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38.06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有个叫车胤的人,他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但他又想晚上读书,咋办呢?嘿,他就捉来很多萤火虫,装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那可真是厉害啊!就像你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把火炬,指引着你前进。
比如,当你晚上想学习可又没电的时候,难道你就不可以学学车胤,想办法创造条件吗?2.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都点不起。
但他可机灵啦,居然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哇,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呀!这不就是告诉你,只要你想学习,啥困难都挡不住你嘛!就好比你在困境中,也要努力找到那一丝希望的光呀。
3. 悬梁刺股:东汉的孙敬读书那叫一个拼命啊,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把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皮就被扯得生疼。
还有战国的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
哎呀呀,这是多狠的对自己呀!你想想,要是你也能有这股子劲,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4. 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这俩小伙子,每天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多有斗志啊!这就好像你每天早上被闹钟叫醒后,不是赖床,而是马上起来为自己的目标努力,那该多棒呀!难道你不想像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吗?5.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以前不太爱读书,后来听了孙权的话开始勤奋读书,到哪都拿着书。
这不就是告诉你,不管你以前啥样,只要开始读书就不晚呀!你看,人家行军打仗都书不离手,你还有什么借口不读书呢?6. 牛角挂书:李密可有意思啦,他骑在牛背上,还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随地都在读书。
哇塞,这也太好学了吧!你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一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呢?7.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叫一个认真啊,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好多次。
哎呀呀,这对知识是有多渴望呀!就像你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样,孜孜不倦。
你难道不佩服孔子这种精神吗?8. 昼耕夜诵:崔光这个人白天种地,晚上读书,真真是两不误呀!这就好像你一边做着自己手头的事情,一边还不忘提升自己。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8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方便大家学习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1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2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3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20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方便大家学习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1.束之高阁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
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负薪读书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藏之名山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4.挟策读书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 头悬梁锥刺股:孙敬为了刻苦读书,竟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要是一打瞌睡,头皮就被扯得生疼!这是何等的毅力啊!你想想,要是换做你,你能做到吗?就像咱们现代人熬夜追喜欢的剧一样,孙敬为了读书简直拼了。
2. 凿壁偷光:匡衡家里那么穷,连灯都点不起,却想办法在墙上凿个洞,借着隔壁的光读书,这也太励志了!这就好比你特别想玩游戏,但是没网,你会不会想尽办法去蹭网呀?匡衡对读书的渴望真的太强烈了!
3. 囊萤映雪:车胤抓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哎呀呀,他们是多么渴望知识呀!这就好像我们特别想吃一种美食,想尽各种办法都要去吃到嘴一样。
他们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 目不窥园:董仲舒读书那叫一个专心啊,竟然可以三年都不往园子里面看一眼!哇塞,这是要有多强的自制力啊!如果是你,能忍住三年不出去玩吗?
5.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把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多次,这是读了多少遍啊!简直让人惊叹!就好像你喜欢的一本书,你反复看反复看,都快把书翻烂了。
6.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还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随地都在读,这也太痴迷了吧!跟我们现在有的人随时随地玩手机有点像呢,但人家是读书啊!
7. 昼耕夜诵:崔光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白天干活晚上还不忘学习,多么勤劳刻苦呀!这就好像你白天上学,晚上还主动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8. 焚膏继晷:韩愈为了读书,点油灯,夜以继日,不断努力。
这就像你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拼命努力,不顾一切!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古人读书的故事真的太震撼人心了,他们的刻苦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也要努力追求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呀!。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优秀8篇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篇1)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篇2)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高尔基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
因为家庭极为寒,高尔基只读过两年小学。
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
高尔基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
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
但高尔基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
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高尔基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
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
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
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
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
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
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
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篇3)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释:放下:卷:指书籍。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出自汉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描述了西汉经学家匡衡家贫而夜读的故事。
匡衡在邻居家有灯火而自己家无油灯的情况下,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读书。
1234映月读书:这个成语出自《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描述了南齐时期江泌在生活艰苦的情况下,夜晚随月光读书的故事。
囊萤映雪: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房玄龄等的《晋书·车胤传》和《孙氏世录》,分别描述了晋代车胤和孙康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光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一》和北宋李昉等的《太平御览》,分别描述了战国时期苏秦和东汉时期孙敬为了不打瞌睡而采取的学习方法。
