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实验2报告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966.00 KB
- 文档页数:9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掌握网络实验中二组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环境搭建和优化网络性能。
3. 理解网络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处理方法。
实验环境:
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测试仪器。
2. 软件工具:网络协议分析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工具、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步骤:
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明确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包括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
3. 在计算机上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设备间可以通信。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连通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分析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延迟等,并尝试进行优化。
6. 模拟网络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和恢复操作。
实验结果:
1. 成功搭建了二组网环境,各设备间通信正常。
2. VLAN配置正确,不同VLAN间的隔离效果符合预期。
3. 路由协议配置有效,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正确。
4. 网络性能测试显示,传输速率和延迟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5. 通过调整配置参数,优化了部分网络性能。
6. 故障模拟和恢复操作顺利,加深了对网络故障处理的理解。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二组网的搭建、配置和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这将对我们
未来在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大有裨益。
实验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学习如何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仪器与材料:1. XXX型实验仪器2. XXX材料13. XXX材料24. XXX试剂5.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在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试剂。
确保所有材料和试剂的质量和数量均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操作2.1 步骤一:XXX操作根据实验原理,操作XXX设备,将材料1与材料2进行混合,并设置相应的条件和参数。
注意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安全和环境卫生。
2.2 步骤二:XXX操作根据实验原理,进行XXX操作,如加热、冷却、搅拌等,以促使反应发生,并观察反应情况。
2.3 步骤三:XXX操作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采集和记录。
注意准确记录所用的仪器、试剂、操作条件等信息。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相关的实验参数,并绘制相应的图表和曲线。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提出可能的误差来源,并进行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分析。
4.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总结实验结果的主要发现和规律。
(2)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并给出可能的原因和解释。
(3)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提出建议。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实验原理,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耐心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评估和讨论,我可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实验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6. 参考文献[1] 作者1. 文章标题1. 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 作者2. 文章标题2. 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以上实验报告按照一般实验报告的格式进行编写,旨在使读者能迅速了解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号学生姓名:课程名称:接入网技术实验项目名称基于802.1X 控制的LAN 接入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802.1X 接入控制模式结构、原理及特点掌握802.1X 控制模式的实现的配置方法进一步理解802.1X 控制模式的优缺点二、实验内容LAN 802.1X 接入控制方式配置与测试用户独享帐户,通过认证和授权,接入校园网。
