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指导
- 格式:pdf
- 大小:898.97 KB
- 文档页数:77
环境土壤学实习指导实验一土壤质地的识别、测定与分析一、实验目的不一致质地类别的土壤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如土壤孔隙性、结构性、耕性会有明显差异,化学性质如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等也会有差异,从而表现出不一致的肥力状况,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不一致的影响。
要求能用比重计法与手测法分别测出土壤样品的质地;二、实验原理简易比重计法:能迅速准确的测定土壤质地类别,且费时少,精确度高,适用于大量样本的质地测定;手测法:是最简便的质地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野外田间土壤质地的测定,但不如比重计法准确。
(一) 简易比重计法方法原理取一定量的土样,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分散成单粒,将其制成一定体积的悬浊液,使分散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
根据粒径越大下沉速度越快的原理,应用物理学上司笃克斯(stokes,1845)公式计算出某一粒级土粒下沉所需时间。
用特制的甲种比重计测得土壤悬液中所含小于某一粒级土粒的数量(g/l),经校正后可算出该粒级土粒在土壤中的质量百分数,查表即可确定土壤质地名称。
本实验使用卡庆斯基分类制,只需测定<0.01mm粒径土粒含量,就能够确定土壤质地名称(二)手测法方法原理本法以手指对土壤的感受为主,结合视觉与听觉来确定土壤质地名称,方法简便易行,熟悉后也较为准确,适合于田间土壤质地的鉴别。
可分为干测法与湿测法,两种方法能够相互补充,通常以湿测法为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土壤样品:准备三种已知待测土壤样品;过1mm筛的风干土壤样品3~5个。
2. 仪器、用具:量筒、特制搅拌棒、甲种比重计、温度计、橡皮头玻璃棒、烧杯、钟表、天平、角匙、称样纸、表面皿,白瓷比色盘、玛瑙研钵,酸度计、洗瓶、磁力搅拌器等四、操作步骤(一)手测法操作步骤湿测法取一小块土,去除石砾与根系,放在手中捏碎,加水少许,以土粒充分浸润为度,根据能否搓成球、条与弯曲时断裂与否来加以推断,表1以供参考。
表1土壤质地手测法推断标准(二)简易比重计法1. 操作步骤(1)试剂配制① 0.5mol/L的NaOH溶液:称取20g NaOH,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一、目的: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如果取样缺乏代表性,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是一项十分细致和重要的工作。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采样最基本的要求是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但代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际和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现挖一个1×1.5m(1×2m)的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地下水即可,大多在1-2m 间。
然后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的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入剖面记载簿内,也可以作为分析结果审查的参考。
观察记载后,就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土样1kg 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样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样日期和采样人。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
对于研究土壤结构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集。
此外,在取样过程中,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样品置于铁盒中保存,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3、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须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土壤混合样品为了研究植物或苗木生长期内土壤耕层养分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层土壤20cm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1.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比重大瓶、比重级、放水筒、滤纸、无水硫酸铵、烘干箱、汤勺、筛子;
(2)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火焰厌氧剂、蒸馏水、电子天平;
2.实验步骤
(1)测定土壤比重
(①)将土壤样品取适量放入比重大瓶中,并用蒸馏水将其淹没;
(②)把比重大瓶的锥口堵住,将大瓶翻转过来,用放水筒将大瓶中的多余水放出,再用滤纸把粒子等剩余物取出;
(③)将大瓶正置,用比重级把大瓶完全抬离水面,记录大瓶重量,记为m1;
(④)将比重大瓶内的土壤样品滤掉,把土壤积水;
(⑤)将比重大瓶逆转,将另外量好的比重级放入大瓶内,均匀把水放入大瓶内,并记录比重级重量,记为m2;
(⑥)计算土壤比重,比重=(m1-m2)/m2×100%。
(2)测定土壤粒径
(①)用汤勺取适量土壤放入筛子中,将筛子晃动,土壤粒逐渐向下筛落,犹在不同筛孔处截留;
(②)将筛上的土壤粒清洗干净,随后用电子天平称量筛上的土壤粒,得到各筛孔处土壤粒重量,从而算出粒径分布;
(3)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①)将土壤样品称量8g,并用烘干箱烘干。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本、外专业通用)编者:吕贻忠中国农业大学基础土壤组目录说明实验一不同土地类型的“野外认地”实验二室内各种岩石、矿物及其风化标本的观察实验三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实验四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实验五田间认土实验六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验七土壤矿物质颗粒分析(一)比重计法(二)吸管法实验八土壤微团粒测定实验九土壤密度(比重)的测定实验十土壤容重的测定实验十一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实验十二凋萎系数的测定实验十三土壤水分含量(新鲜土样)的测定和田间验墒实验十四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实验十五毛管持水量的测定和毛管上升现象的观察实验十六土壤透水性的测定实验十七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实验十八土壤胶体凝聚、分散和电泳现象的观察实验十九几种土壤吸收性能的观察实验二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实验二十一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性状的观察实验二十二土壤腐殖质的快速测定实验二十三土壤酸度的测定实验二十四土壤全氮的测定实验二十五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实验二十六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实验二十七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实验二十八土壤水溶性盐分的测定实验二十九土壤有效硼的测定实验三十土壤中有效锌、锰、铁、铜的测定附表1 国际单位(S1)蝗倍数和分数的名称和符号附表2 土壤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的变更附表3 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常用计量单位的变更情况说明本《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教材是在原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本专业)和植物生产类专业(外专业)的土壤学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修改和扩充了必要的内容编写而成的。
故将本、外专业的土壤学实验合并通用。
本、外专业土壤课程实验具体做哪些实验项目,由任课教师从中指定选用,本教材也可供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分析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共编写了30个土壤常用实验测试项目,以适应土壤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实用性较强。