牛角挂书:这个成语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描述了隋末唐初的李密在缑山求学时,将《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的故事。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描述了孔子晚年对《易》的研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至于多次翻阅竹简,使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断了好几次。
古人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孙康则是在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这两个人真是太了不起了呀!想想咱现在,有那么好的条件,还有啥理由不好好学习呢?你说是不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都能坚持读书,咱可不能落后呀!比如我们在晚上停电时,也可以想想车胤,激励自己不要停止学习。
2.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
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呀!他们为了求学真是什么都能做出来。
咱平常学习要是困了,是不是也得学学他们这种精神呀!像考试前熬夜复习时,就可以用他们的故事来给自己鼓劲。
3. 凿壁偷光:匡衡年幼时勤奋好学,可是家中贫困白天要忙农活没时间读书,晚上想读书却没有钱点油灯。
他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哇塞,这也太机智了吧!我们现在要是遇到困难,是不是也该学学匡衡这种想办法克服的劲儿呢?比如在家里光线不好的时候,就可以想想匡衡呀。
4.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
孔子对知识的渴求简直超乎想象啊,这是多么深厚的热爱呀!我们对待学习要是有孔子这股劲,那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当我们反复学习一本书时,就该提醒自己要像孔子一样做到极致。
5.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哎呀,这画面感好强啊!他可真是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呢。
我们平时等车、排队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利用起来读书呢?就像李密一样不浪费一点时间。
6. 昼耕夜诵:崔光年轻时勤奋好学,白天耕地,夜晚读书。
这生活也太充实了吧!不管白天有多累,晚上还坚持读书。
我们有时候稍微有点累就不想学习了,真得好好反思反思呀!在周末做完家务后,也应该坚持去学习知识。
7.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行军打仗都带着书,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读。
哇,这对书是真爱呀!我们有时候还会找借口不读书,看看吕蒙,哪有什么借口可言呢!我们旅行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吕蒙一样带上一本书呢。
2023年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14篇)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1下帷读书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2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3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劝百孝》。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母的贤母,她教育孩子时总是用心良苦,孟子因此成为了一代大儒。
孟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对他说,“劝百孝,孝为先。
”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劝百孝”的来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孝顺父母,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读书破万卷》。
这是一个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相传,唐代文学家颜真卿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他每天都能读书破万卷。
后来,他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学富五车》。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孔融的人,他小时候就非常用功读书,后来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成为学富五车的人,知识是需要通过学习来积累的。
《博古通今》。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他广泛地阅读古代经典,因此能够通晓古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古代的经典,还要关注当下的时事,才能真正做到博古通今。
《学而不厌》。
这是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相传,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厌其烦地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勤能补拙》。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韩愈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位文学大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能够弥补天赋的不足,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希望这些成语故事能够激励我们更加热爱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个名叫匡衡的人,因为家里穷,没钱买灯油。
为了读书,常常在夜晚凿壁偷光,借来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用这个方法他读完了很多书,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2.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他就站起来,把头发绑在梁上,然后用针刺自己的大腿。
他说:“只要我不睡觉,我就不会忘记读书。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孙敬终于成为了一名卓越的政治家。
3.囊萤映雪:晋朝时期,有个名叫车胤的人,因为家里穷,没钱买灯油。
他用萤火虫的光来照明读书,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4.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5.韦编三绝:春秋时期,有个名叫孔子的人,为了学习周礼,翻阅《周易》等经典,翻阅次数太多,以至于编联竹简的牛皮绳都磨断了三次。
6.洛阳纸贵:西晋时期,有个名叫左思的人,因为勤奋好学,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广为流传,使得洛阳的纸张价格大涨。
7.铁砚磨穿: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颜真卿的人,他是唐朝的著名书法家。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纸和笔。
但他却非常喜欢书法,常常在街头捡起一些破烂的石头和木板,在上面练习书法。
他每天都要练习很长时间,常常到深夜才回家。
有一次,他练习得累了,就在石头上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砚台已经被磨穿了。
他说:“只要有毅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颜真卿终于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8.锲而不舍:东晋时期,有个名叫王羲之的人,为了练习书法,他每天在沙滩上划字,直到手指流血,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地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这样以来,如果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疼。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的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愤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他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
这就是苏秦“刺骨”的故事。
“悬梁刺股”形容人刻苦读书,坚韧不拔的精神。
2、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他一天到晚干活,只有歇晌时才看,一卷书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白天没有时间看书,晚上才有时间来看书。
可是家里根本买不起点灯的油。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书。
突然看到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走近一看,原来是邻居的灯光。
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3、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这就是车胤“囊萤”的故事。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1. 纸上谈兵从前有个学者,他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却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他总是用书本中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却从不实践。
