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4)一. 教材分析《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第五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热情的生活态度,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准、节奏、唱名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集体合作意识还需要加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少数民族特色音阶和节奏。
2.学生对鄂伦春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或其他乐器。
3.分组标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音阶,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鄂伦春族民歌为素材,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的精神。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一定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演唱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和自信心。
4.使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拓宽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少数民族音阶和节奏。
2.重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法:创设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4.视听法:观看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音频、视频资料,少数民族图片。
2.教学乐器:吉他、民族打击乐器。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如音阶、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在春天骑马打猎的情景,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欢快激昂,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阅读和节奏感知较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特色,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学习简谱阅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2.简谱阅读和识谱能力。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范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音频、简谱、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关于鄂伦春族的介绍。
4.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随后,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简谱,引导学生认识简谱,讲解简谱的读法和意义。
同时,为学生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练习歌曲。
5唱歌勇敢的鄂伦春1、新设计1.多媒体课件。
2.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三角铁,沙锤,木鱼,双响筒,串铃。
3.电子琴。
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使学生初步了解鄂伦春族人的一些人情风俗。
2.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并能背唱歌曲。
3.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
3、学情、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上的这个班级学生是本校一(3)班的学生,由于不是在本班录的课,录课教室在另一栋楼的六楼,考虑到方便管理学生问题,学生连续录了两节课,第一节是录语文课,第二节课才录的这节音乐课,当时不知道里面没有空调,录课确实很辛苦,学生和录课老师都坚持了两节课,六月份又是特别的热的天气,又闷热又不通风,所以学生难受,教师也难受,师生是在那样的一个不理想的状态下录的课,效果确实不太令人满意。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论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自治区的呼论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论春”一词的原意是“山岭上的人”。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情感,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论春人雄健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卫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规整。
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的八分音符节奏,令人仿佛听到了马蹄声。
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论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4、重点难点重点:背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自豪骄傲的音乐情绪。
难点:用打击乐伴奏时,乐器间能够很好的相互合作。
5、教学过程5.1 第一个学时5.1.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使学生初步了解鄂伦春族人的一些人情风俗。
2.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并能背唱歌曲。
3.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的少数民族。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舞蹈的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分组自学将歌词按节奏贴出来。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做律动,激发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兴安岭漠河,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你最喜欢的呢?为什么喜欢它呢?又有什么是漠河独有的?”(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播放视频《魅力漠河》。
3、师:“你们知道我们漠河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习惯,谁能介绍一下。
”(同学举手发言)4、(教师播放鄂伦春族视频)师生共同总结鄂伦春族风俗特点。
三、讲授新课1、师:“鄂伦春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播放勇敢的鄂伦春歌曲视频)2、师生共同讨论歌中唱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小朋友怎样的心情?师:“歌词是歌谣让鄂伦春小朋友谱上了旋律就变成了动听的民歌,好听吗?让我们再听一遍体会鄂伦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3、复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跟随拍手打节奏体会歌曲情绪。
4、再次福听音乐学生分四组,每组一句自己按节奏吟读歌词,并按节奏贴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5、将各组贴好的节奏型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什么动物在奔跑?如果选择乐器,用什么乐器呢?”6、再次复听歌曲,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八分节奏部分。
7、学唱歌曲①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习一句歌曲,教师巡视。
②分组进行接唱歌曲。
教师纠正其错误之处。
③师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8、情感处理,教师伴奏。
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鄂伦春族文化、特色乐器2.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歌曲,懂得感受乐曲情绪3.感受音乐节奏,掌握持续拍子的动作节奏教学重点1.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歌曲2.体验乐曲情绪,把握拍子节奏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勇敢的鄂伦春》歌曲的情感2.学生能流畅并准确地唱出歌曲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带着节奏地合唱、民族乐器演示学前准备多媒体投影仪、音响、拍子器、鄂伦春族乐器“呼麦”教学过程一、导入(8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PPT的介绍,简单地讲述鄂伦春族音乐的特征并演示鄂伦春族特色乐器“呼麦”。