三、实验器材用户侧设备:支持802.1X 以太交换机(RG-S2026F)1 台/组,PC 机4-8 台/组配置线1 根局端设备:RADIUS 服务器四、实验原理(简要描述)802.1X+RADIUS 接入认证与控制方式基于802.1X 协议,在交换机接入端口上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系统结构如图:802.1X 协议是一个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协议。
其接入控制基本原理如图802.1X 协议的接入端口在逻辑上分为两个逻辑端口:受控端口和非受控端口。
非受控端口始终处于连通状态,用来传送认证信息。
受控端口默认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只有在认证通过后才接通,用来传送用户的业务数据。
因此,在认证没有通过前,用户只能通过802.1X 接入交换机传送认证信息,接入交换机再通过RADIUS 协议把认证信息送到RADIUS 服务器上,由RADIUS 服务器进行认证, 并把认证的结果返回给接入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根据认证结果控制用户的接入,若认证成功,则接通受控端口,允许用户接入,否则,受控端口继续保持为断开状态,拒绝用户接入,从而802.1X 协议基于端口实现了对用户的接入控制。
802.1X 协议的接入控制具有以下特点:认证期用专用帧认证。
认证通过后,数据通路开通,数据可线速处理,开销小。
集中分布控制,分布程度大,需要接入交换机多。
认证通过后,难以通过管理控制断开。
五、实验拓扑六、实验操作与记录1.设备连接与实验准备(1)按拓扑图连接好,查看PC机初始IP地址并记录开机查看各PC机IP地址并记录表1。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号学生姓名:课程名称:接入网技术实验项目名称基于PPPoE 控制的LAN 接入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PPPoE 接入控制模式结构、原理及特点掌握PPPoE 控制模式的配置方法进一步理解PPPoE 控制模式的优缺点二、实验内容基于PPPoE 接入控制的LAN 接入配置LAN 数据业务接入控制与通信测试视频电话业务接入控制与通信测试三、实验器材用户侧设备:以太交换机 1 台/组,PC 机4-8 台/组,配置线 1 根局端设备:宽带接入服务器MA5200F,RADIUS 服务器四、实验原理(简要描述)PPPoE+RADIUS 接入认证与控制方式是基于PPPoE 协议实现对用户的接入控制。
其系统结构如图:以太交换机可以是普通的L2 交换机,用户PC 上必须运行PPPoE 虚拟拨号程序。
在用户PC 和PPPoE 服务器之间运行PPPoE 协议,PPPoE 服务器对接入用户进行接入控制。
PPPoE 服务器和RADIUS 服务器之间运行RADIUS 协议,由RADIUS 服务器实现对用户的集中仲裁管理。
基于PPPoE 协议的接入控制实质上是通过在以太网上运行PPP 协议,在每个以太网站点与PPPoE 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PPPoE 虚拟连接,每个虚拟连接具有唯一标识,通过虚拟连接实现以太网单个用户到PPPoE 服务器之间的端到端通信。
PPPoE 服务器通过虚拟连接就可以实现对以太接入的单个用户进行接入认证、授权和记账。
PPPoE 协议操作分为两个阶段:PPPoE 发现阶段和PPP 会话阶段。
PPPoE 发现阶段完成以太网中PPPoE 的会话建立,PPP 会话阶段则是在已建立的PPPoE 会话中传送PPP 帧。
基于PPPoE 协议的接入控制具有以下特点:认证数据和用户数据都必须逐帧通过PPPoE 封装,并通过PPPoE 服务器,开销大,在PPPoE 服务器上易形成通信瓶颈。
集中分布控制,分布程度小,需要服务器少,但要求高。
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基本静态路由配置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班级日期—成绩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为接口分配适当的地址,并进行记录。
2、根据拓扑图进行网络布线。
3、清除启动配置并将路由器重新加载为默认状态。
4、在路由器上执行基本配置任务。
5、配置并激活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
6、确定适当的静态路由、总结路由和默认路由。
二、实验场景对一个网络地址进行子网划分以便完成拓扑结构图所示的网络编址。
连接到ISP路由器的LAN编址和HQ与ISP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已经完成。
但还需要配置静态路由以便非直连网络中的主机能够彼此通信。
实际拓扑图:192.163.2. E伽三、实验器材(1 )直通以太网电缆 3 条(2 )交叉以太网电缆 1 条(3)PC机 3 台(4)路由器 3 台(5)交换器 2 台四、实验内容任务1 :对地址空间划分子网步骤1 :研究网络要求。
在网络设计中,使用192.16820/24 地址空间。
对该网络进行子网划分,以提供足够的IP地址来支持60台主机。
步骤2 :创建网络设计时思考以下问题:需要将192.168.2.0/24 网络划分为多少个子网?_4个___这些子网的网络地址分别是什么?子网0: _192.168.2. 0/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网 1 : _192.168.2.64/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网2: _192.168.2.128/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网3: _192.168.2.192/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网络以点分十进制格式表示的子网掩码是什么?255.255.255.192以斜杠格式表示的网络子网掩码是什么?_/26 ___每个子网可支持多少台主机?_62 ______步骤3 :为拓扑图分配子网地址。
