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帝王数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
都城安邑。
夏朝简略: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商朝(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朝简略: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
建立商王朝。
一开始定都毫(今商丘。
),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安阳小屯村)。
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汤之后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年)周分两段,西周、东周。
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
东周都城洛邑。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商末,文王姬昌反。
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诸侯国)灭周朝。
秦(前221年-前206年)秦朝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
秦朝建都咸阳(今西安)。
从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后,经昭襄王蠃则、孝文王蠃柱、庄襄王蠃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称始皇帝。
秦朝重法,苛政酷刑。
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始皇死后,天下大乱,经二世胡亥、子婴,不久亡国。
中国古代帝王时间轴重点以下是中国古代帝王的一些重要时间节点: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结束了西汉陈胜吴广的起义,建立了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汉族王朝的皇帝。
-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的制度改革,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 公元前104年 -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派出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和贸易交流。
- 公元前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 公元618年: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唐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盛的时期之一。
- 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成功灭亡南宋,建立了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王朝。
- 公元1644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清朝,清朝统治时间最长,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帝王时间轴的一些重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帝王和事件,但这些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深远的。
中国历史十大帝王排名中华封封建帝国时代历经了两千余年,其中产生了三四百个皇帝,千古留名的帝王也不在少数。
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华历史中,贡献最大的十大君主,康熙仅排最后一名。
第十名:明星帝王——玄烨清圣祖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辅政大臣鳌拜,在位61年。
1673年,先后平定吴三桂等三藩势力。
1684年,收复郑氏台湾。
1688年至1697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保卫了雅克萨抵抗了沙俄的侵略,并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由此划定了中国东北区域的边界。
同时,在民生方面,他加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还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
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等。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还组织编辑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书籍,对后世影响巨大,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九名:永乐大帝--朱棣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他开创了“天子守国门”的典范,改北平为北京,设立顺天府,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北京为中国的首都,都是明成祖的历史贡献,他具有雄才大略,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增加了海外贸易,是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同时他还倡导修纂了《永乐大典》著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第八名、千古仁君——赵祯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宋仁宗即位后,加大思想解放运动,使宋朝成为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