同时,将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也变更过来,并附表1~3,以便寻查。
土壤学实验与实习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进行土壤理论分析的前提,是确保土壤分析结果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采样的最基本原理是代表性地块和代表性土壤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意义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二)实验器材土钻、铁锹、环刀、小平铲、塑料袋(三)实验原理分析目的不同,采集土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和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
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为了分析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的动态变化和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0‐20cm左右)的样品。
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 5‐20 个点,点的分布可根据地块大小,地形及肥力均匀情况分别采用下法:1.对角取样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约 5 点。
2.棋盘取样法:适用于地块大小中等,地势平坦,地形端正,肥力不匀,取样在 10 点以上的田块。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取样点数较多的田块。
先选取肥力均一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大小布置采样点,每点先用锹挖20cm,弃去,然后沿坑纵向取一薄层,多点混合到一起;或者用土钻多点钻取,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 500‐1000克作分析用。
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为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时取,可以通过测定剖面各层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果树等深根系作物施肥的参考依据。
在选择好挖去剖面的位置后,先挖剖面,规格为 2m×1m×1.5m,观察剖面形态要素后,根据剖面层次,每层从上到下削出一个土样,然后全部取下装入袋中。
有时,同时在剖面上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每层3-4点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含水量,计算孔隙度,评价其肥力性能。
上述两种样品采集后,必须同时写两个标签,装样袋内外各一个标签,注明地点、层次厚度、天气、时间、采集人等。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一、土壤基本性质的实验测定1.土壤质地的测定: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重量比法测定法、颗粒比法测定法、手感法等。
2.土壤容重的测定:通过采用样品田间容重法、样品理论容重法、样品饱和容重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3.土壤孔隙度的测定:包括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测定,可通过实验测试样品的重量、容重和含水率等参数进行计算。
4.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可采用重量法测定、体积法测定以及烘干法等方法进行。
其中,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化学性质的实验测定1.土壤pH值的测定:可通过玻璃电极法、玻纤电极法、比色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碱液滴定法、热酸浸提法、溶液色谱法等方法对有机质进行测定。
3.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测定:可通过石蜡片法、玻璃片法、双波长比色法、摄谱光度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土壤物理性质的实验测定1.土壤持水性的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沙、砂土和黏土的水分保持量测定、田间试验法测定等。
2.土壤持肥性的测定:可通过沉降率法、沉淀法、筛选法等方法测定土壤的持肥性。
3.土壤渗透性的测定:可通过试验室渗透仪法、试验室浸润法、热扩散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四、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实验测定1.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涂片法、白化法等。
2.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可通过尿素酶活性测定法、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法、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法等方法进行。
除了以上提到的实验测定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土壤实验测定方法,例如土壤膨胀性的测定、土壤沉降性的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等。
这些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对土壤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从而为土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林业、环境保护以及土壤改良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1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2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
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
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
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
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
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
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
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
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
环境土壤学实验教案第一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处理土壤样品以进行后续分析1.2 实验原理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方法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和技巧1.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采样工具(如铲子、勺子等)实验室常用设备(如天平、研钵等)1.4 实验步骤采样前的准备工作采样方法的选择和操作土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准备1.5 实验注意事项采样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土壤样品处理的注意事项第二章: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2.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理解土壤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2.2 实验原理土壤物理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2.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天平、水分计等)2.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的水分测定土壤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测定土壤样品的密度测定2.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三章: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3.