LAN接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局域网(LAN)并将计算机接入局域网,了解和掌握局域网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局域网接入配置过程。
二、实验原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一种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到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网络。
局域网可以在办公室、学校、住宅区等地建立,使得这些设备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
局域网的组成通常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和网络线缆。
计算机通过网络线缆将其连接到路由器或交换机上,然后再通过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将数据包转发到其他计算机。
局域网的工作原理是通过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和交换。
IP地址用于标识计算机在局域网内的唯一位置,MAC地址则用于标识计算机的硬件地址。
三、实验步骤1.搭建局域网拓扑结构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一个包含4台计算机的局域网。
使用交换机将四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将交换机连接到路由器。
2.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配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打开计算机的控制面板,选择网络和Internet,点击网络和共享中心,在左侧窗口选择更改适配器设置。
对每个连接的网络适配器进行设置,设置IP地址为局域网内的唯一地址,设置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3.配置路由器进入路由器的管理界面,设置局域网的名称和密码,配置路由器的双向连接。
4.测试局域网连接在每台计算机上打开命令提示符,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连接。
如果ping命令返回正常,则说明局域网的连接正常。
四、实验结果经过上述步骤的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包含4台计算机的局域网。
通过使用ping命令测试,可以发现各个计算机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和传输数据包。
五、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局域网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局域网是一种连接地理区域内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网络,可以用于方便地共享资源和实现设备间的通信。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时出现了错误,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连接到局域网。
局域网的组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实现局域网络内的资源共享和通信。
二、实验环境1、硬件设备计算机若干台交换机若干台网线若干根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三、实验原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在组建局域网时,需要使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为每台计算机分配 IP 地址等网络参数,使其能够在网络中进行通信。
四、实验步骤1、规划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实验环境中的计算机数量和位置,设计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本次实验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以一台交换机为中心,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
2、连接硬件设备将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上,确保连接牢固。
3、配置计算机网络参数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设置,选择“以太网”或“本地连接”。
设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地址。
为了方便管理,我们将计算机的 IP 地址设置在同一网段内,例如 19216811 192168110,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网关为 19216811,DNS 服务器地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4、测试网络连接在每台计算机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例如,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ping 19216812”(假设要测试与IP 地址为 19216812 的计算机的连接),如果能收到回复,则说明网络连接正常。
