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学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8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
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理念”与“现象”(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二)洞穴理论(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合乎正义●整体主义传统●严格社会等级分工●哲学王治国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
(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对立(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二)创立政治学(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4.(一)两大政治命题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
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
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张中庸的民主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民主法治和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7.西塞罗●出身骑士,任执政官,捍卫共和传统。
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一.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城邦时代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二、政治思想:(1)正义论:①回答了什么是“城邦的正义” ,即是: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不是为了某一个阶段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②认为一个完善的城邦具有这样一些美德: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③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
认为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就实现了正义(2)哲学家统治:①哲学王统治的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
②让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才能保障城邦正义。
③哲学家能够掌握正义本身、善本身的知识,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个人和公民幸福。
④能够看到“美善、正义。
勇敢、智慧、节制等理念世界中的原型(3)政体的演变:柏拉图根据国家制度的品德和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的人的品质把政体区分为两类五种:一是善的、正义的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
一是恶的、非正义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治、民族政治和僭主政治。
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一.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他的《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科的开山之作。
其著作有:《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雅典政治》等。
二.政治思想:(1)人与城邦:①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是政治动物”,过城邦式的生活就是人的本能,直接参与城邦事物是公民谋取幸福、实现集体之善的必要途径,也是公民权的本质。
②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完成某些善业。
③城邦是自然的演化(2)法律的统治:①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法律统治的重要性。
②人为政治关系必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即臣民并非全部放弃其判断和责任。
名词解释: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有三部,即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柏拉图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即“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在不同的场合对政体有不同的分类,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者,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他的学术研究的突出特点的在于对知识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城邦的一般认识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构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重要部分。
3.波利比阿(公元前208~126年)是希腊人,历史学家,政治哲学家,代表作《历史》,他以希腊传统的政体循环理论为基础,指出: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通过波利比阿的理论,罗马共和制度得到系统的理论说明,而希腊高度发达的政治哲学成果被介绍到罗马。
是第一位对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系统理论分析的政治思想家4.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它的主要代表作有《论共和国》和《论法律》,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来重新定义国家,他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成为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人类法律的基础,西塞罗的平等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他起,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政治哲学。
5.奥古斯丁(354~430年):罗马人,神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人的主观努力是没用的,只有指望神的“恩典”,这就是奥古斯丁的“恩典”理论;他政治哲学最突出的一点,是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奥格斯丁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组织,采用了一个价值中性的国家定义,即“一个由所爱的事物一致而联合起来的理性动物的共同体”他系统阐述的基督教国家观以及教会和国家关系的理论,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的改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古代政治学是指研究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的特点包括:
理性主义倾向:西方古代政治学强调理性思考和推理,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理论。
契约论:西方古代政治学家认为政治社会的基础是契约,人们通过契约建立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分权思想:西方古代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权力应该被分散,政府应该设立不同的部门来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以保证政治权力的平衡和公正。
公民意识:西方古代政治学家强调公民责任和义务,认为公民应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公共利益。
