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魅力课堂的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16.17 KB
- 文档页数:4
活力魅力效力——新桥中心小学“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微探摘要: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的根——语言文字,更散不了它的魂——阅读和写作。
我们理想的语文课堂——“三力”课堂是活力课堂、魅力课堂、效力课堂。
它的基本标志是:“三力”课堂是平等互尊的和谐课堂,是生活再现的生命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是充满情趣的创新课堂,是持续生成的反思课堂。
它有五个特点:激发一个情趣、突出两个全程阅读、提供三个保证、做到四个尊重、鼓励五个挑战。
在操作上它强调:强化预习,把握读的起点;勤于练笔,读写有机结合;举三反一,厚重文化积淀;含英咀华,实现“以文化人”;质疑探究,激发学习思维。
我们期望通过“三力”课堂建设提升教育的品位,提升教育的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语文叙事、写景、蕴趣、寓理、抒情,所以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件充满情趣又幸福惬意的“美差”。
不过鸟瞰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老师和学生往往是苦不堪言。
老师苦在“咬文嚼字”,学生苦在“死抄硬背”。
课堂上,语文老师要么浮光掠影,学生跟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么把学生当做婴儿,将文本中生动有趣的语文知识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能体味出个中滋味?怎能深刻理解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怎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生命的活力,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展示生命的魅力,产生欣赏语文、思考语文、表现语文、创造语文的效力呢?虽然说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的根——语言文字,更散不了它的魂——阅读和写作。
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深入进去(阅读语言文字),在一番“身临其境”“其乐融融”地醉心体验(领悟语言文字)之后,得以“心满意足”“回味无穷”地轻松出来(驾驭语言文字)。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循循善诱、抛砖引玉,学生质疑探究、陶醉酣畅。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并举,师生痛快淋漓,成功的喜悦时时闪现。
如何构建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为了构建活力四射的课堂,我们可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开展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了持续构建活力四射的课堂,我们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力四射、互动性、趣味性、多媒体手段、实践性活动、学习兴趣、语文能力、积极影响、持续构建。
1. 引言1.1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语文是学生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工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语文课堂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文学知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构建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珍贵的经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意义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积极掌握和应用。
一个活力四射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从课堂氛围、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要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堂氛围的营造尤为重要。
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场所。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奖励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内容来实现。
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课程内容不仅要丰富多样,还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方式是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可以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七步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过程,旨在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构建策略:一、明确教学目标1.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每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结合学生实际: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教材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去除冗余和不必要的部分,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和高效。
2.拓展课外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点,引入课外阅读材料、故事、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三、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强化教学评价1.多元化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性反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3.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关注后进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其学习进步。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展开讨论。
一、聚焦核心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要通过语文学习,使自己在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递信息方面得到提升。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通过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主题,了解文中的细节,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文字鉴赏能力文字鉴赏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感悟,从中品味文字之美,通过文字的体验来促进自身的情感和思维发展。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拓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优化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问互动、故事情景再现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小学语文魅力课堂的构建
语文课堂教学一味实行“满堂灌”,这样的课堂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培养的学生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只懂得机械记忆,而不知道举一反三。
专家们认为,所以如此不只是方法问题,更主要的还是教育理念问题,现代语文教学需要魅力课堂。
一、构建知识形象的魅力
语文课堂的知识形象魅力起码应该包括知识本身的魅
力和语文教师自身魅力两层含义。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如同徜徉在花海中一样得到美感享受,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向往的。
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取正确的知识内容和相应的语文经验,为他们自主地再探究奠定基础。
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
教师的文化形象对课堂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诚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为“博士”,但语文教师的确不可以不“博读”。
并且能够在广博的阅读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魅力课堂,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
氛围,提倡、鼓励、诱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学生课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
如果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能学好他所教的学科。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们说,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我们说,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我们说,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
可是忘了追加一句,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
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展示平台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及“喝”和“渴”,这是教学的难点。
我让孩子自己思考,他们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
身都是黑的,以致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喝水”要用嘴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应该是大量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要做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美味。
要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构建激活创新思维的阅读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种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润物无声,让学生自主地感悟,畅所欲言。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庐山的云雾》第三自然段以多个比喻句展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在指导朗读时,我先启发学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真是神奇。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有
的学生回答:“会变成机器人。
”有的学生回答:“会变成大
恐龙。
”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接着用一段描述讲一步引导学
生想象:“是啊,庐山的云雾就是这样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是玉带是绒帽,是银河,你们愿意通过朗读来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学生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
我们仿佛看到一朵朵、一片片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阅读、推敲、斟酌,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抓住课堂教学重点,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同时要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通过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创设魅力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达到知识与能力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