致使宋朝涌现出大量的诗人和词人,流传千古的诗词更是不计其数。
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使奢靡之风在宋仁宗几乎绝迹,他大胆任用能臣包拯,使吏治得到长足的进步,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受到全国上下的推崇和尊敬。
山东为什么从古至今没出过一个皇帝?有他在想出皇帝都难!本文导读:据统计,中国封建时期一共出了494位皇帝,几乎全国每个省份都有诞生过一个帝王,唯独此省无一人称帝,这个省就是山东。
为什么地广人多的山东从没出过一个皇帝?有人推测这可能和孔子有关,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士,这跟他会有什么关系呢?当然这个说法也只是一种猜测,具体原因恐怕还没这么简答,或许只是纯粹的巧合。
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一个说法,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中国历朝历代出国这么多皇帝,但是并非每位皇帝都是明君,其中不乏很多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中国古代人的思想里觉得皇帝都不是一般人,所以出过皇帝的地方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有王气的地方。
而很多中国人也喜欢以自己是皇族后裔感到骄傲。
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还有的实在是不沾边了,就说自己的老家也是出过皇帝的,这个基本上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中国这几十个省份,几乎每个都出过皇帝,唯独这一个省份没有出过皇帝,这个省份就是山东省。
所以山东省的朋友们可能只能说古代皇帝都喜欢前往泰山封禅,或者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孔老夫子。
要知道,中国古代一共诞生过四百多位皇帝,这么大的基数,山东居然一个奖都没有中,也是让人哭笑不得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把黄巢拎出来,但是黄巢也根本不能算,毕竟黄巢在长安称帝的时候,依然处于唐朝的统治之下,而且连个名号都没有。
而山东为什么偏偏没有出过皇帝呢?很多学者认为和山东人最引以为傲的孔老夫子有关。
孔子的儒家学说包含了忠君爱国的思想。
所以山东人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自然不会想要自己反叛当皇帝。
而且纵观山东历史上出国的人才,其中不乏很多忠诚于自己的主顾,进行全力辅助的重臣良相。
所以山东这千年来都不曾有过真正的皇帝。
而且山东人其实都是很淳朴单纯热情踏实的,他们十分讲义气重情分,不喜欢勾心斗角,像朱之文这位现代农民歌手就是很典型的山东汉子,他勤劳朴实,在自己最火的时候反而放弃在娱乐圈的发展,还有为祖国献航母的山东人徐增平,山东更是中国兵源最多的省份,足见山东人从不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皇帝的寿命有多长据“辞海”中的我国历代纪元表,从秦始皇起至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历代正统王朝共有过231个皇帝,那些自封为皇帝但未修成正果的如吴三桂、李自成等及五代十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如吴越、南唐等皆不作数。
据统计,封建时代人均寿命为45岁左右,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为39.5岁,低于当时平常百姓的平均寿命。
80岁以上的仅4位:清乾隆皇帝活得最长,89岁;梁汉武帝肖衍,85岁;唐武则天,81岁;南宋高宗,80岁;不及总数的2%。
一半以上的皇帝没活过40岁。
最小的皇帝是汉殇帝,出生100天就登基,稀里糊涂地做了八个多月的皇帝,尚未断奶就夭折了,还不满两岁。
宋明两代的政治秩序较好,皇帝大多都善终,然而寿命仍然低于当时平常人的平均寿命。
两宋十八帝,平均寿命44.6岁,明代十六帝,平均寿命42岁,北宋九个皇帝扣除被俘的徽、钦二帝,另外七个基本上是生活在太平环境中,竟然没有一个活到60岁。
九五至尊的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富包四海的财富,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自然是没得说,是古今最牛的岗位,但怎么又是最短寿的职业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享乐过度,挥霍生命皇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天下美女任他挑,后宫佳丽三千人。
山珍海味由他尝,肉山酒池朝朝醉。
汉代杜乘在《七发》中云:“出舆入辇,命曰足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皇帝荒淫糜烂的生活方式,必定导致:营养过剩,血压升高糖尿病;房劳过度,气血两虚肾脏亏;缺乏锻炼,骨质疏松免疫差。
焉不短寿?二、过度操劳,透支健康皇帝每天要处理朝政,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朱元璋曾作诗:“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
”他切身认为皇帝是天下第一操劳之人,工作时间长是一方面,更头痛的是朝庭中的政治斗争又相当复杂,皇帝每天要为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而大费心机,寝食难安。
围绕着皇帝转圈子的亲王、宗室、太后、皇后、太监、权臣等宫内外各种势力,无时无刻不在争权夺利甚至觊觎帝位,是非曲直又多半搅在浑水中,皇帝并不能靠专断就能解决,表面上看皇帝高高在上,实际上是有如坐在火山口上的人,从《资治通鉴》等史书的描述来看,很多皇帝都有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号称大帝的候选人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大帝?
