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剑术明明劈砍杀伤力更强,为何最后却选择了“花拳绣腿”的刺击?
- 格式:pdf
- 大小:117.65 KB
- 文档页数:3
西方剑术明明劈砍杀伤力更强,为何最后却选择了“花拳绣腿”的刺击?
剑,作为古代冷兵器时代的重要兵器之一,在东西方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着异于、
强于其他许多冷兵器的杀伤力,长剑大多用于战斗而短剑常佩带在身上用于护身以及秘密刺
杀。
剑被无数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证实,世界上最早的剑是我国西周的青铜剑,此后在各个国家、
朝代和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衍生出许多各种各样的剑式,而西方的与中国的剑则有很大的
区别。
无论是形制还是用途,大多是重剑,最开始西方的剑作用以劈砍为主,而后慢慢转变为以刺击
为主,其中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一)、东西文明的对比中强调了最初剑的主
流是劈砍
剑的历史久远,在考古界对于剑的研究发现认为石头是最原始的制剑材料。剑既可以作为工具
应用也可以以兵器的形式出现在战场上,在中国,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剑是用于习武击杀
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群雄并起的局面使得兵器的制作在这一时期达到
了一个顶峰。
材质也由青铜转变为黑铁,这一改变不仅扩大了剑的产量,其外形也得到了发展和变化,剑也
变得更加坚韧,延展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战国时期楚国的剑便成为了天下瞩目的利
器,《中国兵器史稿》中谈到“古剑无剑格,直到战国以后,剑格逐渐独立,自成一体”,成为真
正意义上的“剑”。而西方的剑,代表剑式有罗马短剑、手半剑、德国双手剑、西洋剑。
德国手半剑是一种集合了双手剑的砍击、劈砍,阔剑的轻便性、骑士剑的突刺能力以及长剑的
经典于一体的剑式。罗马短剑是故事肉搏时刺击为首要的技法。而西洋剑中又分出花剑、重
剑、佩剑,西洋剑起源于穿甲剑,用来击穿敌人的盔甲。
同时期流行的还有大剑,大剑同时拥有骑士剑的突刺功能和阔剑的劈砍功能,轻剑由于其精巧
轻便,后期多为贵族随身佩戴,西方剑式种类繁多,西洋剑到中后期以后以佩剑居多,造型华
丽优雅,是西方乃至世界的历史宝藏。
从中国和西方的剑式发展、对比中可以看到,西方的剑相对于中国的剑来说,到中后期用于装
饰佩戴较多,且都剑式种类繁多,剑既具有突刺、刺击的作用又具有劈砍的作用,而西方的剑
在这一表现上更加明显,从重剑转变为以轻剑为主流。
大多数贵族会佩戴轻剑,作用的主流也在变化,由重剑、双手剑的劈砍转变为轻剑、西洋剑的
刺击。你以砍为主的西方的剑占当时西方社会的大多数,可以看出西方的剑最开始是以劈砍为
主,后面才向iji转变的。
(二)、西方海上文明推动以刺击为主的剑得
到发展
西方文明形成在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农耕并不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于我们东方人
性格不同,西方人喜爱探索自然,向外发展,比较外向,工业革命后迎来了工业经济化时代,
使西方人具有较强的竞争精神和维权意识,重视独立自由和平等。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在半岛之上,海上交通发达,人民乐于探索,自然同时
海洋环境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形成了西方人开放和尚武的性格,也奠定了西方人使用包括
剑在内的冷兵器的使用需求,西方在文艺复兴后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近代科学开始发展和成熟,美学
在西方也逐渐成为了一项专门的学科,而剑式的设计也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对于剑身的
设计提出较高的审美要求。因此,轻便精巧、以刺击为主要作用的剑也得到美学家的认同和赞赏,并且完善发展,轻剑的
设计成为社会主流审美。
由于西方的重盔甲被淘汰,刺击、穿透力强的器件最适用于决斗,而以刺击为主要作用的、轻
便的轻剑、花剑也受此影响,得到传播和广泛应用。
(三)、搏斗形式由残忍肉搏走向体育化,剑
式主流也向刺击发展
在青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棍棒、矛、盾为主要器械的搏斗形式就出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
的击剑比赛,双方使用的剑类似于后来大流行的配件构建,双方都带着保护具,古希腊时期。
剑斗传入罗马,成绩略低的士兵将被剥削食用面包的权利,取而代之的是大麦,因此滥用剑术
伤害他人的公民将被判处鞭刑以及惩罚;
古希腊时期,剑斗传入罗马,成绩略低的士兵将被剥削食用面包的权利取而代之的是大麦,因