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化学性质理解土壤化学性质对环境的影响3.2 实验原理土壤化学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3.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PH计、滴定仪等)3.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的PH值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养分元素测定3.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四章: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4.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生物性质理解土壤生物性质对环境的影响4.2 实验原理土壤生物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4.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显微镜、培养箱等)4.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植物残留物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测定4.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5.1 实验目的学会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5.2 实验原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方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5.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5.4 实验步骤收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数据分析和处理指标数据编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5.5 实验注意事项评价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报告的清晰度和准确性第六章: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6.1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掌握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6.2 实验原理土壤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6.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污染源、修复设备等)6.4 实验步骤土壤污染的模拟实验土壤修复技术的实际操作修复效果的评估和分析6.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修复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技巧第七章:土壤水分与养分循环7.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水分与养分循环的重要性学会测定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动态变化7.2 实验原理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循环过程土壤水分与养分的测定方法和原理7.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水分计、养分分析仪等)7.4 实验步骤土壤水分的测定与动态监测土壤养分的测定与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7.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八章: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8.1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侵蚀的类型和过程掌握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技术8.2 实验原理土壤侵蚀的定义和分类水土保持的原理和方法8.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侵蚀模型、水土保持设施等)8.4 实验步骤土壤侵蚀的模拟实验水土保持技术的实际操作侵蚀控制效果的评估和分析8.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水土保持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技巧第九章:土壤环境监测与保护9.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学会进行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9.2 实验原理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指标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原理和技术9.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监测仪器、修复设备等)9.4 实验步骤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应用监测数据分析和保护效果评估9.5 实验注意事项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10.1 实验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2 实验原理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步骤10.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10.4 实验步骤选择综合实践的主题和问题设计和实施实践方案10.5 实验注意事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调整报告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重点解析。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土壤学实验指导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1.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2.将每个样品的表面杂质去除,并用无菌纸袋分装。
2.土壤质地分析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后静置。
3.因土壤中颗粒沉降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土壤颗粒分层现象。
3.土壤酸碱性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酸碱试剂,轻轻搅拌。
3.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4.土壤养分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硝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取出上清液,用滴定法测定其中的硝酸盐含量。
5.土壤pH值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酸性染料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利用标准曲线确定土壤的pH值。
6.土壤肥力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根据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土壤的肥力。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和试剂用量应准确记录。
•实验后要清洗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土壤质地、酸碱性和养分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初步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情况,为后续的土壤改良和植物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土壤学实验是了解土壤性质和肥力的重要手段,实验结果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
通过掌握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土壤学实验指导的详细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土壤养分和酸碱性,评估土壤肥力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