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X u m u s h o u y i肺炎是新生犊牛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发病原因复杂,发病后常见精神抑郁、呼吸不畅、食欲下降或废绝、体格消瘦、抵抗力明显下降、引发消化道疾病等,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犊牛肺炎发病后容易引发其他种类并发症,会对犊牛的身体器官造成损害,严重影响了犊牛的成活率,如果不及时防治,会给养殖农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犊牛肺炎的综合防治工作非常必要一、病因分析(!)引发犊牛肺炎的物力原因犊牛出现肺炎的物力性因因素主要原因是环境刺激,其中包括,犊牛居住环境较差,空气无法有效流通较为污浊,牛舍保暖性不佳,饲养方式不当,牛舍中牛的饲养量过多等,使犊牛产生应激反应,降低了犊牛的抵抗力,病原体趁虚而入,导致犊牛发病。
(")引发犊牛肺炎的细菌性因素引发犊牛肺炎的细菌主要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第一种细菌多数情况是由于犊牛的初乳喂养量不够,或初乳食用不及时,导致氨气和免疫球蛋白无法进行被动转移,特别是在犊牛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犊牛急性感染的情况;第二种细菌的特点是,当犊牛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犊牛的上呼吸道菌群可引发犊牛内源性感染及外源性感染,一般情况下导致的疾病是化脓性肺炎或者败血症;第三种细菌感染后症状表现为,犊牛出现支气管炎并伴随神经症状。
(#)引发犊牛肺炎的病毒性因素当犊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时,犊牛会产生肺炎或持续感染症状。
牛副流感也被称为犊牛运输性肺炎,会对犊牛的呼吸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急性牛传感性鼻气管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犊牛在感染这种病毒后,会引发细菌性肺炎。
($)犊牛误食霉菌如果犊牛饲料管理不当,其中含有霉菌成分,犊牛在食用之后会随即侵入呼吸道,从而引起局部炎症,如果管理不当,不能及时发现犊牛病状,则会引发犊牛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降低,使犊牛感染霉菌性肺炎。
(%)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导致犊牛发病犊牛在"&#周的时候,特别容易感染有衣原体引发的各种类型疾病,犊牛在感染后的表现症状为,腹泻、发热、肺炎并伴有支气管炎症等问题。
牛支原体是危害我国养牛业的重要致病性支原体,目前已证实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病原除导致牛肺炎、乳腺炎外,还导致关节炎、角膜结膜炎、耳炎、生殖道炎症、流产与不孕等多种病症。
据报道,欧美国家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牛呼吸疾病综合征是由牛支原体引起的。
同时,牛支原体与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和协同致病是牛支原体肺炎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
据报道,混合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主要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化脓隐秘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昏睡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的常见病毒有:牛副流感病毒3型、疱疹病毒Ⅰ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冠状病毒。
随着新疆奶牛业的迅速发展,牛支原体肺炎造成的犊牛死亡成为制约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通过对新疆牛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减少肺炎支原体危害,提高犊牛成活率,为犊牛健康提供技术保障,促进新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一、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点(一)潜伏期 牛支原体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难确定。
国外有报道 ,在健康犊牛群中引入感染牛 24 h 后 ,就有犊牛从鼻腔中排出牛支原体 ,但大部分牛在接触感染牛 7 d 后经鼻腔排出牛支原体。
有的牛在接触感染牛 2周后发病。
感染牛支原体的牛可以携带病原体数月甚至数年而成为一个传染源。
牛之间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其次是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播。
也可以通过哺乳或生殖道传播。
(二)感染日龄 两月龄内的犊牛容易感染支原体肺炎,特别是一周龄的犊牛最易感染,而且病情急剧,症状明显,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较高。
1~2月龄的犊牛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2月龄以上的犊牛病例较少,死亡病例较少。
(三)感染途径 牛群一旦感染支原体发病或潜伏感染后很难被清除。
如果牛群伴发其他呼吸道疾病 ,如溶血性巴氏杆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副流感、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感染牛支原体的牛可携带病原体数月甚至数年而成为一个传染源。
犊牛肺炎科学防治2013-11-13 06:00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访问量:16 [ 字号:大中小 ] 杨文华宋亚攀犊牛是牛场的未来,肺炎是危害犊牛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冬春季季节变化时高发,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给犊牛养殖带来严重的损失。
