未来的人生,我将会何去何从呢?是碌碌无为,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这我无从知晓。
过去的辉煌已成往昔,梦想已被我亲手湮没。
茫茫然,沧海桑田,哪里会有我自身的一片天。
似水流年,青春易逝,我不得不去思索。
半笺残殇,拈一片花瓣,残留着待尽的芬芳;秋风细雨,拂一片落叶,承载着清晰的纹络;朦胧人生,似南柯一梦,挥霍着残逝的流年。
突然间想起了很久以前在书上看到的一段话: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是所经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暮年时,你回过头,慢慢地细数着人生的过往,你不会觉得惋惜与后悔,因为你曾经努力过,活出了价值,即使没有好的回报,但也是人生中最精彩,最值得回味的路程。
想到这里,我心里一瞬释然。
风儿轻轻掠过,有些微凉。
秋雨还在不断拍打着,但显然变得柔和了,朦胧的月光依旧是那样耀眼。
我拾起了久经没碰的书籍,轻轻地朗读着,正如我悄悄的归来!层秋雨一层凉优秀抒情散文篇2秋,深秋,远离喧嚣城市的深秋。
抒情散文抒情散文精选5篇导语: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分享的抒情散文=,欢迎大家阅读!抒情散文1漫步人生路,你会遇到许多缘,总有那么一种缘走入你的内心深处的心迹里。
总有一个遥远朦胧的地方,始终有一个朦胧梦牵动着我,飘逸在朦胧的思绪里挥洒不去。
这种缘让你感觉离你很近,想要伸出手去拥抱,但却离你很远。
时而朦胧,时而清晰。
有人说,朦朦胧胧的人生,是糊里糊涂的人生,也是消极的人生。
岂不知多数人口中的朦胧,是眼睛的朦胧,而不是心灵的朦胧。
朦胧只是看不清,却不是糊涂,如果真的是糊涂的人生,那便活得毫无意义了。
而朦胧带给人的却是一种境界,一种看尽世间一切美好的境界,因为朦胧,所以丑的也许也可以是美的。
烟雨是一种景象,无数双眼睛伴着华丽的外表看得烨烨生辉,可有谁洞悉这朦胧之后开阔的意境。
有时,我们所留恋的,其实只是一种情境,一种似梦似幻,亦真亦假的感觉。
可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总归是有了花儿开的浪漫,诗样的情怀。
那些灿若花儿般的时光,成了记忆里最纯最美的画卷,展开时,亦透露出或淡或浓的清香。
多么希望自己心静如水,而此时,竟是这样的容易感触。
难道心真的老了吗?许多时候,烟雨朦胧被看成是一种迷惑,一种怅惘。
其实,这是心境的限制。
就像前些天,我读余秋雨的散文,他写的《牡丹亭》那一节确实是深入到人物心境里了。
《牡丹亭》里杜丽娘去花园看了一园春色,即立刻与这园子里的一切产生了共鸣,让她感觉到她自己的生命与她眼前灿烂而又容易凋零的春华是那么相似。
对于生活乐趣,没有一种心境,是无法达到共鸣的。
就像,我从梧桐树下走过,可以听见梧桐洒脱奔放的的心跳,你却只享受到树下一片阴凉。
对于敏感的人,不是因为多情,而是因为多心。
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在乎别人强加的框架。
严冬走过,春天就要来临,可是灵魂依然独自逍遥。
静,可以享受到自由;动,可以感受到飞翔。
现代散⽂精选(通⽤6篇)现代散⽂精选(通⽤6篇) 在⽇常学习、⼯作和⽣活中,⼤家都经常看到散⽂的⾝影吧?散⽂的宗旨是⽂笔⼀定要优美,⽂章⼀定要流畅。
“形散⽽神不散”。
你知道写散⽂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编整理的现代散⽂精选,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现代散⽂篇1 偏僻遥远的⼭⾕、⾼数千尺的断崖,预⽰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
恶劣的⽣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时长得跟其他野草⼀模⼀样。
但⼀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中悄悄萌⽣: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
为此,它努⼒地吸收⽔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愿迈出的第⼀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对的更严酷的考验。
野百合是执着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
⾯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的⾏动默默抗争,独⾏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
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的凝聚。
野百合终于实现了⾃⼰的价值。
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成为⼈们的圣地之时,每⼀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朵百合的教导:全⼼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的存在。
⽂章通篇运⽤拟⼈的⼿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个充满灵性,⼤智⼤慧的野百合的形象。
百合⾕其实就是⼀个充满世事艰⾟的⼤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奋⽃的典型意义: ⼀个⼈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种⽅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在20世纪七⼋⼗年代的台湾⽂坛,林清⽞这个⼟⽣⼟长的作家,以其乡⼟⽓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帜的禅佛⽂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