一天,他被人嘲笑为“纸上谈兵”的学者,深感羞愧。
从那以后,他决定放下书本,亲自去实践,获得真正的经验。
2. 学而不厌小明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每天都会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他乐于学习新知识,从不厌倦。
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会坚持下去。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受到了众人的赞赏。
3. 开卷有益小华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
他经常把书本当做朋友,每天都会读上几个小时。
慢慢地,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思维也变得更加敏捷。
在学校里,他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求助的对象。
4.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小李一直想读一本非常难找的书籍,但是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终于有一天,他偶然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书。
他深感意外之余,也明白了这句成语的含义:有些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得到,而有些东西却是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自己找上门来的。
5. 书中自有黄金屋小玲家境贫寒,但她非常热爱读书。
每当她打开书本,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困难。
慢慢地,她通过阅读获得了知识和智慧,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未来。
6. 不耻下问小明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
他经常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不怕被人嘲笑。
他相信只要勇于问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知识。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广受尊重的专家。
7. 熟能生巧小华喜欢弹钢琴,但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擅长。
然而,他每天都坚持练习,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8. 路遥知马力小李是一个长跑运动员,他知道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速度和耐力。
他每天都在跑道上苦练,虽然进步缓慢,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9.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明是一个想学武术的少年。
尽管他身体不够强壮,但他决心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弥补不足。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武术家。
勤奋刻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一些有关勤奋刻苦的成语故事:1. 映雪囊萤:晋朝时,有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后来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2. 凿壁偷光:东晋时,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但是由于家里穷,没有蜡烛,所以每天晚上都无法读书。
匡衡不甘心,于是决定在墙上凿一个小洞,让邻居家的光亮透进来。
从此以后,他每天晚上都能借助邻居的光亮来读书。
后来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3. 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挂在屋梁上,这样打瞌睡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痛头皮,他就会马上醒来继续读书。
这就是“悬梁”的故事。
另外还有一个名叫苏秦的人也是用类似的办法自我激励的。
他经常用锥子刺大腿,痛感会提醒他继续读书。
这就是“刺股”的故事。
后来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学习十分刻苦的人。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形容人们刻苦学习、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的成语故事。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了成功和成就。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和拼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未来。
读书勤奋的成语故事(精选6篇).牛角挂书篇一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二磨穿铁砚五代时期,读书人桑维翰一心想考取进士,第一次因主考官迷信,桑与丧同音而没录取,第二次他写《日出扶桑赋》大赞扶桑,结果还是没录取。
朋友劝他通过其他途径做官,他定制一块铁砚,说只有磨穿它后才会想别的办法去做官。
.映月读书篇三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
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四书香门第相传在镇榜山镇的陈家庄,有一户姓陈的员外,屋宅雅致美观,布置得非常气派。
其门额上悬挂着一个木雕匾额,横匾上书写四个大字“书香门第”。
为什么自称书香门第呢?因其全家大小,男女老少甚至是婢女奴才皆会出口成文,句句成章。
那一年,陈员外做寿辰之日,很多亲朋好友送礼物来庆贺。
女儿和女婿也应时而来,当夜就大排宴席,嘉宾满座。
女婿代岳父向众来宾敬酒,因酒量不好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涂地醉倒在内妹(即小姨子)的绣帐里。
夜深席散,各自回房睡觉了。
内妹步入房中,看绣帐里倒着一个男人,详细察看,原来是姐夫。
内妹知道姐夫酒醉不敢把他惊醒。
忽然看见床下丢落一块绣帐里的枕头,内妹将绣枕捡起来想放于姐夫头下。
姐夫迷糊中以为自己妻子要上床,伸手揪住罗裙,内妹见姐夫故意行非礼,大惊失色,拨开其手跑出房外,心中怨恨无以发泄,随即执一笔在其房外壁上题一首五言诗句,诗句是这样写的:好意拾绣枕,歹意揪罗裙。
读书的成语故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的历史积淀,也是我们文化的一种流传,今天呢,就为大家推荐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哦~1.束之高阁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
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负薪读书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藏之名山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4.挟策读书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有关读书的成语故事
【篇一】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
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
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
他在鬼谷子那儿
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
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
读累了打瞌睡,就
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
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篇二】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
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很多萤火
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
如果把很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
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
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
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因为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
位极大的官。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攻读,
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
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
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
整个大
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
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
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
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号,滴
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
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