本文对犊牛肺炎的危害、病因进行分析,探讨其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供奶牛场参考。
一、前言呼吸道疾病是犊牛高发的疾病,病因复杂,随着病程的进展,引发肺炎,犊牛患呼吸道疾病后,一旦肺部出现炎症。
可导致犊牛呼吸困难。
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废绝,身体逐渐消瘦,抵抗力下降.有时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消化道疾病,出现腹泻等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大大影响犊牛健康和生长发育,严重者导致死亡。
对奶牛行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引起肺炎的病因很多,有细菌性和病毒性等,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既有近10种,多数牧场仅仅依靠兽医的经验进行诊断,难以判定出真正的病因,容易耽误病情。
多数牧场轻视预防,一些牧场因种种原因没有净化结核,不舍得淘汰;IBR也已成为危害我国奶牛养殖的重要疾病,对于IBR等病毒性因素引起的肺炎,目前尚无农业部批准的疫苗供预防,亦没有的特效药治疗,并且容易继发其他疾病,例如关节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病,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一般的抗生素对其无效。
很多牧场治疗的方案也不合理,注重对病牛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耐药性严重,疗效不佳,抗炎药的配伍使用还很少,这些都需要去研究和改进。
二、犊牛肺炎概况1.引起肺炎的病因引起犊牛肺炎的因素很多,细菌性如巴氏杆菌、链球菌等;病毒性如副流感(PI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等;传染性如结核杆菌等。
这些均有报道,给我国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
图1. 犊牛肺炎的病因(1)普通细菌混合感染刘东军(2007)对新疆石河子地区一个奶牛场进行诊断,发现犊牛肺炎发病率高达29%(86/297),死亡率高达14%(12/86),经化验为肺炎链球菌何支原体混合感染。
犊牛肺炎是犊牛除腹泻外最常见疾病。
肺炎仅是肺部存在炎症的术语。
根据发病缓急,肺炎可分为亚急性、急性和致命性。
根据感染程度的轻重,可以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肺部损伤。
患有慢性肺炎的犊牛极少有能够彻底康复,是犊牛肺炎的隐患,管理好的牧场最好不要将其保留在后备牛群中。
犊牛呼吸道疾病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微生物与应激、畜舍环境和营养状况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肺炎的发生率通常较高,但死亡率高低变化很大。
1引起肺炎的微生物肺炎常常是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并发症,如果导致犊牛易患肺炎的因素不存在,致病微生物本身不一定会引起临床症状。
或者说,一头健康的犊牛不会只因接触某一种微生物而得肺炎,然而不同类型微生物之间有相互强化的作用。
例如,当犊牛感染支原体和细菌时比只感染其中一种所引起症状要严重的多。
往往一种微生物的感染会降低犊牛抵抗力。
例如,正常情况下,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绒毛可清除外来微生物的侵入,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损伤上皮细胞的绒毛层,受这一病毒感染后很容易引发肺部的继发感染。
常见引起犊牛肺炎的微生物:1.1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病毒型腹泻病毒,流感病毒Ⅲ型。
1.2细菌肺炎链球菌,巴氏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
1.3支原体支原体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犊牛肺炎的微生物。
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冬季更易发病,一般呈慢性病例,感染比例较高,感染病例有时可见中耳炎或关节肿胀等现象。
2肺炎临床症状患肺炎的犊牛有不同的临床症状,通常可同时观察到几种临床症状:2.1精神沉郁,发烧,体温超过41℃;2.2流鼻涕,稀薄水样或粘稠带脓鼻涕;犊牛肺炎的管理措施李敏邹旸李磊李晓龙吕亚丽(天津嘉立荷畜牧有限公司天津北辰300000)《奶牛》2017年09期762.3干咳,特别在活动后,即使犊牛从病中恢复正常仍有干咳症状;2.4解剖发现肺部实变、出血或化脓性病灶;2.5呼吸系统异常,如呈腹式呼吸;2.6有时还伴有腹泻症状。
3容易导致犊牛患肺炎的因素出生后一月龄内的犊牛一般很少患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bov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NCCP)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牛类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丧失食欲等症状。
针对该疾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疫苗预防、隔离治疗、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等方面。
1. 呼吸困难:患病的牛会出现呼吸急促、喘气困难等症状。
病牛常常呈现大口呼吸,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浅不一,呼吸时常伴随咳嗽。
2. 咳嗽:患病的牛常常有频繁的咳嗽表现。
咳嗽的声音通常较大,带有粗糙的音质,有时会伴有痰液的咳出。
3. 食欲减退:患病的牛食欲会明显减退,不愿意摄入食物。
食欲减退常常引起牛的体重下降,导致营养不良。
