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十二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33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十二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基础过关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学问点一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驿传通讯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长,每条线路相隔肯定的距离便设驿站(或亭、馆、塘、台),配备驿官、驿卒等人员,组成全国驿传网络,实行接力的方法,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公文信函和军事情报等信息。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驿站仅是传递现行文书的基础设施
B.驿站畅通了全国各地间的信息沟通
C.弱化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统治
D.加强了中心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联系
2.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输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日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拓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
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
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
学问点二 对海洋的探究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3.在印尼海疆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牢靠证据之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快速
B.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对商业的不再监管
C.“黑石号”的沉船年头不早于唐朝
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4.19世纪40年头,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70、80年头该路途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据此推想费用下降的缘由最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后轮船具有更大的载重力
B.苏伊士运输河开通后航程缩短
C.石油大量开采促进能源动力的革新
D.铁路运输的发展使运力大增
学问点三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5.如图是1911年中国境内铁路投资状况,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
B.因外国资本救济而得以进行 C.在晚清政府支持下发展较快
D.不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
6.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指出:“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 )
A.交通的发展促进天津城市快速发展
B.交通的完善变更天津人生活
C.交通的进步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
D.天津人的交通成本大大降低
学问点四 交通与社会变迁
7.1876年,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描写了他所望见的上海街头骑自行车情形:“车子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速度快如马车。”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A.国人能够普遍接受新生事物
B.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C.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
D.洋务派民用工业取得肯定成效
拓展培优练 进阶训练其次层
8.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后,运输河早就基本不通漕船。1883年,清廷确定“其下游直隶、东光、南皮、沧州等处一律疏浚”“勿任阻挠”。但是,各地府衙私利为重之风、资金不足之患等诸多因素,导致社会纠纷丛生,该区域水道治理问题终清一朝都悬而未决。这种结果表明( )
A.满清中心政权的权威性自此丢失
B.晚清政府的国家治理实力有限
C.新式交通工具的优越性展露无遗
D.京畿地区的粮食作物大量外销
9.唐代制定的《仪制令》,目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和最全面的道路交通法则。国民政府规定:“如有人行道,行人须走人行道,不得走行车道;如无人行道,行人靠边走。”这才起先全国车人共同“靠右走”。新中国建立后,沿袭此规定,直至今日。这印证了( )
A.道路交通文明不断发展完善
B.中国的交通领域起先近代化
C.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变更
D.临时政府通过立法规范交通
10.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更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11.如表为1934年全国汽车运用状况统计表(单位:辆)。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一般汽车 公共汽车 运货汽车 机器脚踏车 共计
各省 7373 8679 1544 685 18281
都市 23734 1505 5521 1982 31742
共计 30107 10184 7065 2667 50023
注:都市包括下列各地:南京、上海、广州、北平、天津、汉口、青岛、济南、旅顺、大连、澳门、广州湾。
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半殖民地特征日益明显
C.区域经济的差异日益明显
D.社会生活呈现不平衡性
12.1937年,历史学家白寿彝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九十年来……交通事业之进步”不行能出现的是( )
A.自行车出现在城市大街小巷
B.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有了有轨电车
C.航空网覆盖大半个中国
D.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
13.下表为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该表所示的情形( )
运营线路 运营车辆 运营线路长度 全年客运总量
公共电
汽车 881条 24131辆 19299千米 33.3亿人次
轨道
交通 22条 5210辆 609千米 37.8亿人次
A.反映了私车出行受到限制
B.表明公共电汽车具有明显优势
C.说明轨道交通是出行首选
D.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14.江南运输河是隋代大运输河的最南一段,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输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沟通
C.地理条件确定城市兴衰
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旺盛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它展示了机械牵引的优越性,也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私人铁路公司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快速扩张。随着大型路网优势的逐步显现,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为解决路网连结问题,议会于1846年立法规定铁路公司必需采纳标准铁轨。
1847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成为“铁路时间”,并渐渐成为通用标准。铁路遍及城郊后,政府要求铁路公司上线票价低廉的工薪族火车,铁路通勤人数大量增长。不断延长的铁路途推动了“地区性和全国性组织的形成”及“本地和国际文化使者的往来”。
材料二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铁路快速发展的缘由及影响。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缘由。
第十二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基础过关练
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延长……组成全国驿传网络,实行接力的方法,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公文信函和军事情报等信息”可知,驿传系统是封建社会文书往来的大动脉、总枢纽,它加强了中心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联系,有利于沟通全国各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D项正确;驿站功能多样,解除A项;驿站是由官方设立的,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肯定的封闭性,解除B项;驿站系统的运行有助于加强中心集权,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解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C
解析:材料讲解并描述了元朝重新统一后为解决政治和经济重心分别的问题,尤其是南方财赋和粮食北运的问题,对漕运进行大胆创新,海运和内河航运并举,这得益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建,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涉及国内南北漕运问题,与国际贸易无关,解除A项;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接着扩大,B项理解有误,解除;元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驿站制度,设有驿站1500多处,以大都为中心,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D项与材料无关,解除。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心对地方的统治,除了把州县进行大合并外,又依据山川的自然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得出“黑石号”的沉船年头不早于唐朝,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状况,解除A项;“不再监管”表述错误,解除B项;“樊家”不能看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解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40年头,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70、80年头该路途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可知,19世纪40年头运费较高,须要从非洲绕过好望角,路途遥远,1868年苏伊士运输河开通,大大削减了航行的距离,19世纪70、80年头,运费跌落,B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轮船具有更大的载重力,是一个缘由,但不是最大的缘由,解除A项;石油大量开采促进能源动力的革新,也是一个缘由,但不是主要缘由,解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铁路运输内容,解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A
解析:通过视察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20世纪初,我国铁路有将近半数是外国干脆或间接投资修建的,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修筑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A项正确;外国投资铁路是资本输出而非经济救济,解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晚清政府支持铁路建设,也未体现中国铁路发展较快,解除C项;铁路修筑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说法错误,解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吴蔼宸指出,天津城市发展最起先围绕旧城,继而则沿河流、沿铁道线、沿电车道发展,说明交通的发展促进天津城市快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天津人的生活状况,解除B项;材料看不出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解除C项;材料看不出天津人的交通成本状况,解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