林清⽞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
他说,⼩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点,与别⼈分享;⾟酸的少写⼀点,留着⾃⼰晚上回房间⾥哭就⾏了。
试论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解读了《边城》这部作品的艺术性。
一是作品本身具有的抒情意境的诗化特征;二是其诗境中蕴含的悲凉况味;三是在悲凉感怀下凸显的永恒的人性美。
通过层层体味挖掘其作品中最具价值的东西--人性美。
人性美是永恒的,沈从文先生描绘的这一美好品质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抒情意境悲凉人性美沈从文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京派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京派作家是以人道主义为根基,遵循“为人生”的创作思想的作家流派,他们由文化层面探讨人性、人生和国民性,艺术上熔写实、浪漫、记“梦”和象征于一体,多写自然景物、纯真爱情、童心及原始纯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就沈从文先生而言,其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重叙民间传奇和历史小说、都市讽刺和乡土抒情三部分,其中乡土小说又称湘西小说,是作者对边地山民人情美、人性爱的深情礼赞和讴歌。
中篇小说《边城》就是构筑湘西小说的柱石,也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
《边城》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湘川边境的小山城茶峒及其附近的乡村为背景,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和他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之间曲折的爱情悲剧故事。
《边城》共二十一节,每一节都充满了诗意,作者以舒缓的节奏、细腻的描画、清丽的语言,给予读者一种悠远质朴的美感。
一、一首具有抒情意境的诗《边城》因其全篇弥漫着悠然袅袅的诗意,而常被人称作“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刘西渭语)。
在沈从文先生的诗化小说长廊中,《边城》无疑是高居其王冠之上的宝石。
首先,作品中的人、事、物皆被镀了一层诗意的光辉。
在故事情节方面,是以翠翠和二老的爱情为诗情的载体,悠然道来二人故事中“爱”与“美”的特质。
翠翠本身就是美的,纯的。
“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养着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想不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1)沈从文先生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翠翠的纯美与柔和,翠翠像一件带有灵魂的美玉。
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精选34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精选34篇)抒情是指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抒情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抒情方式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
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篇1或是寒风料峭,或是身子每况愈下,时序渐近严冬,阵阵寒意从脚底直往上窜,我回家从门后取下了尘封已久的布鞋,掸掉蛛网,拍去灰尘,穿在脚上,顿觉舒适、温暖,股股暖流遍布全身。
穿上布鞋,一桩桩的往事涌上心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
人们的生计难以保障,著衣穿鞋更难以讲究,不能讲究。
华丽的衣裳,漂亮的鞋子是我们孩子梦中的奢望,我的母亲却能想方设法,把我们兄弟姐妹装扮得漂漂亮亮。
家中上有年迈的祖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虽然每天的劳作很辛苦,但是母亲总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
我每每在半夜梦中惊醒时,总看到母亲还在熟练敏捷地运针拉线,嘴里哼着小曲,没有一丝倦意。
母亲年轻的时候是方圆几个村落有名的针线活能手,年轻情侣赠送情物往往是布鞋、鞋垫,大多出自了母亲之手,寿酒上的礼物,也有我母亲的杰作。
那时一到天黑,母亲在忙完家务后,就在油灯下做针线活,乐此不疲。
我们几个村落有嫁女娶媳的人家,从十多里的地方,提着火把,赶到我家里求我母亲,不上两天就乐呵呵地拿走布鞋、鞋垫,在人家赞不绝口声中,母亲退下了人家的重礼。
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常常穿着精致漂亮的布鞋,惹来了不少孩子钦羡的目光,在那个年代,它是我们兄弟姐妹炫耀的资本,最高兴的事儿。
七十年代末,我在一所县级重点初中读书,离家有二十多里。
我们农家孩子不到寒冬,不会穿保暖的鞋,一星期就是解放鞋,而且是光脚。