导语: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虽然史上有这么多的帝王,但称得上是大帝却寥寥无几,下面小编就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虽然史上有这么多的帝王,但称得上是大帝却寥寥无几,下面小编就来盘点中国史上能称的上是大帝的几位帝王,下面就是几位大帝候选人。
第一位: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但凭这点他在大帝的行列大家没意见吧!当然始皇帝的功绩,不止这些还有别的,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所以一个这么有成就的皇帝是大帝候选人,想必大家没意见吧!秦始皇虽然有这么大的功绩,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死伤无数百姓。
第二位:隋文帝
他是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此人不愿意做皇帝但是睡了一觉就成为了皇帝
导语:细数中国古代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帝王,数目居然有五百五十九位之多,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帝王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也被众人视作为天子,因此很
细数中国古代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帝王,数目居然有五百五十九位之多,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帝王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也被众人视作为天子,因此很多人都觊觎皇位,并为了可以夺权展开了很多战争和厮杀,所以帝王宝座应该是被视为是至高的享受。
可是让人们感到诧异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居然有一位帝王,他非常不情愿做皇帝,他是在昏迷的时候被扶上了宝座,而他也是唯一一位在不清醒不情愿的情况下做皇帝的,这一出闹剧就发生在北宋。
宋徽宗在位的时候非常昏庸,平时也没有将国家治理作为己任,而是一味的贪图享乐,最终不仅在朝堂上遭到了很多大臣的非议,在民间也没有好名声,宋徽宗渐渐成为了一个被百姓做唾弃的昏君。
当时国家腐败无能,人们的生活凄惨沉重,可是他作为一代帝王是不会承认自己过错的,所以就借由自己身体状况不佳而希望退位,并由自己的儿子赵桓来继位。
赵桓虽然不是一个头脑很聪慧的人,可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北宋王朝已经开始走向末路,此时父皇要退位就是希望将这个烂摊子交给自己,宋徽宗好功成身退推卸责任。
赵桓在得知父王要传位给自己的时候,就开始放声大哭,他并没有因为父王的赏识而感到高兴,反而是已经预感到国家会在自己的手中灭亡。
当时赵桓非常的不情愿,因为他的性格胆小怕事,加上情绪过于激动,他就在痛哭流涕中昏了过去。
当时众人看到准皇帝哭晕了,就将情况告知给宋徽宗,并找来太医给赵桓进行诊治,可是宋徽宗心意已决,他不顾儿子的身体状况,告知手下,在赵桓醒来之后马上就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活不过四十岁中国历代皇帝中有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位皇帝平均寿命39.2岁,大多数都是“四十不活”,而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57岁,那么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短寿的原因何在?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皇帝短寿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代皇帝短寿的原因第一,皇帝群体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
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339人;不得善终的,也就是非正常死亡的272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第二,皇帝这个群体的整体生命质量较差,生存压力巨大,因此出现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几率较常人高许多。
翻开二十四史的本纪部分,那些一开始使我们惊愕、恶心,后来使我们麻木、厌烦的发疯变态行为实在是“罄竹难书”。
在近四分之一的帝王传记中,都记录了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表现。
第三,内忧外患,积劳成疾,治国无力,天下不平,劳心过度,终致过早地使生命夭折。
第四,极度的挥霍和无节制的纵欲,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万恶淫为首”,后宫佳丽三千,如果说色字头上一把刀的话,那三千佳丽岂非不是刀林剑丛吗?印光大师曾说:“世界上因为不知道忌讳而冒昧犯淫的,以及因为贪淫好色而导致死亡的,不晓得有几千万亿。
自古以来,皇帝的福气最大,但却往往因纵欲贪淫,而无法长寿。
印光常觉得世间人几乎十有八九是直接及间接因为色而丧命的,这是印光所以要流通《寿康宝鉴》的原因。
”古代的长寿帝王的人物代表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1年清朝灭亡2100多年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大约60多个王朝,除去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帝王,主要有300多位帝王,相继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在众多的帝王中,活到古稀之年以上的仅有区区10人,即汉武帝刘彻70岁、三国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72岁、梁武帝萧衍86岁、改唐国号为周的武则天81岁、唐玄宗李隆基78岁、宋高宗赵构81岁、元世祖忽必烈80岁、明太祖朱元璋71岁、清高宗乾隆89岁、慈禧太后73岁。