法治思想:西方古代政治学家认为法律是政治秩序的基础,政府应该依据法律来管理社会。
西方古典政治学说西方古典政治学说是指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古典政治学理论,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思想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
西方古典政治学说对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政治学说古希腊政治学说是指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政治思想。
古希腊政治学说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极拉底等。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有《国家》、《法律》等。
柏拉图的政治学说认为,国家的建立是为了解决人类的基本需要,而最高的基本需要是公正。
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公正,因此政府的本质是执法者。
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也认为,政府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执法者,一部分是立法者。
执法者负责执行法律,立法者负责制定法律。
这一思想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有《政治学》、《法律》等。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生存和发展,而最优的方式就是通过共同生活来实现。
因此,人类社会的目的就是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政府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也认为,政府应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执政者、立法者和执法者。
执政者负责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决策,立法者负责制定法律,执法者负责执行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三权分立制度奠定了基础。
极拉底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有《政治学》、《法律》等。
极拉底的政治学说认为,人类社会的目的就是保障人们的自由和幸福,而最优的方式就是通过自治来实现。
因此,极拉底提出了“公民自治”的政治理念,即由所有公民共同参与决策,共同负责国家的管理。
极拉底的政治学说也认为,政府应该由所有公民共同参与管理,而不是由专家或统治者单独掌控。
这一思想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罗马政治学说罗马政治学说是指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学说史复习资料1、简述西方政治学说史的分期原那么和具体依据,请划分出西方政治学说史的开展阶段并分别确定其起始点及其代表著作。
答: 以“大体同步,并不是完全同步〞为原那么,以“一种与主导观念存在根本差异且对后来社会产生重大与持久影响的新政治学说的诞生〞为依据。
将西方政治学说史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四个阶段。
柏拉图政治学说为古代政治学说的起点,其代表作?理想国?;奥古斯丁政治学说是中世纪政治学说的起点,其代表作?上帝之城?;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是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的起点,其代表作?君主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是现代西方政治学说的起点,其代表作?共产党宣言?。
2、简述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答: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学说史中重要的组成局部,也是他全部救治社会方案的核心。
他认为一个城邦的好坏,有赖于人的品行,且只有依赖于哲学家这些“真正完善的人〞,把知识、美德和权力结合起来,集于一身,才能治理好国家。
他把政制按两种不同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种标准是以德行高低分配权力,也称为正宗政体,一是由一人掌握,最高权力的称为君主政体;二是由少数人掌握最高权力的称为贵族政体;三是有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那么称为共和政体。
第二种标准以财富多少分配权力,也称为非正宗政体〔或称变,一是僭主政体,为君主政体的变态,只照顾自己的利益,二是寡头政体,为贵族政体的变态,只照顾少数寡头的利益,三是平民政体,为共和政体的变态,只照顾多数人的利益。
他认为三种变态政体都是不良是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宜,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亚里士多德那么主张视社会的答:所谓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正常政治形式的因素和优点,混合政体论在西方学说史上首次提出共和制优于君主制等〔孟德斯鸠:分共和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认为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是三种合理政体。
〕5、西赛罗的自然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他提出组织国家的目的就是要挽救人类的堕落,使人类回归于自然善良状态。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分类:默认栏目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
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
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
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
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
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
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
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
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
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概括为三方面: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
西方政治学说史(古代、中世纪、近代)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学说一古希腊政治理论的特征1、理论传统理论的特殊含义,理论与实践各指一个现实的活动领域,理论依据实践,理论是一种更高的实践,合理的政治是在理论家的解释中出现的,灭有理论家,合理的政治乃是不可能。
①理论家是真理的揭示者他们在政治现实领域之外“建立”起另外一个政治领域,他们是世俗政治的批判者,也是世俗政治的立法者和解释者,因为有了他们的解释,政治之所以成为政治。
②政治理论的本质在于批判批判源于对话态度,对话就意味着承认差异,承认差异就是承认差异的重要性。
③理论精神的核心是“言行和谐”理论直接导致行为的发生。
2、政治理性主义与近代理性主义(工具理性)不同,是一种政治理性主义或城邦理性主义,是城邦中公民如何交往的理性。
政治理性主义的核心:把讨论看作是政治的本质方式,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哦他那个过讨论来达成一致与同意,威压与暴力都不可能导致合理的政治。
哲学是政治讨论的规范和根据,逻辑是政治讨论的法则。
①世俗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论证投票、抽签都是一种论证方式,暴力永远与与论证不沾边,没有经过论证的政治权力不是合法的政治权力。
②政治是一种教化活动政治的目的不仅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而是要在处理的过程中教化民众,培育公众精神。
总体评价:在今天,古希腊不仅意味着一种人的生活,一个地域,一个时代,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对处于世俗权力边缘的理论家来说,它是一种动力;对置身于政治压迫与现代官僚体制中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慰藉;对生活与片面中的现代人来说,它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