一天下午,天气骤寒,阴沉的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来,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而且雪一直飘落不停。
抒情散文范文(精选20篇)抒情散文范文(精选20篇)抒情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抒情散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抒情散文篇1一年的时光转眼而逝,成为一种记忆,成为一种温馨,成为一种文字。
时光总是那样匆匆而去,不经意间记忆已经积下了厚厚的岁月,是欢乐是痛苦都是自己一点一点地走过,成为自己的一段段历史。
我只想平淡地走过人生的岁月,体验人生的风雨,体验人生的苦难,在体验中悄悄地走到人生的黄昏,坦然地面对落山的晚霞。
人的生命也许会消失,但是你的文字也许会永远为你活着,这就是你生命的延续。
拿起你手上的笔,无论你写什么,只要你能坚持,写到生命最后的时刻,文字会给你温暖和微笑,会给你灿烂的拥抱,会给你精神上的慰藉,会给你带来光彩。
文字会让你远离痛苦和人生的不幸,文字会带我们走到阳光的天空下,让我们的心安于温馨之中。
一本书,一杯香茗,坐于清香的花草间,心是那么得悠闲,心是那么得如意,心是那么得放松。
不再为凡间的奔波而成为各种各样的奴隶,为自己活着,为自己喜欢的人生活着,不再为了别人的眼神而活着,做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然之人。
慢慢地去享受生活,慢慢地去品味生活,而不是围着凡庸的生活消耗生命。
好多人都说网络是虚拟的,那现实生活中都是真实的吗?也不见得。
现实生活有虚假和真实,网络中也是虚假和真实。
若我们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去对待朋友,不是一样可以换来一颗美好的心吗?虽然在网络上彼此没有见过面,但是心是相通的,友情是相通的。
当然网络中也不健康的人和事,生活中也同样有的。
我总觉得网络里还是好人多于坏人,美好的多于丑陋的。
让我们怀着一颗阳光一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朋友,我想再丑陋的人也会在阳光下变得美好起来。
我虽然有个圈子,但是若没有朋友的无私奉献,这个圈子就没法生存下去。
在这里我真的要谢谢圈子里的管理员们,圈子有你们才会更加光彩照人,有你们圈子才会更加阳光明媚。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800字写景抒情散文选材丰富,情感细腻,意境优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进行教学,便能很好体现此类散文情景交融、神形统一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写景抒情散文800字,供大家欣赏。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800字篇一:爱上西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段词似乎有些悲伤,却勾勒出一种美好的意境,若真有一位佳人在水一方,何尝不是一幅美景?没想到我真的邂逅了一位绝世佳人。
自古以来,多文人墨客至此,留千古佳篇众多。
她的名字,华夏无人不知,曾如此憧憬于至此一游,领会如仙境般之西湖,饱览如诗如画之美景。
她无论远观还是近观都美得无可挑剔。
初次在远处望见她,就觉得她美得不可方物。
杨柳的枝条条已垂到水面,宛如一位少女清洗着她的头发。
她犹抱琵琶半遮面般,让杨柳掩盖住湖水的一部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吐露了这位佳人的娇羞。
渐渐走近,才发现湖上的朵朵荷花,点缀着湖面,正是佳人最合适的装饰。
花生的硕大,她们的颜色全是明艳的粉,未经任何修剪,优雅地立在湖面,荷叶是沁人心脾的翠绿,轻轻地托着荷花,不忍心让她受伤,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写出了这番美景。
荷花下的鲤鱼,游来游去,好像是在捉迷藏呢!这何尝不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呢?走到湖边,我终于与她近距离的接触,湖面上,阳光洒下点点光斑,微风乍起,湖水伴着清风泛起涟漪,整个湖似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巨大的绿宝石,她静的迷人,令人不舍得打扰她。
我倚在柳树旁,闭上眼睛,静静的想着,待到冬天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呢?青翠的绿树大概都被成片火红的梅花取代了吧,冬日时的西湖便被热情的红梅团团簇拥,这样,即使在寒冷,她也不会寂寞了。
想着想着,突然下雨了,西湖还真像个小孩子,一到盛夏就哭个不停。
连天的雨衬托了西湖的气质,再配上许仙,白娘子的断桥相会,薄薄细雨好似为西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她增添了几分凄楚动人。
小巷深深抒情散文(通用9篇)小巷深深抒情散文篇1午夜梦回,看见明月满窗,童年时那条深深的小巷便乘了夏夜的月色翩然而来。
小时候,我家住在小巷深处一所古旧的青砖老房里,狭窄的小巷曾经受过风雨的洗礼,斑驳的墙壁镌刻着小巷中几辈人的生活。
我不知道小巷深深深几许,但关于小巷的记忆多和夏天有关,在其他的季节里,小巷也只是道路而已,特别是冬天,小巷里的风特别大,总想快点穿过小巷回家或者跑到街上。
“悠长寂寥的雨巷、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属于江南才子的惆怅,小巷在我的记忆里多的是欢乐。