4. 四肢无力: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初期,牛会表现出四肢无力、行走困难的症状,甚至无法站立。
这是由于病原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引起的。
5. 发烧:患病的牛常常会有发烧的症状。
体温可达40℃以上。
发热常常伴随着明显的精神不佳和躯体不适。
针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种疫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
定期给牛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2.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牛患有传染性胸膜肺炎,需要将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牛。
隔离治疗期间要对病牛进行全面的护理和治疗,确保病情的控制和痊愈。
3. 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维持牛舍的干燥和清洁,确保牛的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废料等,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感染和疾病的传播。
4. 加强疫情监测:对周围牛场的疫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 提高牛的免疫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牛的免疫力,增强牛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包括合理的饲料搭配、合理的运动、适当的饮水等。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食欲减退、四肢无力和发烧等。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牛肺炎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在冬季和初春季节发病,是严重危害牛群健康的疾病之一。
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症状,极易导致牛的死亡。
因此,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非常重要。
临床表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疾病逐渐进展会呈现以下症状:1.呼吸困难:患病牛会出现急促、浅表、快速的呼吸,而且呼吸声会变得非常沉重。
2.发热:患病牛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热持续时间也很长。
3.咳嗽:患病牛会出现干咳或有痰咳,咳嗽可以伴有喘息声,咳嗽的时间持续。
4.流涕:许多患病牛鼻子都会不停地流涕,鼻涕呈粘液或浆液状。
5.眼结膜充血:患病牛的眼睛会变得非常红和水肿,甚至眼睛会发生化脓感染,眼结膜充血持续时间长。
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与牛群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对生病的牛更是一种折磨。
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采取以下一些防控措施非常有必要:1.加强卫生管理:牛舍必须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牛舍内干燥、卫生。
给牛群提供优质、清洁的环境和食物。
2.保持良好的通风:应保证牛舍内的空气流通,牛舍必须保持干燥,避免湿分和过度挤迫。
3.定期体检:定期为牛健康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特别是对疑似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要进行隔离治疗,待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再放回群里。
4.加强管制:对于发现疑似或确诊的病例,要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按照要求采取管制措施,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易。
5.疫苗接种:给牛群接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可有效地降低罹患病的风险,减少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率。
总之,对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我们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体检、加强管制和接种疫苗,才能更有效地降低病毒的发生率,保护牛的健康和产出。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1. 引言1.1 疾病概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简称为牛传染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引起的牛类传染病。
该病可在全年发生,多在春、夏季节流行。
患病牛症状严重,多表现为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患牛的牛群一旦被感染,将导致牛只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将出现肺水肿、死亡等后果。
及时发现和控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至关重要。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农场中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畜牧兽医监管,合理使用疫苗,保持牛群的卫生环境等措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多样,下面介绍其主要表现:1. 呼吸道症状: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咳嗽一般为干咳或带血丝的咳嗽,痰量较少且粘稠。