【人文历史】中国历代皇帝及在位时间表帝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核心角色,是影响国家、民族发展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透视不同帝国之间的盛衰兴替,可以更好地解读中国历史。
帝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几千年。
他们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看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稗益——大而言之,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小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中华封建帝王,自赢政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以盖世雄才称霸天下,或以绝妙文采震烁古今,或以雄韬伟略彪炳史册,铸就了那一部洋洋洒洒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王史......中国历代皇帝及在位时间表上古时代汉武帝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唐尧放勋前2357~前2258虞舜重华前2257~前2208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第8任姒少康第9任姒杼第10任姒槐第11任姒芒第13任姒不降第14任姒扃第15任姒廑第16任姒孔甲第17任姒皋第18任姒发第19任姒履癸BC1819—BC1766年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唐太宗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第5任子太甲第6任子沃丁第7任子太庚第8任子小甲第9任子雍己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第12任子外壬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第16任子沃甲第17任子祖丁第18任子南庚第19任子阳甲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第22任子小乙第23任子武丁第24任子祖庚第25任子祖甲第26任子廪辛第27任子康丁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29任子太丁(文丁)第30任子帝乙第31任纣帝子受辛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宋太祖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第3任康王姬钊第4任昭王姬瑕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第6任共王姬翳扈第7任懿王姬囏第8任孝王姬辟方第9任夷王姬燮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公共和执政党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中国古代的皇帝们⼤多短命是什么原因_皇帝为什么都那么短命 有史以来,皇帝总是要⽐普通⼈短命得多,⽽且⼤都是开国的皇帝⽐较长寿,越到后来,就越是短命。
下⾯店铺给⼤家分析皇帝们⼤多短命的原因,欢迎⼤家来阅读。
皇帝短命的原因 前⼏年我⽆聊时,忽发傻劲,拿中国各个朝代和皇帝的寿命,作过⼀个统计。
最短命的王朝是南北朝(例如南朝的“宋”,在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中,算是最长命的王朝,共五⼗九年,⽽五⼗九年中,却换了⼋位皇帝。
最短命的“齐朝”,⼆⼗四年中换了七位皇帝),但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皇帝有死于⾮命的,有被废⽴的,这个不算。
其次皇帝寿命平均最短的是东汉,开国的皇帝刘秀(汉光武帝)算是最长命的了,活到六⼗⼆岁。
其他⼗⼆位皇帝,有四位都是未过⼗岁,在孩童时代就夭折的。
有六位皇帝是三⼗岁左右就死掉的,只有两位皇帝活过四⼗岁(明帝和献帝)。
⼗三位皇帝总共的岁数是三百⼋⼗五岁,平均寿命不到三⼗岁。
⽐较来说,最长命的王朝是中国最后的⼀个王朝——清朝,从⼊关之后算起⾄⾟亥⾰命⽌(⼀六四四年⾄⼀九⼀⼀年),共⼆百六⼗⼋年,只不过换了⼗位皇帝,其中还有⼀位“古稀天⼦” 乾隆,活到⼋⼗九岁,算是历代皇帝中最长命的(⽆信史可考的、传说中的长命皇帝不算)。
清代⼗位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有数得计:顺治(⼆⼗四),康熙(六⼗九),雍正(五⼗⼋),乾隆(⼋⼗九),嘉庆(六⼗⼀),道光(六⼗九),咸丰(三⼗⼀),同治(⼗⼋),光绪(三⼗⼋),宣统(六⼗⼀),⼗位皇帝总共的岁数是五百⼀⼗⼋岁。
平均寿命不到五⼗⼆岁,亦不过“中⼈之寿”⽽已! 这种现象,看似奇怪,实是理所必然。
我们平常也可看到,劳动⼈民多是健康长寿,⽽富贵⼈家娇⽣惯养的⼦弟,却常常都闹⽑病,经不起风吹⾬打。
富贵⼈家尚且如此,何况“贵为天⼦”的皇帝。
皇帝的家庭是与社会隔离的,也是与⼤⾃然隔离的,他们过着皇宫的阴暗⽣活,⼜哪⾥会长命?⽽且更⼤的原因是,荒淫的⽣活⽅式本来就等如慢性⾃杀,就是健康的⼈也受不了,更何况那些皇帝在遗传上已经是体质脆弱的呢! 溥仪的⾝体本来也很弱,据《末代皇帝》⼀书说,他的许多⽑病,还是由于在俘虏营中的时候,⼀⽅⾯得到适当的医疗,⼀⽅⾯从事合乎体⼒的劳动,因⽽才转弱为强,健康起来的。
在位最长的皇帝前⼗排名都有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称皇帝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历408帝(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国55位,宋朝18位,⾦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南明、北元加上李⾃成、张献忠,洪秀全⽗⼦、袁世凯共408位,若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121位君主,商朝、夏朝60位帝王也算进去,中国皇帝应该有589位。
按照⽐较公认的正史明确记载的排⾏榜如下:第⼗名.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1521-1566),年号嘉靖。