炎炎酷暑,倦蝉噪鸣,倦了的人们会在小巷中享受梧桐树洒下的一地阴凉,大人们摇着蒲扇谈天说地,孩子们也聚在小巷里玩。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真正的玩具,但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一个小孩儿发现了一只触角长长的天牛,立刻呼朋引伴来观看,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出来了,趴在地上用各种手段逗引那只其实并没多少乐趣的天牛,能消磨掉一个冗长的中午。
小虫子可以成为天然的玩具,我们还能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比如用杏核做哨儿,把杏核的两面磨出小洞,然后用针仔细地把里面的杏仁挖出来,一呼一吸间就会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响声。
我们寻找饱满好看的杏核,然后在小巷的青砖墙上磨,其实那是很需要耐心的,小巷的墙壁上也因此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
晚上,大人们乘凉的阵地都转移到了大街上,孩子们也跑到大街上闹,有的时候我会被大人差回家拿个蒲扇马扎之类的东西,也有的时候大人回家了,玩疯了的我却不跟着回去。
独自走那条小巷的时候它就变得特别长,斑驳的树影在两边的墙壁上摇动,变幻成故事中鬼怪的模样,吓得我心咚咚直跳。
第二天,在阳光下再看那小巷,还是那样的墙壁,那样的树影,真的没什么好怕的,可到了晚上独自走过时却依然还是害怕。
夏天,在小巷残旧的墙上会长出一些浓绿而湿润的青苔,细小而密集,毛茸茸的样子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却很强,只需要一点湿润就能蔓延成片,并且有着丝绸一般光滑的质感,用手一触摸,一股凉意沁入心底,非常的纯粹自然!那时候,在我的眼里青苔就是青苔,与心事无关,长大后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等到墙上长满了青苔!”等待是如此的淡定却又多么沧桑啊!在青苔滋长的时光里,我也经历了太多的轮回和忧伤。
抒情散文(20篇)抒情散文第1篇:岁月指尖上的舞蹈年华恰如那指尖沙,越抓流逝的越快。
风华是一指流沙,青春是一段年华,眼看着流逝了,却无可奈何。
当落花化成泥,一切都那么平静。
不羁的青春也随着化为一场梦,随风万里,踏遍红尘,但流年似水无痕,席卷了一切。
若把岁月看作一无可攀比的巨人,那些青春便是岁月指尖上华美的舞蹈。
不期的相遇,我们走进了那陌生的学校。
那陌生的花坛,陌生的教学楼,一切陌生的事物牵引原本平静的心走向了世俗。
教室近在咫尺,我却原地未动,直至那一身影牵我走进初中生活。
思绪渐渐弥漫了整教室,我努力去寻找以往的痕迹,却看到了初一那些共欢乐,共度岁月的陌生却又熟悉的面庞。
慢慢地,也看见了操场上玩耍的情景。
直到那一抹斜阳凝成镜子。
渐渐懂得,这可是是一指黄沙,终究会模糊风景。
阡陌红尘,再也温暖不了我的心,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游荡在遥远的天边。
仅有寂寞歌声回荡天空。
那岁月中深深浅浅的痕迹,铭记了生活。
进入初二,心也无法平静了,幸福的感觉席卷了我,游荡于虚空。
那火热的身影,那充满笑容的脸庞,那不羁的朋友,甚至被掀翻的教师,处处溢满了幸福。
想起那时每一天玩耍的身影,想起操场上狂奔的感觉,想起那三尺讲台上教书的身影,我的心已经哭了。
尘烟茫茫,心痕累累,匆忙的岁月带走了初二,那些人,那些事已经凝结在我心头,任凭岁月来去,风化不了。
繁花褪尽,时过境迁,还有什么放不下?昨日灿烂的烟花,铭记初三的岁月,忘不了的学业,忘不了的梦想,忘不了的拼搏,一切都已成回忆。
每一天,无处不见拼搏的身影,初三本该是枯燥无味的,是同学和教师用活力熔化了一切,用奋斗战胜了一切。
用真情淡看花开花落,想起了初三的同学,想到那些敬爱的教师,心也不再那么痛,而如昔日的春天,姹紫嫣红。
一路走来,我们印刻了一路时光,我们哭过,我们笑过﹔我们颓废过,我们也奋斗过。
很多时候,回想起这些,心中也不免产生一丝惋惜。
花落满地,月落满地,这一切如花美丽,但却似水流年。
抒情的散文朗诵抒情的散文朗诵(精选1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
“形散而神不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抒情的散文朗诵,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抒情的散文朗诵篇1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可见人们对名的重视程度。
但是好名的前提是好人,这样才名符其实。
那么好人的标准是什么呢?当然是品质。
然而人的表现千差万别,品质要如何来衡量?要说品质,还得从本源说起,因为“人”是生命进化的阶段性产物。
人所表现的,必然是本源存在的,否则就不能表现出来。
现实中,不同人、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心性品质不同。
总的来看,可分为2大种类。
一类是:光明、坦荡、正义、善良、积极、进取、勇敢、担当等,统称为“善”;另一类是:阴险、狡诈、残忍、邪恶、消极、逃避、虚伪、懦弱等,统称为“恶”。
所以人的品质,可简单划分为:善与恶。
二者共存共在,此消彼长。
良好品性表现出来,就是良性循环,生命就进化升华;相反就是恶性循环,生命就退化堕落。
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做到趋吉避凶,把握命运。
好人是把心性之中善良美好的品性表现出来。
比如:乐于助人、光明磊落、敢于坚持正义、为人诚实正直、敢做敢当、平等待人、认真严谨等等。
人生短暂,只有把善良美好的品性表现出来,生命才能进化升华。
可有人说:“好人吃亏”;“好人没好报”等。
事实果真如此吗?抒情的散文朗诵篇2已经记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了。
总觉得身边有一张无形的脸,被什么东西稀释的越加干薄,也越加消瘦,有突出的颌骨,也有干枯的皮肤。
