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卷.doc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三字经》试题《三字经》试题1、“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A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A.如果,假如。
B.苟且C.尚且D.姓苟的老师3、“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A.为了B.因为C.为什么D.作为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5、“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迁”的意思是:A、避开,离散B、晋升或调动官职C、放逐,贬谪D、改变6、“首孝弟,次见闻”中“弟”的意思是:A.弟弟B.弟,即“悌”,指尊敬兄长C.弟,即“啼”,哭泣的意思D.兄弟之间7、“此五行,本乎数”中“数”的意思是:A.数字B.数学C.音shǔ,数(shǔ)数(shù)D.道理,数理8、“…丝与竹,乃八音”中“丝竹”的意思是:A.丝绸和竹子B.一种名叫丝竹的竹子C.指琴瑟类弦乐器和箫管类乐器,或制作这两类乐器的材料。
D.泛指音乐。
9、“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这“五子”指的是哪五位人物?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B.孔子、曾子、孟子、老子、庄子C.孔子、孟子、曾子、老子、庄子。
D.荀子、扬雄、王通、老子、庄子10、“中不偏,庸不易”中“中”的意思是:A.中间,当中。
B.分寸恰当,不偏不倚,古代认为是一种最高的德行。
C.适当,适中。
D.内心,内情。
11、“自修齐,至平治”中“修”的意思是:A.整治,修理B.长,高C.修身,提高修养、完善自身。
D.修饰,装饰12、“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讲的《六经》指的是A.《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B.《诗经》、《尚书》、《易经》、《周礼》、《春秋》、《乐经》C.《诗经》、《大学》、《易经》、《周礼》、《春秋》、《孝经》D.《诗经》、《尚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13、“为学者,必有初。
三、请给下列各句经文选择正确的理解。
(每小题2分共20分)1、同是人,类不齐。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
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
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2、果仁者,人多畏。
()A、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
B、果敢仁义的人,别人都害怕。
C、果断仁慈的人,人们都害怕他。
3、工夫到,滞塞通。
()A、只要功夫练到了家,体内就没有任何阻塞。
B、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自然通达了。
C、只要功夫练到了家,就能打通关。
4、字不敬,心先病。
()A、如果文章写得不恭敬,说明你病了。
B、如果文字没有表现出敬重,说明你身体有病。
C、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
5、行高者,名自高。
()A、一个人走得越高,名声就越大。
B、一个做好事的人,名声自然会很好。
C、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6、勿厌故,勿喜新。
()A、不要讨厌老朋友,不要喜欢新朋友。
B、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C、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7、知未的,勿轻传。
()A、知道没有的,不要随便乱传。
B、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C、知识不够,不要随便乱说人。
8、直谅士,渐相亲。
()A、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B、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和你成为亲戚。
C、直接原谅士兵,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9、事诸兄,如事兄。
()A、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
B、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
C、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10、德有伤,贻亲羞。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
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C、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四、请就你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对下面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
(每小题2分共20分)1、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
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A、兄弟睦,孝在中。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00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告诉我们(A )A、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B )。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B、性本善C、贵以专D、习相远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 )。
A、猪B、鸭C、鸽子D、狗6、“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B)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B)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C)A、周武王B、秦始皇C、刘邦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12、“昔孟母,择邻处。
”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D)次家。
A、4B、2C、1D、313、“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C)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B、纺纱机C、织布机14、养不教,(A )。
A、父之过B、师之过C、子之过D、母之过15、(B),非所宜。
A、幼不学B、子不学C、老不学16、“养不教,父之过。
”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好好教育他是(D)的过失。
《三字经》阅读答案检测试卷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 B《论语》 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三字经》阅读答案检测试卷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 B《论语》 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2020-202二年级下学期校本国学《三字经》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
A、孟子的母亲
B、孔子的母亲
C、老子的母亲
2、《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 )读物。
流信广泛,家喻户晓。
A、成人
B、老年人
C、儿童
3、“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 )
A、猪
B、鸭
C、鸽子
D、狗
4、“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一句教育我们要向黄香一样( )。
①孝顺父母②爱学习③爱游戏
5周公著作了什么书?( )
①《诗经》②《论语》③《周礼》
6、“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说明学习要( )、能吃苦,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①自觉②靠父母③靠老师
五、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3分)
1、“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中的六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乐》。