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介绍。
二、Warm-up(5分钟)教师通过呼吸和身体的悠闲轻松的运动,帮助学生进入音乐状态,为接下来的听、唱、跳、打的环节营造好氛围。
三、唱歌(20分钟)教师通过配乐和带领,让学生跟唱《勇敢的鄂伦春》。
从慢到快逐步加快速度,让学生一起感受歌曲情感的紧张和热烈。
再次合唱,让学生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魅力。
四、跳舞、打拍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听音乐,利用拍子器,引导学生做节拍动作,带动学生感受音乐节奏。
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的指导、教学影片的播放、集体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节奏感,理解拍子规律,准确完成音乐节奏。
五、总结(2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应该好好掌握鄂伦春音乐特色,珍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握节奏和情感,努力往啊后发展。
课后拓展1.配合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鄂伦春音乐文化,扩展视野学习民族音乐。
2.建议安排到鄂伦春族社区走访,倾听并观察鄂伦春族民俗文化的生动场景,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对根文化的理解和珍爱。
总结本节课充分展现了鄂伦春的传统民族音乐及其文化传承。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在跟唱、跳舞、打拍子等环节中,在感受音乐情感的同时,学生心理也得到良好的熏陶和激荡。
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不仅扩展了音乐素养,更加深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特征,提高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教学内容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勇敢的鄂伦春》教案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
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以打猎为生,性格剽悍。
歌曲由五声音阶、四个乐句组成。
歌曲前奏和尾声的渐强、渐弱的马蹄声加上充满豪情的歌词,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支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骑马挎枪护山林的威武的鄂伦春猎人队伍的形象。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和他们的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目标:1.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能够用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
3.能够背唱这首歌曲。
4.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背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准备:音频、视频、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课前律动《快乐小舞曲》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课前先跟着老师来活动活动吧!二、感知节奏、激情导入:(5分)1、出示双响筒,模仿马蹄声评: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来了很快乐的心情。
我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看看它是谁?它的声音像什么?2、倾听节奏,发挥想象它的声音召唤来了一群小马,它们远道而来是为了带我们去它们的家乡去做客!但他们需要几个小口令才能跑的更快!来看第一个,跟老师一起来拍一怕,像是在干什么?慢慢的走第二个,在跟老师一起试试,像是在干什么?快跑第三个呢?一起试试,像是?放满了速度。
3、模仿马蹄声,学节奏那你能让自己的小马跑起来吗?完整的模仿X X | X X | X X | X X平地走X XX | X XX | X XX | X XX上坡XX X | XX X | XX X | XX X下坡跟着老师来用拍手的方式来模仿【目的】熟悉节奏,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
4、聆听歌曲,为歌曲伴奏聪明的作曲家根据马蹄声创作了一首乐曲,我们来听一听,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马儿奔跑的情景表现出来吗?师引导,生共同完成。
一年级音乐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新版]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 “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教师:节奏卡片、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铃鼓、碰钟、双响筒、串铃
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快乐的罗嗦》律动,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
1.师:我们在“五十六朵花”这个单元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还记得刚学唱过的湖南土家族民歌叫什么吗,《乃哟乃》
2.学生跟琴复习演唱《乃哟乃》,请在音高相同的地方“53 1”加入拍手。
3.我们一起回味了南方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之后,要带大家学唱一首北方的少数民族歌曲,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板书)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
(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范唱录音轻声练唱,听完后问:谁会唱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学的,请你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好吗,
6.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
7.看学生掌握情况:(小老师(或教师)教得好吗,请你再教一遍。
)
8.生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
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9.生生交换接唱歌曲。
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 X X ,请回座位上。
10.分两大组接唱歌曲。
11.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12.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13.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同桌之间背歌词~一会儿要进行男、女生的歌唱比赛。
1.同桌之间背歌词练唱
2.男、女生分别演唱,老师评价。
3.一组男生、女生到前面演唱。
跟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演唱,看这轮比赛谁最棒。
4.个别反馈,一男生、一女生……其他同学评价。
看谁自己敢到前面唱一遍。
为“小歌手”鼓掌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几个同学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
想一想: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声音,你想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
1.出示三种节奏型卡片贴黑板上,请一名学生自己选择双响筒,你想用那种节奏伴奏, XX XX 提示结尾处用XX X,学生选择后老师在伴奏型XX XX前画双响筒图。
2.老师弹琴,一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骑马的动作或模仿敲双响筒动作。
为“小乐手”鼓掌
3.大家再想像:马脖子上还会有什么发出声音,铃铛声用什么乐器演奏好呢,学生自选乐器并选择伴奏型:铃鼓:X X 碰铃:X –老师画出乐器图标。
4.请三位同学一起为大家伴奏,我听听大家的歌声是不是更好听了,脸上更有表情了。
碰铃: X - |
铃鼓或串铃: X X |
双响筒: X X X X|
5.为几个“小乐手”鼓掌,学生回座位。
6.闫老师再给大家提高点难度,如何接好前奏23 23 |56 52 |32 32 |1—|111 51|111 51| 再请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学生演唱。
7.有了打击乐的伴奏歌曲生动多了,但是老师认为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你们认为呢,
——赶快为歌曲编配动作表演鄂伦春骑马守林的情景吧~
8.跟电子琴的范唱录音学生自编动作。
9.全体起立,师生一起跟范唱录音演唱全曲并表演。
注意:接好两小节的|111 51|111 51|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
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
兴家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