总觉得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有一张白纸,被什么东西给涂的七荤八素,等干了,褪色发黄了,就扔了。
也总觉得脚下无时无刻都有一张斑驳的叶子,被什么东西踩碎了,被虫蛀了几个窟窿,掉地上,就散了。
记不清了!是真的记不清了!“那东西”太难找了!也太单调了!那东西,就像是——像是——是一棵砍断了的老树!在粗糙的切面上,荡漾开的一圈圈年轮……那张脸,其实是看得到。
抒情散文范文(精选26篇)抒情散文篇1岁月悠悠,人生如梦。
浮浮沉沉的生活,与光阴踯躅,品味沧桑。
从不曾停驻灯红酒绿的繁华喧烨;也不曾感受风花雪月的昨夜东风;不经意的点击,偶然的涉入网络,竟然寻回了久违的创作激情。
进而乐此不疲的在这条路上探索、挖掘,甚至付出所有。
欣赏路过的一些优美风景,也邂逅了最美的景致。
心就在这最美的景致中起起伏伏,于是,眼里的每一花每一叶都成就了我最真的泼墨与写意!梦想也在这一刻延伸飞跃。
我曾自诩是一棵不起眼的兰草,孤独地绽放旷谷。
与风携手,与空旷对侍,承受着沧桑的洗礼,却得不到日月的精华。
也曾慨叹,何日能走出旷谷,花香四溢。
当介入了文字,也悟透了许多,就没有了诸多的感叹与自怜了。
若心中有山水,何处不风景呢?腹有诗书,何处都能绽放诗情。
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拥有一颗奋进的心,就会给人生留下潇洒的足印,给生命留一段精彩的片段,墨书流年,歌唱美好,让风华更艳。
自从踏入文坛,与众多文友相逢的时光里,一直有太多的感动伴随,每一路每一程的真挚的友情一直在我的红尘中绵延。
有流年的沧桑,更有相濡以沫的美好。
有温暖的日子心若莲花,禅意诗情,则步步欣然,处处灵感,灵魂陶醉在诗情画意中。
在灵动的文字海洋,用真心写意美好生活,用真情镌刻生命的精彩,一路花香,惬意满满芬芳。
在一次偶然的娱乐中,又激发了我写歌词的欲望。
几经打磨,在作词的路途上努力进取,写意委婉的人生,讴歌身边的故事;执笔文坛,轻歌月下。
素指敲出婉约歌词,长袖舞动飘飘画境。
裁一帛光阴,与日月共舞。
给生命留白,吟诗纵歌,一路优雅。
笃信自己的路一直是正确的。
所以更是钟情用文字丈量流年,迎着翰墨飘香的方向,在未知的途旅跋涉,虽几经挫折,终于寻觅到了我倾慕已久的心灵芳园,每每寂寞阑珊的夜晚,将心事都诉予他听。
在温婉的烛火里,一个人无需推杯换盏,心事借着素笔毫无顾忌的肆意流淌。
网络与键盘的互动,将不愿吐露的心底秘语书写发送,待到午夜梦回之际,亦会回味那兰笺素笔的温馨。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的论文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的论文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的论文境界、意境、意象都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
(一) 境界一词出现于文论中大约在南宋时期。
李涂《文章精义》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
《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文字;灵均《九歌》之类,是鬼境界文字;子瞻《大悲阁记》之类,是佛境界文字;《上清宫辞》之类,是仙境界文字。
”叶燮《原诗》说,杜甫诗“《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
”)这都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
境界可在文学之外,或指地域疆界,如东汉班昭《东征赋》说,“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
”在佛教经籍中也有境界一词,大致是指精神心智的活动范围或向往区域。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说,“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
”北魏菩提留支译《入楞伽经》说,“妄觉非境界”宋僧道原《景德传灯录》说,“问:若为得证法身,师曰:越卢之境界。
”一般言谈中,境界也有佛教这种用法。
唐代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对诗之境作了重要的划分,并认为境与象有关,故有“境象”之说。
“情境”“意境”,实为情之境、意之境,即反映到诗中的情感状态。
“境”并非景色外物,故此有“令境生”之说。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说,可以理解为,物境偏于形似,情境偏于表情,意境偏于意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境界的论述,首先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
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不局限于词,他明确说,“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作者,可无大误也。
”“沧浪之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秋天的怀念抒情散文【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天的怀念抒情散文【优秀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经典抒情散文欣赏:静好岁月,岁月静好最好的抒情诗,想想济慈和雪莱的诗,就像是一次次的顿悟,让我们醍醐灌顶,如梦方醒。
下面是有经典抒情散文欣赏,欢迎参阅。
经典抒情散文欣赏:静好岁月,岁月静好不管现世是否安稳,心,该有这么一块净地,世间繁华,人间名利,皆为浮云。
持一颗淡素清心,默默辛勤,耕耘出一片静好岁月,岁月亦静好!静,心之本真。