2. 发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
3. 全身症状:患牛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4. 胸部疼痛:有些患牛在患病的同时会出现胸部疼痛的症状,疼痛一般为胸廓压痛或胸闷不适感。
5. 呼吸音异常:通过听诊可以发现患牛的呼吸音异常,如干罗音、湿罗音等。
6. 其他症状:部分患牛可能出现眼结膜充血、浆液性鼻涕、乳牛可能出现低产乳,甚至停产等症状。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一旦发现需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牧场主要注意观察牛只的健康状况,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此病的传播。
2.2 防控措施1.加强牛群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2.严格控制牛群之间的交叉感染,避免混养;3.在发现感染牛只时,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4.定期清洁牛舍和饲料存储场所,减少环境污染;5.饲养员在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感染;6.加强对患病牛只的处理,尽快进行合理处理,避免传播给其他牛只。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防治与措施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简称牛支肺)是一种由牛传染性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和污染物传播。
该疾病主要影响牛只的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咳嗽、鼻流等症状,给牛只的生长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预防和控制牛支肺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牛支肺的防治措施进行一些探讨和介绍。
一、牛支肺的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预防疫苗是牛支肺预防的重要手段。
定期为牛只接种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牛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环境消毒:保持牛舍、饲养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牛舍进行彻底消毒。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要加强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减少疾病的传播。
3. 牛只隔离:对于患有牛支肺的牛只,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向其他牛只传播。
隔离期间要加强对患牛的护理和观察,确保其能够尽快康复。
4. 定期体检:定期对牛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牛支肺的早期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减少疫情的扩散。
5.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牛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给予牛只充足的饲料、清洁的饮水和合理的运动空间,是预防牛支肺的重要措施。
6.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患有牛支肺的牛只,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二、牛支肺的防治工作1. 提高防疫意识:加强对养殖户的防疫宣传教育,普及牛支肺的防治知识,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鼓励养殖户定期为牛只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2. 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加强对牛支肺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的防疫管理制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阻断疫情的传播。
3. 合作联防联控:加强畜牧兽医部门与养殖户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的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动牛支肺的防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4. 加强科研攻关:加强对牛支肺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为牛支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牛嗜肺军团菌 (Mannheimia haemolytica)、鼻疽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衣原体 (Chlamydia spp.) 等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一、临床症状1. 牛出现高烧:体温可达40℃以上。
2. 呼吸急促:牛感染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后,由于肺部受到严重感染,导致呼吸急促、喘鸣及呼吸困难等。
3. 咳嗽:有的牛会出现剧烈咳嗽,咳嗽声音沉重。
4. 精神抑郁:病牛情绪低落,不愿行动。
5. 食欲不振:严重时,甚至拒绝进食。
二、防控措施对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确保环境干净卫生:保持牛舍的干净卫生可以降低病原体传染风险,存储的草料及青贮料中需保持合理湿度及温度,以免滋生微生物。
