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7.58 KB
- 文档页数:2
混凝土用砂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在混凝土中,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于填充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研究混凝土用砂的性能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种类和颗粒大小的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砂种进行试验,我们将研究它们的颗粒分布、水吸收性、密实性以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合混凝土施工的砂种和粒径。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本实验选取了四种不同种类的砂,分别是山砂、河砂、湖砂和海砂。
为了研究粒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每种砂选取了三个不同粒径的样本进行试验。
此外,还选取了一种对照组,使用标准砂进行比较。
实验步骤1. 为每种砂准备相同数量的样本,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筛分,以获得不同粒径组分。
2. 对每种砂分别进行颗粒分布分析,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砂样的颗粒分布曲线。
3. 测定砂样的容重,采用水密法或干密实度法。
4. 进行砂样的水吸收性试验,记录砂样吸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5. 准备混凝土试样,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砂样与水泥、骨料等混合。
6. 制备混凝土试块,使用标准振动台振动固化,并在基准条件下养护。
7. 在固化后的混凝土试块上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每个样本的强度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颗粒分布分析通过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我们得到了每种砂样的颗粒分布曲线。
在山砂中,颗粒主要分布在0.1mm至2mm的范围内,而河砂、湖砂和海砂的颗粒分布范围相对较宽。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砂在颗粒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容重测试通过容重测试,我们得到了每种砂的容重值。
结果显示,山砂的容重最高,而湖砂的容重最低。
这可能与砂样的颗粒形状、密实程度等因素有关。
水吸收性测试通过水吸收性测试,我们得到了每种砂样的吸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和粒径的砂具有不同的吸水速率和容重增长。
海砂和河砂表现出较好的吸水性能,而山砂和湖砂的吸水性能相对较差。
论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面对天然砂价格不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在资源有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因素下,用机制砂作为细集料将是今后混疑土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
于是通过大量的试验,经过混凝土各项测试,在试验结果均能满足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的情况下,公司决定购置生产设备自己生产机制砂。
从刚开始时的不断调整,到如今稳定的生产运营,对机制砂有了一些了解。
现将一些使用心得记录下来,供同行参考。
机制砂俗称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由于各地机制砂的料源、生产设备和工艺不尽相同,导致生产出的机制砂在化学成分、颗粒形状、表面结构、颗粒级配以及石粉含量等性能方面与天然河砂都大不相同。
本单位使用的机制砂是开采碎石后,经筛分大于5mm的颗粒二次破碎筛分制成,分为小于5mm且大于 2.5mm的粗颗粒和小于2.5mm的细颗粒,经试验调整级配后细度模数在2.8~3.0之间,亚甲蓝0.5~0.7,石粉含量15%。
具体筛分数据见表1。
经试验,机制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和JGJ/T241—2011《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1机制砂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相较于天然河砂而言,机制砂是由岩石破碎而成,其颗粒表面粗糙、多棱角,且颗粒级配较差,大于2.36mm和小于0.15mm的颗粒较多,而0.3~1.18mm之间的颗粒较少。
配制混凝土时,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差,不易施工,拌合时需要更多的浆体材料来包裹与填充。
在不掺天然砂来调整颗粒级配的情况下,可加大机制砂的用量,提高砂率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石粉含量是影响坍落度的重要指标,石粉含量太低(小于5%)时,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较差。
当石粉含量控制在10%~15%时,可提高少许或不加大胶凝材料用量,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和易性等各项指标也能满足施工要求。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和易性也很好。
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1胶砂试验
1.1胶砂配合比为了解石灰石粉掺量对胶砂流动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胶砂配合比,见表5。
其中,标准砂、水的用量不变,分别为
1350g、225g。
按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分别测试胶砂的流动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表5。
1.2胶砂试验结果分析石灰石粉掺量对胶砂流动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
由该图可看出,虽然用水量未变,但胶砂流动度依然随着石灰石
粉掺量的提高而增大,故也可认为石灰石粉具有一定的减水作用。
图1石灰石粉掺量与胶砂流动度的关系石灰石粉掺量对胶砂的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影响。
随着石灰石粉的掺量增加,相同龄期的水泥胶砂抗折
强度、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混凝土试验
2.1混凝土配合比为了解石灰石粉掺量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
能的影响,以石灰石粉超掺50%、超掺部分等量取代人工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其中,碎石、超塑化剂、水的用量不变,见表6。
按
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17671-1999《水泥
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分别测试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测试
结果见表7。
2.2混凝土工作性能分析(1)掺入细度10%以内的石灰石粉的坍落度基
本都符合工程应用要求,随着石灰石粉量的增加,坍落度也增加,混
凝土的粘聚性好、泵送效果好、坍落度经时损失小。
(2)石灰石粉混凝
土坍落度与扩展度随水胶比减小而增加,这与普通混凝土是一致的。
(3)混凝土的坍落度随石灰石粉的掺量增加而增大,当掺量超过10%后,随掺量的增加而减小,而经时损失则随石灰石粉掺量增加而增大。
2.3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1)水胶比对普通混凝土的影响同样适用于石灰石粉混凝土,其预期强度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即在工作力学性上有所保证。
(2)石灰石粉混凝土的7d和28d强度抗压值,在水胶比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值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提高有所增长,当掺量超过10%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降低。
3结论
综上所述,矿物掺合料已成为了现代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组份,而石灰石粉作为矿物掺和料应用到混凝土的生产中,不仅能大大缓解如粉煤灰等掺合料供应紧张的状况,还可以降低了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通过超掺石灰石改善人工砂,可以使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抗渗性能达到最优的状态,满足工程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