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鸿门宴》
- 格式:ppt
- 大小:916.50 KB
- 文档页数:103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卷七《项羽本纪》。
标题为编者所加。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在沛县(今属江苏)起兵反秦,称沛公。
[霸上]亦作“灞上”即满水西之白鹿原,在今陕西西安东。
[左司马]掌管军政的官。
[子婴]秦始皇孙,秦二世侄。
二世死后,被立为秦王。
秦亡,投降刘邦,后为项羽所杀。
[旦日]明天[飨]犒劳[新丰鸿门]新丰,在今陕西临东。
鸿门,在新丰东。
[山东]战国时泛称六国之地为山东。
以其在崤山(今河南洛宁西北)之东,故名。
[望其气观察他上方的云气,望气是古代方术之一,通过观察云气占卜吉凶命运。
[左尹]楚国官名,令尹之辅佐。
[项伯]项羽的族叔。
[张良]字子房,刘邦谋臣,后封为留侯。
[具告以事]把项羽想袭击沛公的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原为韩王的属下,后奉韩王之命随刘邦西入武关,所以张良在这里说“臣为韩王送沛公”,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韩王,韩公子成, [鲰生]浅陋的小人,鲰,杂鱼,小鱼,比喻小人。
[距关]拒守函谷关。
距,同“拒”,[内]同“纳”,[君安与项伯有故]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呢?故,故交,老交情。
[要]同邀,邀请。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为寿]进酒于尊长前,祝其长寿。
[豪]同毫。
[籍]登记[将军]指项羽。
[非常]指意外之事。
[倍德]忘恩负义。
倍,同“背”。
[蚤]同“早”[戳力]并力合力。
[不自意]自己不曾想到。
[郤]同“隙”,嫌隙。
[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亚父即次于父。
[数目项王]屡次向项王使眼色,目,以目示意,这里用作动词。
[玦]一种玉器,环状而有缺口。
喻指决断。
范增用所佩玉块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
[项庄]项羽的堂弟。
[若]你。
[坐]同“座[不者]不这样的话。
[若属]你们这些人,[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樊哙(kun]沛人,刘邦的连襟。
原以屠狗为业,跟随刘邦反秦,屡立战功,[与之同命]跟他拼命。
同命,拼命,一说与刘邦同生死。
[交戟]持戟(长柄武器)交叉,禁止出入[披帷]掀开帷帐。
第16课鸿门宴作者简介司马迁,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背景链接陈胜(即陈涉)起义后各地云集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也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仍号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军,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巨鹿(今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入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情况危急。
于是在纷纭频繁的战斗间隙,有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二)常识整理1.古代地理区域称谓[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2.古代座次尊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鸿门宴》教案简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鸿门宴》教案简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鸿门宴》教案简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序言《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在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都被广泛地表现。
而在历史教育中,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苏教版高中必修三中《鸿门宴》的教学内容,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历史事件。
一、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掌握历史知识。
2.掌握历史分析的方法,能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介绍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到《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
例如,秦朝灭亡后,诸侯国逐渐崛起,战国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
而赵国和秦国之间的矛盾则是《鸿门宴》发生的直接原因。
2.事件经过讲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详细讲解《鸿门宴》的事件经过,包括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韩信的谋略、宴席上的上下之分等。
3.分析事件原因《鸿门宴》的发生并非偶然的,背后有很深的原因。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鸿门宴》为什么会发生,其中的矛盾和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4.分析事件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鸿门宴》的影响,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图示地图或表格可让学生对《鸿门宴》感性认识。
三、教学方法1.讲解针对《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2.互动讨论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其中,自行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综合分析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 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1.2 掌握历史分析和思考的方法。
1.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