这哥们的长寿(跟明朝皇帝平均寿命⽐)和那点不上朝的懒⽑病,都遗传给他孙⼦了。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16⽇-1567年1⽉23⽇),是明朝第⼗⼀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致使后来发⽣“壬寅宫变”,从此不再理政。
嘉靖四⼗五年(1566年)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年号“嘉靖”,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武洪仁⼤孝肃皇帝”。
正德⼗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因武宗⽆⼦嗣,所以由内阁⾸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皇位继承⼈,⽽武宗唯⼀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上推⾄武宗⽗明孝宗⼀辈。
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嗣,四弟兴王朱祐杬虽已死,但有⼆⼦,兴王长⼦(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终弟及”的原则⽴次⼦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
由于长期服⽤丹药,嘉靖皇帝不光⾝体越来越差,⽽且脾⽓越来越坏,许多⼤⾂动辄被杀头或廷杖,⼈⼈⾃危,嘉靖皇帝为了修炼,⼜⼤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
嘉靖四⼗五年⼗⼆⽉,这位醮斋皇帝⾛完了他的⼈⽣道路,嘉靖四⼗五年(1566年)⼗⼆⽉⼗四⽇,朱厚熜卒于乾清宫,年60岁。
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武洪仁⼤孝肃皇帝,庙号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第九名.萧衍 南朝粱武帝萧衍,在位47年(502-549)。
中国古代朝代和帝王的排列表一、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
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二、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后)→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孺子婴(刘婴)三、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辨)→汉献帝(刘协)四、三国(一)魏国:220~265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二)蜀国:221~263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三)吴国:222~280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浩)五、两晋南北朝(一)西晋:265~317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二)东晋:317~420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西海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三)南朝1.宋:420~479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宋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宋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准)2.齐:479~502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齐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3.梁:502~557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梁元帝(萧绎)→贞阳侯(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4.陈:557~589陈武帝(陈霸先)→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四)北朝(386~581)1.北魏:386~534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献帝(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废帝(元朗)→孝武帝(元修)2.东魏:534~550东魏孝静帝(元善见)3.西魏:535~556西魏文帝(元宝炬)→西魏废帝(元钦)→西魏恭帝(元廓)4.北齐:550~577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5.北周:557~581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六、隋(581~618)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七、唐(618~907)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八、五代十国(907~960)(一)五代(907~960)1.后梁:907~923后梁太祖(朱温)→后梁末帝(朱友贞)2.后唐:923~936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愍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3.后晋:936~947后晋高祖(石敬塘)→后出帝(石重贵)4.后汉:947~950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佑)5.后周:950~960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后周恭帝(柴宗训)(二)十国(902~979)1.南吴:902~937武帝(杨行密)→景帝(杨渥)→宣帝(杨隆演)→睿帝(杨溥)2.南唐:937~975烈宗(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3.