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评审支撑材料汇总表 (1)
- 格式:xls
- 大小:610.00 KB
- 文档页数:232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核心条款职能分工及支撑材料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1.1.2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1.1.2.1 (1)【C】职能分工支撑材料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
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医务科负责)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
院办医务科人力资源部1、相关设备名单、人员名单(医疗、护理),医院《医疗机构诊疗许可证》、医院上一年度诊疗病种统计表、医院设备清单、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花名册和职称结构统计表2、现场查看(急诊科、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置,科室设置文件)。
3、重症医学床位及占总床位的比例(医院文件)。
4、医院提供24小时服务的制度或规定、相关科室排班表。
5、科室设置情况(医院执业证副本)2.急诊部门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急诊科3.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置。
医务科4.根据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2%。
医务科5.医学影像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B】符合“C”,并1、重症医学收治患者标准(收入、转出标准)及重症医学收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估表及统计表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3%。
医务科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30%。
医务科3.医学影像(含CT、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放射科、B超室1。
九、医学装备管理6.9.4 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6.9.4.1加强医学装备安全有效管理,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明确的工作制度与流程。
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C】1.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
2.有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医学装备须计(剂)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方可使用。
3.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辐射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4.有鼓励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的措施。
5.相关临床、医技使用部门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均能知晓。
1.制定医院、设备科和使用科室的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备上级部门的相关管理文件资料)。
2.1、医学设备的目录表和医学设备相关有效合格证明书。
2.2、医学设备定期上级部门,计量测定、安全防护和性能等项检测的合格证明(原始检查资料备检)。
2.3、有合格证的医学设备方可使用。
3.1、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辐射类、灭菌类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定期监测制度与报告流程。
3.2、定期监测和报告的原始数据资料(备查)。
4.1、医院制定鼓励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的流程。
4.2、建立安全事件监测上报的奖励、处罚制度(鼓励多报)。
5.临床、医技使用部门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均能知晓(检查时回答检查人员的提问)。
【B】符合“C”,并1.职能部门建立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反馈机制,根据风险程度,发布风险预警,暂停或终止高风险器械的使用。
2.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有完整的信息资料。
1.1、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反馈制度和流程。
1.2、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会。
2.8.3 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
2.8.3.1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
【C】1.医院建筑布局符合患者就诊流程要求和医院感染管理需要。
注:资源县人民医院建筑布局符合患者就诊流程要求和医院感染管理需要。
附:资源县人民医院医疗建筑布局标识图照片、就诊流程图及医院感染管理管理。
昌江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ICU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输血科(血库)的医院感染管理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2.门诊工作区满足患者就诊需要,有配备适宜座椅的等候休息区。
注:资源县人民医院门诊工作区宽敞、明亮、卫生、整洁、有醒目的标识、有配备适宜座椅的等候休息区,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附:门诊工作区照片。
3.有候诊排队提示系统。
注:资源县人民医院有排队提示系统。
(例如:放射科电脑登号排号系统、超声科以申请单排除)4.有整洁宁静的住院病房,实际占地面积满足住院诊疗要求。
注:资源县人民医院有整洁宁静的住院、实际占地面积满足住院诊疗要求,医院占地面积40余亩,,医疗用房建筑面积21503平方米。
附:住院病房照片,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5.有卫生洗浴设施,并配备应急呼叫及防滑扶手装置。
注:我院门诊设有清洁的卫生间、住院部亦设有清洁、无味的卫生间及洗浴设施并配备防滑扶手装置。
附:门诊、住院部卫生生间照片。
6.有安全、舒适的病房床单元设施和适宜危重患者使用的可移动病床。
注:我院有安全、舒适的病房床单元设施和适宜危重患者使用的可移动病床。
附:具有防护栏、安全、整洁、干净、舒适的病房单元设施照片及具有防护栏且可移动的病床照片。
7.有安全管理、保洁管理措施。