人生事事,皆为欲所使,为欲所生,一切事情的发生,皆是欲望之果,食得甘甜也好,偿得涩苦也罢,心,总是要回归于平静,静心自审,所做一切,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多少。
未必人人都事过境迁之后,才会去深思这个问题。
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昼去夜来,夜深便人静,人静则心静,心静则意乱。
心既已静,为何又会意乱,看似有些矛盾,实则不然。
所谓心意心意,心意本相通,却又各有所性。
心为思之根,意为思之行,当心有了欲忘,思想便活跃开来,心间种种,即是意所为。
欲望可以在刹那间便生出,随之而来的,便是意念在周旋于心。
心静非意静,心静意不静,便开始乱了。
所以,夜深人静,虽说静,却是最恼人的。
疲惫于一天的奔波,总想着,终于可以,安静地躺在床上,让人歇一歇,让心静一静,殊不知,所谓静,却是乱。
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叹感叹,时光匆匆而过,来无声,去无声,只任黑白两色,全然诠释着。
或者莫名其妙地,开始想念过去,回忆曾经,亦或者想念有关于过去的某个人,又或者某件事。
是的,只是莫名奇妙地想念而已,而往往这个时候的我们,却常常在模模糊糊中醉得浑然不知,待清醒过来,亦或泪流满面,亦或满脸麻木,亦或无奈一笑,亦或孤独缠身。
大抵最终,也只剩失落与寡欢了!是人皆有心,有心便有情。
世间万物,皆为有情之物,而淡,则是情的本真。
四季会轮转,生死有轮回,情也是有律可寻的。
世间千般爱,没有哪一份能热烈到天长地久,能守到天长地久的,都是在平淡和平凡中,不忘初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一起闲散着琐碎的光阴,无需动人的言语,只需相濡以沫地陪伴,便好。
经典抒情散文假如我们未曾相遇假如我们未曾相遇,岸的这边是我,岸的那边是你,凭高远眺也不见对方的影,看见了也是陌生,甚至擦肩而过,你是你,我还是我,只因无缘,只因眼中眉间那个人还没有出现,只因冥冥中的赏花人还在岸的那边痴痴的等,忘08月03日一祭残红——泪眼红楼今日无事,闲暇来读几卷书,又读红楼,感触颇深,故写下祭黛玉这残红的小文。
那一滴伊人遗泪,情牵三生烦恼线。
——题记泪低垂,湿锦被晓来梦碎演一曲枉凝眉惹万人迷醉几07月22日《四季分明的东北》七星叟淅淅夜雨再添春旭日朝朝童童新褪尽残花青果拓葱葱郁郁绿荫荫山枫飒飒黄金稻玉树琼瑶冻地深暖热霜寒年更替天裁四季巧均分05月06日21487如果我在野狼魂遇见你2023年1月25日星期一野狼魂(东莞)晴如果,我在野狼魂遇见你;请放心,我不会打你。
因为,很可能,我打不过你!就算,我打得过你;万一,你去派01月26日风华褪尽,一指流砂有人说,风华是一指流砂,而苍老是一段年华。
风华褪去,遗留下的只是万点邪魅的腥红,妖冶,美丽。
我从未相信,历经过撕心裂肺的痛,便会牵得天荒地老的伤感。
风华褪尽,一指流砂,落拓的是繁华哀伤的悲,遗落千年,11月15日夜空下,遮掩的世界花园我望着匆匆而来的夜空,像凤凰一样拥抱模糊不清的世界轮廓。
永不息灭的风涛,在疯狂复制飓风的力量,起伏颠簸的舞影,凝视着我重见的山河。
一轮明月从乌黑的云边缘升起,倾向田野。
月亮的光芒,飞散的银色,傲慢中带09月06日因为等待,所以停留站在那条窄窄的雨巷这头,不为遇见,只为拾捡回忆。
古道石桥,青砖黛瓦,那条掩上经纬的路径,能够让任何人迷失方向。
假若花香不深,烟雨不浓,又有谁会无故的来到这里?天色昏黄、星辰暗显,身边的一切竟宛如梦中景08月05日都说父爱如山十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夏天农村正忙着收小麦和插秧布谷鸟在头顶上盘旋父亲忽然就得了恶病/所有的亲人和朋友都只有一个信念不管花多少代价因为这个生命还很年轻{06月13日雪落梅间,暗香来家乡的气候四季分明,每当冬的梵音传来,我最期盼的就是每一场雪落,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颗心也随着雪的旋律起舞。
试论现代抒情散文的意境【摘要】散文因其文体自由,篇幅适当,意境优美而最适宜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巧用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不同创作技巧构成了散文意境美。
不同散文作家的风格体现了多种多样的散文意境美。
【关键词】意境普遍性美学意义构成创造风格中国古典文学常主张借外物或铺陈一种气氛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或反衬主观情绪,这就涉及到如何表达和表现这种主观情绪的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我认为是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提法最早源于佛教经典,指一种“超然的妙语之象,心神圆通之境”。
而后来拓展到各种艺术领域。
散文、小说、戏曲文章以及绘画雕塑等都用“意境”进行审美判断。
一、散文意境的普遍性和美学意义1、散文意境的普遍性首先,散文是一种最广泛,最自由的文体。
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就曾把散文分为十八类,而这十八类又可分为若干小类,结构甚是庞大;现代作家郁达夫则认为“散文就是和韵文相对的文体”;当代学者认为凡是用散文体写成的具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都是散文。
这无疑更适合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和人们的审美需要。
其次,散文篇幅适当,被称为“文学的轻骑兵”。
陶潜《桃花源记》不足400字,刘禹锡《陋室铭》不足100字。
现当代许多散文大家如鲁迅、冰心、朱自清等都写过大量篇幅短小的散文名篇。
因此,散文将是意境所在的广阔领域和发展天地,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它独特的审美作用,指引着人们去发现艺术美的光辉。