前蜀:907~925高祖(王建)→蜀后主/通正公(王衍)4.后蜀:934~966孟知祥后蜀高祖(934年~934年在位,共七个月)后蜀开创者↓孟昶后蜀后主(934年~965年在位)孟知祥第三子5.吴越:907~978太祖(钱镠)→世宗(钱元瓘)→成宗(钱弘佐)→忠逊王(钱倧)→忠懿王(钱弘掓)6.南楚:907~951马殷楚武穆王(897年~930年在位)楚国的开创者↓马希声楚衡阳王(930年~932年在位)马殷次子↓马希范楚文昭王(932年~947年在位)马殷四子↓马希广楚废王(947年~950年在位)马殷之子(950年被其兄马希萼所弑杀)↓马希萼楚恭孝王(950年~951年在位)马殷之子7.闽:909~945王审知闽太祖(909年~925年在位)闽的开国者↓王延翰闽废帝(925年~927年在位)王审知长子(927年被其弟弑杀)↓王延钧闽太宗(927年~935年在位)王审知次子(927年弑杀其兄王延翰继位)↓王继鹏闽康宗(935年~939年在位)王延钧之子(被其叔父所杀)王延羲闽景宗(939年~944年在位)王审知子子(弑杀其侄王继鹏继位)↓朱文进闽武帝(944年~945年在位)王审知部将↓王延恭闽和帝(943年~945年在位)王审知之子(943年自立为王)8.南汉:917~971刘龑南汉高祖(917年~941年在位)南汉的开创者↓刘玢南汉殇帝(941年~943年在位)刘龑第三子↓刘弘熙南汉中宗(943年~958年在位)刘龑子↓刘继兴南汉后主9.南平:924~963南平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宝融)→贞安王(高宝莇)→德仁王(高继冲)10.北汉:951~979刘崇北汉世祖(951年~954年在位)北汉的开创者,五代后汉刘知远的弟弟刘钧北汉睿宗(954年~968年在位)刘崇次子↓刘继恩北汉平帝(968年7月~968年9月在位)刘钧养子↓刘继元北汉英武帝九、宋辽西夏金(一)北宋(960~1127)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二)辽(916~1125)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西辽(1124~1218)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后(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屈出律(西辽乃蛮部太阳汗之子)(三)西夏(1038~1227)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谅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顺)→仁宗(李仁孝)→桓宗(李纯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四)南宋(1127~1279)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宗(赵显)→宋端宗(赵昰)→宋怀宗(赵昺)(五)金(1115~1234)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吴乞买)→熙宗(完颜)→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十、元朝(1271~1368)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宪宗(孛儿只斤•蒙哥)→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刺)→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儿)→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十一、明朝(1368~1644)明太祖(洪武,朱元璋)→惠帝(建文,朱允炆)→成祖(永乐,朱棣)→仁宗(洪熙,朱高炽)→宣宗(宣德,朱瞻基)→英宗(正统,朱祁镇)→明代宗(景泰,朱祁钰)→英宗(天顺,朱祁镇)→宪宗(成化,朱见深)→孝宗(弘治,朱佑樘)→武宗(正德,朱厚照)→世宗(嘉靖,朱厚熜)→穆宗(隆庆,朱载垕)→神宗(万历,朱翊钧)→光宗(泰昌,朱常洛)→熹宗(天启,朱由校)→思宗(崇祯,朱由检)十二、清朝(1644~1912)清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仁宗(嘉庆,爱新觉罗•颙琰)→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詝)→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湉)→清废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皇帝遭人杀害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
这个职业就是皇帝!大致的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为31%,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有15%。
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这些皇帝中,共有61位被杀。
一、近臣杀这种杀法叫犯上作乱,过去叫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特别是早期王朝中,臣子不臣要弑杀皇帝的,例子多不胜举。
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各朝的后期,都是“臣弑君”的重灾区。
杀个一个皇帝比砍一个草寇还容易。
十六国时汉隐皇帝刘粲,昭武帝刘聪之子。
先是以皇太子身份总摄朝政,公元318年七月正式即帝位。
但当年九月,刚当了两个月皇帝的刘粲,即让掌管兵权的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杀掉了。
靳准的军政大权在握,便直接领兵登上光极殿,抓住刘粲,数落了一通罪名之后,当即杀之。
刘氏男男女女,不分老幼皆斩于东市,又挖出了刘聪的尸体斩为两截,焚烧了刘氏宗庙,自己设百官行使皇帝权力。
十六国时期,大部分皇帝都是被手下谋杀的。
所以,才有那么多小国小朝出现。
隋炀帝杨广(569-618),604年即位,在位15年.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
唐昭宗李晔和末帝李柷均为其臣子朱温所杀。
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公元882年叛变,举兵降唐。
唐朝廷授朱温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名全忠,后授为梁王。