2. 推行合理饲养管理:保持奶牛的营养充足、饮水充足、呼吸畅通等,避免奶牛压力大过、疲劳劳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3. 优化生产管理:实施灵活科学的药品使用,避免大规模反复药物的使用。
合理规划奶牛生产节奏、数量和营养,定期实施奶牛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工作。
4.使用专业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专业药物防治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牛的死亡率。
综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具有极高危害的疾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养殖带来了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好防疫工作,采取合理的防控技术与措施,保护奶牛的健康和安全,才能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防治与措施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bovis 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牛呼吸道疾病,由支原体引起。
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发热、厌食等,严重性程度不一。
如果不加以治疗,Mycoplasma bovis pneumonia 可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有效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Mycoplasma bovis pneumonia 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环境预防为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必须加强养牛场的环境卫生管理。
养牛场的消毒工作要做好,特别是要注意储藏牛饲料和干草的卫生。
另外,设置科学的通风设施和合理的饲喂方式也能有效减少牛的脆弱性,减少受病原菌的感染。
二、疫苗防治目前有一些疫苗可以预防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如 Mycoplasma bovis 对特异性抗体生产的混合疫苗。
这些疫苗可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传播,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对于容易发生疾病的群体,如年龄较小的牛群,提前接种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三、合理饲养管理养牛场应该实行合理饲养管理措施,包括科学的饲喂、饮水与保健等,以保证牛的身体健康状态。
要给牛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食物,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成分,以增强牛的体质、抵抗病原菌的能力。
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牛的疾病。
四、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发现牛出现咳嗽、流涕、呼吸急促、疲惫、厌食等症状,养殖者应该立即对牛群进行检查。
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抗生素、抗炎药等。
在治疗期间,养殖者还需为病牛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及时更换床草和干净饮用水,以帮助牛恢复健康。
总之,预防和控制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关键是充分了解病原菌的特性,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加强疫苗的使用、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都是减少这种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新生犊牛脐带炎腹泻和肺炎的防治犊牛脐带炎主要是由于犊牛脐带断端感染发炎所致。
犊牛断脐时产房环境卫生差,脐带消毒不严,接产人员的手和器械消毒不严,舍内垫草不洁、潮湿,不及时更换,初生犊牛之间相互吸吮脐带等都能导致脐带感染而发生脐带炎。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与脉搏加快。
脐带与组织肿胀,触诊质地坚硬,病犊有疼痛反应。
脐带断端湿润,有的可挤出脓汁,恶臭,有的因脐带断端封闭而挤不出脓汁,但可见脐孔周围形成脓肿。
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如感染破伤风杆菌,可引发破伤风。
治疗时可将脐部及周围组织剪毛,用3%双氧水或1%~2%的高锰酸钾消毒后,再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在脐孔周围皮下分点注射。
已形成脓肿的,切开脓肿,排除脓汁,切除坏死组织,用5%碘酊消毒创面,并撒上磺胺粉给以包扎。
预防措施为在母牛产前对产房严格消毒,并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产后断脐时,应严格消毒。
2 腹泻本病是伴随一系列严重病理反应的新生犊牛肠道感染性疾病,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疾病。
20日龄以内犊牛易感,2~7日龄多发,死亡率也较高。
本病发病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犊牛自身抗病力低,饲养管理不善,消化功能障碍,外界环境应激及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原因引起。
发病初期,病牛食欲减退,多数体温正常或偏低,排粪次数增多,排粥样黄白色带臭味的粪便。
