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2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用乘法口诀求商第4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7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以《2022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坚决完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兴趣模式。
圆满完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表内乘法(一);二、角的初步认识;三、表内乘法(二);四、观察物体;五、测量长度;六、表内除法;七、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表内乘除法的笔算,以及教学实践、教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用乘法口诀求商︳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然后再讲解新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3.2节的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以及如何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个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引入今天的主题,比如:“如果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3. 练习:在讲解完方法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动手实践一下,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用乘法口诀求商1. 确定除数和被除数2. 找到乘法口诀3. 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乘法口诀求商题目示例:如果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答案:每个小组有6个人,一共有5个小组,所以一共有5 × 6 = 30 个人。
2. 题目:应用乘法口诀求商题目示例:如果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8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答案:每个小组有8个人,一共有4个小组,所以一共有4 × 8 = 32 个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大家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好数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际例子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际例子引入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案:用乘法口诀求商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巩固。
2.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二、新课内容1.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引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 老师举例讲解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讲解,分享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并检查答案。
2. 学生互相出题,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际应用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共同讨论最优解法。
五、总结与反思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
2. 家长签字:家长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签字确认。
3. 课堂表现: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写乘法口诀,提高记忆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在实际应用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案西师大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教材中关于乘法口诀求商的相关知识点。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掌握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乘法口诀求商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
3.2 探究与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3 练习与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解答。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乘法口诀求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同伴在乘法口诀求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乘法口诀求商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出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准备的教材,包括课本和相关教学指导书籍。
5.2 教具:教师准备的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5.3 学习材料:教师准备的练习题和学习资料,供学生进行练习和复习。
第六章:教学计划6.1 课时安排:本章节计划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6.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第二步:探究与展示(15分钟)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第四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第七章:教学活动7.1 课堂讲解:教师对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和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的乘法口诀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的乘法口诀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3的乘法口诀。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字卡片。
3. 计算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使用数字卡片上的数字3,问学生3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鼓励学生快速回答。
Step 2: 引入通过展示数学口竞赛小视频等方式,引入3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明白学习口诀的好处。
Step 3: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3的乘法口诀的原理和用法。
可以使用以下示例进行讲解:3 x 1 = 33 x 2 = 63 x 3 = 93 x4 = 123 x 5 = 153 x 6 = 183 x 7 = 213 x 8 = 243 x 9 = 273 x 10 = 30让学生观察规律,发现乘法口诀中的规律。
并与学生一起总结3的乘法口诀。
Step 4: 练习让学生回答以下计算题:1. 3 x 2 = ?2. 3 x 5 = ?3. 3 x 9 = ?4. 3 x 6 = ?5. 3 x 8 =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Step 5: 拓展给学生出一些扩展题目,让他们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例如:1. 3 x 11 = ?2. 3 x 4 x 2 = ?3. 3 x 9 + 3 =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Step 6: 综合应用让学生完成一些综合运算题,既包含3的乘法口诀,也包含其他的运算。
Step 7: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3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Step 8: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Step 9: 结束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教室,教师鼓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展示进行表扬和肯定。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的乘法口诀精选6篇(二)课时:1节课(45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并记忆4的乘法口诀。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图,图中有12个苹果,每4个放在一个盘子里,问:有几个盘子?2.学生回答:12÷4=3(个盘子)。
(二)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另一幅图,图中有12个苹果,每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问:有几个盘子?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3.学生汇报:12÷3=4(个盘子),因为3乘以4等于12。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9÷3=12÷4=16÷8=2.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小华有18个糖果,他想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几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分几个糖果?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3.学生汇报:18÷3=6(个好朋友),因为3乘以6等于18。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但课堂上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通过具体操作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因数×因数=积,其中4和5都是因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因数×因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用乘法口诀求商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
2. 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讲解乘法口诀求商的定义,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3.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讲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乘法口诀求商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口诀求商1. 定义:……2. 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完成下列题目: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否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在课后进行观察和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乘法口诀求商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西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材第四章“用乘法口诀求商”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乘除法的基石,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口诀求商 (4)西师大版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四部分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
我们将会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学习如何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出两个数的商。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和练习这个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个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会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数字和乘法口诀,同学们可以拿着这些卡片来进行学习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入今天的课题,让同学们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和练习这个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
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用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目,让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下面是两个作业题目和答案:1. 小明有3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答案是: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3/4个苹果。
2. 小华有5个橙子,他要把这些橙子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橙子?答案是: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5/3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题目,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同学们还可以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