2、散文意境的美学意义散文意境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义就在于让人直接感受作品内容的意蕴之美,“笔墨之中,笔墨之外,还有一段深情名理”(沈德潜《说诗晬语》),从而引发自己对别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呼唤人们心灵的“真、善、美”,陶冶人的性情,并使人学会在社会、个人、大自然间塑立一种健康发展的平衡关系。
二、散文意境美的构成1、巧用词语意境之美,其优劣成败固然主要取决于深刻新颖的思想和浓郁、真挚的感情,而词语的恰当贴切,则有助于意境美的产生和形成。
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种意境,杨朔《雪浪花》写礁石变得窝窝坎坎,就说是“叫浪花咬的”,一个“咬”字给人的印象何其深,让人顿觉其贴切巧妙之处。
现代作家优秀写景抒情散文现代作家优秀写景抒情散文篇1:终南山幽趣记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唐代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会运用“以不全求全”的艺术手法。
你看,借大一座终南山,只用四十个字就勾画出了它那高大绵延的形貌。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海拔1700多米,去天甚是遥远,说它“近天都”乃是艺术夸张。
诗人登上终南山,但见“白云”弥漫,眼前的景物全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
白云浮游於眼前,人好似腾云驾雾一般。
朝前走,白云似在有意躲闪,不敢正面相撞;回望,原已分身两边的云朵,又合拢来了,依然是茫茫云海。
走出“白云”幽绝处,前面目之所及则是蒙蒙“青霭”,仿佛再走几步,就可触摸那“青霭”了,可惜!尽管不停地走,总是摸不着。
三联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眺,终南山从北到南广阔无垠,景物依稀可见,只用“分野中峰变”五字就写尽了。
那里富有的奇妙景观,如“高峰夜景留,深谷昼未明”;“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带雪复衔春”和“洞远皆通岳,川多更有神”等种种天生气色,—一写真写实是很难的。
难就难在:“势奇看不定,景变写难真。
”那么,要欣赏终南山的悠悠白云,青青烟霭,奇耸山峰,秀丽岩壑,以及同一时间内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的阳光等生动逼真的景观,诗人也好,画家也好,全无能为力,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幸运地享受自然美!我们就是在诗家的启迪下,去寻访“阴晴众壑殊”所包含的奇妙的幽雅趣味。
终南山距西安市40多公里,自古就是旅游胜地。
春天,我们结伴同游,先游中峰一带的玉泉洞、金华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观赏山间傍晚那抹在林梢上的“霁色”,目睹秀丽的山峰,宛如锦绣画屏,说它“列翠满长安”,真是写得十分准确。
诗中有画,画面逼真,色彩鲜明,若非置身其中,何能有此感受呢!以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小台得名的主峰南五台,山腰清泉翠竹,苍松荫郁,确有“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之感。
试论现代抒情散文的意境
【摘要】散文因其文体自由,篇幅适当,意境优美而最适宜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巧用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不同创作技巧构成了散文意境美。
不同散文作家的风格体现了多种多样的散文意境美。
【关键词】意境普遍性美学意义构成创造风格
中国古典文学常主张借外物或铺陈一种气氛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或反衬主观情绪,这就涉及到如何表达和表现这种主观情绪的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我认为是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提法最早源于佛教经典,指一种“超然的妙语之象,心神圆通之境”。
而后来拓展到各种艺术领域。
散文、小说、戏曲文章以及绘画雕塑等都用“意境”进行审美判断。
一、散文意境的普遍性和美学意义
1、散文意境的普遍性
首先,散文是一种最广泛,最自由的文体。
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就曾把散文分为十八类,而这十八类又可分为若干小类,结构甚是庞大;现代作家郁达夫则认为“散文就是和韵文相对的文体”;当代学者认为凡是用散文体写成的具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都是散文。
这无疑更适合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和人们的审美需要。
其次,散文篇幅适当,被称为“文学的轻骑兵”。
陶潜《桃花源记》不足400字,刘禹锡《陋室铭》不足100字。
现当代许多散文大家如鲁迅、冰心、朱自清等都写过大量篇幅短小的散文名篇。
因此,散文将是意境所在的广阔领域和发展天地,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它独特的审美作用,指引着人们去发现艺术美的光辉。
2、散文意境的美学意义
散文意境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义就在于让人直接感受作品内容的意蕴之美,“笔墨之中,笔墨之外,还有一段深情名理”(沈德潜《说诗晬语》),从而引发自己对别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呼唤人们心灵的“真、善、美”,陶冶人的性情,并使人学会在社会、个人、大自然间塑立一种健康发展的平衡关系。