随着病程的发展,牛体温可高达40~42℃,病牛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鼻镜干燥,脉搏和呼吸加快,排出黄绿色带血块、血丝的胶胨样或水样粪便,粪便恶臭。
发病后期,病牛体温下降,病牛眼球凹陷,皮肤缺乏弹性,严重脱水。
由于发病原因复杂,诊断困难,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
禁乳8~10小时,同时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加水1 000毫升混匀,按每千克体重50~100毫升补给。
用缓泻剂或温水灌肠排除胃肠内容物,调理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灌服5~6毫升,每天2~3次。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牛源细菌传播至人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本文将介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1. 发热:患者体温升高,常伴有寒颤和全身不适感。
2. 咳嗽:患者常有咳嗽症状,咳嗽声音低沉而有力。
3. 呼吸困难:患者的呼吸会变得困难,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
4. 胸痛: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症状,疼痛通常出现在胸膜部位,疼痛感强烈。
5. 痰液:患者的痰液常为黏稠、脓性,有时带有血丝。
6. 其他症状: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和控制牛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环境卫生、及时诊断和治疗。
1. 预防和控制牛感染源: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做好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确保牛的健康。
采用规范的检疫和疫苗接种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牛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加强个人防护:在接触牛时,应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防止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人体。
3.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与空气流通,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牛舍内的污物和粪便。
4. 及时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行病原学和临床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和症状支持治疗,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和控制牛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环境卫生以及及时诊断和治疗。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肺病,是一种由Mycoplasma bovi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牛只和其他反刍动物。
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且与经济损失密切相关。
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包括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临床症状1. 呼吸道症状:- 牛呼吸急促、表现气急。
- 咳嗽,可能是干咳或带有黏液。
- 喉咙发痒和呼吸道疼痛。
- 呼吸音变得不规则,并且可能出现喘鸣音。
2. 全身症状:- 牛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 食欲减退,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 疲劳和虚弱感。
- 出现痛苦和不适。
3. 特定症状:- 胸腔积液:胸膜肺炎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 脓胸和纵隔炎:病情严重时,感染可能扩散到胸膜和纵隔,导致脓胸和纵隔炎。
防控措施1. 强调生物安全: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限制人员进入施肥区域、加强卫生措施以及控制动物的接触。
2. 疫苗接种:采取正确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牛只免疫力强化,并防止疾病传播。
3. 隔离患病牛只:将患病的牛只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牛只。
4. 定期患牛监测:定期对牛只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加强卫生措施:保持饲养环境和设施的良好卫生状况,包括清洁和消毒饲养场、喂食器和饮水设施等。
6. 提供适宜的饲养条件:提供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确保牛只拥有适当的水和饲料,以增强其免疫力。
7. 加强兽医监测:与兽医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发生的病例,并接受专业的指导。
8. 牛只运输前的检疫:在运输前对牛只进行全面检疫,确保健康的牛只被运送到目的地。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牛只的生产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通过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牛只、定期监测、加强卫生措施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保证牛只的健康和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犊牛肺炎,你准备充分了吗?中秋已过,天气转冷,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进入一年温差变化最大的秋冬换季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儿童在这个阶段最容易感冒发热,幼吾幼以及牛之幼。