此滥用剑术伤害他人的公民将被判处鞭刑以及惩罚;
中世纪时期,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赋予了剑斗新的时代内容,中世纪时期的剑
斗流行于欧洲各地,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地都大量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冷兵器教学活
动的开展并广泛传播;
中世纪时期,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赋予了剑斗星的时代内容,中世纪时期的剑
斗流行于欧洲各地,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地都大量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冷兵器教学活
动的传播;意大利罗马帝国瓦解后,产生了众多独立州,各独立洲之间不断混战。
每个周都出现了独立的冷兵器搏斗教育,因此在这一时期,兵器搏斗残忍,又缺乏技术性力量
和兵器决定的斗争,双方的胜败,坚实的力量和沉重的兵器成为了主要制胜的因素。因此士兵
进攻用的兵器都比较重,交战双方严重依赖力量和装备重剑也在此时期得到了流行和发展,而
重剑所具有的作用便是以劈砍为主。
由于条件的限制,中下层的剑术传播开始打破对装备的严重依赖,为了对抗贵族的武装力量,
他们谋取更多搏击技巧,16世纪时欧洲贵族是拥有强大的力量和优良的装备,他们将能够准确
的把剑刺入把心或敌人的心脏,视为剑术的全部,继续延续着中世纪战场的搏斗风格。
而社会下层的市民和技工他们没有能力获取铠甲的保护,取而代之的是一手持有盾牌,他们必
须依靠更高的搏斗技巧而不是力量,因此社会上也出现了不依赖于重剑或者武器重量的剑术群
体,他们所倡导的剑术中便是以技术为主要制胜因素。
17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新兴剑派,他们将前人的理论进行总结和改进,剑师们将前人众多复杂的
格斗式进行简化,进一步提出了更加详实的知识体系,17世纪后期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法
国国王取消决斗的合法性,从此击剑活动在法国披上了非法的外衣。
在这一背景下,剑士们开始淡化剑术的杀伤力,剑的分量开始变得更轻,尺寸变得更短,进一
步向体育化发展,也为轻剑——以刺击为主的剑的流行奠定了条件和社会需求。这一时期剑师
们放弃了对击打效果的追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格斗的胜负上。
在意大利剑士的著作中明确的指出箭的尺寸和分量都得到了削减,开始致力于更加轻型的剑
式,也称为小刀,剑身分量的减轻促进了施剑者身法的灵活性,对格斗效果追求的最大化,使
得欧洲击剑。明显的呈现出体育化趋势。
经过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发展,尽管一些地区还存在着以决斗为目的的击剑活动,但各个剑
派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向着系统化、规范化、体育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西洋剑”在此时期
得到时间范围内的应用和传播,以刺击为主的剑也得到主流认可。
(四)、文化环境的变化是剑作用变化的主要
原因
与农耕文明不同,西方文明是海上文明,因此西方人拥有尚武的性格,战争、搏斗、剑斗都能
成为剑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西方刀剑的设计体现了其历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象征与利益很美,不同的作用也体现出了时代发展的不同潮流。
审美的变化、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社会主流环境的差别都是导致剑的主流作用由劈砍转向刺
击的重要原因。
(五)、从“剑”文化发展看未来
西方的剑由劈砍为主演变成刺刺击为主,也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化,时代的变迁,社会需求
的变化,文化由粗野走向文明,这是种进步。
文化环境的变化推动着文化的发展,社会主流思想方向的变化也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对于今天
的人们来说,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推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重要保障。国家倡导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跟这同样的道理,只有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环境创造好了才能推动更
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