注:我院有安全管理措施、保洁管理措施。
附:资源县人民医院病区安全防范管理措施、资源县人民医院安全工作制度及资源县人民医院保洁管理措施。
“二甲”复审相关支撑材料科室分工院办1、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医院发展规划,对院训、服务宗旨、医院精神的解读,体现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1.2.1.1.C1)2、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1.2.1.1.C2)3、深化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质量、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控制费用的措施(1.2.1.1.B1)4、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1.3.4.1.C1)5、保证医院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具体核查措施(1.3.4.1.C2)6、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指挥系统,应急队伍,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相关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
(1.4.2.1)7、完成本地政府确定“医改”目标与任务的实施方案与措施。
(1.6.1.1C1)8、建立与完善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工作制度与程序(1.6.2.1 C1)(院办、医疗部)★9、院长接待日制度(2.7.1.1C1)★10、投诉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2.7.1.1C4)★11、首诉负责制(2.7.1.1B1)12、投诉处理程序(2.7.2.1C3)13、落实创建“平安医院”九点要求具体措施(创建“平安医院”实施方案)(2.8.6.1 C1)14、制度流程的管理规范(制定、审核、批准、发布、作废流程)(4.2.2.1B2)15、法律法规培训计划(6.1.2.2 C1)★16、医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6.2.1.2)17、医院组织架构图(6.2.2.1C)18、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6.2.2.3C1)19、跨部门工作沟通协调机制(6.2.3.1C1)20、医院文化建设方案(6.7.4.1C1)(院办、党办)21、医院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与程序(6.10.1.1C1)22、第三方开展社会评价的工作制度与数据库(6.11.3.1C1)医务科1、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总结(1.2.2.1.C1、2)2、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系统调研(1.2.4.1.C1)3、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的系统调研(1.2.4.1.C2)4、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支撑材料详表(第二章医院服务)2.2.5.1 有改善门诊服务、方 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 评和分配政策,支持 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 诊和节假日门诊 门诊部负总责 【C 】 医院绩效考评和分配方案与门诊服务质量密 切挂钩。
(门诊部、绩效办) 医院绩效考评分配方 案。
【 B 】符合“ C ”,并(门诊部)1. 医院开放节假日门诊,夜间门诊,实行无 休日门诊。
2. 有措施使门诊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1. 相关管理制度,实地 查看,排班表; 2. 门诊 资源利用措施(可与医 疗资源调配方案合二为 一)。
【 A 】符合“ B ”,并 有门诊服务监管评价,持续改进门诊服务质 量。
(门诊部)监管评价结果用于持续 改进的工作记录。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评审标准评审要点 支撑材料 自评等级 2.3.1 急诊科设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的基本要求。
人力资源、设备、设施配备满足急 诊绿色通道要求,实行 7×24 小时服务。
2.3.1.1 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 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 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实行 7×24 小时服务。
【C 】 1. 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 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的要求。
1. 实地查看; 2. 现场查看; 3. 实地查看、排班表。
门诊部负总责 2.3.1.2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 量,受过专门训练,掌 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 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 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 能力的医护人员。
医务科、护理部负总责急诊科、基建科2. 急诊科布局符合急诊快捷流程特 点,满足绿色通道要求。
急诊科、基 建科3. 急诊科、急诊检验、影像检查、药 剂科等实行 7×24 小时服务。
门诊部、 医务科【 B 】符合“ C ”,并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 区(医技与药房)紧邻。
医疗区和支持 门诊部、急诊科)【 A 】符合“ B ”,并 急诊科有完善的急诊手术室、 重症监 护室,满足急诊危重病人抢救需要。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支撑材料详表(第一章)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评审标准评审要点支撑材料自评等级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 保持适度规模。
医院的功能、任务【 C】 1. 等级批准文件及医疗机构执业和定位明确,保持 1. 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综合医院基本许可证(院办)适度规模,符合卫标准,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
(院达标办医务科护理部出具相关生行政部门规定办)证明材料(统计表)。
三级医院设置标 2. 医院工作人员与床位之比应不低于1: 。
(达标办)(1) 医院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准。