在这个阶段对牧场犊牛的关爱,预防和治疗犊牛肺炎疾病的发生,你准备充分了吗?如果您还不知道怎么准备,请仔细阅读本文。
01|犊牛肺炎的预防通风比保暖更重要●气温骤降我们要考虑的第一步是犊牛的防寒工作,牛本身抗寒能力强,但是犊牛最怕湿冷,所以我们在秋末和冬季一定要保障犊牛圈舍的干净,干燥!防寒保暖的同时,牧场主一定要注意犊牛圈舍的通风换气和湿度,如果圈舍空气湿度大通风又不好,空气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超标,会刺激破坏犊牛呼吸道粘膜造成犊牛肺炎。
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通风要比防寒保暖更重要!●犊牛的饲喂建议在冬季每天饲喂吃奶犊牛三次,如果人员设施不够,只能一天饲喂2次的话,一定保障间隔12小时。
避免由于营养供给不充分使犊牛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02|犊牛肺炎的揭发全场总动员提高揭发率由于大自然生物链的弱肉强食,掩盖自身的虚弱,不被肉食动物锁定为猎物的天性,导致了牛在患病的初期不容易被外界察觉。
等牛出现典型的病症的时候,往往都是处于患病较重,难以治愈的阶段,所以对牛疾病的早期揭发非常重要。
下表是对犊牛肺部健康状况的评估表:上表是2017年发表的呼吸道评分,相对较新,牧场的兽医人员可通过此表来评估犊牛的健康状态。
但是请大家注意,仅仅通过兽医巡圈来观察犊牛的健康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牧场各部门管理人员,犊牛饲养员也知道此评估标准,并且在饲喂过程中如果发现犊牛没有及时采食,或者采食量不好的情况,一定要通知兽医做系统检查。
03|犊牛肺炎的治疗预防性小群体治疗对于犊牛肺炎的治疗,有些专家建议先测病原后再对因治疗,但是这样往往会错过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检测病原的同时,选择抗菌谱广,治疗效果好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圈舍中发现犊牛肺炎散发的情况,建议牧场对犊牛进行小群群体性治疗,治疗发病牛的同时,对发病牛所在圈舍其他牛进行预防性治疗以保障牛群的健康。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炎)是由放线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家畜呼吸道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感染牛、羊和马等动物,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较少。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由于病原菌散布于牲畜排泄物中,也可以通过口服或皮肤损伤感染。
本文介绍牛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一、临床症状:
1、呼吸道症状: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音粗糙和喘鸣音。
2、局部症状:面部和四肢肿胀和疼痛;湿性红肿、脓疮和脓肿形成利于疫菌传入体内。
3、全身症状:食欲减退,发热、体温增高;肌肉颤动、由于病菌在血液和淋巴中传播,引起皮下瘀血和血泡,使黏膜出血;产生寻常疣、眼不实视,甚至会产生神经性痛。
二、防控措施:
1、深耕、平整土地,将粪便顶平并铲走。
2、饲养前注射免疫。
3、保证充足的饮水和饲料。
4、加强动物卫生,养殖环境应清洁卫生。
5、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动物。
6、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总之,防止牛肺炎的发生要从饲养管理入手,加强饲养环境的消毒,增强动物的免疫力及早地治疗感染的病畜。
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动物的观察,一旦发现动物有类似牛肺炎的症状,及时请环保疫病防控部门进行鉴定和诊断,防止疫情蔓延。
犊牛肺炎用药你选择对了吗?肺炎的危害众所周知,在犊牛的饲养过程中,肺炎是一个危害极大的疾病。
犊牛肺炎不仅仅会增加犊牛的淘汰率,而且会严重影响后备牛的日增重,导致首次配种的推迟和受胎率降低,以及影响奶牛泌乳期生产性能或肉牛的上市时间。
牧场在做好日常的管理基础上,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犊牛肺炎。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并且要注重犊牛肺炎揭发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时对病牛进行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犊牛肺炎给牧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中国,犊牛肺炎临床发病案例中主要流行的致病病原为:睡眠嗜血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原体以及病毒。
针对以上细菌和支原体的感染,我们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呢?我们进行以下分析:01中国市场上常见用于犊牛肺炎预防或治疗的抗生素02牧康欣治疗犊牛肺炎的优势牧康欣有效成分为马波沙星,是动物专用抗生素,敏感度高,目前没有耐药性。
针对犊牛肺炎,三天一针,治愈率高,也可以用于成母牛肺炎的治疗。
在2002年到2008年间,从呼吸道疾病的样品中分离出1338株巴氏杆菌,马波沙星对其中99.18%敏感(Kroemer 2012)。
牧康欣属于新一代动物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其杀菌机理为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A亚基的活性而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牧康欣对于支原体这类没有细胞壁的特殊病原具有杀灭作用。