( )
2、“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苟不教,性乃迁”。
( )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的“断机杼”指的是打断了织布机。
( )
4、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 )
5、“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说的是小孩子从小就会作诗、下棋的,不用学习。
( )
6、《三字经》中介绍了窦燕山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 )。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 B.精美 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2.《论语》共有20篇。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测试题一:1. 下面哪句话不是三字经中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B. 玉不琢,不成器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答案:B. 玉不琢,不成器2. “人之初,_________”是三字经的开头句。
答案:性本善3.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 养不教,父之过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_________,礼仪往来”是三字经中讲述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的一句。
答案:言必信5. “_________,切莫贪心”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做到节约使用资源。
答案:俭以养廉测试题二: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三字经主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三字经主要包含了人生之道、学习之道、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 为什么三字经被称为经典教材?答案:三字经以简短精悍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儿童学习。
因此,它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并被列为经典教材。
3. 你认为三字经中哪句话最有启发作用?为什么?答案: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同,以下是其中一种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谦虚虚心,不断追求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成为优秀的人。
4. 三字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答案:三字经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以上的测试题和答案,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三字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寓意深远的语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字经》测试卷一、填空。
(50分)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夏,。
,曰南北,曰西东。
,。
,。
此五行,本乎数。
4、自羲农,。
,。
,。
相揖逊,称盛世。
5、夏传子,家天下。
,。
,。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
周辙东,王纲堕。
6、,。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
彼既仕,。
披蒲编,削竹简。
,。
,锥刺股。
,。
如囊萤,。
,。
7、,。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
8、,争汉鼎。
,。
,。
为南朝,。
北元魏,。
,。
二、连线题。
(6分)头悬梁朱买臣锥刺股车胤如囊萤李密如映雪苏秦如负薪孙康如挂角孙敬三、选择题。
(15分)1、为教子,三次搬家的是()A.孟母B.窦燕山C.老子D.孔子2、已成圣贤,仍像孩子学习的人()A.荀子B.庄子C. 曾子D. 孔子3、“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苏老泉指()A.苏轼B. 苏洵C.苏辙D.王安石4、《论语》共有()篇。
A.二十篇B. 七篇C.三十篇D. 四十篇5、《大学》的作者是()A.孔子B. 孟子C. 庄子D.曾子6、“稻粱菽,麦黍稷。
”中“黍”指()A.稻米B.高粱C. 豆类D. 黍米7、“马牛羊,鸡犬豕。
”“豕”指()A.马B.鸡C.猪 D. 牛8、《中庸》的作者是()A.老子B.庄子C. 子思D. 韩非子9、周朝持续了()年。
A.六百年B.八百年C.七百年D.四百年10、咏絮之才()A.李清照B.谢道韫C.蔡文姬 D.刘晏四、综合题。
(用自己的话回答或《三字经》中的原话都可以)(19分)1、回忆所背的《三字经》,想一想“五子”指的是哪五子?(2.5分)2、读了《三字经》,你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试举二例)(2分)3、你从《三字经》中知道了哪些勤学的故事?(试举二例)(2分)4、你从《三字经》中了解了哪些孝亲敬长的故事?(试举二例)(2分)5、《三字经》中“三传”指(3分)6、《三字经》中“四书”指(2分)7、《三字经》中“五经” 指哪“五经”?(2.5分)8、《三字经》中“三易”(3分)五、试着解释:(8分)(1)若梁灏,八十二。
《三字经》课外阅读练习题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B《论语》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1 . 填空题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_____,习相_____。
2._____不琢,不成器。
____不学,不知义。
3.曰_____,______,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____,乃____音。
5.《诗》《___》《易》,《礼》《____》,号六经,当讲求。
2 .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 苟不教,性乃迁。
B. 教之道,贵以专。
C. 人不学,不知义。
D. 幼不学,老何为。
3 .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荀子
4 .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
A. 孟母断机教子
B. 黄香温席
C. 孔融让梨
D. 五子登科
5 . 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
A. 亲师友习礼仪
B. 养不教父之过
C. 昔孟母择邻处
D. 人不学不知礼
6 . “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 要孝敬父母
B. 要尊敬兄长
C. 要认真学习
7 . “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 要认真学习
B. 要帮助别人
C. 要学会谦让
8 .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
B. 日月星
C. 君臣义
9 .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 小米
B. 高粱
C. 豆类
D. 玉米
10 .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 猪
B. 鸭
C. 鸽子
D. 狗
11 . 《中庸》的作者是()。
A. 孔子
B. 孟柯
C. 子思
D. 老子
12 . 周公著作了什么书?()
A. 《诗经》
B. 《论语》
C. 《周礼》
13 . 建立夏朝的是()
A. 尧
B. 舜
C. 禹
D. 汤
14 . 判断题
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_____)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_____)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____)
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_____)
5.《论语》共有10篇。
(_______)
6.“五子登科”介绍窦燕山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_______)
7.“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遵守礼节,讲求信用。
(_________)
8.《大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