3. 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病房护士与床位位数 ( 分科情况 )院办负总责之比不低于 :1 。
(医务科、护理部)(2) 医院人力资源情况统计表( 分4. 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科室分专业分学历分职称5. ICU护患比 :1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比≧ 3:1(护分在岗不在岗 )理部)(3) 科室主任护士长统计表( 职6. 各专业科室至少 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医院至称、学历、任职时间文号等 )少 3名高级职称医师(医务科)【 B】符合“ C”,并医务科提高医院岗位设置统计表,1. 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总岗位80%。
(医院岗位其他可在“ C”中可体现。
设置表)(人事科、医务科)2、临床科室主任均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从事相关专业 6 年以上。
(医务科提供临床科主任情况表)3. 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20%。
(人事科、护理部)4.平均住院日≤ 10 天。
(信息科)5.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 93%。
(信息科)6.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院办)【 A】符合“ B”,并可在“ C”中可体现。
1. 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副高职称 >50%。
(医务科)2. 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0%。
二甲评审支撑材料汇总表1. 介绍本文档旨在汇总二甲评审所需的支撑材料清单,并提供每个支撑材料的具体内容说明。
在二甲评审过程中,这些支撑材料将对项目的评审结果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档将按照以下顺序列出每个支撑材料及其说明:2.项目概述3.详细设计文档4.测试计划和报告5.代码质量报告6.用户文档7.部署文件8.性能测试报告9.数据库设计文档2. 项目概述项目概述是对二甲评审的一个简要介绍。
它应该包括项目的目标、功能和技术要求等信息。
在项目概述中,需要说明项目所解决的问题以及项目的用户群体。
项目概述应该能够让评审人员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在评审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准确的评估。
3. 详细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是二甲评审中的一个重要支撑材料。
它应该包括项目的整体架构设计、模块划分和接口定义等内容。
详细设计文档应该清晰地描述项目的组织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将根据详细设计文档评估项目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特点。
4. 测试计划和报告测试计划和报告是评估项目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测试计划应该明确规定项目的测试策略、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测试报告应该包括测试用例、测试结果和问题汇总等信息。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将根据测试报告评估项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特点。
5. 代码质量报告代码质量报告是评估项目代码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
代码质量报告应该包括代码规范检查、代码静态分析和代码测试覆盖率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评审人员将根据代码质量报告评估项目代码质量的优劣,以便为项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指导和建议。
6. 用户文档用户文档是为项目的最终用户提供使用指南的资料。
用户文档应该包括项目的安装步骤、使用说明和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
评审人员将根据用户文档评估项目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特点。
7. 部署文件部署文件是为项目的部署和升级提供支持的文档。
部署文件应该包括项目的部署步骤、依赖环境和配置文件等信息。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支撑资料详表(第二章医院服务)一、预约诊疗服务评审标准评审要点支撑资料等级推行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推行中长远预约。
推行多种形式的预约【 C】 1. 预约诊疗制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 1. 医院最少张开两种以上形式的预约诊 2. 见 1;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疗服务,如电话、网络、现场等预约形式。
3. 见 1。
者推行中长远预约。
2. 门诊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
门诊部负总责、 3. 出院复诊患者推行中长远预约。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 B】切合“ C”,并见 C级 1, ;预约诊疗服务工专家门诊、专科门诊、一般门诊、出院复作记录。
诊均张开预约诊疗服务。
【 A】切合“ B”,并见 C 级 1;登记资料。
有圆满的出院复诊患者、慢性病患者预约服务管理,登记资料圆满。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渐渐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率。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 C】 1. 预约诊疗服务制度(或工和规范,有可操作流 1. 有职能部门负责一致预约管理和协调作方案);程,提高患者预约就工作。
2. 预约流程(并入 1); 3. 诊比率。
2.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
实地查察、各种公示; 4. 门3. 有方便患者获取的门诊和预约服务公诊出诊医师管理制度;变动门诊部负总责开的医疗信息。
出诊公示牌; 5. 现场提问。
4.有出诊医师管理措施,变动出诊时间提前通知。
5.医务人员熟知预约诊疗制度与流程。
【 B】切合“ C”,并 1. 实地查察;1. 有信息化预约管理平台。
2. 实地查察;2. 有专人负责预约详尽工作。
3. 见预约诊疗管理制度,重3. 对中长远预约号源有一致管理和协调。
要协调工作有记录。
【 A】切合“ B”,并 1. 预约比率登记剖析; 2. 监1. 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比率,门诊预约率达管讨论纪录。
到门诊量 50%以上。
2. 对预约诊疗情况进行剖析讨论,连续改进预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