古希腊意味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全的生活态度。
古希腊人对政治的最大贡献是,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凡人的有限性,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种世俗权力是完美无缺到可以免遭批判的,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凡有认定超越者的存在,世俗权力才不至于狂妄到可以认为是绝对的。
希腊民族是人类的老年时代,因为没有谁比他们更深刻地体悟到世界的本质;他们又是最年轻的,因为只有他们在体悟到世界的本质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对生存的强烈的肯定,并试图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起温暖而光明的人类空间,而没有落到各种虚无主义中去。
西方政治学全部公式
引言
本文档旨在概述西方政治学中的全部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为我们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提供指导。
1. 马克思主义公式
- 阶级斗争公式: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公式为:社会进步 = 阶级斗争。
- 历史唯物主义公式: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公式为:生产力 + 生产关系 = 社会制度变革。
2. 自由主义公式
- 社会契约公式: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基于人民的共识和同意,公式为:政府合法性 = 社会契约。
- 分权制衡公式:政府权力应被分散和制衡,公式为:分权制衡 = 权力制约。
3. 实证主义公式
- 原因与结果公式:政治现象可以通过因果关系来解释,公式为:原因→ 结果。
- 变量关系公式:政治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统计和实证研究来分析,公式为:变量关系 = 统计分析。
4. 共和主义公式
- 公共利益公式:政治决策应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导向,公式为:公共利益 > 特殊利益。
- 公民参与公式:公民应积极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公式为:公民参与 = 民主政治。
结论
上述公式只是西方政治学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
政治学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学科,这些公式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具体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西方政治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评价一、引言现代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
西方政治学理论体系包含了许多经典的理念和观点,对于理解和应对当代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学理论也逐渐引入并应用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中。
本文将探讨西方政治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评价。
二、分权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在西方政治学理论中,分权是一种制衡和协调权力的机制。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针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问题,开始尝试引入分权的概念。
通过分权,地方政府得以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更好地响应本地的具体需求和问题。
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央集权的弊端。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由于分权过程中权力滥用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日益突出,西方政治学理论中的“权限”。
理念开始受到质疑。
分权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更加细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实现权力制衡和社会进步。
三、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民主作为现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在中国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西方政治学强调公民的参与和合法代表的选举,这些概念在中国的政治改革中得到了积极探索和应用。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选举制度、决策公开透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同时,逐渐加强的社会参与和民间组织的发展也为民主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西方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些机制和实践并不是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国情。
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民主实践中仍存在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西方的民主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推进民主治理的发展。
四、制度设计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西方政治学理论中的制度设计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规则,来保障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带来了对制度设计的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逐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和行政机构的改革。
这些努力使得政府更加透明、权力更加有序,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西方著名政治理论家及其经典著作1。
伊斯顿的政治输入输出系统(政治系统的宏观运行模式)――《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南大版《宏观政治学》P120-121以及笔记上有相关内容)2。
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系统论――《比较政治学》(以世界各个国家为研究对象)①政治体系论A.用政治体系代替国家,功能代替权力,角色代替职位B.一切政治体系都与两种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国际、国内),政治体系是社会在国际、国内环境中有意识地制定和追求集体目标的工具C.结构和文化是了解政治体系的两个重要概念D.政治体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输入――转换――输出②比较政治理论A. 政治制度的分类。
1956年,伊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分为英美型、工业化、集权化、欧洲大陆型;1966年,认为可分为原始、传统、现代型。
经济上可分为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治上可分为民主体系与独裁体系B。
比较政治的标准――与政治发展相连政治发展是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较为广泛的发生的过程中,政治体系、过程、政策的变化,其标志有:结构日益分化、公民相应价值观念和态度的变化等3.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论――《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关于政治发展理论的专著(1968)本书主要内容:①从宏观上论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强政府理论”。