二、散文意境美的构成
1、巧用词语
意境之美,其优劣成败固然主要取决于深刻新颖的思想和浓郁、真挚的感情,而词语的恰当贴切,则有助于意境美的产生和形成。
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种意境,杨朔《雪浪花》写礁石变得窝窝坎坎,就说是“叫浪花咬的”,一个“咬”字给人的印象何其深,让人顿觉其贴切巧妙之处。
又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有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
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富有色彩和动感的语词描绘出一幅天山优美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从而得到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2、运用修辞方法
散文的意境要求含蓄深远,引人产生广泛联想,还要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比喻和比拟,这对于意境创造有着特殊又普遍的意义。
它或借景抒情,或托物咏志,含蓄蕴藉又生动形象,创造出许多动人美丽或耐人寻味的意境。
鲁迅在写人叙事时常用比喻,在《藤野先生》中,把被顶得高高耸起的学生制帽比作“一座富士山”,把男留学生盘在头上的发辫比作“小姑娘的发髻”。
这些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清国留学生”的发式,还表露了作者的厌恶之情,发人深思、令人深省。
3、写景繁笔重彩和简笔冲淡
散文有利于作者运用适当的篇幅来描绘景致,繁笔重彩地铺陈一种氛围,以达到一种良好的意境效果。
例如:张秀亚的《秋白小扎》就属于这种精工细作:
“菁菁,你沉衣古潭,水面生凉,我看见你的影子在水面颤抖了。
……你晶亮的眸子可也注意到丝瓜的藤蔓么?皎黄的花似乎开得美了……”
选文全方位动用了触觉、视觉、听觉,塑造了许多美丽的景致:古潭、倩影、独木桥等,无不带有静寂幽深之感。
细致地铺陈了作者那种无限的惆怅,使“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重笔铺陈给人营造的是一种具体可感,如临其境的感觉,它对于感染读者、感动读者引起共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对于某种景物都只是寥寥几笔,淡淡勾勒了其轮廓,具有一种“韵外之致”的美,这就是写景简笔冲淡,它与繁笔重彩并不
矛盾。
前者强调一种整体上的把握,后者则重于个体景物的勾勒。
这种简笔冲淡的勾勒使得意境力图清远、朴素自然。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具有这种特征的佳作,作者对于荷塘的全貌、荷叶、白花、目光的描写都只是几笔带过,其语言毫不雕饰,其感情隐微而淡泊,营造了一种悠柔平和的意境美,表现出隽永而超迈的韵味,实为一种意境的高格。
三、散文意境美的创造风格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散文意境美的类型,属于风格类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研究散文意境美的创造,可以说是研究风格类型的本质或核心。
但二者也稍有不同,风格一般被认为是作家创作的成熟标志,而散文意境美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游离性。
但是,每个成熟的散文作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建立与其风格相符的意境美来。
1、冰心风格——爱的哲学
作为一个情感丰富而细腻的女作家,冰心善于宣扬母爱和童贞,以及对大自然的爱来躲避自己“心中的风雨”。
这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由于女性的特点以及她并没有完全摆脱古典文学的影响,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使冰心对于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远远不够。
在《往事(一)》中,她把各种爱严格限制在母爱范畴内,这是她这部散文的独到之处,也可以认为她的一个主要的创作风格。
冰心的散文具有纯洁典雅的意境美,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为人称道的“冰心体”。
2、鲁迅风格——社会与直面人生
鲁迅的散文总是直面人生,注目于社会美。
这又是与鲁迅的人生历程与当时社会有着必然联系的。
鲁迅所瞩目的总是祖国的前途与命运,作品富于战斗精神。
他注重于表现社会美,如:刘和珍、白莽、柔石等革命战士美的表现,同时又敢于直面人生,斗志勃发,闪耀着正义力量的光辉,充满引人向上的激越。
这是鲁迅散文意境的独到之处。
综上所述,散文的意境最适宜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巧用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不同创作技巧构成了散文意境美。
不同散文作家的风格体现了多种多样的散文意境美。
这些意境美可以净化心灵,使人得以全面发展,探究它的奥妙所在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文艺理论研究》《美育:为了人的完善》胡经之著.
[2] 《美学论集》李泽厚著.
[3] 《中国写作美学》普颖华著.
[4] 《20世纪中国美文大观》林琪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