但朱全忠并不忠,拥兵自重,权欲熏心,一直企图篡唐自已当皇帝。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先是逼李晔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朱全忠将李晔杀了。
但他不敢一下就当皇帝,而是拐了一个弯,立李柷为帝,过渡一下。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三个;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陈,共五个;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夏、辽、金、南宋,共四个。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
如:一、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婴即位,仅称王。
二、汉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刘盈卒,少帝刘恭即位。
但高后吕雉称制,史家以高后纪年。
汉高后四年(南越武王二十四年,-184年),少帝刘恭被废,少帝刘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后纪年。
三、汉元平元年(-74年),昭帝刘弗陵卒,昌邑王刘贺即位。
旋被废。
宣帝刘询即位。
史家不以昌邑王刘贺计入世系。
四、汉元始五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刘衎卒。
汉居摄元年,孺子刘婴被立为太子,王莽称假皇帝。
汉初始元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刘婴被废。
史家仍以孺子刘婴计入世系。
五、汉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阳王刘玄称帝。
汉建世元年(汉更始三年,汉建武元年,25年),刘盆子称帝。
史家不以淮阳王刘玄、刘盆子计入世系。
六、汉延光四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年),安帝刘祜卒,北乡侯刘懿即位。
旋被废。
顺帝刘保即位。
史家不以北乡侯刘懿计入世系。
七、汉中平六年(高句丽故国川王十一年,189年),灵帝刘宏卒,弘农王刘辩即位。
旋被废。
献帝刘协即位。
史家不以弘农王刘辩计入世系。
八、晋建始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受禅即位。
旋退位。
惠帝司马衷复辟。
史家不以赵王司马伦计入世系。
九、晋建康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十年,晋太兴二年,成玉衡九年,赵光初二年,赵明帝元年,319年),南阳元王司马保自立。
史家不以南阳元王司马保计入世系。
……像上述案例,在历史上有上百起。
此外、历代起事者,自称皇帝的,不下数百起,并且难以作全面统计。
即使在当代,这种案例还有出现。
如:“中原皇清国元年”(1982年),张清安僭号于四川巴中,旋被擒。
“正坤元年”(1986年),晁玉华僭号于山东潍坊。
“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
因此,无论是正统的王朝君主,还是其他政权的皇帝,都难以有权威的统计结果。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
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
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在位九年有6位,八年有9位,七年有15位,六年有18位,五年有18位,四年有21位,三年有29位,两年有39位,一年有42位,不满一年有40位,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
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
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
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
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北宋版《百家姓》511个姓中,开头「赵钱孙李」,乃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若明版就一定以朱开头。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但据国防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我国封建社会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
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
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
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刘(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北汉)52位;李(成汉、唐、西凉、后唐、南唐、西夏)50位;朱(后梁、明)26位;赵(宋)18位;萧(梁、西梁)17位;司马(晋)16位;高(北燕、北齐、南平)12位;王(新、前蜀、闽)10位;石(后赵、后晋)9位;陈(陈)8位;杨(隋、五代十国·吴)7位;张(前凉)7位;马(五代楚)6位;曹(三国魏)5位;钱(吴越)5位;孙(三国吴)4位;冯(北燕)2位;孟(后蜀)2位;段(西燕、北凉)2位;赢(秦)2位;柴(后周)2位。
外族皇帝计有:孛儿只斤氏(元、北元)19位;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16位;耶律氏(辽)15位;爱新觉罗氏(清)12位;元(北魏、东魏、西魏)11位;完颜氏(金)10位;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苻(前秦)7位;宇文氏(北周)5 位;乞伏氏(西秦)4位;沮渠氏(北凉)4位;秃发氏(南凉)3位;赫连氏(大夏)3位;姚(后秦)3位;吕(后凉)3位等。
若按此姓氏分布又有380位总之确切数字是得不到的,大概知道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