二战后亚非拉一大批国家纷纷摆脱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而独立,并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但到 20世纪 60年代除少数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不仅没有摆脱贫苦和落后,反面陷入了政治的动荡和暴力冲突,本书分析了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的原因,指出一个国家如何才能避免政治动荡实现政治稳定中的发展,获得现代化的成功②在本书中,作者指出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就在于现代化,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亨廷顿在考察了许多国家的情况后指出,经济发达和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政治上都比较稳定,而发生政治动荡的大都是经济上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国家。
西方政治学概述从传统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到向现代政治科学的转型,西方政治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按研究政治学的理论方法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我们把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形态划分为伦理主义政治学、理性主义政治学、功利主义政治学、科学实证主义政治学、科学主义政治学和现实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作这样的划分,一方面考虑到了学科演进的自然历史进程,即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理论与方法的相互更替性和继承性的结合。
也就是说,虽然伦理主义政治学产生于古代,盛行于古代和中世纪,但近现代甚至当代西方的一些政治学研究者仍在使用这样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政治学。
同样,近现代甚至当代产生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在古代和近代也早已有人作过零星的尝试,只是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和通行的方法而已。
因此,以理论方法及其价值取向而不是纯粹以历史时代来介绍西方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进程,可以既使我们看到西方政治学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避免了将同一种理论与方法的政治学理论零散地分割在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去叙述的缺点。
这或许对我们更加全面正确地把握西方政治学发生发展的规律是有益的。
另外,在介绍和评述各种理论与方法时,有的侧重理论,有的侧重方法,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均可看到理论中蕴涵着某些方法,而方法中也体现着某些理论。
一、伦理主义政治学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道德标准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以社会整体价值为核心去衡量政治现象的正义与否、合理与否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就是伦理主义政治学。
其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西塞罗、奥古斯丁,中世纪的阿奎那等人。
当代美国政治伦理学家罗尔斯等人也深受其影响。
柏拉图的伦理主义政治学理论之观点主要有:第一,伦理主义等级观。
国家是由金、银和铜铁三种不同质料的人群组成的各司其职的理想国。
第二,国家应由最有知识、善德最高的哲学王来统治。
第三,伦理主义政体循环观。
贤人政体、军阀政体、财阀政体、民主政体与僭主政体这五种政体是依次更替,循环往复的。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古代西方政治学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沿岸分布着数百个奴隶制城邦国家,这些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打破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血缘关系,瓦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宗法关系,较早地建立了权利关系和契约关系,促成了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这些都为西方古典政治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沃土和摇篮。
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对“理想国”的描述,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三篇对话。
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正义之邦”,即“理想国”。
在这个规模不大的城邦国家中,分为三个等级,即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
哲学王是治理国家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武士保卫国家,劳动者进行生产,这是柏拉图的理想政体。
但如果这三个等级发生了混乱,理想政体的模式会被打乱,代之以军人政体、寡头政体,进而导致民众革命,产生民主政体。
柏拉图后期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他设计了“第二等好”的城邦:采用混合政体以取代有可能导致专权的哲人政体;以恢复私有财产和家庭代替了理想国的公产公妻制;按照财产的多少而非天赋划分等级。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代表著作是《政治学》。
他考察分析了150多个不同形式的城邦国家,从伦理和利益的角度,研究了国家的基本理论,即国家的起源、性质、目的和任务;研究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划分的原则,并对各种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如何建立以及管理国家等问题,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具体内容有:①国家的形成如同雌雄结合,是自然的产物,“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
思考与练习题(导言—第3章)一、填空题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78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1.当今世界主题是()B.和平与发展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自由的平等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5.现代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出了()A.福利原则C.公正分配原则D.国家干预原则6.优先原则的含义()B.“先来后到”7.萨托利认为现代民主追求的两个目标()C.自由 D.平等8.贝尔论资本主义文化()A.政治轴心与经济轴心是矛盾的B.文化轴心与政治轴心是矛盾的9.80年代上台执政的保守派大都打着()C.新保守主义10.在德国社民党的社会主义三项基本价值中()D.自由三、判断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研究是研究二战前的理论。
(×)2.社群主义的政纲宣布了他与自由主义的对立,在方法论上和价值观上向自由主义宣战。
(√)3.有效、积极的社会立法、全面、适用的福利国家都可以被看作是积极自由的发展,是人的自由的完善。
(√)4.个人主义原则的含义:个人能够选择,并且只有个人才能选择。
(√)5.自发秩序和人造秩序是一回事(×)6.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精英统制,重视专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