5、共享资源设置在一台计算机上创建共享文件夹,并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允许其他计算机访问。
在其他计算机上,通过网络邻居或资源管理器访问共享文件夹,测试资源共享是否成功。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组建了一个局域网,并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姓名:提交日期:2017-10-17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验编号】 1【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内容】熟悉网络硬件设备;熟悉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语法功能;掌握常用的网络故障分析及排除的方法;4?掌握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实验一认识并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一、实验目的认识PC硬件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二、实验内容1、对PC机的认识。
本实验用机处理器主频 2.93GHz,内存2G,硬盘200G。
2、认识网卡,了解网卡的基本构造,网卡与网线的连接,网卡的参数设置,各种网卡的数据传输率。
3、认识网线(主要是双绞线)。
双绞线是将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而形成的一种传输介质,是目前局域网最常用的一种布线材料。
4、认识HUB。
集线器(HUB)应用很广泛,它不仅使用于局域网、企业网、校园网,还可以使用于广域网。
5、认识交换机。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是局域网中的一种重要设备。
它可将用户收到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6、路由器的认识。
路由器(Router)是一种多端口的网络设备,它能够连接多个不同网络或网段,并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传输,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三、熟悉常用网络命令1、Ping.exe,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 CP/IP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2、Netstat.exe,显示协议统计和当前的TCP/IP网络连接。
3、Telnet.exe远程登陆。
4、Tracert.exe,包含不同生存时间(TTL)值的In 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用的路由。
5、Winipcfg.exe,win98操作系统用,显示用户所在主机内部的IP协议的配置信息。
6、Arp.exe,显示和修改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表。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号学生姓名:课程名称:《局域网与城域网》实验项目名称网桥原理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MAC地址的自学习机制。
2、MAC帧的转发。
3、MAC地址表的管理。
二、实验内容1.建立单网桥组网模拟2.网桥自学习MAC地址测试3.网桥转发MAC帧测试4.网桥对MAC表的管理测试⒌两台网桥互联组网三、实验器材PC机4台,网桥模拟软四、实验原理1、网桥的运行原理网桥是MAC层的转发设备,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透明转发MAC帧。
网桥的基本运行包含MAC地址自学习、MAC帧转发和MAC地址表管理。
网桥的每个端口都设置为“杂散”模式,接收所有MAC帧,记录每一帧的源MAC地址以及该帧到达的端口。
网桥将其学习到的内容添加到MAC地址表中,形成动态表项。
如果表项已存在,则初始化计时值。
网桥根据帧中目的MAC地址转发帧。
转发策略如下:当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时,从除源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转发该帧。
当目的MAC地址为单播或组播地址时,网桥先查找MAC地址表,若能找到匹配项且目的MAC地址与源MAC地址在不同端口,则按表中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转发;若能找到匹配项但目的MAC地址与源MAC地址在同一端口,则过滤该帧,不转发;若找不到匹配项,则从除源端口外的所有端口转发该帧。
每个网桥都有一个MAC地址表,主要表项包括:目的MAC地址、目的端口和状态。
MAC地址表表项分两类:动态表项和静态表项。
动态表项由网桥自学习MAC地址建立,具有生命期。
当生命期到,老化的表项将被删除。
静态表项由人工设置,不会老化。
静态表项的创建、修改或删除只能通过人工进行。
2、本实验网桥模拟软件原理本实验模拟软件使用Windows应用程序模拟了网桥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帧的转发、MAC 地址表的形成与管理等。
同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主机端软件,定义了与实际非常接近的帧结构,并利用IP组播技术,在应用层上构建虚拟的以太网环境,提供可用于模拟网桥工作原理的实验平台。
只需在主机上安装模拟软件,就可以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构建虚拟以太网环境:包括模拟网桥/交换机与主机的互连,网桥/交换机之间的互连与组网。
并且只需要根据模拟软件提供的界面进行配置,就可以任意改变虚拟拓扑而不需改变实际的网络连接方式,由此可见本实验构建的虚拟网络独立于实际网络的拓扑。