03牧康欣对犊牛肺炎治疗的成功案例牧场使用牧康欣治疗犊牛肺炎的对照试验1备注:每组都是注射一次药物,3天一个疗程,有全身病症牛配合抗炎药治疗。
牧场使用牧康欣治疗犊牛肺炎的对照试验2备注:土霉素+头孢噻呋组为每天注射20%土霉素10ml及1g头孢噻呋,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牧康欣组为注射一次药物,3天一个疗程。
以上两个实验结果为:治愈率更高:牧康欣组比对照组治愈率分别高13.3%及27%;药费更节约:平均每头病牛分别节约28.3元及50.2元。
总之,牧康欣针对犊牛肺炎治疗拥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性价比高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肺炎的首选用药。
犊牛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武晓彬唐学宇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7年第08期
兽医临床上,犊牛肺炎是新生犊牛常见多发病。
病因复杂,病畜肺部出现炎症后可致其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废绝,机体消瘦、抵抗力下降,继发消化道疾病,加重病情。
基于此,笔者结合养牛生产实践,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诊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1发病原因
1.1物理性因素
引发犊牛出现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诱因是物理性应激刺激,牛舍环境不良、空气污浊,通风保暖不佳,饲养不当、过度拥挤等应激作用均可降低犊牛生理防御机能,病原微生物伺机侵入机体而发病。
1.2细菌性因素
①多杀性巴氏杆菌。
该菌在犊牛下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的情况下极易成为条件性致病菌;犊牛较易出现急性感染,多因初乳饲喂不足或不及时,大量氨气、免疫球蛋白被动转移不足,通风不良等所致。
②肺炎链球菌。
犊牛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存在于上呼吸道内的肺炎链球菌可发生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一般引起化脓性肺炎和败血症。
③嗜血杆菌。
当犊牛暴发支气管肺炎并伴有神经症状时,判定病因要重点怀疑嗜血杆菌。
1.3病毒性因素
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能够引起犊牛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和持续性感染。
②牛副流感又称运输性肺炎,以侵害犊牛呼吸器官为主要特征。
③急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能够继发细菌性肺炎。
1.4霉菌
犊牛采食含有霉菌孢子的饲料后,经呼吸侵入呼吸道,引发局部炎症,加之饲养管理不合理和其他不良应激因素,导致呼吸系统防御机能下降,引起霉菌性肺炎。
1.5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能够引发牛各种疾病,特别是2~3周龄犊牛最易感染,主要特征是犊牛出现发热、腹泻、肺炎和支气管炎等症;支原体肺炎症状较轻,肺炎流行期通常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极少成为单纯病原,因此治疗时可针对病原菌,不必重点考虑支原体肺炎。
2临床症状
犊牛肺炎的临床症状通常较为相似,病畜发病突然,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卧地或站立时腹部煽动显著,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机体逐渐消瘦,抵抗力降低,继发细菌感染时,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引起消化道疾病,加重病情;倘若治疗不及时,犊牛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重则死亡。
慢性病畜被毛粗乱、眼窝下陷,极度消瘦,伴有间歇I生咳嗽。
根据犊牛肺炎发病部位,能够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多以小叶性肺炎常见。
病死畜剖检可见肺脏实质性病变,有干酪样渗出物,肺表面有坏死灶呈灰色。
3诊断
根据兽医经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不易判定真正病因,耽误病情,具体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查:采集病牛内脏作为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培养,分离病原体,并且进行血清学检测,从而对病原体感染的类型进行判定。
临床上,还要做好本病同犊牛球虫病、牛肺疫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
4治疗
1)兽医临床上治疗本病应坚持对症治疗的原则,实现化痰止咳、消炎退热和恢复肺功能;轻症病畜可肌注链霉素100万IU+青霉素50~100万IU,2次/d;或静脉注射VC 2.5g+地塞米松注射液10~20mg,以控制炎症。
重症病畜可静脉注射10%安钠咖5mL+25%葡萄糖注射液150mL+10%磺胺嘧啶钠液20~60mL,2次/d,治疗效果良好。
2)中药治疗:麦冬、桔梗、桑皮、麻黄各6g,板蓝根、沙参、连翘、黄芩、栀子、杏仁、银花各10g,石膏40g、甘草10g,研磨粉碎,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于病畜,1次/d,分2次用完。
5预防
注重犊牛日常饲喂管理,确保饲料搭配科学合理,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物质;保持犊牛舍环境干净卫生及通风良好,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犊牛受凉感冒;降低犊牛饲养密度,保证初生犊牛吃到足量的初乳;定期采用消毒药剂对环境和器具进行消毒,最大程度上消除病原微生物;采用多价苗或联苗进行免疫接种,于4~6日龄接种,2~4周后免疫强化一次,能够有效预防犊牛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