在虚拟网络中进行实验感觉与实际一样,并只需根据应用程序进行配置和简单的测试,就可真实地模拟网桥的所有工作细节。
网桥端模拟软件目前只实现了网桥的基本功能(自学习、帧转发、MAC地址表管理),没有实现生成树协议、组播通信、VLAN等功能。
(1)模拟软件的主要功能模拟软件包括主机端和网桥端。
通过在初始界面上选择“Host”或“Bridge”,而进而主机端模拟软件或网桥模拟软件。
网桥端模拟软件的功能包括:( a ) 模拟网桥的接收机制和转发机制( b ) MAC表的管理l 表项元素:目的地址、发送端口、状态(静态、动态)、生命周期。
l 静态表:用户可以添加、删除静态表项。
并保证MAC表中不出现重复项。
l 动态表:通过自学习来更新。
l 计时系统:管理各动态表项的生命周期,用户可以设置动态表的生命周期初始值。
( c ) 显示MAC表概况( d ) 显示端口的接收缓存和发送缓存主机端模拟软件的功能包括:( a ) 帧的封装与发送。
( b ) 帧的接收与过滤。
( c ) 主机MAC地址的配置。
( d ) 显示接收缓存和发送缓存。
(2)模拟程序中网段的概念实验中涉及的网段的概念是指模拟网桥的一个端口,即一个冲突域,不同的网段属于模拟网桥不同的端口,即不同的冲突域。
由于实验室的所有主机物理上是一个LAN,为避免不同组使用相同的网段号带来混乱,因此要求不同组使用不同的几个网段号(可直接利用主机的编号作为本组可使用的网段号)(3)模拟程序的MAC帧格式为了简化程序,模拟程序没有采用标准的以太MAC帧格式,而是采用自定义的MAC 帧,但这并不影响对网桥基本原理的模拟。
模拟MAC帧格式如图1所示。
模拟帧结构包括:目的和源MAC地址字段,长度各为12字节;ID字段,唯一标识一个帧(供数据链路子层重传机制使用),占2字节;TYPE字段,标识帧类型,占1字节;DA TA字段,传送的数据,任意长。
FCS,帧校验字段占2字节。
其中ID和TYPE字段现阶段不使用,为默认的0x1111和0x01。
设置这两个字段的目的是为扩展其他协议模拟而用。
(3)模拟软件的主要运行界面界面采用流行的Windows左图右表界面。
网桥端界面分四部分:菜单和工具条部分,文本显示框,树形视图显示框和子窗口区。
如图2所示。
菜单和工具条部分集中了所有的用户接口,位于界面的最上方,始终显示。
文本显示框紧贴在工具条下方,显示了网桥的基本信息,如总端口数量、连网端口数、过滤表的大小、静态和动态表项数,生命周期初始值等,始终显示图3、图4是网桥的端口缓冲区和MAC地址表的显示例子。
图5是主机接收缓存显示的例子。
还有更多的界面,在此不一一列举。
所有的界面都是菜单显示,操作方便。
五、实验环境与拓扑通过在PC机上分别运行主机端模拟程序和网桥的模拟程序,通过划分不同的网段形成不同的共享域,从而在实际的网络中构建虚拟的以太网实验环境。
1、实际网络环境2、单网桥组网模拟网络环图7 配置说明:模拟网桥设置的端口数大于3,每个端口对应不同的网段,如网段A,网段B,网段C。
网段A、B、C分别对应不同的共享域。
模拟主机A设置网段A,模拟主机B设置网段B,模拟主机C和D都设置为网段C 3、多网桥组网模拟网络环境图8配置说明:模拟网桥1设置的端口数大于3,每个端口对应不同的网段,如网段A,网段B,网段D。
模拟网桥2设置的端口数大于2,每个端口对应不同的网段,如网段C,网段网段D。
模拟主机A设置网段A,模拟主机B设置网段B,模拟主机C设置网段C六、实验操作与记录1、建立单网桥组网模拟环境步骤与记录(1)简要操作步骤按图7配置,其中1台PC机模拟网桥,运行网桥模拟软件,在配置界面中选择“Bridge”,设置网桥的端口数及每个端口所接的网段并记录。
另外3台PC机模拟主机A、B、C、D,其中模拟主机A和B在同一台PC机上模拟。
每台PC机上分别运行主机模拟软件,在配置界面中选择“Host ”,配置各自的MAC地址(可自己定义,12位),按照图7配置说明配置各自对应的网段。
(2)配置记录2、网桥自学习MAC地址操作与记录a 清空网桥MAC地址表。
设置MAC表项生存时间为b、C主机发送一个单播帧给A主机。
观察网桥的MAC表并作记录。
c、D主机发送一个单播帧给C主机。
观察网桥的MAC表并作记录。
d、A主机发送一个广播帧。
观察网桥的MAC表并作记录。
e、C主机发送一个单播帧给B主机。
观察网桥的MAC表并作记录。
表3 网桥自学习MAC地址测试记录(要求填写此时网桥所有MAC表项)3、网桥转发MAC帧测试的操作与记录a、清空网桥MAC地址表表项,A主机发送一个单播帧给B主机。
观察网桥所有端口的情况并作记录。
b、C主机发送一个单播帧给A主机。
观察网桥所有端口的接及转发情况并作记录。
c、D主机发送一个单播帧给C主机观察网桥所有端口的接收及转发情况并作记录。
d、D主机机发送一个广播帧。
观察网桥所有端口的接收及转发情况并作记录。
4、网桥对MAC表的管理测试的操作与记录a、清空MAC表项。
设置MAC表项生存时间为b、A、C主机各任意发送一帧。
立即记录MAC表,60秒后再观察MAC表并记录。
c、设置D主机的静态MAC表项。
d、B主机发送一个单播帧给D主机。
观察观察主机B发送缓存和主机D接收缓存,并把显示的信息记录下来。
e、改变D主机所在的网段,B主机再发送一个单播帧给D主机。
观察主机B发送缓存和D的接收缓存并记录。
f、D主机发送任意一帧。
观察MAC表并记录。
5、两台网桥互连组网模拟环境的操作与记录(1)简要操作过程按图8配置,关闭主机D上的主机端模拟程序,而在主机D上运行网桥模拟程序,其他PC机配置不变。
这样就建立了图8(b)的两个网桥组网的虚拟环境。
6、两台网桥组网的测试a、清空网桥1和网桥2的MAC地址表。
将两网桥的MAC地址生成周期都设置为999s。
b、A主机向C主机发送一帧,观察网桥的处理,并按表6的内容进行记录。
C、B主机向A主机发送一帧,观察网桥的处理,并按表6的内容进行记录。
(2)测试记录1、在实验步骤第3项(网桥转发MAC帧)中的a和b测试中,网桥接收到的都为单播帧,请问网桥对该两个单播帧的处理有何不同?为什么?2、实验步骤第4项(网桥对MAC表的管理测试),d、e和f的测试结果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3、在实验步骤第5项(两台网桥组网测试)中,B向A发送一帧后,从原理上解释网桥1和网桥2的记录结果。
4、假设在图8的两个网桥上分别增加一个端口,并设置为相同的网段(假设为网段E)。
主机A发送一帧。
请分析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七、实验结论八、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报告评分:指导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